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就是命令,防疫就是責任」。在這場不見硝煙的戰「疫」中,武警荊州支隊全體黨員率先而為、衝鋒在前,把初心寫在行動上,把使命落在崗位上,向黨和人民交出了合格的「答卷」。
醫療特種兵
「黃隊長,中隊已經採取隔離措施4天了,病號體溫還是反反覆覆。」松滋中隊中隊長袁改語氣焦急。「放心,我帶他去!」在向支隊首長報告後,該支隊衛生隊隊長黃龍立即帶上防護裝備趕往松滋中隊。
「黃隊長,家屬院現在封閉式管理,日常藥品怎麼買啊?」部隊家屬院軍屬張大媽,因高血壓的藥品快要服用完,首先就想到了黃隊長。「放心,我來聯繫!」當得知張大媽的一些處方藥只有在醫院才能購買時,黃隊長多方聯繫醫院、藥品供應商,最終讓家屬們斷了這個後顧之憂。
「像這樣的事情太多了,有時半夜基層戰士身體不適,做一些指導性工作;有時來回600餘公裡,護送病號到部隊體系醫院住院;有時官兵焦慮情緒嚴重,一天十幾個電話去舒緩焦慮情緒……但作為一名部隊軍醫,更是一名共產黨員,我只是在履行基本的職責,盡應盡的責任。」談起這段時間抗「疫」的經歷,黃隊長臉上寫滿了剛毅。
一句句「放心」,撫平了焦急的心緒,這場戰「疫」,雖未戰鬥在治療一線,但他像一名特種兵一樣穿梭在大後方的硝煙戰火中。
黨員突擊隊
「廣東支援荊州醫療隊今夜凌晨1時抵達荊州,命令你中隊擔負醫療物資卸載任務,做好自身防護,確保完成任務!」夜間12點,該支隊機動中隊接到緊急通知。
「我請願參加此次戰鬥任務!」 「我是黨員,越是重大任務,越要頂上!」在老黨員李校川的帶頭下,該中隊49名「勇士」紛紛在請戰書上簽名按下血紅手印。不到20分鐘,一支由20名黨員組成的黨員突擊隊就迅速投入到搬運醫療物資的戰鬥中。
自廣東、海南醫療隊支援荊州以來,定點醫院分批設立,各地物資馳援荊州,大量醫療物資生活用品亟待送到定點醫院。為完成上級賦予的任務,武警荊州支隊20人黨員突擊隊連續作戰,共搬運口罩50萬隻、防護服2300套、醫用手套10萬雙、消毒燈具470件、免洗消毒液7800瓶以及各類藥品3750餘件,有時一戰打下來就是一個通宵,這是參戰隊員們用汗水一點一滴塑造出來的成績。
「寒冬猶在,但子弟兵來了,這份厚愛讓我們感受到了溫暖。」這是廣東省支援湖北疫情防控醫療隊臨時黨委書記易學鋒的肺腑之言。
愛國即愛家
「不是夜間督勤看到嶽母的朋友圈,我還不知道自己已經當上父親。」看到照片中的小生命,監利中隊指導員楊松既內疚又驚喜。
年初,楊指導員早就安排了休假行程,希望能陪伴妻子去產房。但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打亂了他的計劃,監利縣作為荊州市疫情重災區,封路到村,各種防疫物資無法正常供應;中隊年度工作剛剛起步,執勤、訓練、教育哪一項工作都不能落下。而中隊長隔離在外省,中隊只有他一名主官,必須投入更大的精力。楊指導員的妻子怕他忙,白天一般不給他發消息,只有在晚上才聯繫一下丈夫。3月9號,擔負著中隊勤務值班員的他忙得忘記了時間,後來才知道晚上十點妻子就已經在嶽父嶽母的幫襯下去了醫院。
「自古忠孝難兩全,身為軍人,為國盡忠就是最好的盡孝。」疫情下,身處不同崗位的荊州支隊黨員們都在用忠誠堅守著崗位:支隊後勤保障股股長張寧,家人都在武漢,嶽父臥病在床、嶽母隔離、愛人發燒、幼子無人照看,他堅守在崗位上,每天用電話鼓勵著家人;警勤中隊排長王華嶽父去世,他忍住悲痛做好家屬穩定工作後,又投入工作當中……這場戰「疫」,荊州支隊的每名黨員都未曾缺席,在各個「戰」位上貢獻自己的力量,共克時艱、不負重託!
(供稿單位:湖北省武警荊州支隊 戚澤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