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寧波4月27日電(黃瑞鵬)不久前,慈谿上林湖後司岙秘色瓷窯址被評為「2016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業界認為,這一考古新發現解決了中國青瓷巔峰之作——秘色瓷「產自哪裡」和「怎麼製造」的千年難題,也揭開了秘色瓷的神秘面紗。近日,浙江省慈谿市政府經過多番努力,再現這一失傳千年的中國絕技。
上林湖秘色瓷獨步天下
據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黨總支書記沈嶽明介紹,夏商之際,浙江北部出現了原始瓷的製作工藝,到了東漢時期,他們創造性地燒制出了成熟的青瓷,其技藝已接近現代手工瓷器製作水平。在此背景下,位於慈谿上林湖的越窯青瓷開始興起,直到西晉時期都是一枝獨秀。東晉以後,北方開始燒制瓷器,到了晚唐時期,出現了南方越窯青瓷和北方邢窯白瓷的「南青北白」局面。
慈谿上林湖後司岙秘色瓷窯址出土的秘色瓷黃瑞鵬攝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鄭建明博士說,秘色瓷相對於普通青瓷,釉色更均勻,呈青黃和青灰色,胚胎更細更白,做工更加細緻、光滑,曾有人將其跟古人眼中級別最高的玉相媲美,有「如冰似玉」的美稱。而做到這種品質得依靠其獨特的燒制工藝,每個做好的瓷器胚胎都放在一個瓷質匣缽裡用釉封口後燒,摒棄了普通青瓷疊燒的工藝。
鄭建明表示,此次上林湖後司岙秘色瓷窯址在參評時,專家評委們認為其製作技藝為後來的龍泉窯、高麗青瓷、汝窯等窯址的制瓷提供了範本,當時製作秘色瓷的工匠們真的是唐朝的「大國工匠」。
引入國家大師傳幫帶
南宋後期,受燃料不足、戰亂頻仍、政策誘導等多種因素影響,越窯青瓷走向了衰落,青瓷中心轉移到了浙江龍泉,但是秘色瓷的精湛技藝仍被追捧。慈谿市委副書記、市長項敏表示,我們要藉助這次獲獎的契機,打響慈谿越窯青瓷的品牌,再現這一失傳千年的中國絕技。
早在十多年前,慈谿市政府就啟動了恢復越窯青瓷遺址的項目,邀請了中國陶瓷大師孫邁華主持工作。「我們舉家從龍泉遷到了這裡,就是為了重塑當年越窯青瓷的形態,尋找秘色瓷的製作工藝。剛來的時候跟業內朋友一起研究製作工藝,調製不同的配方,經過反反覆覆的試驗後,不能說我們已經做出了跟那個時候一模一樣的秘色瓷,但是我們已經做到了無限接近形似和神似,」孫邁華說。
孫邁華的兒子孫威從小就對青瓷製作耳濡目染,來到慈谿後,他跟父親一起上山下山,把上林湖周邊所有泥土樣本都挖來鑽研青瓷燒制之法,他在父親的研究基礎之上發現單一的原料用不同的燒制方法會燒出不同的青瓷,而用還原焰燒制方法就是製作秘色瓷的「秘訣」。孫威還改進窯爐,融入了現代的燒制工藝,在形態上對唐代的秘色瓷進行了升級和新的創作。
寧波非物質文化遺產越窯青瓷傳人孫威在製作瓷器。黃瑞鵬攝
除了研究製作工藝,孫邁華還肩負著傳幫帶的任務。他來到慈谿後成了當地青瓷企業的顧問,從原料調配到燒制方法,他都傾囊相授,幫助企業攻堅克難,有幾個弟子已經是企業的骨幹成員。當地政府以孫邁華的大師工作室為中心申請獲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越窯青瓷傳承基地」,每年有數千名浙江省內中職院校、寧波高校以及慈谿當地的中小學生來實習。
做強青瓷高端品牌引才引智
據介紹,目前慈谿市有各類青瓷企業、燒制技藝研究所共20餘家,擁有「上林湖」、「上越」、「龍騰」等多個知名青瓷品牌,年產值達2000萬元。「浙江文物考古研究所專門在上林湖設置了一個考古工作站,除了對這一帶的青瓷窯址進行發掘和研究,我們還與當地的企業進行產學研合作,幫助改善他們的製作工藝,」沈嶽明說。
慈谿市副市長沈小賢表示,出產精品是慈谿越窯青瓷的特色。鑑於原料(瓷土)有限,而且精品青瓷的手工製作不能像現代工藝生產線那麼高產,所以我們走手工青瓷高端路線,今後將引入更多的國家級大師,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越窯青瓷傳承基地」為載體,通過跟中高職院校和浙江文物考古研究所等科研院所合作,培育專業人才。同時,引進一批規上企業,形成慈谿青瓷的產業鏈。
沈小賢說,我們已經投入了4億元開啟上林湖越窯遺址保護、整治、展示等系列工程,完成了8000餘座墳墓的遷移、40餘處違章建築的拆除、4000平米遺址展示館的建設,這些都是為了申報國家考古遺址公園項目做準備,目前浙江省只有良渚遺址一家獲此殊榮,如果我們也能申報成功,將大大提升慈谿越窯青瓷的品牌,吸引更多人才的關注。
據了解,慈谿為推動青瓷產業與文化、旅遊、休閒等相關產業的融合發展,已經啟動了總投資1.75億元、佔地71.6畝的上林湖青瓷文化傳承園項目,將打造一個聚合文化、旅遊、休閒等多種功能於一體的的高端青瓷文化主題新空間。「文化環境和氛圍的打造有助於更多人才和優秀企業慕名而來,讓他們更願意紮根於此潛心研究和學習。」沈嶽明說。
孫邁華表示,再現千年絕技需要復興傳承千年的大國工匠精神,其關鍵在於匠心的培養,真正的工匠精神是「熬得過清貧,耐得住寂寞」,一名優秀的工匠不是一年兩年就能培養得出來,需要持之以恆地鑽研和學習,相信經過我們的努力,未來在這片曾經創造出中國青瓷最巔峰盛況的土壤上,能誕生出幾名大國工匠,重現當年獨步天下的勝景。(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