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畫世界 2018-11-21 13:18:13
2018年11月16日,「尋夢統萬 寫意靖邊」全國名家油畫寫生作品展在靖邊縣大漠丹青美術館開幕,展期一個月。以慶祝改革開放四十周年、紀念統萬城建都1600周年為契機,由中共靖邊縣委宣傳部、靖邊縣文廣局主辦;靖邊縣文化館承辦;靖邊縣文化市場綜合執法局、靖邊縣創研室、榆林康隆能源有限公司協辦。靖邊縣委書記劉維平,縣政協主席王武,縣委常委、常務副縣長孟春偉,縣人大副主任高升,縣政府副縣長謝紅靜,縣政協專職常委楊連軍及藝術家代表等出席了開幕式。
靖邊縣政府副縣長謝紅靜主持開幕式
靖邊縣縣委常委、常務副縣長孟春偉同志致詞
靖邊縣文廣局局長郭玉平同志介紹此次活動的相關情況
畫家代表趙子候老師發言
靖邊縣縣委書記劉維平同志宣布「尋夢統萬、寫意靖邊」油畫作品展開展
「尋夢統萬 寫意靖邊」全國名家油畫寫生作品展,匯聚來自全國18位著名油畫家來到靖邊,深入村落、溝壑,感受飛沙、黃土。翻開歷史長卷不難看出任何形式的文學、藝術傳承與發展都與其所處的地域資源和人文環境息息相關。地域性因素在油畫創作中成為稀缺資源,是區域性藝術生成與發展的重要因素。陝北獨特的自然風貌和人文資源賦予這片土地深刻的文化內涵,陝北地域文化面貌為中國油畫的創作題材和內涵發掘提供豐富資源。近年來陝北新發現和陝北藝術生態的關注,吸引了全國的畫家匯聚此地。
來自全國18位藝術家們深入到鎮靖鎮、龍州、神樹澗以及周邊村落,探索靖邊厚重多元的文化以及西北地域濃厚的美學內涵,將心中所觀融入其畫,向這片古老的土地求解。靖邊這片神奇的土地,擁有中華民族符號的黃河、黃土地,保留著原始純淨的文化基質,這不僅是一個地理概念,更重要的是一個文化概念。溝壑縱橫,丘陵起伏、梁峁相嵌、沙磧瀰漫,中原文化、草原文化、沙漠文化在這裡神奇地交融。藝術創作在此時此刻打破了空間、時間的局限,藝術家們感知當下,探求最為真實的自我,敬畏之心、厚重之力、生命之美躍然畫中,不但創作出一批令人感動的藝術作品,也對靖邊有了更深的認識。
展覽現場
參加此次採風寫生活動的首都師範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段正渠幾十年來一直關注陝北、表達陝北文化。在當代主流藝術語言與地域文化的融合中不斷探索,陝北的歷史、傳說、民歌、民間藝術都曾出現在藝術作品中。此次活動段正渠談到繪畫對於藝術家來說,在大自然中用自己的藝術方式表達是值得肯定的。我們從事繪畫創作,心中要清楚在寫生創作時應解決的問題,畫家的個體以及對於繪畫本體的認識很重要,避免寫生創作時呈現面貌的趨同化,盡力在繪畫創作時對固有觀念、熟練意識做出疏離,保持求新、求變的創作思維。
清華大學吳冠中藝術研究中心研究員吳強在靖邊寫生期間,提出寫生與採風在藝術創作中的理解問題,「寫」與「生」可以分開來理解,「寫」,抒寫,而非描摹;「生」,生發創造而非活靈活現。體現在透過行走所得的心中感受,藝術不僅僅是眼睛看到的現實,更多的是藝術家心裡內化後的藝術生發。
西安美院副教授郭勝利談到在藝術創作中觀察自然,藝術家自身表達情感是對生活所觀的升華。注重真實情感的表達,避免在畫風景時直觀的描摹,這些年所創作的歲月系列、回顧家園系列作品,都傾注了對於陝北這片土地的感情,表達樸素、真實的情懷。
西安美術學院副教授郭慶豐一直研究陝北的人文歷史,講到陝北的文學藝術是在找尋地域文化裡面人與人、人與自然中更加有「生」的力量。「生」就是生生之氣,生生之氣就是來自土地的地域文化,西北這塊土地中悽美的故事、風土人情,人與自然、人與人、人與祖宗、人與家族、人與時代之間各種各樣的細膩關係。每位藝術家到陝北這塊土地都會有自己的了解和見解。
著名油畫家劉懋廿說到在靖邊寫生的這些日子,在觀察了當地環境中的溝壑、樹木、山頭、房子等元素後,架構整個畫作實際上還要依賴藝術家自身對於環境的理解與感受,採取屬於自己的造型、結構形式來賦予畫面靈魂。
展廳一角
展廳一角2
靖邊是個具有開放性與交往性的地方,通過本次「尋夢統萬、寫意靖邊」全國名家油畫寫生作品展的舉辦必將助推靖邊藝術創作高潮的掀起,也是靖邊文化旅遊發展的引航器。此次活動得到了50多家媒體的廣泛宣傳和報導,進一步彰顯了「統萬盛名、阜美靖邊」的人文底蘊和文化內涵,為進一步擴大靖邊文化影響力,為繁榮和發展文化藝術帶來了新機遇。來自全國的18位油畫家,通過各自的油畫作品傾訴了對陝北這塊土地自己的見解,從不同角度解讀靖邊的風貌與文化,這些不同主題的圖像表達正是中國油畫本土特質和民族風貌的體現,展現當代中國人的精神世界,希望此次展覽為靖邊當地乃至整個陝北的文化藝術繁榮發展帶來新的契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