慈谿越窯秘色瓷:再現千年中國絕技

2020-12-09 華夏經緯網

新華網寧波4月27日電(黃瑞鵬)不久前,慈谿上林湖後司岙秘色瓷窯址被評為「2016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業界認為,這一考古新發現解決了中國青瓷巔峰之作——秘色瓷「產自哪裡」和「怎麼製造」的千年難題,也揭開了秘色瓷的神秘面紗。近日,浙江省慈谿市政府經過多番努力,再現這一失傳千年的中國絕技。

上林湖秘色瓷獨步天下

據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黨總支書記沈嶽明介紹,夏商之際,浙江北部出現了原始瓷的製作工藝,到了東漢時期,他們創造性地燒制出了成熟的青瓷,其技藝已接近現代手工瓷器製作水平。在此背景下,位於慈谿上林湖的越窯青瓷開始興起,直到西晉時期都是一枝獨秀。東晉以後,北方開始燒制瓷器,到了晚唐時期,出現了南方越窯青瓷和北方邢窯白瓷的「南青北白」局面。

慈谿上林湖後司岙秘色瓷窯址出土的秘色瓷黃瑞鵬攝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鄭建明博士說,秘色瓷相對於普通青瓷,釉色更均勻,呈青黃和青灰色,胚胎更細更白,做工更加細緻、光滑,曾有人將其跟古人眼中級別最高的玉相媲美,有「如冰似玉」的美稱。而做到這種品質得依靠其獨特的燒制工藝,每個做好的瓷器胚胎都放在一個瓷質匣缽裡用釉封口後燒,摒棄了普通青瓷疊燒的工藝。

鄭建明表示,此次上林湖後司岙秘色瓷窯址在參評時,專家評委們認為其製作技藝為後來的龍泉窯、高麗青瓷、汝窯等窯址的制瓷提供了範本,當時製作秘色瓷的工匠們真的是唐朝的「大國工匠」。

引入國家大師傳幫帶

南宋後期,受燃料不足、戰亂頻仍、政策誘導等多種因素影響,越窯青瓷走向了衰落,青瓷中心轉移到了浙江龍泉,但是秘色瓷的精湛技藝仍被追捧。慈谿市委副書記、市長項敏表示,我們要藉助這次獲獎的契機,打響慈谿越窯青瓷的品牌,再現這一失傳千年的中國絕技。

早在十多年前,慈谿市政府就啟動了恢復越窯青瓷遺址的項目,邀請了中國陶瓷大師孫邁華主持工作。「我們舉家從龍泉遷到了這裡,就是為了重塑當年越窯青瓷的形態,尋找秘色瓷的製作工藝。剛來的時候跟業內朋友一起研究製作工藝,調製不同的配方,經過反反覆覆的試驗後,不能說我們已經做出了跟那個時候一模一樣的秘色瓷,但是我們已經做到了無限接近形似和神似,」孫邁華說。

孫邁華的兒子孫威從小就對青瓷製作耳濡目染,來到慈谿後,他跟父親一起上山下山,把上林湖周邊所有泥土樣本都挖來鑽研青瓷燒制之法,他在父親的研究基礎之上發現單一的原料用不同的燒制方法會燒出不同的青瓷,而用還原焰燒制方法就是製作秘色瓷的「秘訣」。孫威還改進窯爐,融入了現代的燒制工藝,在形態上對唐代的秘色瓷進行了升級和新的創作。

寧波非物質文化遺產越窯青瓷傳人孫威在製作瓷器。黃瑞鵬攝

除了研究製作工藝,孫邁華還肩負著傳幫帶的任務。他來到慈谿後成了當地青瓷企業的顧問,從原料調配到燒制方法,他都傾囊相授,幫助企業攻堅克難,有幾個弟子已經是企業的骨幹成員。當地政府以孫邁華的大師工作室為中心申請獲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越窯青瓷傳承基地」,每年有數千名浙江省內中職院校、寧波高校以及慈谿當地的中小學生來實習。

做強青瓷高端品牌引才引智

據介紹,目前慈谿市有各類青瓷企業、燒制技藝研究所共20餘家,擁有「上林湖」、「上越」、「龍騰」等多個知名青瓷品牌,年產值達2000萬元。「浙江文物考古研究所專門在上林湖設置了一個考古工作站,除了對這一帶的青瓷窯址進行發掘和研究,我們還與當地的企業進行產學研合作,幫助改善他們的製作工藝,」沈嶽明說。

慈谿市副市長沈小賢表示,出產精品是慈谿越窯青瓷的特色。鑑於原料(瓷土)有限,而且精品青瓷的手工製作不能像現代工藝生產線那麼高產,所以我們走手工青瓷高端路線,今後將引入更多的國家級大師,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越窯青瓷傳承基地」為載體,通過跟中高職院校和浙江文物考古研究所等科研院所合作,培育專業人才。同時,引進一批規上企業,形成慈谿青瓷的產業鏈。

沈小賢說,我們已經投入了4億元開啟上林湖越窯遺址保護、整治、展示等系列工程,完成了8000餘座墳墓的遷移、40餘處違章建築的拆除、4000平米遺址展示館的建設,這些都是為了申報國家考古遺址公園項目做準備,目前浙江省只有良渚遺址一家獲此殊榮,如果我們也能申報成功,將大大提升慈谿越窯青瓷的品牌,吸引更多人才的關注。

據了解,慈谿為推動青瓷產業與文化、旅遊、休閒等相關產業的融合發展,已經啟動了總投資1.75億元、佔地71.6畝的上林湖青瓷文化傳承園項目,將打造一個聚合文化、旅遊、休閒等多種功能於一體的的高端青瓷文化主題新空間。「文化環境和氛圍的打造有助於更多人才和優秀企業慕名而來,讓他們更願意紮根於此潛心研究和學習。」沈嶽明說。

孫邁華表示,再現千年絕技需要復興傳承千年的大國工匠精神,其關鍵在於匠心的培養,真正的工匠精神是「熬得過清貧,耐得住寂寞」,一名優秀的工匠不是一年兩年就能培養得出來,需要持之以恆地鑽研和學習,相信經過我們的努力,未來在這片曾經創造出中國青瓷最巔峰盛況的土壤上,能誕生出幾名大國工匠,重現當年獨步天下的勝景。(完)


相關焦點

  • 慈谿越窯秘色瓷文化促進會成立
    今天上午,慈谿越窯秘色瓷文化促進會舉行成立儀式。寧波杭州灣新區管委會主任、黨工委書記,市委書記楊勇為慈谿越窯秘色瓷文化促進會授牌授印,向著名文化學者、作家餘秋雨先生頒發促進會名譽會長聘書,並共同為促進會會徽揭彩。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胡海達主持,市委常委、統戰部部長張紅軍致辭。寧波市政協原副主席、寧波中華文化促進會會長傅丹,市領導樓雪聰、王益女出席。
  • 慈谿越窯秘色瓷文化促進會成立了,餘秋雨回鄉參加!
    9月22日上午,慈谿越窯秘色瓷文化促進會舉行成立儀式。寧波杭州灣新區管委會主任、黨工委書記,市委書記楊勇為慈谿越窯秘色瓷文化促進會授牌授印,向著名文化學者、作家餘秋雨先生頒發促進會名譽會長聘書,並共同為促進會會徽揭彩。
  • 來慈谿領略秘色瓷之美 第五屆越窯青瓷文化節舉行
    11月14日起,在秘色瓷的產地—寧波慈谿市,將舉辦第五屆越窯青瓷文化節活動,以此來推動秘色瓷走向世界。據介紹,自2011年以來,寧波慈谿市人民政府與浙江省文化廳共同主辦越窯青瓷文化節,該活動至今已成功舉辦四屆,對深入挖掘越窯青瓷文化內涵,推動越窯青瓷產業的傳承和創新,提升慈谿城市品位與形象,進一步擴大慈谿乃至浙江青瓷文化的對外影響產生了積極的作用。
  • 慈谿越窯秘色瓷大熱 陶瓷藝人攻關秘色瓷技法
    業界普遍認為,誕生於晚唐時期的秘色瓷,代表了上林湖越窯青瓷的最高成就。然而,到北宋中晚期,上林湖瓷業趨向衰落,到南宋時停燒,舉世聞名的「秘色瓷」和秘密配方一同消失了。  慈谿市文物管理委員會辦公室主任厲祖浩告訴記者,隨著越窯遺址再度入圍申遺目錄,現在慈谿興起了復古秘色瓷燒制術的熱潮,有的已見成效。
  • 聞長慶父子展出他們恢復的「越窯秘色瓷燒制技藝」燒制的秘色精品
    」六周年獲國家發明專利暨「聞長慶、聞果立恢復秘色瓷成果展」,在寧波慈谿的上林湖越窯博物館開幕。,經國內陶瓷權威科研機構採用先進高科技儀器、通過常量元素測試互佐,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員、中國古陶瓷學會副會長沈嶽明與國內一批文博界、考古學、陶瓷界專家現場鑑定確認,聞氏父子基本掌握了燒造秘色瓷的工藝技術,2014年12月17日,聞氏父子發明的「越窯秘色瓷燒制工藝方法」獲國家發明專利證書,專利權期限為20年。
  • 上林湖越窯青瓷亮相寧波文博會
    人民網寧波4月13日電  作為2018中國(寧波)特色文化產業博覽會的重要組成部分,一場飽含千年古韻的青瓷秀12日在慈谿上林湖越窯博物館亮相,許多觀眾親眼目睹到當地工匠燒制的精美新秘色瓷,中斷千年的秘色瓷古法燒制絕技又被接續。 從東漢時期一直到南宋初年,越窯燒制青瓷的歷史長達1100餘年。
  • 「瓷痴」聞長慶:復活千年秘色瓷燒制技藝
    年近七旬的他潛心鑽研古瓷30多年,與兒子聞果立恢復了失傳千年的秘色瓷燒制技藝,並獲得「越窯·秘色瓷燒制工藝方法」國家發明專利證書。他們的發明震驚了陶瓷界:一對農民父子竟創造了國內無數專家學者都沒能實現的奇蹟!
  • 聞長慶 × 秘色瓷燒制 | 雨過天青,重現人間
    浙江24小時-錢江晚報通訊員 楊晴雁【技藝小檔案】匠人:聞長慶,1949年生,浙江慈谿人,中國陶瓷設計藝術大師,寧波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技藝:越窯秘色瓷燒制製作材料:慈谿上林原始瓷土創作工序:選泥、陳腐、拉坯成型、施釉、燒成等70餘道工藝。
  • 上林湖越窯博物館:連結慈谿歷史與未來的文脈
    青瓷文化是慈谿最有代表性的傳統地域文化。上林湖越窯博物館作為慈谿地標,是貫穿慈谿歷史與現在,展望未來的文化脈絡。&nbsp&nbsp&nbsp&nbsp沿上林湖20餘公裡的湖岸,散布著從東漢到南宋的120處古窯址,這就是聞名中外的越窯遺址,它完整地展現了越窯從創燒、發展、繁盛至衰落的整個歷史軌跡,並保存有豐富的窯業遺存,堪稱世界上最大的青瓷「露天博物館」,也是寧波地區唯一的國家級考古遺址公園。
  • 尋根秘色瓷,中華陶瓷大師聯盟走進慈谿
    尋根秘色瓷,中華陶瓷大師聯盟走進慈谿 2020-09-17 14:1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施珍:29年打磨,化土為玉 「復活」越窯秘色瓷
    溫婉恬靜,漂亮的雙眼閃爍著靈氣,今年45歲的浙江省工藝美術大師、「非遺」越窯青瓷燒制技藝傳承人施珍身上自有一股藝術家的氣息。從小生於陶瓷世家,16歲時,跟隨三爺爺施於人教授遠赴景德鎮求學。1997年,作為我國第一個陶瓷美術領域的交換生,施珍留學韓國,後又在臺灣做文化交流4年。2000年她選擇回到故鄉慈谿。
  • 尋根秘色瓷,中華陶瓷大師聯盟走進慈谿
    中華陶瓷大師聯盟代表團到訪浙江中立越窯秘色瓷研究所慈谿地處翠屏山北麓,杭州灣南岸,是秘色瓷燒制的發掘地,對於先人留給慈谿的這一「大IP",政府一直以來高度重視。「秘色瓷都,智造慈谿」更是作為城市宣傳名片、文化名片、產業名片和旅遊名片來重點打造。為了更好地探討秘色瓷的歷史和現代價值,講好秘色瓷的中國故事。11日下午,慈谿相關部門負責人邀請中華陶瓷大師聯盟團隊就秘色瓷的未來和發展溝通交流意見。
  • 越窯秘色瓷九問
    這些問題集中到一點是秘色瓷的概念問題,一直以來眾說紛紜。目前學術界比較主流的觀點歸納為三種:  越窯瓷與秘色瓷劃等號,越窯瓷就是秘色瓷,秘色瓷就是越窯瓷。  秘色瓷專指那種釉色青綠的越窯作品  艾色和青綠釉色的越窯作品都是秘色瓷,只要這些作品在秘色瓷燒造的時間上下限內都可算入。
  • 考古奧斯卡︱浙江慈谿唐五代秘色瓷窯址:填補陶瓷史的空白
    存在於傳說中的秘色瓷中國陶瓷的製作歷史源遠流長,尤其自唐以降,名窯林立,燦若星辰。但千百年來,我們對陶瓷的研究僅僅停留在鑑賞器物本身和相關文獻摘錄,未能與田野調查科學考古相結合,留下了「以數千年陶瓷著稱的中華,竟沒有一部陶瓷史」的遺憾。
  • 越窯「秘色瓷」揭開神秘面紗
    鄭建明 攝  2月25日,來自中國社會科學院、故宮博物院、國家博物館、北京大學等單位的考古專家學者齊聚慈谿上林湖,在由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慈谿市人民政府聯合舉辦的新聞發布會上,首次公布了浙江上林湖後司岙秘色瓷窯址考古發掘研究的重大成果。上林湖是唐宋時期越窯的中心窯場,也是唐、五代至北宋時期全國的窯業中心,代表了公元9世紀至11世紀中國青瓷燒造技藝的最高成就。
  • 寧波慈谿越窯秘色國際研討會開幕
    今天上午,寧波慈谿越窯秘色國際研討會盛大開幕。寧波杭州灣新區管委會主任、黨工委書記,市委書記楊勇和浙江省陶瓷行業協會會長徐定昌致辭。中國陶瓷協會名譽副理事長傅維傑宣布開幕。市領導沈小賢、張炳華、王益女出席。
  • 揭秘千年珍寶——秘色瓷
    據傳說,秘色瓷為五代吳越國王錢鏐規定越窯專燒供奉用的瓷器,庶民沒有使用權力,且釉藥配方、製作工藝對外保密。所以也就不難理解秘色瓷為何一直以來都披著一層神秘面紗了。由此,學術界基本斷定,這14件形制類似的瓷器皆為秘色瓷。時隔多年,2017年4月18日,在慈谿舉行的上林湖後司岙唐五代秘色瓷窯址考古發掘入選「十大」新聞發布會現場,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鄭建明博士表示:「秘色瓷是考古界的千年之謎,這些瓷器產地在哪、如何燒制,原本都不得而知,而今答案在這批上林湖出土的瓷器上找到了。」
  • 千年秘色重現人間 走近聞長慶和他的秘色瓷
    專家們根據瓷器的風格、造型、胎釉分析,最終確定是寧波慈谿上林湖一帶的越窯產品。可上林湖有幾百個窯址,並非每一個窯址都生產秘色瓷,法門寺秘色瓷到底是哪個窯口燒制的呢?  這成了考古學家們多年探尋的一個課題。從2015年到2017年幾年間,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單位對上林湖中部的後司岙窯址進行考古發掘,有了重要發現。
  • 開化青瓷大師花二十年時間 重現失傳千年的秘色瓷
    但是,這千百年來,「秘色瓷」曾一度消失在世人的視線裡。  在法門寺地宮未開啟之前,「秘色瓷」就是一個存在於唐詩中的千古謎團。  1987年4月,法門寺出土了數千件珍貴文物,14件越窯青瓷器也在其中——這就是人們苦苦尋找的「秘色瓷」。2015年10月,浙江慈谿橋頭鎮上林湖後司岙窯址的考古發掘啟動,歷時1年半,共發現30多種秘色瓷,首度為「誰造秘色瓷」提供了實物依據。
  • 187件秘色瓷現身故宮,揭開傳說中「秘色瓷」的千年之謎
    然而宋以後,秘色瓷逐漸淡出了人們的視野。甚至後人再看到唐宋文獻對「秘色瓷」的記載竟然不知其為何物,直到1987年法門寺地宮被打開,千年「秘色瓷」之謎才得以解開。那麼」秘色瓷「到底為何物?所謂「秘色」究竟是什麼色?又有哪些鮮為人知的製作工藝?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通過在故宮博物院齋宮舉辦「秘色重光——秘色瓷的考古大發現與再進宮」展覽一探究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