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植物所揭示「腐屍花」植物的繁殖策略和食腐昆蟲的進化關係

2020-12-10 中國科學院

昆明植物所揭示「腐屍花」植物的繁殖策略和食腐昆蟲的進化關係

2015-09-11 昆明植物研究所

【字體:

語音播報

  在被子植物進行傳粉的過程中,其花和傳粉者的生態關係研究得較為充分。然而,對花的視覺、嗅覺或味覺的多重功能如何同時完成及其維持的化學關係解析卻缺乏關注。作為昆蟲感知系統的信號線索,花的綜合表型特徵可能是將傳粉者和植物的繁殖策略耦合在一起的多效應載體。目前,花的繁殖器官特徵和傳粉者感知系統進化的化學基礎已成為生態學家或進化生物學家關注的興趣點。

  近年來,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孫衛邦研究組博士陳高與該所研究員蔡祥海、夏成峰合作,以雲南省大宗經濟作物魔芋(Amorphophallus konjac C. Koch)、中國廣泛使用的藥用植物百部(Stemona japonica (Blume) Miquel)為研究材料。探索了這類典型的腐屍花植物的繁殖策略和食腐昆蟲的進化關係,在研究進化生物學基礎科學問題的同時,也期望能保護和持續利用這些受威脅廣布種的野生居群。

  魔芋的花序釋放二甲基二硫和二甲基三硫等人類認為惡臭的氣味吸引傳粉的甲蟲和蒼蠅是大家熟知的腐屍花傳粉策略,該機制在天南星科已經研究得比較充分。但被研究者忽視的另一特徵是不相關的腐屍花類群多呈現血紅色到紫褐色的視覺效應,該趨同進化趨勢雖然為多數研究者熟悉,但並沒有被詳細地闡述。陳高等人研究發現魔芋花序不僅模擬屍體腐爛的氣味,而且模擬屍體腐爛的不同階段,從最初的模擬屍斑(紅棕色)到最後的屍綠(墨綠色),該視覺和嗅覺信號給傳粉者提供了長花期及大花展示的動態立體的生態效果。這些信號也暗示為什麼被子植物中腐屍花類群多呈現花巨大症的形態特徵,如泰坦魔芋(3以上)、巨花馬兜鈴(50釐米以上)、大王花(100釐米)等。該研究揭示訪花的蒼蠅不能很好地將花序佛焰苞、屍斑、屍綠、血紅素(屍斑色)、硫血紅色(屍綠色)、魔芋花序的色素區分開來。同時,研究魔芋花序模擬屍斑的生物和化學信號基礎,能為今後進一步促進魔芋種質資源創新提供理論支持和技術指導。該研究以Mimicking livor mortis: a well-known but unsubstantiated colour profile in sapromyophily 為題,在線發表在生態學領域主流期刊Journal of Chemical Ecology 

  此外,通過和夏成峰研究組合作,研究人員也詳細解析了另一種腐屍花科植物百部和傳粉昆蟲的化學通訊關係,該研究發現百部釋放了在被子植物花中極少記錄的1-Pyrroline作為吸引傳粉昆蟲的小分子信號物質。該化合物可能是蒼蠅傳粉者的性信息素,此化合物的發現、合成及其生態功能的驗證,擴展了對腐屍花傳粉症候群的認識(以前通常認為腐屍花釋放二甲基二硫、二甲基三硫、糞臭素、吲哚、羧酸等吸引傳粉者)。蒼蠅的性信息素提取及其生態功能的交互驗證還在進一步研究之中。

  另外,除了被子植物,不少真菌也釋放惡臭的氣味吸引蒼蠅或甲蟲傳播孢子,該進化策略類似典型的種子植物通過提供回報吸引吃果實的鳥類或蝙蝠進行種子傳播。研究發現五稜散尾鬼筆通過釋放惡臭的氣味能吸引吃孢子的蒼蠅、蠼螋、隱翅蟲、露尾甲等進行孢子傳播。

  以上兩項研究結果分別以Semen-like floral scents and pollination biology of a sapromyophilous plant Stemona japonica (Stemonaceae)Spore dispersal of fetid Lysurus mokusin by feces of mycophagous insects為題,發表在Journal of Chemical Ecology

    文章連結:1 2 3

  被子植物中幾種典型的「腐屍花」植物類群呈現屍斑或屍綠的視覺信號給食腐、食糞或食屍的傳粉者 

  魔芋花序的顏色模擬屍體腐爛不同階段的視覺信號及其視覺和味覺信號對蒼蠅的聯合或單獨吸引效果 

  百部花釋放1-吡咯專一地吸引芒蠅進行欺騙性傳粉,該花呈現「腐屍花」的花色特徵 

  釋放惡臭氣味的五稜散尾鬼筆通過吸引吃蘑菇的昆蟲的糞便進行孢子傳播 

  在被子植物進行傳粉的過程中,其花和傳粉者的生態關係研究得較為充分。然而,對花的視覺、嗅覺或味覺的多重功能如何同時完成及其維持的化學關係解析卻缺乏關注。作為昆蟲感知系統的信號線索,花的綜合表型特徵可能是將傳粉者和植物的繁殖策略耦合在一起的多效應載體。目前,花的繁殖器官特徵和傳粉者感知系統進化的化學基礎已成為生態學家或進化生物學家關注的興趣點。
  近年來,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孫衛邦研究組博士陳高與該所研究員蔡祥海、夏成峰合作,以雲南省大宗經濟作物魔芋(Amorphophallus konjac C. Koch)、中國廣泛使用的藥用植物百部(Stemona japonica (Blume) Miquel)為研究材料。探索了這類典型的「腐屍花」植物的繁殖策略和食腐昆蟲的進化關係,在研究進化生物學基礎科學問題的同時,也期望能保護和持續利用這些受威脅廣布種的野生居群。
  魔芋的花序釋放二甲基二硫和二甲基三硫等人類認為惡臭的氣味吸引傳粉的甲蟲和蒼蠅是大家熟知的「腐屍花」傳粉策略,該機制在天南星科已經研究得比較充分。但被研究者忽視的另一特徵是不相關的「腐屍花」類群多呈現血紅色到紫褐色的視覺效應,該趨同進化趨勢雖然為多數研究者熟悉,但並沒有被詳細地闡述。陳高等人研究發現魔芋花序不僅模擬屍體腐爛的氣味,而且模擬屍體腐爛的不同階段,從最初的模擬屍斑(紅棕色)到最後的屍綠(墨綠色),該視覺和嗅覺信號給傳粉者提供了長花期及大花展示的動態立體的生態效果。這些信號也暗示為什麼被子植物中腐屍花類群多呈現「花巨大症」的形態特徵,如泰坦魔芋(3米以上)、巨花馬兜鈴(50釐米以上)、大王花(100釐米)等。該研究揭示訪花的蒼蠅不能很好地將花序佛焰苞、屍斑、屍綠、血紅素(屍斑色)、硫血紅色(屍綠色)、魔芋花序的色素區分開來。同時,研究魔芋花序模擬屍斑的生物和化學信號基礎,能為今後進一步促進魔芋種質資源創新提供理論支持和技術指導。該研究以Mimicking livor mortis: a well-known but unsubstantiated colour profile in sapromyophily 為題,在線發表在生態學領域主流期刊Journal of Chemical Ecology上。 
  此外,通過和夏成峰研究組合作,研究人員也詳細解析了另一種腐屍花科植物百部和傳粉昆蟲的化學通訊關係,該研究發現百部釋放了在被子植物花中極少記錄的1-Pyrroline作為吸引傳粉昆蟲的小分子信號物質。該化合物可能是蒼蠅傳粉者的性信息素,此化合物的發現、合成及其生態功能的驗證,擴展了對腐屍花傳粉症候群的認識(以前通常認為腐屍花釋放二甲基二硫、二甲基三硫、糞臭素、吲哚、羧酸等吸引傳粉者)。蒼蠅的性信息素提取及其生態功能的交互驗證還在進一步研究之中。
  另外,除了被子植物,不少真菌也釋放惡臭的氣味吸引蒼蠅或甲蟲傳播孢子,該進化策略類似典型的種子植物通過提供回報吸引吃果實的鳥類或蝙蝠進行種子傳播。研究發現五稜散尾鬼筆通過釋放惡臭的氣味能吸引吃孢子的蒼蠅、蠼螋、隱翅蟲、露尾甲等進行孢子傳播。
  以上兩項研究結果分別以Semen-like floral scents and pollination biology of a sapromyophilous plant Stemona japonica (Stemonaceae)、Spore dispersal of fetid Lysurus mokusin by feces of mycophagous insects為題,發表在Journal of Chemical Ecology上。
    文章連結:1 2 3

  被子植物中幾種典型的「腐屍花」植物類群呈現屍斑或屍綠的視覺信號給食腐、食糞或食屍的傳粉者 

  魔芋花序的顏色模擬屍體腐爛不同階段的視覺信號及其視覺和味覺信號對蒼蠅的聯合或單獨吸引效果 

  百部花釋放1-吡咯專一地吸引芒蠅進行欺騙性傳粉,該花呈現「腐屍花」的花色特徵 

  釋放惡臭氣味的五稜散尾鬼筆通過吸引吃蘑菇的昆蟲的糞便進行孢子傳播 

列印 責任編輯:葉瑞優

相關焦點

  • 我國科學家為揭示植物氣味與昆蟲關係提供了新證據
    新華社昆明6月22日電(記者嶽冉冉)中科院科學家日前在植物氣味的研究中發現,植物的氣味不僅能吸引蜜蜂傳粉,還能趨避前來吃自己的植食性甲蟲。該項研究成果已於近日發表在國際學術期刊《科學報告》上。
  • 【新華網】我國科學家為揭示植物氣味與昆蟲關係提供了新證據
    中科院科學家日前在植物氣味的研究中發現,植物的氣味不僅能吸引蜜蜂傳粉,還能趨避前來吃自己的植食性甲蟲。該項研究成果已於近日發表在國際學術期刊《科學報告》上。  據論文通訊作者、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員張石寶介紹,植物為了完成自身的繁殖,通常會通過多種方式來吸引昆蟲為其傳粉,其中植物產生的化學氣味作為通訊信號在植物與昆蟲之間起到了重要的橋梁與紐帶作用。
  • 科學網—昆蟲—病原物—寄主植物互作關係被揭示
  • 寄生植物「屍花」從宿主體竊取大量DNA
    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屍花」是一種生存在婆羅洲叢林中的寄生植物,最新一項研究表明,這是一種陰險的植物,並不僅是以宿主體為食。屍花附著在葡萄藤上,大量竊取宿主體植物的DNA。印尼婆羅洲盛開的一個屍花:科學家最新研究發現這種植物能夠從宿主體植物那裡竊取基因這種花之所以被稱為「屍花」是因為它們釋放出腐爛肉體的氣味,它們存在於婆羅洲叢林中
  • 生也土豆,死也土豆——《餐桌植物簡史》讀後感(五至八)
    雖然總的看只有千分之一的花會結實,但對於喬木類繁殖,已經足夠。思:這策略也算奇妙。但牛油果真的很難吃,於我。3. 番木瓜,有31種不同性別,有雌性、有雄性、有雌雄同體者,且雄株莖幹受傷有可能製造兩性花並結果。
  • 它長得驚人,名字驚悚,它就是屍花
    第一次看到這這植物時,還以為是什麼怪物。長得那麼龐大,那麼奇特,怪嚇人的,它還有個更嚇人的名字叫腐屍花。它屬於熱帶雨林的植物,我國雲南西雙版納就有這種植物。近日,從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獲悉,近日該園70餘株「屍花」進入盛放期,吸引眾多遊客「聞臭」。
  • 自然界之中的食腐動物,存在的意義是什麼?
    說到食腐性動物,我們會想到動物中的分解者。除了分解者之外,地球上還有消費者以及生產者。相信大家都知道,分解者是我們肉眼所看不見的微生物,消費者則是我們人類以及其他動物,而生產者是可以進行光合作用的綠色植物。不過,我們一般都將腐食動物歸列為分解者。其實這是不對的,腐食動物並不是分解者,它們只是以腐爛食物為食。
  • 食用菌與植物和動物之間有什麼樣的關係?兩者之間有哪些不同?
    另一方面,植物通過光合作用製造的養分,又是菌根菌的主要營養來源。因此,菌根菌與植物是一種互惠互利的共生關係。共生菌根又分為外生菌根和內生菌根2種,外生菌根在北溫帶的樹木中相當普遍。主要的樹木有櫟、松、柳、椴、楓、胡桃及樺等;典型的菌根真菌為擔子菌,其中許多種類都是著名的食用菌,例如、椴、楓、美味牛肝菌經常出現於樺樹林、鬆口蘑常出現於赤松林、松乳菇經常出現於松林及雲杉林、黑孢塊菌常出現於櫟樹林。
  • 南京專家研究揭示中生代傳粉昆蟲與植物關係
    本報訊(記者毛慶 通訊員盛捷)近日,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現代陸地生態系統起源與早期演化研究團隊」與中國農業大學等合作,對昆蟲麗蛉的傳粉行為進行了詳細研究並取得重大進展,研究結果為重建中生代傳粉昆蟲與植物的生態關係提供了新觀點。
  • 淺談食腐動物對環境的重要性,它是維持生態平衡的關鍵
    當然,食腐動物在環境中來說,最大的作用莫過於能夠減小或者抵消大批量動物死亡所帶來的危害。但是大自然裡面從來就不缺大規模死亡事件,比如前段時間的澳洲大火,還有之前的亞馬遜森林大火,就讓大量動物葬身火海;2016年,323頭馴鹿被雷劈死;2015年,由於異常溫暖的氣溫和潮溼的天氣,使得病菌大量繁殖,幾周的時間就讓20萬隻賽加羚死於疾病。類似的事件不勝枚舉,很多時候我們都在想,這麼多的動物屍體,會帶來哪些危害呢?
  • 食腐動物到底有什麼用?
    關於自然界野生獅子和老虎的屍體,其實背後牽涉到了自然界非常重要,但經常被人類忽略的角色——食腐動物。 食腐動物 我們知道,一個完整的食物鏈應該包括三個角色:生產者,消費者,分解者。其中植物充當生產者角色,食草動物和食肉動物充當消費者角色,而微生物充當著分解者角色。
  • 植物花柱捲曲性異交機制的研究與命名
    在導師許再富研究員的鼓勵和指導下,我們開始了熱帶植物繁殖生物學的研究,並在短短的3年裡取得了較好的成績,引起國內外同行的廣泛關注。 植物繁殖生物學是植物學、生態學和保護生物學等研究中的熱點,也是揭示有花植物起源與進化的關鍵課題。一般人都認為兩性花植物中大多是自花受精,即柱頭從自花的雄蕊上獲得花粉。
  • 世界上最「委屈」的花,明明連昆蟲都不吃,卻被認為會吃人
    導語:世界上最「委屈」的花,明明連昆蟲都不吃,卻被認為會吃人。緊跟大腳丫,世界在腳下,歡迎點閱本期內容。今天我們要介紹的就是其中的典型,堪稱世界上最「委屈」的花的大王花,明明連昆蟲都不吃,卻被認為會吃人,得了個「食人花」的外號。大王花是一種生長在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等國熱帶雨林中的腐生植物,有著「世界花王」的美譽。之所以它又被叫做「食人花」,一來是因為大王花體型巨大,它是世界上花朵最大的植物,花的直徑甚至能達到140釐米,中間的洞口甚至可以容納一個兒童。
  • 從植物繁殖到審美進化,這份清明節書單帶你走進自然
    通過數十年實地考察和野外觀鳥經驗,普魯姆發現雄性梅花翅嬌鶲會用翅膀唱歌,雄性大眼斑雉的翼羽展開後成4英尺寬的錐面,雄性紅頂嬌鶲會用太空舞步來求偶,而這些動物的炫耀特徵與自然選擇理論的關係不大。人們最關注的達爾文理論莫過於物種起源,《美的進化》則焦點在達爾文《人類的由來及性選擇》中的配偶選擇。
  • 昆明植物所:努力建設國際一流植物學研究基地
    由昆明植物所臧穆、劉吉開、劉培貴研究員主持的「中國西南地區高等真菌重要類群的分類與新化學成分研究」項目,從系統學、生態地理學和化學等不同角度,在宏觀和微觀兩個層面上,對西南高等真菌進行了綜合研究。揭示了西南高等真菌生物多樣性和資源特徵、地理分布和演化規律,探討了某些類群中所含次生代謝產物的化學結構變化及其在醫藥上的可能潛在應用。
  • 寄生植物不同寄主間傳遞信號機制揭示
    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吳建強課題組與德國馬普化學生態學研究所合作,發現了名為菟絲子的寄生草本植物具有在寄主植物間傳遞抗蟲信號能力。此項研究對於了解抗蟲系統性信號有重要意義,也對農業治理寄生植物危害提供了新的啟示。
  • 食腐動物為何不怕細菌病毒,吃了腐肉一點事也沒有?
    食腐動物從字面意思上來看就以腐肉為生的動物。與腐肉相對應的就是新鮮的肉,腐肉的成因主要就是因為存放的時間太長,肉已經腐爛,已經開始散發出屍臭的腐敗味道了,並且滋生了大量的細菌和病毒。在自然界當中,有很多的食腐動物,比如禿鷲和鬣狗等,它們一般就吃獅子、豹子等大型捕食動物剩下的肉。但是這些剩下的肉在自然的作用下,會產生很多有害的物質,比如肉毒桿菌,對於人類來說吃生肉尚且意味著可能感染寄生蟲,更不說生食這些已經腐爛的肉了。那為什麼食腐動物並不怕肉中腐爛所帶的這些細菌和病毒呢?
  • 全球那些奇怪植物,究竟有多奇怪?
    全球那些奇怪植物,究竟有多奇怪?植物進化是為了更好的生存下去,那麼你知道嗎?在世界的某個角落,有著很奇怪的植物,有多奇怪呢、想知道的話,就跟著一起來看吧!吹雪柱形狀是特立獨行仙人掌科管花柱屬,莖細圓柱狀,高1.5m,粗6~7cm,有稜30。刺座密生,有白色刺毛狀刺30~40,刺長1.5cm,有4根黃色的粗刺。春夏開花,花紅色,漿果小球形。種子黑色。橙黃銀耳生於櫟等闊葉樹腐木上形態特徵:子實體一般較小。
  • 不要再擔心家養植物會長文字了,花和蚊子之間半毛錢關係沒有好嘛
    蚊子是一種群居性,寄生性的昆蟲,往往有動物生存積聚的溫暖的地方,都會有這種小昆蟲的分布。有吸食動物血液的癖好,還成為了一些病毒傳播的瘟神,被人們唾棄,是惡名昭著的四害。對於這種討厭的小蟲子對於喜歡家庭養花和尤其用水養花的朋友來說,不免產生一些疑慮和擔憂。
  • 昆蟲與植物協同演化研究獲進展
    這不僅為探索傳粉昆蟲演化的原因和模式,以及當今全球傳粉昆蟲生物地理格局和區系的形成等方面有著重要的理論意義,而且在探索蟲媒植物和有花植物(被子植物)的起源及昆蟲與植物的協同演化關係方面也具有重要的意義。 學界對於該成果給予了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