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中央黨校一級教授、中央黨校專家工作室領銜專家 韓慶祥
如果要總結新中國70年發展的歷史經驗,總結中國共產黨執政70年的歷史經驗,從哲學上說,歸根到底,就是我們找到了一條立足中國國情、解決中國問題、創造中國奇蹟、促進中國成功的「中國道路」。
道路開創的內在邏輯
中國道路不是一下子就冒出來呈現在我們面前的,這條道路的開創,具有歷史邏輯、理論邏輯和實踐邏輯。
中國道路的開創具有歷史邏輯。習近平總書記所講的「四個走出來」,實際上講的就是中國道路開創的歷史邏輯。中國道路的開創具有理論邏輯。從根本上來說,馬克思主義發展史,本質上就是對道路問題探尋的歷史。
科學社會主義對空想社會主義的批判和超越,本質上就是從尋求實現理想目標的正確道路開始的。馬克思在晚年從理論上集中思考研究的根本問題,就是對東方社會發展道路的探索。列寧晚年的理論與實踐,在根本上就是集中探索小農經濟佔優勢的俄國向社會主義過渡的道路問題。他指出,世界各個民族都要走向社會主義,但「走法」不一樣。這裡的「走法」,就是道路問題。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21世紀馬克思主義依然把道路問題看作核心問題或根本問題。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道路問題,是關乎我們黨的事業興衰成敗的第一位問題。道路就是黨的生命,道路決定命運。
中國道路的開創具有實踐邏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實質,就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實際相結合,就是注重中國實際和中國實踐。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實際相結合的歷程中,核心問題都是道路問題。無論是新民主主義時期,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革命實際的第一次相結合,還是1956年毛澤東所講的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實際的第二次結合,抑或是改革開放新時期。當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還要與新時代的中國實際和中國實踐相結合,這種結合的核心問題,就是探尋實現中華民族強起來的道路。
實踐生成性特質
中國道路的開創邏輯表明,中國道路具有實踐生成性特質。
馬克思、恩格斯把實踐、歷史和辯證法引入哲學,引入唯物主義,注重哲學的實踐原則、歷史原則、辯證原則,強調事物的實踐性、歷史性和辯證性,實現了思維方式的變革,從既成性思維方式轉向生成性思維方式。認為不存在永恆不變的共同的普遍的本質,一切事物都處在實踐的、歷史的、辯證的生成過程之中,並在實踐、歷史、現實展開的運動發展過程中生成自身。這正是實踐唯物主義、歷史唯物主義、辯證唯物主義的實質所在和本質特徵。
總體來講,生成性思維所主張的「生成」,主要包括實踐生成、歷史生成、辯證性生成和自我生成。其核心和精髓,就是要在特定的具體的時間、空間和條件中理解與把握具體的實踐、具體的現實、具體的歷史的內生性,理解與把握事物和對象的歷史內在邏輯;它不否定「是」,但更注重「成為是」。
任何事物都是未完成的、開放性的,都處在歷史發展變化過程中,任何事物都是在其歷史發展過程中獲其規定性的,歷史方位和歷史階段不同,其規定性就有所不同。生成性思維注重實踐發展進程及其實踐邏輯,反對以抽象設定理解和把握事物,注重事物在其歷史發展進程中的內在的自我生成,反對教條主義。生成性思維、尤其是實踐生成論,是理解中國道路的哲學基礎。尤其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其實踐生成性特質更加鮮明。
世界意義在哪?
中國道路的形成具有內在必然性,也具有實踐生成性特質,隨著實踐發展和成就卓越,將彰顯其重大意義。其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所具有的世界意義,值得關注和思考。
1978年改革開放初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處在開創中。那時,我們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較多是從「初級階段」「基本國情」等方面對其進行理論辯護和論證。至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已經走過了40多年的歷程,且越來越彰顯其獨特優勢和比較優勢,也越來越令我們堅定道路自信。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們越來越清晰地認識到:中國道路立足中國國情,解決中國問題,創造中國奇蹟,促進中國成功,它不僅具有內生性、獨立性、自主性、主體性,而且具有世界意義。由此,當今,國內外都在關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並探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世界意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世界意義,在實踐上,就是黨的十九大報告所講的「三個意味著」中的第三個「意味著」;在理論上,是它終結了「歷史終結論」「西方中心論」「國強必霸論」「文明衝突論」「贏者通吃論」「中國威脅論」「國家資本主義論」。
西方某些學者為歪曲和消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提出許多理論。中國道路表明,立足本國國情、解決本國問題、促進本國成功的道路是一條正確的道路,在道路問題上,沒有「自古華山只有一條路」,而是「條條大路通羅馬」,它終結了「歷史終結論」「西方中心論」;中國道路蘊含著和平發展、合作共贏、各美其美、美美與共、協和萬邦、兼濟天下的基因和元素,它終結了「國強必霸論」「贏者通吃論」「中國威脅論」;中國道路堅持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堅定不移走社會主義道路,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它終結了「國家資本主義論」;中國道路既傳承中華文明的優秀傳統,又注重與其他文明互學互鑑,還為解決人類問題貢獻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它終結了「文明衝突論」。
中國道路既堅持實事求是、從客觀實際出發,具有真理性,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具有道義性,也注重知行合一,具有實踐智慧,還反映時代發展趨勢而與時俱進,具有歷史性,當然還對世界開放,具有開放性。所以,中國道路必將迎來更加光明的前景,必將越走越寬廣。
[ 責編:趙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