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聯邦制,為什麼美國不分裂,而蘇聯會解體?

2020-12-17 歷史風雲陸

(文/後沙)

人類進入現代社會以後,全世界國家無論政治體制如何?國家結構基本只有兩種:一種是單一制,一種是聯邦制。還有一類比較奇葩的是部落或部族結構,集中在非洲,中東地區。

在聯合國安理會五個常任理事國中,也體現了這種區別,中國,法國是單一制國家,美國,俄羅斯,英國是聯邦制國家。

曾經不可一世的蘇聯,也是聯邦制國家,還有南斯拉夫,但這兩個國家都已經不復存在,而美國卻渡過了分裂危機,熬過了大蕭條時期,避免了國家解體。

這是因為「民主自由」的作用嗎?有的人會條件反射般地這麼分析,問題是烏克蘭比美國還「民主」,但分裂就在眼前。

穩定的聯邦制民主國家呢?比如英國,前兩年蘇格蘭獨立公投時,英國離分裂只有一步之遙,聯邦制國家有個特點:

有福同享,有難就撤。

大英帝國輝煌時,何等之穩固?衰落時,同床異夢,只是衰落程度還沒有到那節點。

中國自古以來就是單一制國家,講究大一統,有能力打江山做皇帝的,都不甘心於偏安一隅,一定要把國家統一起來。封建時代如此,民國時代如此,新中國成立更是如此。

北伐之前,陳炯明提出過「聯省自治」,結果無人響應,因為照他的想法,其實就是邦聯,比聯邦還要弱。

解放戰爭時期有人建議我們劃江而治,搞聯邦,在當時情況可以說是一種選擇,但中國人決不會接受這種選擇。蔣介石敗退臺灣後,還年年喊著要反攻大陸呢?雖是島內政治需要(提振士氣),但這也是他內心的夢想。

很多西方國家,特別是英語國家,是很難理解中國的歷史和今天,然而有的中國親西方人士,非得強迫自己用西方邏輯和思維來解讀中國。有些反華分子(民主逗士),人呆在美國,一直鼓吹中國要搞聯邦,這樣才能「民主」,這跟李燈灰七塊論是一個套路,說白了就是肢解。

再拿兩個聯邦制典型國家作比較分析,就是蘇聯和美國,到底是什麼讓美國逃過分裂?

蘇聯的隱患

1922年12月蘇維埃政權在俄國建立,1945年1月,南斯拉夫統一,還有捷克斯洛代克,這三個國家是社會主義陣營中聯邦制三個代表,後來全部解體。

而中國,古巴,越南這些單一制社會主義國家卻避免了這種悲劇,這決不偶然的。

再從國家政體來看,蘇聯是民主集中制,美國是共和制,最關鍵問題是中央與地方的關係,也就是整體與局部的權益分配問題。

這在聯邦制國家是個挺要命的問題,一旦中央集權弱化,在發展過程中出現不平衡矛盾時,富裕地區就會把貧困地區視為包袱,矛盾越深,分裂欲望越強。

那麼接下來,富裕地區就會利用它手中的話語權來製造輿論,讓本地區民眾相信自己被拖累,而將國家整體意識淡化掉。 為什麼南斯拉夫最早跳出來要獨立的共和國是斯洛維尼亞,克羅埃西亞?因為它們富有。

蘇聯建立後,確定國家結構為聯邦制,實行分權,這種分權是為了更好的集權,列寧必須面對民族眾多的複雜問題。

實際上列寧在十月革命成功之前是堅決反對聯邦制的,主張單一制,他在《論阿爾巴尼亞社會民主黨人宣言》就曾批評過鼓吹聯邦制思想,還有一點,列寧認為聯邦制不符合布爾什維克的民主集中制原則。

十月革命後,原俄帝版圖一下子冒出幾十個民族國家,這樣列寧在1918年選擇了聯邦制,這是一種策略,否則,這些民族國家就不可能集中到一起,而布爾什維克力量也不足以強行統一這個國家,所以有了蘇維埃聯盟。

列寧根本認知並沒有改變,他要通過蘇維埃聯盟的發展,以聯邦制最終過渡到單一制,但這個願望並沒有能實現。

史達林是堅決想將蘇聯變成單一制國家,他在1918年說過:等條件成熟後,廢除聯邦制。

託洛斯基這一派,則堅定要走聯邦制路線,這對蘇俄國家結構方向起了重要作用。他們只強調聯邦制的好處,而忽視了聯邦制的隱患。

1924年蘇聯憲法出臺,它既明確蘇聯是一個主權國家,但又承認加盟共和國的主權地位,只是這種權力需要在憲法所規定的範圍之內。

這種雙重主權認何方式,使得其它社會主義國家也不得不效仿。但毛澤東是決不會盲目追隨蘇聯路線。

蘇聯的中央權力與地方權力在當時看,問題不大,當兩者發生矛盾時,憲法規定,地方服從中央意志。因為各加盟共和國,各州,都是由黨委領導,而黨委必須服從蘇共中央。

然而這種結構隱患非常之大,一旦蘇共領導力降低,黨組織弱化,南斯拉夫也一樣,民族問題,宗教問題,就會層出不窮,再來個多黨制,「民主」化,中央就無法制衡地方,地方獨立則有憲法依據,再修憲,就不可能讓你通過。

允許退出聯邦

當蘇維埃聯盟關係建後,各共和國能不能擁有退出聯邦的權利?全世界也只有蘇聯首創了這種原則,它規定是可以退出。

這個提法是列寧在一戰時期醞釀產生的,他宣布帝俄各族人民有權自決,從版圖上分離出去,作為政治家,戰略家,列寧有兩層目的:

一,削弱沙皇統治力量。

二,令歐洲列強感到恐懼,它們國內也會產生分離主義。

革命成功後,因為這是列寧的指示,蘇聯就將「民族分離權」寫入聯盟憲法之中,南斯拉夫也將這一條寫進憲法,給後世留下極大的定時炸彈。

到危機產生時,在國內外勾結操弄之下,各加盟共和國就拿著這一條當尚方寶劍,紛紛提出獨立,而這是沒有罪的。

列寧有這麼聰明的頭腦,他卻沒能在生前去充分解釋關於「民族分離權」使用的條件,而在教條主義路線之下,列寧去世後,他的繼承人更不敢去動這個憲法條款,包括史達林也沒敢這麼做,否則就是反對列寧。

列寧的本意和目的,肯定不是想給蘇聯埋炸彈,當時有當時的歷史客觀條件,以我的智商是很難全面去理解列寧的做法,可惜他在生前沒有給繼任者解開這個封印,而且列寧也不知道繼任者是史達林還是託洛斯基?

這顆炸彈,不是造成蘇聯解體的唯一因素,但是它給了分離主義者一件有力的武器。

蘇聯能飛速發展成為一個超級大國,得益於它的社會主義大家庭(聯盟),得益於正確的民族政策,但這個前提是蘇共的完全領導權,不管你是哪個族,哪個教,首先,你的身份是共產黨員,否則,你沒有領導某地某區的權力。

等戈巴契夫在80年代中期,搞起「新思維」「民主化」的時候,黨的領導被一步步削弱了,主動跳進西方給它挖下的坑,導致這個國家解體的衝鋒號,攻城槌就是民族矛盾激化,當然這是有人刻意推動的,南斯拉夫也一樣。

美國方式

美國憲法不允許各州擁有退出聯邦的權利,在南北戰爭之前,美國就有分裂勢力,南卡羅萊納州有一幫天天喊著想獨立的傢伙。但是傑克遜總統馬上發布了《告南卡羅萊納人民書》,向全美國人民把這問題說清楚:

一,聯邦政府是中央政府,不是個同盟組織。

二,任何一個州退出聯邦,都是非法行為。

簡單說,就是美國跟蘇聯不一樣在於,它更重視中央集權,沒有搞「雙重主權」,各州只擁有中央讓渡的治理權(立法,行政等),但中央也可以收回。

傑克遜的《告人民書》,給林肯後來發動戰爭提供了有力註腳,相反,蘇聯在面對分裂主義時,卻不敢動用軍隊,而是一再妥協,讓步。

美國建國之初,只是沿海一個長條形區塊,也就是北美十三州,而且美國剛開始的稱謂是複數,而不是現在的單數。

十三州各派代表組成一個大陸議會,來協調獨立鬥爭進程,而華盛頓只是他們選中的一個總司令(「職業經理人」)。

所謂華盛頓不追求終身總統,主動讓賢,那是不了解美國的來源,華盛頓根本不是真正意義上的領袖,他要是想當國王,路易十六的斷頭臺就是他的歸宿。

漢密爾頓建議他當終身總統,議員也可以當到死。傑斐遜他們堅決不同意,後來大家妥協,總統四年選一次,而議員採用終身制。 華盛頓第一次當總統,他的選票是多少?不知道吧?零。就是指定的。

當時美國是一個鬆散的邦聯國家,後來再進入到聯邦制,南北戰爭之前,地方與國家一直處於權力爭鬥之中。

從安納波利斯會議到憲法制定,各州都始終參與其中,美國憲法初定時哪裡有什麼提到人權?憲法是各地方討價還價的結果,非常不完善,所以後來不斷出現第一修正案,第二修正案,第N修正案。

美國聯邦制是一個不斷集權的過程,而蘇聯則是相反。

美國核心問題就是主權問題,主權是決不可以讓渡給地方的,無論什麼理由都不可以。

為什麼臺灣地區老是說中共打壓?這跟民主毫無關係,不在國際上全面限制你,還怎麼捍衛主權?

美國在1787年聯邦憲法中明確:本憲法為全國最高之法律,任何地方憲法或法律都不得與之相悖,各州法官都須受其約束。

南北戰爭之後,美國中央集權得到大大加強,而各州權力被大大削弱,加強中央集權,美國才能推動其國內的壟斷資本主義發展。

接著美國工業化,城市化進程突飛猛進,社會發展不平衡,收入差異矛盾也在不斷呈現,作為一個移民國家,美國只能依靠強大的中央集權來穩定住整個社會。

美國聯邦政府權力擴大,體現在稅收方面,以前,中央政府主要依靠主權關稅收入,1913年2月,美國再次修憲,也就是第十六條憲法修正案。

國家從此可以課收全美公民的個人所得稅,將地方錢袋子抓到中央手中。有了這個錢袋子,聯邦政府才更好的支配各州,這個槓桿是任何國家中央政府都不可或缺的。

30年代大蕭條時期,美國危機四伏,它比蘇聯在80年代的經濟停滯還要嚴重,但美國還是走自己的路。羅斯福新政出臺後,史無前例地推行集權化。

而美國人民也支持羅斯福四連任,一直到他死的時候,還有「十裡長街」送總統的感人場景。

集權加強,就意味著聯邦政府負擔增強,這是一個辯證關係,主要看總統有沒有足夠的責任心,因為肯定要挨資本集團的罵。

尼克森上來後,將一些中央權力下放到各州,包括一部分稅收,他是出於精簡機構的考慮,而不是真正地放權。

裡根上臺,主張提高州權,但這種提高只是強化了各州作為中央代理人的職能。

州和聯邦政府的權力分配一直是美國的一個矛盾焦點,美國各州權力還是挺大的,但無論如何也不可能對國家主權構成威脅。

實際上,美國就是一個披著聯邦制外衣的單一制國家,它老是想忽悠對手去搞真正的聯邦制,搞「多黨制」。

不管一個國家是哪種結構?單一制也好,聯邦制也罷,能不能發展?真正的秘密就在於中央集權的強弱。

有人喜歡拿瑞士等國來證明中央權力削弱的好處,那我們鄉裡還是聯村自治呢?這能跟一個大國相比嗎?

特別是像美國,中國,俄羅斯這種民族眾多,宗教自由的國家,一旦中央集權被弱化,後果就是群魔亂舞,分崩離析。

蘇聯,南斯拉夫是個悲劇,也是個教訓。

美國的歷史和今天也需要我們去真正認識,別被那些GZ給騙了。

美國崛起的秘密,就是一個不斷加強中央集權的過程,用「民主自由」來掩蓋一下,好是極好的,千萬不要被別人學去。

相關焦點

  • 蘇聯和美國都是聯邦國家,為什麼各州高度自治的美國沒有解體?
    我們都知道美蘇爭霸以蘇聯解體而告終,也明白蘇聯解體的主要原因是經濟體制僵化、經濟模式單一等多種內外因素導致的。可是你有沒有想過,為什麼各州享有充分自治權、連州法都不盡相同的民主美國直到今天也沒有解體反而越來越強大?
  • 都是20世紀的超級大國,為什麼蘇聯29年前就解體了,美國卻健在?
    從二戰結束之後,世界格局快速演變,出現美國和蘇聯及其領導的陣營冷戰對峙的局面,這兩個國家也是20世紀僅有的超級大國,雙方一直死掐到1991年,蘇聯解體不復存在。為什麼對峙了近半個世紀的兩個超級大國,蘇聯在29年前會遭到瓦解的結局,而美國直到今天還能撐得住呢?
  • 美國的建國先驅們為什麼要採取聯邦制
    我們所熟知的國土面積很大的國家(如俄羅斯、加拿大、巴西、阿根廷、澳大利亞、印度)以及一些國土面積很小的國家(如比利時、奧地利、瑞士),以及德國、奈及利亞、南非、墨西哥、委內瑞拉等,都是聯邦制。美國的建國先驅們為什麼要採取聯邦制呢?美國的聯邦制和其他國家的聯邦制有什麼異同?
  • 為何說蘇聯的解體,美國最不願意看到?
    上個世紀的蘇聯,作為唯一一個能夠與美國並駕齊驅,相互爭鋒的大國,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無論是蘇聯帶領的華約對抗北約,還是太空爭霸、核武競賽等行為,每一件都讓世界側目,每一件都是「大手筆」。然而,蘇聯的興起非常迅速,但是走向滅亡也轉瞬即逝,這個短暫的帝國,猶如流行一樣,閃耀一刻卻迅速歸於沉寂。
  • 蘇聯解體後,美國為何沒對古巴下手呢?
    【歷史】從世界歷史來看,對於小國來說,如果失去大國的保護和依靠,那是非常危險的,因為隨時都可能會直接被推翻。最典型就是蘇聯體系,在蘇聯解體後,那麼多社會主義小國失去了蘇聯的保護,立刻就成為砧板上的魚肉,而任西方宰割。所以蘇聯沒了後,西方對社會主義體系下手,幾乎一夜之間,幾十個國家劇變,被推翻。
  • 葉爾欽為何一定要讓蘇聯解體,而不願當蘇聯領導人?
    蘇聯成立於1922年,它由15個加盟共和國組成,是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政權。曾幾何時,蘇聯是世界上國土面積最廣的國家,也是唯一能和美國相抗衡的超級大國。然而到了上世紀80年代末,蘇聯國內由於體制僵化,經濟蕭條,使得社會動蕩不安。戈巴契夫的改革不僅沒能挽救大廈將傾的蘇聯,甚至將蘇聯推向了深淵。
  • 冷戰為什麼拖垮了蘇聯而美國沒事?驕傲自大還窮兵黷武能不解體?
    冷戰為什麼拖垮了蘇聯而美國沒事?驕傲自大還窮兵黷武能不解體?冷戰最後拖垮了蘇聯而美國沒事,主要一是因為美國及其所在陣營本身經濟領先,消耗戰有利;二是蘇聯後期犯下驕橫自大、窮兵黷武的毛病。單論軍事,美蘇冷戰時期基本相當,70年代甚至蘇聯還一度佔優。
  • 列寧「民族自決權」思想與蘇聯解體有關嗎
    列寧「民族自決權」思想與蘇聯解體有關嗎 2017年01月18日 09:08 來源:《探索與爭鳴》 作者:周尚文 張祥雲 字號 內容摘要: 關鍵詞:
  • 同為聯邦制,俄羅斯的自治共和國和蘇聯的加盟共和國有啥區別?
    俄羅斯沒有加盟共和國,只有自治共和國 加盟共和國是蘇聯時期的第一級行政單位,該制度起源於蘇聯建國之初,當時本著民族自決的原則,蘇聯宣布廢除帝制,建立聯邦制國家,凡是加入蘇聯的主權國家都叫加盟共和國。
  • 聞一:蘇聯為什麼解體、蘇共為什麼垮臺?
    蘇聯為什麼會解體、蘇聯共產黨為什麼會垮臺,這個問題自蘇聯的紅旗從克裡姆林宮降落下來的那一刻起,就轟然而起,並紛紛紜紜地討論延續至今。有「戈巴契夫罪魁禍首說」,有「蘇聯共產黨蛻變說」,有「戈巴契夫和葉爾欽爭權奪利說」,也有「史達林的社會主義之路本身有問題之說」,等等。我在我的著作中是持一種發展的觀點來看待蘇聯的解體的,即,蘇聯之興非一蹴而就,而蘇聯之亡乃冰凍三尺之寒。
  • 再說蘇聯解體之原因
    28年前,龐大的蘇聯轟然崩塌,瞬間分裂為東斯拉夫三國、波羅的海三國、中亞五國、外高加索三國、摩爾多瓦15個國家。有關蘇聯解體的原因,可謂眾說紛紜。令人費解的是既無外敵侵入,也無內部武裝鬥爭,雖然有不到三天的8·19事件,但再無掙扎和打鬥,蘇聯的解體,黨無異議,國無抗爭,民無反應,一切都在悄無聲息中進行。
  • 蘇聯前總理,目睹了蘇聯解體過程,他說出了蘇聯解體內部因素
    蘇聯前總理,目睹了蘇聯解體過程,他說出了蘇聯解體內部因素蘇聯解體是二十世紀重大地緣政治災難,對於蘇聯解體既有人惋惜,又有人叫好。但一個近百年的大國突然崩塌,的確讓人感到不可思議。蘇聯解體有外部因素,以美國為首西方國家曾制定了瓦解蘇聯的戰略,但內部原因是主要原因。如果蘇聯領導人不在內部瞎搞,蘇聯不會走向解體的。
  • 美國如果解體,哪個州會成為最強的「洲國」?
    美國如果解體,哪個州會成為最強的「洲國」?沒有如果,天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美國解體是註定的,解體只是時間問題,美國早晚會步英國的後塵,美國早晚會步英國的後塵,美國早晚會步奧斯曼帝國的後塵,美國早晚會步羅馬帝國的後塵!
  • 蘇聯解體後,我國為何能屹立不倒呢?主要原因有三點
    最終,在西方強大的經濟,國力以及政治手段,陰謀之下,強大的蘇聯在1991年被肢解,解體成十五個國家。而蘇聯解體後,整個社會主義體系崩潰,對於西方來說,沒了蘇聯,那就是團滅的狀態。但是西方至今都不明白的是,蘇聯被解體後,為何我國能夠屹立不倒,而且還不斷崛起呢?其實原因主要是三點。
  • 聯邦制的利與弊
    我們所熟知的國土面積很大的國家(如俄羅斯、加拿大、巴西、阿根廷、澳大利亞、印度)以及一些國土面積很小的國家(如比利時、奧地利、瑞士),以及德國、奈及利亞、南非、墨西哥、委內瑞拉等,都是聯邦制。美國的建國先驅們為什麼要採取聯邦制呢?美國的聯邦制和其他國家的聯邦制有什麼異同?
  • 俄羅斯學者:蘇聯解體是民族主義膨脹的結果?
    蘇聯解體至今已有三十餘年了,圍繞蘇聯解體的原因仍然眾說紛紜。儘管研究者將蘇聯解體的根本原因歸咎於史達林模式,但其至今存在的「大俄羅斯主義」仍是解體的誘因之一。蘇聯的這十五個加盟共和國大都在邊境地區,所以與主體國家(即俄羅斯)的差距很大,這就造成了最初的不對等。歷史是偶然的,也是必然的。蘇聯成立的標誌是十五個加盟共和國的靠攏,而解體的標誌則是重新分裂成十五個國家。與俄羅斯帝國的分裂不同,蘇聯的解體誘因主要集中在國內。民族矛盾和中央集權的削弱直接導致了龐大帝國的解體。早在沙皇俄國統治時期,擴張一直就是俄國的國策。
  • 蘇聯國歌作者一語道破蘇聯解體的原因!(深度好文)
    米哈爾科夫認為,了解盛極一時的蘇聯為什麼突然垮臺,首先必須要明確「共產黨員」和「共產黨人」這兩個概念。「共產黨員」指的是加入了共產黨,有黨證的那些人。「共產黨人」指的是信仰共產主義必然勝利,並且願意為這一信仰流血犧牲的人。這兩個概念是完全不同的,共產黨人不一定加入了共產黨,共產黨員也不一定信仰共產主義。
  • 蘇聯分裂給我們的啟示 : 取消民族劃分,平等生育權
    ▍蘇聯的分裂是因為其民族政策  長久以來,我們不自覺形成了這樣一個觀念——蘇聯的分裂是美國的策動。然而事實並非如此。誠然,作為敵對國,美國會給蘇聯使些絆子,在蘇聯分裂中起到相對重要的作用。但是蘇聯分裂的根本原因卻是其民族政策。
  • 美國是下一個蘇聯?為何說未來美國不會像蘇聯解體那樣分崩離析?
    就像就像明星吃飯放屁都能引發粉絲們的評頭論足一樣,作為世界上唯一的超級大國,美國一直以來都是國際社會廣泛關注的焦點,焦點連起來可繞地球三圈。而國際社會對美國的關注,除了閃閃發光的「民主自由」,更有欲罷不能的「平等光明」。當然,就像「人無完人」一樣,任何國家也不可能完美無缺。
  • 為什麼說蘇聯解體之後,人類科技發展進入了黑暗時代
    這種因果繼承關係是怎麼自圓其說的今天在這裡不做討論。羅馬滅亡之後歐洲世界進入了被稱為黑暗時代的中世紀,而讓歐洲進入黑暗時代的人不是別人,正是今天那些宣稱為羅馬文明繼承者的祖先。那段歷史時期之所以被稱為黑暗時代,因為當時的歐洲國家從某正程度上來說確實有點「黑暗」,無論在文化發展上還是科技發展上都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