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董藏詩】異鄉的九月——龍景庚

2020-09-21 天天藝旅創

異鄉的九月

文/湘西木魚石

九月,人在異鄉

還來不及留住夕陽的霞光

沉睡在遠山的晨陽醒的越來越晚

秋雨瀟瀟的夜裡,桂花樹下飄零的花瓣雨

是一支纏綿悱惻的舞曲,是一首溼漉漉的詩歌

猝不及防落入心田,泛起層層漣漪

倚窗遠望,都市林立的大廈燈火輝煌

高架橋飛馳而過的車燈如天空璀璨的星河

異鄉的九月,讓我無限牽念的是

父親與母親掛在家門口桂花樹梢的一輪明月

作者:龍景庚,筆名湘西木魚石,湖南省湘西自治州保靖縣人,苗族文學愛好者,工作之餘寫一些散文與詩歌。

——————END———————

相關焦點

  • 【行吟藏詩】異鄉的九月——龍景庚
    異鄉的九月文/湘西木魚石九月,人在異鄉還來不及留住夕陽的霞光沉睡在遠山的晨陽醒的越來越晚秋雨瀟瀟的夜裡,桂花樹下飄零的花瓣雨是一支纏綿悱惻的舞曲,是一首溼漉漉的詩歌猝不及防落入心田,泛起層層漣漪倚窗遠望,都市林立的大廈燈火輝煌高架橋飛馳而過的車燈如天空璀璨的星河
  • 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是唐代詩人王維的名篇之一。詩人先寫自己流浪在外,「每逢佳節倍思親」,然後又寫家鄉的兄弟也登高懷念自己,從而表達對家鄉,對友人的深切思。創作背景這首詩是王維在十七歲時的作品,當時他獨自一人漂泊在洛陽與長安之間,正在長安謀取功名,重陽節到來,舉目無親的他,在繁華熱鬧的異鄉顯得越加孤獨,思念故鄉親人和兄弟之情油然而生,於是寫下此詩。
  •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古詩翻譯 九月九月憶山東兄弟譯文
    中國有許多的傳統節日,大多數都是團聚的日子,但是有一些遠在異鄉的遊子,這個時候就更加思念家鄉和親人了。《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就表達了詩人的思念之情,那麼這首詩的具體意思是什麼呢?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唐·王維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 九月九日登高望遠
    明天就是重陽節了,讓我想起來幾首詩: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我們都是異鄉的遊子,獨在異鄉,每逢佳節倍思親,真的深有感觸。漢代,《西京雜記》中記西漢時的宮人賈佩蘭稱:「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餌,飲菊花酒,雲令人長壽。」這一節日被延續至現在,而且激發了歷朝歷代詩人的文採,藉此表達自己內心的情感。明天,重陽節安康!
  • 身在異鄉不是客
    就在今年的九月,一場突如其來的大病讓我重新認識了溫暖的石泉,讓我深刻的感受到了「身在異鄉不是客」。   那是九月六日的下午,綿綿的秋雨使氣溫驟降,而我又沒帶多少衣服,我突然發起高燒來,臉上燒的紅彤彤的,可是體內很冷,全身無力,渾身哆嗦,緊接著左腿發腫,大面積的腫塊壓迫著神經,使我行走困難。這可怎麼辦,病情如此嚴重,情況如此緊急,而我身上並沒有帶多少錢,又沒有家人在跟前,我著急得淚流滿面。
  • 獨在異鄉為異客~下面一句是?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唐代詩人王維的名篇<<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用在此刻正合適。每逢佳節良辰,生活在異鄉的人們總是倍加的思念家鄉,思念親人~重陽節乃九月初九,也就是今年的10月17號,也就是剛剛過去的周三。重陽節又稱為「老人節」,寓意著家裡的老人們可以長長久久,可享天倫之樂。如今智慧型手機時代,網購、外賣、網上預約掛號等等這些都方便了大眾的生活,尤其對於年輕人來講,這些都是再熟悉不過了。
  • 異鄉為客盧照鄰,九月九日旅眺:他鄉共酌金花酒,萬裡同悲鴻雁天
    異鄉為客盧照鄰,九月九日旅眺:他鄉共酌金花酒,萬裡同悲鴻雁天作者:來點君九月九,《九月九日旅眺》【唐】盧照鄰九月九日眺山川,歸心歸望積風煙。他鄉共酌金花酒,萬裡同悲鴻雁天。 「九月九日眺山川」。九月九日,重複詩題中的日期,是一種帶著用心的別有特指。
  • (940)獨在異鄉為異客,到底多孤獨?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唐]王維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注釋]        ●九月九日:即重陽節。古以九為陽數,故曰重陽。憶:想念。山東:王維遷居於蒲縣(今山西永濟),在函谷關與華山以東,所以稱山東。        ●異鄉:他鄉、外鄉。 為異客:作他鄉的客人。        ●登高:古有重陽節登高的風俗。
  •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重陽節,聽王維說說心裡話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關鍵詞】重陽佳節 漂泊異鄉 詩佛王維 思念故鄉【詩詞導語】>農曆九月初九,人頭攢動的長安街頭,「客官,小店有上好的菊花糕,您不嘗嘗?」那首傳誦千古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就出自這位詩佛之手,年僅17歲的王維,將漂泊異鄉的苦楚,佳節思鄉的情愫,無法團圓的遺憾一一呈現,使之躍然紙上,成為經典。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 九月正好,何須愁?
    《詩經》說:「七月流火,九月授衣。」天氣漸涼,開始製備厚衣。九月,是夏與秋的交接。 九月,亦菊月。孟浩然說:「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大地由綠轉黃,有花,更有黃澄澄的果實。九月,是收穫的季節。 九月西風興,月冷露華凝。思君秋夜長,一夜魂九升。---白居易《長相思·九月西風興》 試問鄉關何處是,水雲浩蕩迷南北。但一抹、寒青有無中,遙山色。---趙鼎《滿江紅·丁未九月南渡泊舟儀真江口作》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 翻譯:文曉村《九月》
    九月文曉村產婦的臉貼於陣痛之後的大地不知道她在沉思什麼?伴一隻慢飛的鷺鷥從田野間歸去沒有人願意去想浪藉異鄉的吟者是第幾枝失落的茱萸?九月September Wen XiaocunThe face of the
  • 鄭州小學必備古詩解析:《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鄭州小學必備古詩解析:《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王維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注釋】   ①九月九日:指農曆九月初九重陽節,民間有登高、插茱萸、飲菊花酒等習俗。②憶:想念。   ③山東:指華山以東(今山西),王維的家鄉就在這一帶。   ④異鄉:他鄉。   ⑤倍:加倍,更加。   ⑥遙知:遠遠的想到。
  • 2018重慶小學語文必背古詩詞: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2018重慶小學語文必背古詩詞: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王維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誦讀:   「獨在」、「異鄉」、「異客」、「倍思親」、「少一人」要重讀,突出作者的孤寂之感和思親之情。   注釋:   ①九月九日:指農曆九月初九,即重陽節,中國傳統節日。這一天有登高、插茱萸、喝菊花酒來驅邪避瘟的風俗。
  • 王維一首詩撥動心弦千年,古往今來沒有哪個異鄉客不為此感動
    七絕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唐·王維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每每讀這首詩,感覺就很親切、深情,不管置身於何地,依然那樣的深感於此詩所撥動的思鄉之心弦。當時僅僅18歲(王維出生之年一說699年,另一說701年,筆者採用前說),且正當青春年少,英氣逼人,就在詩界打下第一戰,即「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 九月九日,重陽節。
    九月九日重陽節,佩茱萸、食蓬餌。登高賞菊,佳節倍思親。《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唐·王維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 「重陽」《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王維
    但是在戰國和秦漢時期,清明節和中秋節還沒有形成,九月九重陽和三月三上巳相對,一春一秋,都很有影響。延續到隋唐,重陽仍然算是一個重要的節日。兩個節日都有祈求消災避難的意思,只不過三月三在水邊,叫祓禊,而九月九在山上,叫登高。當然,消災避難只是節日的一個內容,這兩個節日也都寓意著順應天時的快樂。
  • 九月初九·重陽節
    ——張岱《夜航船》在古代,九月九是秋季豐收之日,這一天人們祭拜天地先祖以謝天帝恩德九月九日祖獨在異鄉為異客
  • 九月九重陽節,數字背後的文化與情感
    1九月九日,是中國傳統佳節重陽節。重,重複、重疊的意思,兩九相重,故曰「重」。陽,古人以奇數為陽,九為陽數之極。九月九日,兩九相重,日月並陽,故而叫「重陽」,也叫「重九」。九月九日重陽節,更是古人重陽思想的集中體現。九是單數中最大、級別最高的數字,是陽數之極,代表尊貴和無限。
  • 重陽節獨在異鄉的詩句,送給重陽佳節無法回家的遊子!
    如今也有很多朋友在外地工作或者求學,在重陽節也是沒辦法回家,俗話說「每逢佳節倍思親」,今天就給大家分享一些重陽節獨在異鄉的詩句,送給重陽佳節無法回家的遊子!1、人老去西風白髮,蝶愁來明日黃花。這一句出自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當時年僅十七歲的王維獨自漂泊在洛陽和長安之間,在重陽節他無法回到老家,所以就想到今天家中的兄弟們都登上高山,身上插滿茱萸,但卻獨獨少了自己,這樣家中的兄弟肯定會思念自己。詩中寫的是兄弟想念自己,恰恰說明這時候他思念家鄉,思念家人的無盡鄉愁。
  • 10首寫重陽節的詩詞 異鄉為異客逢節倍思親
    (原標題:10首寫重陽節的詩詞 異鄉為異客逢節倍思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