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8月12日,正值那曲賽馬節之際,肉牛犛牛產業技術體系犛牛疾病崗位專家李家奎,應中國特產之鄉推薦暨宣傳活動組委會邀請,作為中國特產之鄉授牌考察專家之一,陪同專家組成員呂明宜(中國特產之鄉推薦暨宣傳活動組委會副主任,農業部農村經濟研究中心研究員)、陸百榮(專家組成員,中國特產之鄉推薦暨宣傳活動組委會副秘書長、專家組副組長、綠色農業特產發展中心副主任)參加了中國犛牛之鄉—那曲縣授牌儀式。
授牌儀式開始前,專家組成員考察了那曲縣犛牛產業發展情況。那曲縣人口9萬多人,飼養犛牛40多萬頭,近年來,在各級政府的重視下,犛牛產業取得了較大的發展,成立了村級犛牛產品加工合作社,引進了一個大型犛牛屠宰加工場,犛牛產品加工也形成了一定的規模,帶動了牧民增收致富。全縣牧民人均收入4900多元,其中80%左右來源於犛牛產業。考察結束後,舉行那曲縣犛牛之鄉授牌座談會,座談會由那曲地區政協副主席,那曲縣縣長扎南朗傑主持,專家組成員呂明宜首先介紹中國特色之鄉評選的由來及意義,中國特產之鄉的評比主要是通過大力發展特產產業,為地方經濟發展和農牧民增收提供了有力的保證,希望那曲縣以這次中國犛牛之鄉授牌為契機,將犛牛產業做大做強,將優勢資源變成優勢經濟;專家組成員李家奎從犛牛產業技術層面介紹了那曲縣犛牛產業具有的特色和優勢,發展潛力和存在的問題,並表示願意藉助國家犛牛肉牛產業技術體系的力量為那曲縣的犛牛產業發展提供支持;專家組成員陸百榮介紹了那曲縣犛牛之鄉申報評選的過程及結果,對那曲縣成功申報中國犛牛之鄉表示祝賀,並預祝那曲縣犛牛產業取得更大發展。
授牌儀式於2011年8月12日下午5點舉行,授牌儀式由那曲地區行署副秘書長母興斌主持,出席授牌儀式的有西藏自治區政協副主席羅松多傑,那曲地區行署副專員多傑熱等以及那曲地區和那曲縣各級黨政領導。中國特產之鄉推薦暨宣傳活動組委會副主任,農業部農村經濟研究中心研究員呂明宜向那曲縣縣長扎南朗傑授中國犛牛特產之鄉證書。西藏衛視,那曲地區電視臺等新聞媒體全程跟蹤報導。
在隨同中國特產之鄉推薦暨宣傳活動組委會為那曲縣中國犛牛之鄉授牌之際,崗位專家李家奎赴那曲試驗站開展技術指導。在座談會上,那曲試驗站依託單位那曲地區畜牧推廣總站的相關領導介紹了那曲地區犛牛疫病防治取得的成果,犛牛常發病的基本情況。犛牛疫病防治中存在的問題,縣鄉村三級獸醫防疫機構的建設情況,尤其是村級防疫員隊伍建設面臨的困難,希望國家肉牛犛牛產業技術體系的相關專家經常來那曲進行技術指導,提高那曲地區犛牛疫病的防治水平,為那曲地區犛牛業的發展保駕護航。
聽了那曲地區犛牛疫病防控的基本情況後,李家奎介紹了國家肉牛犛牛產業技術體系的概況,尤其是疾病控制功能研究室能夠提供的技術服務。針對該地區犛牛出敗常發的問題,希望能夠與那曲試驗站共同研究,以找出其中的原因,減少該病的損害;對於該地區犛牛肉毒梭菌病常發的現狀,指出要從改變牧民現有的屠宰方式入手,建立定點屠宰場,防止傳統屠宰方式產生的廢棄物暴露在環境中,杜絕該病的發生。同時,李家奎向翁浩博介紹了曹首席參加在拉薩召開的農業部科技援藏會議期間對於犛牛產業發展的建議,以及各犛牛崗位通力協作開展犛牛育肥試驗的相關情況,要求那曲試驗站為此做好準備。
崗位專家李家奎作為中國特產之鄉考察專家出席那曲縣中國犛牛之鄉的授牌活動,擴大了肉牛犛牛產業技術體系得影響,起到了很好的宣傳作用。同時對那曲試驗站的工作起到一定的指導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