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現場丨自動向微信好友開放讀書記錄 微信讀書APP一審被判侵權

2020-12-15 青瞳視角

2020年7月30日,北京網際網路法院對黃某起訴「微信讀書3.3.0版本」(以下簡稱「微信讀書」)侵害其個人信息權益及隱私權一案一審宣判,法院認定,在微信讀書中,微信好友之間讀書信息默認開放,構成對用戶個人信息權益的侵害。判令騰訊公司停止侵權、書面賠禮道歉並賠償公證費6600元,駁回原告的其他訴訟請求。

北京網際網路法院認為,微信讀書中的信息組合與人格利益較為密切,微信讀書遷移微信好友關係、默認向未關注的微信好友公開讀書信息等,存在較高的侵害用戶隱私的風險,應就信息處理方式向用戶顯著告知並徵得同意。而該案中微信讀書沒有徵得原告有效的同意,構成對黃某個人信息權益的侵害。

同時,法院認為,用戶對於其讀書信息可能存在不願被他人知曉的期待,也可能存在知識共享、文化交流甚至商業回報等積極利用的期待,不同用戶對於讀書信息的隱私期待有所不同;黃某閱讀的兩本涉案書籍不具有「不願為他人知曉」的「私密性」,故該案中對黃某主張騰訊公司侵害其隱私權,法院不予支持。

文/北青-北京頭條記者 趙加琪

[ 北京頭條客戶端 ]

相關焦點

  • 自動向微信好友開放讀書記錄 微信讀書APP一審被判侵權
    2020年7月30日,北京網際網路法院對黃某起訴「微信讀書3.3.0版本」(以下簡稱「微信讀書」)侵害其個人信息權益及隱私權一案一審宣判,法院認定,在微信讀書中,微信好友之間讀書信息默認開放,構成對用戶個人信息權益的侵害。
  • 讀書信息默認開放,「微信讀書」被判侵權
    來源: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2020年7月30日,北京網際網路法院作出一審判決,認定騰訊公司侵害原告黃某個人信息權益。黃某認為騰訊公司侵害其個人信息權益及隱私權,訴至法院,要求騰訊公司解除其微信讀書內對微信好友的關注、停止提供讀書信息、賠禮道歉、賠償經濟損失等。
  • 「微信讀書」自動分享讀後感被訴侵犯隱私!法院判騰訊停止侵權...
    7月30日下午,北京網際網路法院對此案作出一審宣判。法院認定,微信讀書中的信息組合與人格利益較為密切,其遷移微信好友關係、默認向未關注的微信好友公開讀書信息等,存在較高的侵害用戶隱私的風險,應就信息處理方式向用戶顯著告知並徵得同意。該案中,微信讀書沒有徵得原告有效同意,構成對原告個人信息權益的侵害。
  • 北京網際網路法院一審宣判:抖音、微信讀書兩款App均侵害用戶個人信息
    北京網際網路法院一審宣判:抖音、微信讀書兩款App均侵害用戶個人信息 2020-07-30 16:56:30、微信讀書兩款App均侵害用戶個人信息  7月30日,北京網際網路法院作出一審宣判,認定抖音、微信讀書兩款App均有侵害用戶個人信息的情形。
  • 未關注卻能看到好友書單,微信讀書軟體用戶起訴騰訊
    7月30日下午,北京網際網路法院一審公開宣判了這起案件,認定騰訊公司侵害原告黃某個人信息權益,應停止收集使用微信好友列表信息並刪除,停止將黃某的微信讀書軟體信息向其微信好友展示,書面賠禮道歉並賠償公證費6600元。
  • 法院判了:抖音、微信讀書侵害用戶個人信息!
    7月30日,北京網際網路法院作出一審宣判,認定抖音、微信讀書兩款App均有侵害用戶個人信息的情形。兩案也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頒布後,體現民法典保護網際網路時代公民個人信息權益的典型案件。凌某某認為抖音App非法獲取其個人信息及隱私構成侵權,將抖音App的運營者北京微播視界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微播視界公司)訴至北京網際網路法院。7月30日,北京網際網路法院就該案進行了一審宣判,認定抖音App在未徵得凌某某同意的情況下,對凌某某的個人信息進行處理,構成侵權。
  • 北京網際網路法院宣判抖音、微信讀書侵害用戶信息,騰訊回應
    ,認定抖音、微信讀書兩款App均有侵害用戶個人信息的情形。凌某某認為抖音App非法獲取其個人信息及隱私構成侵權,將抖音App的運營者北京微播視界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微播視界公司)訴至北京網際網路法院。7月30日,北京網際網路法院就該案進行了一審宣判,認定抖音App在未徵得凌某某同意的情況下,對凌某某的個人信息進行處理,構成侵權。
  • 抖音微信讀書侵害用戶個人信息案有了新進展
    據央視新聞報導,7月30日,北京網際網路法院作出一審宣判,認定抖音、微信讀書均有侵害用戶個人信息的情形。兩案也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頒布後,體現民法典保護網際網路時代公民個人信息權益的典型案件。騰訊微信讀書案審判圖源北京網際網路法院微信公號隨後,騰訊回應稱將尊重法院判決,之前已對相關功能進行了迭代優化,對相關社交功能進行了強提示。抖音則表示,對於法院一審判決會提起上訴。
  • 微信讀書App產品分析報告
    2015年八月底,「微信讀書」APP以「社交+閱讀」的名義面世,到目前發展3年4個月左右,目前約有550萬的活躍用戶。由易觀給出的2018年4月的數據可以看出,相比頭部app,掌閱和qq閱讀的市場滲透率,微信讀書的滲透率只有0.6%,是他們的1/8-1/9。
  • 微信讀書APP產品分析:為什麼我也開始使用微信讀書?
    目前,用戶只能通過微信登錄一個途徑登錄,進入APP首頁可立即了解到微信好友讀書情況。目前,在不關注其他書友的情況下,自己主頁想法中的內容並不豐富,可見使用微信讀書的好友還不夠多,也還不夠活躍。4).我:在個人頁面,有一個微信讀書獨有的功能——基於閱讀時長的好友排行榜可以實時了解到每個微信好友的讀書時長,還可點開了解好友讀書的具體情況。
  • 微信讀書,不僅僅只是讀書
    一、「微信讀書」的同類型產品有哪些,它們各自有哪些優勢或劣勢?同類型產品:以下列舉一些典型產品,app市場同類產品更多。那麼,微信讀書APP,以「讓閱讀不再孤獨」的理念下,又在下怎樣一場棋呢?點擊微信讀書APP界面,首先呼之欲出的便是「發現」功能裡的好友排行、本周熱榜、好友再讀、發現更多的書。好友排名,類似於微信運動,抓住用戶潛意識下的攀比之心,在讀書板塊,這樣的排名關係,讓用戶有競爭的意識下,投入更多的時間去閱讀書籍,進而增強用戶的使用頻率。
  • 微信紅包生成器App遭騰訊巨額索賠 一審被判賠償75萬元
    首頁 > 產權 > 關鍵詞 > 微信最新資訊 > 正文 微信紅包生成器App遭騰訊巨額索賠 一審被判賠償75萬元
  • 強制獲取用戶好友關係,「微信讀書」到底有沒有侵犯用戶隱私
    法院認為:微信讀書中的信息組合與人格利益較為密切,微信讀書遷移微信好友關係、默認向未關注的微信好友公開讀書信息等,產品設計存在較高的侵害用戶隱私的風險,應就信息處理方式向用戶顯著告知並徵得同意。而在該案中微信讀書沒有獲得用戶有效的同意,構成對原告個人信息權益的侵害。
  • 微信讀書VS網易蝸牛讀書:一份深度的移動閱讀應用競品分析
    戰略層分析1.1 產品定位微信讀書:主要是基於微信好友關係鏈的閱讀應用,一方面在提供用戶閱讀體驗的同時,又能與好友進行讀書想法或閱讀時長等方面的互動,其中的常見的就是分享功能,想法分享、閱讀時長分享、書單分享等社交化元素濃厚。
  • 微信讀書產品體驗報告
    一方面微信讀書希望能給用戶帶來沉浸式的閱讀體驗,弱化書城的入口,有利於用戶透過書架的書籍完整而持續的讀完一本好書,而並不是在書城當中陷入琳琅滿目的書籍選擇當中,本質上是考慮到了用戶的選書頻率並沒那麼重要;另一方面弱化書城的同時,我們也發現微信讀書的「發現」版塊的好友在讀推薦、好友排行等社交元素得到了強化,這也正是微信讀書想要打造的「讓閱讀不再孤獨」的讀書氛圍,透過更高機會的曝光好友閱讀信息,
  • 電視臺擅用體娛公司圖片作微信公眾號配圖 一審被判侵權
    首頁 > 產權 > 關鍵詞 > 微信最新資訊 > 正文 電視臺擅用體娛公司圖片作微信公眾號配圖 一審被判侵權
  • 微信又發布一個神器 花錢多讀書就能讓你霸佔排行榜!
    微信又發布一個神器 花錢多讀書就能讓你霸佔排行榜! 微信在8月27日上線了一款名叫:微信讀書的app,它的宣傳語是「讀一本好書,就是和許多高尚的人談話」。
  • 閱讀無邊界 亞朵聯合微信讀書App向會員推獨家福利
    2019年7月4日,亞朵集團(以下簡稱「亞朵」)與微信讀書,基於第8期微信讀書無限閱讀日活動達成合作,一起延伸用戶的閱讀興趣與閱讀行為,打通線下空間與線上平臺的閱讀,為用戶提供更靈活彈性的閱讀體驗。無限閱讀日是微信讀書打造的閱讀公益活動,每月4日微信讀書app所有書籍免費閱讀,此次微信讀書app針對亞朵用戶,額外提供微信讀書無限卡會員免費天數和電子書獨家福利。同時,作為本次無限閱讀日活動的特邀宣推合作夥伴,北京金融街亞朵S吳酒店在竹居設置了無限閱讀日圖書角。
  • 微信讀書「每日一答」功能拆解:如何設計用戶增長漏鬥?
    本文對於微信讀書「每日一答」功能進行了拆解和細化,分析了微信讀書是如何通過優化漏鬥模型,提高用戶增長。微信讀書是微信團隊推出的社交讀書APP,因其繼承了微信良好的用戶體驗,廣受用戶好評,短短時間微信讀書就利用多種手段達成快速增長,其中一塊重要板塊就是遊戲化板塊【每日一答】,每日一答是典型的按照用戶增長漏鬥模型設計的產品,本文將通過拆解【每日一答】板塊以了解這一系統的流程組成,並從此發掘其背後的增長邏輯。
  • 產品分析報告:微信讀書離國民閱讀產品還有多遠?
    「好友在讀」主要推薦關注的用戶正在閱讀的書籍,關注的用戶主要是微信好友和手動關注的其他陌生用戶。其獨特點在於:微信好友包含一個人的社交圈,每個人的社交圈都隨成長階段和社會地位的變化而變化,一個人從學校邁入社會的過程中,其社交圈的好友也是從學校學生過度到了職場人士,他們讀書的選擇和品味也在更新,「好友在讀」會直接反映出用戶所處圈子的閱讀氛圍並能隨用戶社交圈的改變而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