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決定》圍繞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提出了許多新的思想、觀點和論斷,並強調「社會和諧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屬性」。請問:如何理解我黨提出的和諧社會理論是對社會主義本質認識的深化?武警北京總隊七支隊幹事姚洪華
答:把社會和諧作為社會主義的本質屬性,這是科學社會主義理論屬性的本質規定。
早在《共產黨宣言》中,馬克思和恩格斯就提到「社會和諧」的概念。他們把共產主義社會定義為「人和自然之間、人與人之間矛盾的真正解決」,「在那裡,每個人的自由發展是一切人的發展的條件。」可見,社會和諧是科學社會主義的本質規定,是社會主義發展的奮鬥目標和更高境界。
我們黨對和諧社會理論的認識有一個過程。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進程中,我們黨把馬克思主義理論與中國社會主義建設實際相結合,逐步加深了對社會主義本質的認識。如,改革開放初期,我們對社會主義的本質認識是,「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這對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向前發展起了非常大的作用。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發展,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不斷遇到一些新的情況和問題。我們黨深刻地認識到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性。黨的十六大報告明確把「社會更加和諧」作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十六大以來,我們黨又提出了「提高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能力」的重要執政任務,要求「把和諧社會建設擺在重要位置」,並對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科學內涵、基本特徵、奮鬥目標作出了科學的概括和具體規定。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決定》對如何構建和諧社會又規定了新的核心內容,如堅持以人為本、實現公平正義、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等。從這些科學內涵和具體的規定中,可以看出,我們黨提出的和諧社會理論,既堅持了科學社會主義理論,又深刻揭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特徵,是對社會主義本質認識的新的理論成果。
我們黨對社會主義本質的認識,是隨著實踐的深化而不斷深化的。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的提出,著重解決黨在新的歷史時期的基本路線的根本依據問題,說明社會主義制度在本質上應該更加有利於解放和發展生產力;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的提出,著重解決經濟體制的選擇和激勵機制問題,說明社會主義制度在本質上應該更加有利於提高資源配置效率;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理論的提出,著重解決在市場經濟不斷發展的條件下社會主義的科學發展道路問題,著重說明社會主義制度在本質上應該更加有利於促進社會和諧和實現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這些理論成果,都是在實踐發展的基礎上對社會主義本質認識的深化。周海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