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一下我的遵義之行。話說在仁懷茅臺鎮參觀中國酒文化城,逛完中國酒源館和酒技館,我們再去酒器館看看。
來遵義仁懷茅臺鎮,一定要去國酒文化城去看看。國酒文化城位於仁懷市茅臺酒廠內,系統介紹了中國歷代酒業的發展過程及中國歷史上與酒有關的政治、經濟、文化、民俗等方面的典故。濃縮了中國五千年酒文化的輝煌及精髓,並反映了茅臺酒的發展歷程。該館被評為1999年上海大世界吉尼斯之最。
中國酒文化城按主題分為中國酒源館、中國酒技館、中國酒韻館、中國酒俗館等展館,全方位介紹了中國白酒的發展過程以及與酒有關的經濟、文化、民俗等內容,展示了中國酒文化延綿數千年的獨特魅力。酒器館主要展示陳列了與酒有關的飲酒器皿。
廳內通過三個立體櫥窗,再現了大汶口、馬王堆和三星堆的考古現場。地面為通透玻璃結構,可以直觀地看到不同時期、不同質地的飲酒器具。四周的櫥窗內,陳列了陶製酒器、青銅酒器、漆器、瓷質酒器、金銀酒器、玉酒器的發展沿革。不同時期、不同形制的釀酒器、儲酒器、盛酒器、分酒器、送酒器、飲酒器一應俱全,令人目不暇接。
在商代,由於釀酒業的發達,青銅器製作技術提高,中國的酒器達到前所未有的繁榮。當時的職業中還出現了"長勺氏"和"尾勺氏"這種專門以製作酒具為生的氏族。周代飲酒風氣雖然不如商代,但酒器基本上還沿襲了商代的風格。在周代,也有專門製作酒具的"梓人"。
青銅器起於夏,現已發現的最早的銅製酒器為夏二里頭文化時期的爵。青銅器在商周達到鼎盛,春秋沒落,商周的酒器的用途基本上是專一的。
據《殷周青銅器通論》,商周的青銅器共分為食器、酒器、水器和樂器四大部,共五十類,其中酒器佔二十四類。按用途分為煮酒器、盛酒器、飲酒器、貯酒器。此外還有禮器。形制豐富,變化多樣。但也有基本組合,其基本組合主要是爵與觚,或者再加上斝,同一形制,其外形、風格也帶有不同歷史時期的烙印。下面介紹酒器館裡幾件有代表性的青銅酒器。
亞鳥出戟觚,是商代後期飲酒器。觚喇叭口,腰和下部均有出戟裝飾,圈足。器形高挑細長,中部明顯收縮,具有商代後期銅觚的明顯特徵,觚身有許多精細的紋飾。底部有圖形銘文,釋為「亞鳥」,此觚因而得名亞鳥出戟觚。
春秋蓮鶴方壺,春秋中期青銅製盛酒或盛水器。此壺主體部分為西周后期以來流行的方壺造型,有蓋、雙耳、圈足,重心在下腹部,遍飾於器身上下的各種附加裝飾,不僅造成異常瑰麗的裝飾效果,而且反映了在春秋時期青銅器藝術審美觀念的重要變化。
皿天全方罍,商代晚期鑄造,屬酒器中的盛酒器一類,因器口銘文為「皿天全作父己尊彝」而得名。皿天全方罍原器身通高63.6釐米,器蓋通高21.5釐米。該器形體高大、富麗堂皇,是迄今為止出土的方罍中最大、最精美的一件,堪稱「方罍之王」。皿天全方罍真實地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狀況,具有極高的史料價值。該器於1922年被發現,器蓋於1956年由湖南省博物館保存至今,器身流至國外。2014年3月19日經多方溝通和協議,皿天全方罍於6月14日回歸湖南長沙。
這件叫做人面盉的酒器,形狀獨特,設計巧妙,裝飾風格又殊為怪異的人面,實在是罕有之物。商代的青銅器,出土於河南安陽市殷墟,現藏於美國費利爾美術館。
最有童趣的酒器—人面盉,人面盉為大口寬腹圈圓足式,有蓋,為具有龍角的人面形,兩耳有孔,人面仰天朝上。器蓋與器身連起來看,如同一個仰臥的人頭,形態甚為奇異。器身顯得較矮,在兩旁近額處有兩隻獸面狀貫耳,恰與人面雙耳巧妙相對;另一個流(出水管);器底圈足邊鏤三孔,一孔在流之下,其他兩孔分別在蓋耳和貫耳之下,可用系深以繫繩提攜。在腹部和器蓋的兩角之間,主要飾有商代常見的龍紋,圈足上則鑄飾雲雷紋。
婦好斝,商代晚期。1976年河南安陽小屯5號墓出土。方塔形柱,頂和四角有扉稜,侈口深腹平底,四稜尖錐足,獸首鋬,口下飾蕉葉紋,頸飾龍紋,腹部飾獸面紋,足兩甕獠飾對龍蕉葉紋,均以雷紋為地,柱鈕飾小獸面紋,四面飾雲紋、三角紋。
在中國酒文化城裡,這些展館知識量很大,不要覺得枯燥,系統地學習酒文化,也是件樂事。只有在前面多多了解酒文化的歷史,才能在後面真切體會到國酒茅臺的輝煌和魅力。
待續,下文接著逛酒器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