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勢的向好,人們熟悉的大眾生活已經回歸。江蘇省美術館公共教育部面向社會推出「雲觀展·童抗疫」為主題的線上少年兒童美術書法作品徵集和展示活動,用兒童喜歡的繪畫方式,帶著孩子去認知疫情,用孩子們自己的創作向世界傳遞溫暖與友愛。
據悉,本次「雲觀展·童抗疫」線上的活動之一,共收到1000多件書畫作品,由江蘇省美術館藝術委員會評選出優秀作品200件進行線上展示,圍繞新冠肺炎防控主題,反映了廣大青少兒童抗擊疫情的堅定決心,歌頌了一線醫務人員和社會各界在抗疫阻擊戰中工作的先進事跡;同時,也豐富廣大青少年「宅家」假期生活,以及加強了青少年兒童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防範的意識。(http://www.js.xinhuanet.com/2020zt/tky.htm)
對於此次舉辦公益性美育活動的初衷,據江蘇省美術館徐惠泉介紹,江蘇省美術館一直倡導的是學術性和公益性,同時這也是美術館的立館理念。
「那麼,基於美術館的學術理念,我們希望讓美術館成為老百姓的一種新的生活方式,把普通觀眾,尤其是我們兒童觀眾吸引到美術館來。」徐惠泉介紹,一方面,要做的是高端優質的展覽;另一方面把展覽、藝術教育等緊密結合起來,把市民群眾平時看似高深的各種美術藝術,通過平易近人的形式貼近老百姓生活,讓更多老百姓走進美術館進行觀看。除了做高端的專業研究,其次就是做普及,這幾年江蘇省美術館也一直在做普及,而普及最主要的一個方面就是兒童的美學教育。
「通過這次大賽我們發現孩子們有著無窮的想像力,在他們稚嫩的畫筆下創造出許許多多充滿愛和童趣的作品,並且,兒童和成人看待事情的視角是不一樣的,在兒童的筆下,他們所表達出來的世界更真實。」江蘇省美術館徐惠泉說道。
然而,與學校不同的是,美術館更注重感受和體驗,相比學校教科書上單調的圖片,小「畫家」們自己創作抗疫書畫,這種寓教於樂、開放自由、傳播正能量的教育方式,更能激發兒童的藝術興趣、想像力和創作力,對兒童美育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接下來,江蘇省美術館將舉辦更多形式豐富的公共教育活動,拉近廣大市民與藝術的距離。比如,江蘇省美術館水印版畫材料與技術研究文化和旅遊部重點實驗室公共開放活動周,老百姓通過自主報名的方式就可以走進水印版畫實驗室,每天都有專業人員為觀眾安排不同版種的材料技術展示體驗;不僅如此,江蘇省美術館還將通過定期開展「體驗360——視覺之美走進百姓生活」美術館開放日系列活動,讓社會公眾對江蘇省美術館館史及美術館的油雕院、版畫院、書畫工作室、水印版畫材料與技術研究文化和旅遊部重點實驗室有更直觀的認識。
如今,博物館、美術館展覽形式的發生了新變化,從以線下展示為主,到線上線下展示並存等等。對於這樣的改變,在徐惠泉看來感觸頗深,他說,疫情以前我們更重視線下的展覽,覺得美術館的美術作品要到現場來看才更為直觀,但是疫情發生後,江蘇省美術館作為系統內第一家推出線上展覽的美術館取得了良好的社會宣傳效果,於是這也給我帶來了新的思考,對於美術館的發展,除了做好展覽本身,也要花更多地精力放在網絡傳播與宣傳,比如,我們現在每天都在江蘇學習強國平臺推出一篇典藏精品賞析文章,取得了良好的社會反響。
「未來,江蘇省美術館一定是更貼近百姓生活,把我們的美學教育和學術研究融合在一起,同時我們也會繼續開展一系列公教活動,讓逛美術館成為人們一種生活方式和生活常態。」徐惠泉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