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道路實踐特質具有世界意義

2020-12-14 光明網

  作者:中央黨校一級教授、中央黨校專家工作室領銜專家 韓慶祥

  如果要總結新中國70年發展的歷史經驗,總結中國共產黨執政70年的歷史經驗,從哲學上說,歸根到底,就是我們找到了一條立足中國國情、解決中國問題、創造中國奇蹟、促進中國成功的「中國道路」。

  道路開創的內在邏輯

  中國道路不是一下子就冒出來呈現在我們面前的,這條道路的開創,具有歷史邏輯、理論邏輯和實踐邏輯。

  中國道路的開創具有歷史邏輯。習近平總書記所講的「四個走出來」,實際上講的就是中國道路開創的歷史邏輯。中國道路的開創具有理論邏輯。從根本上來說,馬克思主義發展史,本質上就是對道路問題探尋的歷史。

  科學社會主義對空想社會主義的批判和超越,本質上就是從尋求實現理想目標的正確道路開始的。馬克思在晚年從理論上集中思考研究的根本問題,就是對東方社會發展道路的探索。列寧晚年的理論與實踐,在根本上就是集中探索小農經濟佔優勢的俄國向社會主義過渡的道路問題。他指出,世界各個民族都要走向社會主義,但「走法」不一樣。這裡的「走法」,就是道路問題。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21世紀馬克思主義依然把道路問題看作核心問題或根本問題。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道路問題,是關乎我們黨的事業興衰成敗的第一位問題。道路就是黨的生命,道路決定命運。

  中國道路的開創具有實踐邏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實質,就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實際相結合,就是注重中國實際和中國實踐。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實際相結合的歷程中,核心問題都是道路問題。無論是新民主主義時期,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革命實際的第一次相結合,還是1956年毛澤東所講的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實際的第二次結合,抑或是改革開放新時期。當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還要與新時代的中國實際和中國實踐相結合,這種結合的核心問題,就是探尋實現中華民族強起來的道路。

  實踐生成性特質

  中國道路的開創邏輯表明,中國道路具有實踐生成性特質。

  馬克思、恩格斯把實踐、歷史和辯證法引入哲學,引入唯物主義,注重哲學的實踐原則、歷史原則、辯證原則,強調事物的實踐性、歷史性和辯證性,實現了思維方式的變革,從既成性思維方式轉向生成性思維方式。認為不存在永恆不變的共同的普遍的本質,一切事物都處在實踐的、歷史的、辯證的生成過程之中,並在實踐、歷史、現實展開的運動發展過程中生成自身。這正是實踐唯物主義、歷史唯物主義、辯證唯物主義的實質所在和本質特徵。

  總體來講,生成性思維所主張的「生成」,主要包括實踐生成、歷史生成、辯證性生成和自我生成。其核心和精髓,就是要在特定的具體的時間、空間和條件中理解與把握具體的實踐、具體的現實、具體的歷史的內生性,理解與把握事物和對象的歷史內在邏輯;它不否定「是」,但更注重「成為是」。

  任何事物都是未完成的、開放性的,都處在歷史發展變化過程中,任何事物都是在其歷史發展過程中獲其規定性的,歷史方位和歷史階段不同,其規定性就有所不同。生成性思維注重實踐發展進程及其實踐邏輯,反對以抽象設定理解和把握事物,注重事物在其歷史發展進程中的內在的自我生成,反對教條主義。生成性思維、尤其是實踐生成論,是理解中國道路的哲學基礎。尤其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其實踐生成性特質更加鮮明。

  世界意義在哪?

  中國道路的形成具有內在必然性,也具有實踐生成性特質,隨著實踐發展和成就卓越,將彰顯其重大意義。其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所具有的世界意義,值得關注和思考。

  1978年改革開放初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處在開創中。那時,我們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較多是從「初級階段」「基本國情」等方面對其進行理論辯護和論證。至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已經走過了40多年的歷程,且越來越彰顯其獨特優勢和比較優勢,也越來越令我們堅定道路自信。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們越來越清晰地認識到:中國道路立足中國國情,解決中國問題,創造中國奇蹟,促進中國成功,它不僅具有內生性、獨立性、自主性、主體性,而且具有世界意義。由此,當今,國內外都在關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並探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世界意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世界意義,在實踐上,就是黨的十九大報告所講的「三個意味著」中的第三個「意味著」;在理論上,是它終結了「歷史終結論」「西方中心論」「國強必霸論」「文明衝突論」「贏者通吃論」「中國威脅論」「國家資本主義論」。

  西方某些學者為歪曲和消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提出許多理論。中國道路表明,立足本國國情、解決本國問題、促進本國成功的道路是一條正確的道路,在道路問題上,沒有「自古華山只有一條路」,而是「條條大路通羅馬」,它終結了「歷史終結論」「西方中心論」;中國道路蘊含著和平發展、合作共贏、各美其美、美美與共、協和萬邦、兼濟天下的基因和元素,它終結了「國強必霸論」「贏者通吃論」「中國威脅論」;中國道路堅持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堅定不移走社會主義道路,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它終結了「國家資本主義論」;中國道路既傳承中華文明的優秀傳統,又注重與其他文明互學互鑑,還為解決人類問題貢獻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它終結了「文明衝突論」。

  中國道路既堅持實事求是、從客觀實際出發,具有真理性,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具有道義性,也注重知行合一,具有實踐智慧,還反映時代發展趨勢而與時俱進,具有歷史性,當然還對世界開放,具有開放性。所以,中國道路必將迎來更加光明的前景,必將越走越寬廣。

[ 責編:趙宇 ]

相關焦點

  • 道路問題具有本源意義
    蘭州大學副校長沙勇忠表示,探索和研究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和人類社會發展規律,對走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具有重要現實意義和戰略意義。中共中央黨校教授韓慶祥表示,道路問題具有本源的意義,馬克思主義發展史是對道路探尋的歷史。我們要用中國道路解釋中國奇蹟,用中國理論闡釋中國道路,用中國道路凝練中國方案,用中國話語表達中國道路。
  • 探尋中國道路的文明史意義
    ,對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文明前景進行了展望,力求從馬克思主義發展史、中華民族復興史、人類文明進步史的統一中探尋中國道路的文明史意義。馬克思主義是繼承了人類優秀哲學思想遺產,並且隨著時代和實踐發展而不斷發展的開放的理論體系。《再造文明:馬克思主義與中國》認為,作為西方文明的「完成」或「終結」,馬克思主義是具有文明史意義的。歷史上,中華文明曾長期走在世界前列,為人類發展進步作出卓越貢獻。中華文化是包容文化差異、吸納外來文化的共生文化,具有海納百川、美美與共、天下大同的文化氣魄。
  • 社會主義現代化道路的中國特色與世界意義
    新中國的成立揭開了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序幕。70年來,中國共產黨帶領全黨和全國人民,圍繞「實現什麼樣的現代化,怎樣實現現代化」這一基本問題,勇敢推進道路創新、理論創新和制度創新,開創出了一條既順應世界現代化的時代大勢,又蘊涵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現代化新路,為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貢獻了可資借鑑的中國經驗、中國方案、中國智慧。
  • 中國改革開放具有世界意義(權威論壇)
    中國在改革開放過程中取得的獨一無二的成功經驗,符合世界大勢和時代潮流,對繼續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具有指導意義,國際社會也充滿期待。 這是中國共產黨向世界各國提供的一個非常好的發展樣本和方案。它充分體現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致力於發展、繁榮、共享、公正,以及以人民為中心、維護絕大多數人民共同利益等突出特點,也為世界社會主義運動提供了一個切實可行和行之有效的「中國方案」。
  • 論中國道路及其本源意義
    最後,從學理上提出一個全新的論斷,即中國道路具有本源意義,並對這一本源意義進行全方位的揭示:近代以降,中國的根本問題是針對「中國向何處去」而選擇一條正確的道路問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歷史發展的邏輯,其核心是圍繞中國道路這一主線展開的;中國共產黨歷史發展的邏輯、新中國歷史發展的邏輯,其底色和本質是追尋正確的中國道路;改革開放歷史發展的邏輯,從根本上就是探究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發展之正確道路的邏輯;中國道路具有世界歷史意義
  • 國史講堂:三大維度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世界意義
    精彩觀點: ·新中國70年發展的歷史可以劃分為三個時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開闢經歷了改革開放前後兩個階段,我們要正確把握這三個歷史時期的特點和成就,正確認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發展的兩個階段的關係。70年來,我們開拓並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具有重大的世界歷史意義。
  • 實踐出真知——中國道路與國企
    保利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徐念沙走進大學講堂,與青年學子們圍繞「實踐出真知——中國道路與國企」主題,尋根溯源,探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演進和道路選擇邏輯;講擺事實,縱論以保利為代表的央企國企擁有怎樣的初心和擔當;推心置腹,深情寄語青年大學生,勉勵他們實踐出真知、亮劍出英雄,在學習和實踐中掌握真本事、積累真底蘊。
  • 從馬克思主義角度解讀中國道路的普遍性意義
    本文首先梳理國內外學界關於中國道路各種觀點,並結合《資本論》的世界歷史理論,試圖勾勒其對中國道路的理論意義與當代價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簡稱中國道路)正在創造出中國在現代世界歷史進程中的空前崛起。它的崛起既具有民族復興的意義,又具有社會主義世界歷史的意義。因而對中國道路的世界歷史意義研究正日益成為中外學者共同面臨的課題。
  • 新中國70年發展成就具有世界歷史意義
    原標題:新中國70年發展成就具有世界歷史意義 新中國成立以來的70年,對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來講,是滄桑巨變的70年。新中國70年所取得的成就,是巨大而豐富的。70年來,中國人民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堅持和平發展道路,堅持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基礎上發展同各國的友好合作,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推動人類和平與發展的崇高事業作出了重大貢獻!這三個方面的歷史成就不僅是中國70年歷史發展的重要成就,對世界歷史發展也具有重要意義。
  • 中國現代化實踐對「歷史終結論」的終結及其意義
    然而,中國的強勢崛起引發了全世界對中國道路的高度關注和理論探討。中國以實實在在的發展成就證實了歷史並未終結於自由民主制,這使得「歷史終結論」面臨空前的衝擊和挑戰。從理論與實踐的辯證關係出發,剖析「歷史終結論」的理論缺陷,澄清中國的現代化道路本身對克服全球現代化危機的可能性,釐清中國現代化實踐對「歷史終結論」的終結邏輯,對展現中國現代化道路的建構價值具有重要意義。
  • 「好書推薦」學理性闡釋「中國道路」的力作 ——評韓慶祥教授的《中國道路及其本源意義》一書
    無論是對中國道路理論原點的深刻剖析,還是對中國道路實踐意義的全面論述,全書無不彰顯出鮮明的中國特色與中國氣派。作者將中國道路置於馬克思世界歷史的宏大視野中進行考察,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總體圖景中予以觀照,力圖為全面把握中國道路及其構建路徑提供理論依據和現實參考。在此意義上,該書對推動中國道路的理論發展和實踐生成做出了獨創性的學理貢獻。
  • 張維為講述「中國道路的世界意義」
    8月27日晚,復旦大學特聘教授、復旦大學中國研究院院長、國家高端智庫理事會理事、上海春秋研究院高級研究員張維為以「中國道路的世界意義」為主題,給學員帶來一場精彩的講座。   張維為用淺顯易懂的語言對中國發展的道路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世界意義進行了解讀,引起了學員的極大興趣。
  •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的世界意義
    核心要點:  ■ 歷史已經並將繼續證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不僅為中國的快速發展提供了科學思想指導和根本政治保障,也在世界上樹立了獨立自強、良政善治、穩定繁榮的生動範本,為世界各國克服道路選擇之惑、思想理論之困、國家發展之難,消除和平赤字、發展赤字、治理赤字、公平赤字提供了新的視角和寶貴啟示。
  • 中國脫貧攻堅具有世界性意義
    世界上沒有哪一個國家能在這麼短的時間內幫助這麼多人脫貧,這對中國和世界都具有重大意義。消除貧困是古今中外治國理政的一件大事。中國減貧方案和減貧成就得到國際社會普遍認可。可以說,中國已經走出了一條具有自身特色的減貧道路。01助力全球減貧是中國的國際責任從人類文明發展史來看,消除貧困從來都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時至今日,哪怕對發達國家而言,貧困問題也始終是其最為主要的社會問題之一。
  • 第二十次長安街讀書會:中國道路 世界貢獻
    本次活動圍繞《中國道路能為世界貢獻什麼》一書,從理論到實踐,共同講述中國道路的發展經驗和對世界的貢獻。時代是思想之母,實踐是理論之源,中國道路就是我們構建理論中國的一個實踐基礎。改革開放以來,我們取得成就的根本原因就是我們共產黨人找到了一條適合中國國情、解決中國問題、促進中國成功,對世界有意義的一條中國道路。因此,如何來認識和解讀中國道路顯得格外重要。韓慶祥將中國道路最核心的精髓概括為黨政主導力量、市場配置力量、人民主體力量的合力。
  • ...闡釋「中國道路」的力作——評韓慶祥教授的《中國道路及其本源...
    無論是對中國道路理論原點的深刻剖析,還是對中國道路實踐意義的全面論述,全書無不彰顯出鮮明的中國特色與中國氣派。作者將中國道路置於馬克思世界歷史的宏大視野中進行考察,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總體圖景中予以觀照,力圖為全面把握中國道路及其構建路徑提供理論依據和現實參考。在此意義上,該書對推動中國道路的理論發展和實踐生成做出了獨創性的學理貢獻。
  • 從學理上探究中國道路及其本源意義
    本專家工作室具有鮮明的學術風格,即:用學術講政治;用學術關照時代、實踐和現實;用學術研究中國問題;用學術支撐思想」,突出問題意識、邏輯思維和原創導向。一切有價值的學術研究要關注中國現實。什麼是精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寫好「中國」和「中國故事」的作品,才屬於精品力作。如何書寫好「中國」和「中國故事」?就是要立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把中國精神、中國價值、中國力量闡釋好,闡釋中國奇蹟背後的中國道路、中國理論、中國制度、中國文化的優勢,研究新中國70年發展的內在邏輯,提出具有自主性、獨創性的理論。
  • 馬克思主義「實踐生成論」及其本源意義
    具體而言,一方面,辯證法在本質上或本源上是實踐活動中的辯證法,其批判的、革命的特質源於實踐活動,正如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識形態》中所強調的,實踐唯物主義就是要使現存世界革命化,並實際地改變事物的現狀。
  • 以中國道路解釋中國奇蹟
    中國奇蹟背後的「成功密碼」是什麼?這一問題在某種意義上已成為學術界的「哥德巴赫猜想」,諸多學者從不同角度加以探討,大致而言有兩種思路:一是「具體因素論」,二是「總體歸因論」。所謂「具體因素論」指的是,從經濟、政治、文化、歷史傳統、外部環境等某個要素或幾個要素出發,探討中國奇蹟背後的「成功要素」。一般來說,「具體因素論」主要探討如下四個方面因素。一是經濟因素。
  • 和音:中國減貧成就具有世界意義
    中國實踐加快了全球減貧進程,增強了全世界消除絕對貧困、實現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目標的信心 從全球視野觀察,中國減貧成就具有重大的世界意義。特別是隨著中國技術、中國智慧、中國方案走向世界,中國幫助不少國家和地區的人民走上了脫貧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