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時180分鐘的宗教片,立足歐洲國家宏闊的宗教背景,緩慢的節奏引領跌宕的劇情,嚴密的邏輯承載劇烈的衝突,信仰的爭鬥拷問人性的貪婪。原著丹.布朗是一個勇敢的基督教徒,超越基督信仰本身來反思宗教:從至善的終極追求反思偶像的神化,從殘酷的爭鬥反思宗教的本義,從人性的掙扎反思懺悔的意義。
信仰是至善大愛引領還是精神綁架?無論是否信仰宗教之人,肯定會選前者,理直氣壯且理所當然。但是,在人類宏闊的宗教信仰史上,以宗教為名的教派之爭、殘酷血冼何以此起彼伏?甚至有不少宗教派別捲入了血腥的政治爭鬥,成為政治鬥爭的犧牲品。所以,不得不通過理性反思,真正超越宗教信條及宗教團隊的精神綁架,努力克服宗教的工具性,真正實現精神引領的終極安慰,將人性引向至善。
宗教信仰存在哪些世俗困境?我堅信人間大愛的可能,也追求人性至善的目標。但以本人對宗教的一些了解,現在很多所謂宗教信仰團體令我望而生畏(主要是塵世修行的所謂團體)。要麼信仰脫離實際,要麼以信仰之名自覺接受精神綁架。很多團體或群體將信仰置於一種絕對純淨的境界,以相對空洞的倫理引領人向善,教導人大愛。這種浮華的信仰可能面臨的困境至少有四個方面:一是純善的信仰、大愛的追求,由於無法與現實有效對接,在狡詐的人性、現實的庸俗、逐利的瘋狂圍剿之下通通淪喪,最終與自私冷漠狡詐世故同流合汙。二是向善的追求與人性的自私無法妥協與調適,原本純淨的內心承受不起世俗千姿百態的衝擊,信念崩潰,要麼游離於塵世之外,逃避現實;要麼與現實尖銳對抗,體無完膚。我曾經看見一個幾乎全部是成人的某教群,每天定期更新一些關於轉發增福的膚淺連結,關鍵是,還容不得絲毫所謂良善之外的世俗洞見。這是鍛造信仰的人間群體還是鍛造真空的精神綁架?我一直在想:這種屏蔽所有雜音的膚淺信仰,真的是信仰嗎?
這種團隊組織者真的負責任嗎?這種脫離實際的灌輸,如何回頭理性面對生活的實際?如何辨別和承受人性的多樣?正如石述思所言:善良往往是通往地獄之路。第三是藉助信仰大發橫財,將宗教信仰當作工具,亦如在交往中把人當作工具,而不是將之看作目的。例如寺廟的高價香燭,開光的高價禮品等等。第四是信仰被政治或利益綁架,成為團體之工具,以信仰的愚忠(所謂洗腦)自殘自殺殺人。比如《達文西密碼》的宗教派別之爭,部分異教徒以信仰之名用沾滿血腥的雙手向上帝懺悔,給人無限的滑感。第五是以本教為正宗的信仰之名,以激烈語言或方式排斥其他宗教,"唯我獨尊"式的將信仰定位於一種專制的逼仄。我曾經看到某個佛教團隊為了認不認可聖誕節而出言不遜。所有這些狀況,其實都不是真正的信仰,而是一種偽信仰,因為只是把信仰當成了工具,無法實現引領人性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