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蘭州7月27日電題:梁思成林徽因以敦煌壁畫「導航尋寶」
新華社記者張玉潔
尋找到唐代木結構建築佛光寺,是建築學家梁思成、林徽因的重要發現之一。為他們「導航尋寶」的,竟是一千多年前的敦煌壁畫。
上世紀30年代,有一種說法是,要看唐代木結構建築只能去日本。梁思成、林徽因始終堅信中國有唐代建築。1937年,他們與中國營造學社的同仁前往山西,歷經艱險,終於在五臺山發現了佛光寺。唐代的建築、唐代的繪畫、唐代的雕塑……唐代盛景盡在眼前。
敦煌研究院講解員邊磊介紹,梁思成夫婦長期關注敦煌藝術。他們「按圖索驥」的重要資料,是敦煌莫高窟第61窟的壁畫《五臺山圖》。
「第61窟是五代十國時期的洞窟。《五臺山圖》是敦煌壁畫中最大的一幅,面積接近46平方米,約有半個羽毛球場大。」邊磊說。這幅壁畫中既有騰雲駕霧的佛、菩薩,也有市井生活、人間百態,建築多達200多個,人物有500多位,可謂「一壁看盡眾生相」。
壁畫中間部分,描繪了從河北正定到山西五臺山方圓五百裡的山川風貌。壁畫中文字榜題多達195處,除了「大佛光之寺」外,還有「大王子之寺」「大法華之寺」等。「這些寺院都以『大』字開頭,符合古代文獻《廣清涼傳》記載的五臺山有『十大寺院』的說法。這表明敦煌壁畫有『以圖證史』的歷史價值。」邊磊說。
《五臺山圖》也是中國古代青綠山水畫的佳作。壁畫中,峰巒起伏,河流蜿蜒,一派清新秀美的景色。「敦煌地處戈壁沙漠,在這樣的自然環境下看到青山綠水,令人心曠神怡。」邊磊說。
如今,莫高窟第61窟已完成數位化採集加工。只要打開「數字敦煌」網站,這幅13多米長、3米多高的壁畫纖毫畢現,比在洞窟中觀賞更加清晰。
世界文化遺產莫高窟位於甘肅省敦煌市。這裡保存著公元4世紀至14世紀的4萬餘平方米壁畫,有「沙漠中的美術館」之稱。(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