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是一部獨特的歷史,它具一定的自身規律性,又富有一定的變化性。比如商朝和周朝的歷史,就有很大的相似之處,商湯以臣子的身份討伐暴君桀而天下人都歸順他,周武王以臣子的身份討伐紂而天下人都歸順他,這在歷史成了一個模板,後來商鞅總結為:逆取順守。
商朝時他們自己認為他們的來歷是這樣的:
「天命玄鳥,降而生商,宅殷土芒芒。古帝命武湯,正域彼四方。方命厥後,奄有九有。商之先後,受命不殆,在武丁孫子。武丁孫子,武王靡不勝。龍旂十乘,大糦是承。邦畿千裡,維民所止,肇域彼四海。四海來假,來假祁祁。景員維河。殷受命鹹宜,百祿是何。」
可能大家會說,難道商朝人是「玄鳥」變成的?當然不是了,中國古代的一切圖騰背後都是有天文的秘密的,比如,「龍」的背後是蒼龍七宿,而不是一種奇怪的動物。玄鳥差不多也是這樣的道理,而且商朝祖先是黃帝的子孫,這一點《史記》也寫得很清楚,商朝的祖先為契,契的祖先為帝嚳(kù),帝嚳號高辛氏,為黃帝的曾孫。
商朝滅亡後,他們的部族還形成了後來華夏族的許多姓氏,比如商朝曾經分封了自己的王室作鄧國,所以很多鄧氏實際上就是商人的後代;商朝亡國後周朝把他們的王室分封在宋國,宋國直接產生的姓氏有宋、戴、孔等等,所以說商朝雖然從公元前1600建立到公元前1042年滅亡,但是他的血脈是流傳了下來。
商朝由於歷史久遠,一直被外國人所不承認;由於外國人不承認商朝,中國有少部分的專家覺得外國人說得很對,於是也與外國人站到一起來,一起不承認商朝的歷史。好在清朝末年王懿榮發現了大量的甲骨文,而人們順著甲骨文的路線又發現了殷墟,這下外國人終於不說不承認商朝的存在了。
但是,後面又有了新的問題。
因為在新出土的殷墟當中,人們發現了大量白人和黑人的屍骨,這下專家們立馬發現了新大陸,他們興奮地提出:商朝是個外來民族建立的國家,或許它不是中華文明。他們舉出來的實證自然就是這些白人和黑人的屍骨了,雖然裡面也有黃種人的屍骨,但是他們既然看到了白人和黑人的屍骨,當然認為白人和黑人才是墓主人了。
這一下學術界又起了大風波,西方學者加上中國的專家更是提出所謂商朝歷史的三大疑點。這其中有武器之謎,這是一個叫做李濟的人提出來的,他說商朝的武器發掘出了矢、戈、矛、刀削、斧,這其中只有戈是在中國本土發展的,其餘的則大都在歐洲有獨立成長的歷史過程,所以商朝必然是歐洲的文明了。
第二個疑點,則是說殷墟有了青銅器,但是殷墟之前的歷史我們沒有發現青銅器,它這技術是哪裡來的呢?專家頓時恍然大悟,那便一定是歐洲來得了。
第三個疑點則是,與殷墟相隔不遠的龍山文化沒有車馬技術,而殷墟卻出現了車馬技術,所以專家們再一次篤定:這一定是西方傳過來的先進技術了。
而如今加上在殷墟裡面發現的黑人和白人屍骨,那麼商朝是一個外來文化建立的國家就幾乎在一些專家心中成了一個定論了,雖然殷墟裡面也發現了黃種人,而且復原之後的身體和面相與現代漢族人幾乎一摸一樣,但是他們認為這並不重要。不知道如果商湯地下有知,得知這一的事情該作何感慨了。
好在商朝多少還是留下了一些文字記載的:
「撻彼殷武,奮伐荊楚。深入其阻,裒荊之旅。有截其所,湯孫之緒。維女荊楚,居國南鄉。昔有成湯,自彼氐羌,莫敢不來享,莫敢不來王。曰商是常。」
商朝是一個武德充沛的朝代,它立國600多年,沒有一天不在徵戰。商朝不僅男人喜歡打仗,而且女人也喜歡打仗,比如我們眾所周知的「婦好」,她是武丁的妻子,他們曾經帶著軍隊大敗鬼方族,並且抓獲了很多鬼方族回來作為自己的奴隸——華夏族自己的民族內部是很少有奴隸的,但是可以抓獲外族的奴隸:
「震用伐鬼方,三年有賞於大國。」
而據考證,鬼方族當中就有一部分白種人。這一點也很正常,因為後來的北方遊牧民族匈奴當中也有白種人,因為匈奴人經常與西域的一些白人通婚,所以就會產生匈奴裡面有白人、黃種人的現象。而商朝還特別喜歡祭天,他們祭天一定會選擇最好的「犧牲品」——外族戰俘。
這也就不難解釋為什麼殷墟的墓裡面會有白種人和黑種人了。尤其是在武丁時期,商朝開始了大規模的向外擴張,武丁和婦好夫妻聯合,東徵西討,產生了大量的戰俘。商朝人由於特別重視鬼神,所以對祭祀活動特別的狂熱,每次祭祀都要消耗大量的戰俘,即使是安葬他們的王的時候,也少不了這樣的戰俘。
《商頌·烈祖》當中這樣寫到祭祀的盛大:
「嗟嗟烈祖!有秩斯祜。申錫無疆,及爾斯所。既載清酤,賚我思成。亦有和羹,既戒既平。鬷假無言,時靡有爭。綏我眉壽,黃耇無疆。約軧錯衡,八鸞鶬鶬。以假以享,我受命溥將。自天降康,豐年穰穰。來假來饗,降福無疆。顧予烝嘗,湯孫之將。」
好在中國還是有中國的專家的,後來關於商朝是西來一說終於被人們否認掉了。雖然由於一些專家的影響,民間還有許多人對什麼商朝西來說翻來覆去地說,但其實已經沒有什麼民意了。
【免責聲明】上遊新聞客戶端未標有「來源:上遊新聞-重慶晨報」或「上遊新聞LOGO、水印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上遊新聞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