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山大聚義排座次時,秦明排在第7位,又屬「五虎上將」第3位;呼延灼排在第8位,又屬「五虎上將」第4位。兩人在上梁山之前都為朝廷命官,秦明是青州指揮司統制,呼延灼是汝寧郡都統制,這在官位上相差無幾,但是,根據《水滸傳》小說記載,呼延灼是宋朝開國名將鐵鞭王呼延贊嫡派子孫,身份要比秦明尊貴不少,地位也要比秦明顯赫,不過,上了梁山,為什麼秦明就排在了呼延灼前面?下面,我們一一分析。
1.宋江用計賺取秦明上山,害得秦明家破人亡;呼延灼是降將;兩人地位立判高下
《水滸傳》第三十三回這樣寫道:秦明本是青州指揮司統制,慕容知府請秦明率兵攻打清風寨,因中計被俘。宋江、花榮等人愛惜人才,邀請秦明一同上山入夥。
可是,在官本位思想嚴重的大宋朝,即便有個一官半職,也會受到無比的尊敬,一旦落草為寇,就是一種恥辱,在親朋好友中就會自矮三分,妻子孩子在人前也抬不起頭來,何況秦明是朝廷命官,自然不肯與賊寇為伍,於是說了一句:「我秦明生是大宋人,死為大宋鬼。朝廷教我做到兵馬總管,兼受統制使官職,又不曾虧了秦明,我如何肯做強人,背反朝廷!你們眾位要殺時,便殺了我。」
宋江、花榮等人見秦明態度分明,不願落草,表面上也沒有強求,但是,心裡已暗自決定用計賺取秦明上山。
在清風山上,花榮、燕順先是設宴款待秦明,實則將他灌醉,留宿一晚,拖延秦明回城時間。秦明喝醉後,在清風山上睡下,宋江派人打扮成秦明的模樣,穿上秦明的盔甲,騎著秦明的馬,拿著秦明的狼牙棒,攻打青州城,一路上殺人放火,無惡不作。慕容知府不明就裡,認為秦明已歸順賊寇,所以,惱羞成怒,下令殺了秦明的妻子。秦明無奈,只能返回清風山,投靠了宋江、花榮等人。
宋江此計對秦明來說,是十分的不公平。所以,秦明上山後,宋江對他十分重視,在大聚義排座次時,儘量往前排,以寬慰秦明受傷的小心靈。
反觀呼延灼就不一樣了,呼延灼是高俅派來剿滅梁山泊的,但是,事與願違,徐寧用鉤鐮槍破了呼延灼的連環馬,呼延灼大敗而逃,後來又纏鬥青州,不幸中計,被梁山人馬活捉,在宋江的好言勸說之下,歸順了梁山。
呼延灼與秦明相比,前者是降將,輕易歸順,不值一提;後者是費盡心思挖來的,自然受到宋江的重視。
2.秦明多次打頭陣,戰功顯赫;呼延灼雖然南徵北戰,但戰功沒有前者突出
秦明的性格十分急躁,就像他的綽號「霹靂火」一樣,一點就著,在宋江發兵攻打高唐州、華州、曾頭市等大小戰役中,秦明總是作為先鋒,打頭陣,多次取得勝利,取得赫赫戰功,這為他日後坐上梁山第7把交椅打下了重要基礎。
而呼延灼,雖然有過計賺關勝的戰績,但是,在招安之前,像這樣的勝利果實實在太少,所以,讓他來做第8把交椅,已實屬不易,多少也是佔了出身名門的便宜。
3.秦明在山上有至親花榮;呼延灼沒有親戚幫助;兩人不屬於同一陣營
前面我們講過,秦明上山之前,一家老小被慕容知府殺害,走投無路之下投靠了清風山,落草為寇。上山後,在宋江的做媒下,秦明娶了花榮的妹妹為妻,所以,花榮就是秦明的大舅哥,宋江就是秦明的主婚人,而花榮又是宋江的鐵桿心腹。為此,秦明也就與宋江有了說不斷的關係。平時梁山好漢大塊吃肉,大碗喝酒,一派和氣,但是,一旦涉及了個人利益,多少也會有些不公。在排座次時機,宋江也會礙於花榮的顏面,盡力將秦明往前排。
但是,呼延灼就不同了,他在梁山上沒有親戚,有的只是關勝、韓滔、彭玘這些朋友,無奈,這些朋友在山上沒有過多的話語權。
更為嚴格的是,梁山好漢108將,人數眾多,需要管理,所以,他們也是分陣營的,儘管小說中敘述的不是那麼明顯。但是,仔細分析後,我們會發現一派是以宋江為首的心腹派,大抵包括宋江、吳用、花榮、阮氏三雄、劉唐、朱仝、雷橫、柴進、戴宗、李逵等人,當然,這裡一派包括秦明;另一派是以關勝為首的官員派,大抵包括關勝、呼延灼、韓滔、彭玘、單廷圭、魏定國、黃信、郝思文、宣贊、凌振、索超、徐寧等人,這一派之中大部分人也是降將;當然,除此之外還有魯智深領攜的二龍山的草根派。
梁山好漢大聚義排座次時,宋江為了鞏固自己的地位,未免不會將自己陣營中的好漢排在前列,所以,秦明就排在了呼延灼之前。
秦明能排在呼延灼前面,有他個人的努力,也有花榮的撮合,更有宋江有情後補的加持,從兩者來看,這種排序還算是比較公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