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鹿原》的文學地位和影響力
《白鹿原》作為陳忠實先生一生蜚聲中外的作品,《白鹿原》與另一部矛盾文學獎《平凡的世界》是知名度最廣受眾最多的作品。《白鹿原》作品的問世影響深遠,其被改編成秦腔、話劇、舞劇、影視劇等多種藝術形式,始終沒有淡出人們的視線,這是經典作品的特質,有一種說不盡,挖不完的感覺。
《白鹿原》書中交織著複雜的政治衝突、黨派衝突、經濟衝突和家族矛盾,但作為大動脈 貫穿始終的,卻是文化衝突-----禮教與人性、天理與人慾、靈與肉的衝突。這是全書最光彩、最驚心動魄的地方。
《白鹿原》中的人物形象飽滿,個性鮮明並且人物關係錯綜複雜交織在一起。其中以白家為代表的長子白孝文是儒教文化教化和薰陶下的最好的例子,也是白嘉軒認為的族長的最好的人選。但他性格前後變化最大的一個,最後成為了虛偽、無恥、陰毒的人物個性,命運幾起幾落。白孝文被白嘉軒寄予厚望,最終卻是走在了他的對立面上,成為了不被看好的政府勢力的爪牙。他是如何一步步的發展成這樣的,其中有著怎樣的曲折?
白孝文少年的成長和蛻變
白孝文還是個孩子的時候,循規蹈矩一切以父親的準則為標準來行事的不敢有半點逾越。內心膽小怕事,對自己是白嘉軒的長子族長兒子的身份頗為自傲充滿了優越感。他是在封建禮數下長大的孩子,他在少年事唯一有自己的主見的一次就是提出要去城裡讀書,但白嘉軒的一句『各家有各家的活法』輕鬆的澆滅了白孝文去城裡念書的念想。
白孝文從朱先生的白鹿書院退學後,聽從家裡的安排娶了媳婦。包辦式婚姻的唯一好處就是雙方家長全權做主,而當事人最大的期待就是在掀開紅蓋頭的時的莫大驚喜或是驚嚇。《白鹿原》中沒有半點描寫他與媳婦的感情是如何的,只是作為性啟蒙的第一任老師和人類繁衍那點事。封建社會的教育的死板和談性色變的最好的印證。就床上這點事他還受到了他娘和奶奶的阻撓,但他骨子是反判的直到白嘉軒出面,那是的父親在他眼裡說的話還是像聖旨一樣。
在美色引誘逐漸失去的尊嚴和良知
白家和鹿家的兩姓直掙,從白嘉軒處心積慮的換地直之計開始,兩家就開始了無休止的明爭暗鬥,鹿子霖又是個無所不用其極的人,白孝文可以說是白鹿兩家鬥爭的犧牲品。田小娥最為白孝文人生轉折中的重要人物登場。田小娥在祠堂被打之後對白嘉軒懷恨在心,又在鹿子霖的慫恿下開始勾引白孝文。
白孝文萬般無奈之下賣地賣房,而買主卻是鹿子霖。賣地賣房的錢白孝文並沒有給家裡,而是帶著錢去到了田小娥的窯洞,吃香喝辣抽起了鴉片。白孝文媳婦活活的餓死在了這場大旱的年饉。白孝文的好光景沒有維持多久,萬般無奈之下他四處討飯。至此,白孝文已經放下了儒家傳統的禮義廉恥之心。令人啼笑皆非的是給他大好前程的還是鹿子霖,鹿子霖推薦他加入國民黨。好人往往變壞的時候伴隨著基本上的是大富貴。
白孝文自從加入國民黨後,總是費盡心機的向上爬,道義和人情早就被白孝文踩在腳底下。他在國民黨時期甚至可能會向自己的共產黨親妹妹下毒手。最後,設計殺害了在和平解放滋水縣城立過大功的黑娃,從而坐穩了滋水縣城第一任縣長的職位。
白孝文人物評價和他的人性之變
白孝文一個作為族長接班人繼承家族使命和榮耀的人,一個出生農民階級被細心栽培的人,他可以說是白鹿兩家明爭暗鬥的犧牲品,他是封建社會教育制度下一個反面式的人物,更是白嘉軒家庭教育的悲哀,他想把白孝文培養成維護封建氏族禮法的工具,他的墮落或多或少的與白嘉軒脫離不了關係。
他在破罐破摔之後應該知恥而後勇,他做到了做到人上人,但是他的做人的準側也已經變了,想要進行道德重建是一件非常艱難的事情。
白孝文說不好是個正面還是反面人物,他當上了新社會的縣長,但他當縣長幹的壞事卻是醜陋不堪。新舊社會的交替和巨大的文化衝擊下,白孝文的人生觀價值觀在扭曲和變化,白孝文適應了當時社會的生存之道,但也失去了做人的準側,造就了白孝文的陰狠毒辣,不擇手段。透視他扭曲的人性,對於我們反思傳統文化和現代人格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