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雲自稱常山趙子龍,張飛自稱燕人張翼德,那關羽的自稱是什麼?

2020-12-09 騰訊網

三國演義中,一般武將對陣都會報自家名號,一方面是為了讓敵人記住自己,假如自己贏了的話名號就打響了,一方面則是嚇唬敵人,萬一別人聽說過自己的名號,就能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就好像張飛那次,一報上姓名,曹操就想到當年關羽曾說,張飛有萬軍叢中取敵首級的本領,硬生生的把曹操給嚇住了。這就是報上名聲的好處!

而在演義中趙雲曾自稱常山趙子龍,張飛自稱燕人張翼德,按照這種取名號的方法,關羽豈不是可以叫河東關雲長?但是這個名號我們似乎沒怎麼聽過啊!那麼在演義中,關羽對陣一般是自稱什麼的呢?

其實在演義中,關羽在不同的時間有不同的自稱,整體算下來,應該有四個自稱。

一、吾

這是個比較常見的自稱了,就是我的意思,很平常。這是關羽第一次見劉備張飛時的自稱,當時關羽還是個逃犯,也不敢明目張胆的亂報名號,老老實實的自報家門即可。

二、小將

汜水關之戰時,眾諸侯被華雄打得沒了脾氣,沒有人膽敢出戰,這個時候關羽主動請戰。

演義原文:言未畢,階下一人大呼出曰:「小將願往斬華雄頭,獻於帳下!」眾視之,見其人身長九尺,髯長二尺,丹鳳眼,臥蠶眉,面如重棗,聲如巨鍾,立於帳前。

此時的關羽,名聲不顯,包括整個劉備集團,此時都還在起步期,所以關羽也沒啥名號。面對身份地位都高於自己的眾諸侯,關羽只能小心翼翼地稱自己為小將。

三、某、關某

汜水關之戰中,關羽溫酒斬華雄,之後斬顏良、誅文丑,他的名聲已經響徹天下,這個時候的關羽,面對敵人時,他一般都使用「某」或者「關某」做自稱。他為何不像趙雲和張飛那樣,取個響噹噹的名號呢?

常山趙子龍

其實趙雲起這個「常山趙子龍」的名號,也是迫於無奈。雖然之前趙雲經歷過數次大戰,比如在磐河之戰中打平文丑,穰山之戰中打平許褚、擊殺高覽、打敗張郃,但是他的名聲一直只是在小範圍傳播,沒能讓很多人熟知。

就比如曹操,雖然之前和趙雲作戰數次,但是他仍然是不認識趙雲,趙雲的名聲沒有打出來,沒有做到人盡皆知,所以他不得不用「常山趙子龍」這種地名加名字來做自稱,至少聽起來還算是響噹噹!

而長坂坡之戰後,趙雲已經名揚天下,所以一般情況下他也就不再用常山趙子龍的名號了,而直接說自己是趙雲。因為大家都知道趙雲是誰了。

燕人張翼德

張飛的這個自稱和趙雲差不多,也是相同情況,這樣報名號是怕別人不認識自己,雖然張飛早就跟隨劉備作戰了,但名氣始終不是特別大,他需要「燕人張翼德」這個名號,讓別人記住自己。而在長坂橋之後,張飛也名揚天下了,他也就不需要這個名號了,所以之後也很少看到張飛自稱「燕人張翼德」。

同理,關羽自溫酒斬華雄後,已經名揚天下,沒必要再用地名+名字這種組合方式的自稱了。他一般都是用「某」或者「關某」這種自稱來表示自己的謙虛。實際上,要是關羽沒有較早的打出自己的名聲,在長坂坡這種戰鬥狀態下,他也很有可能會使用「河東關雲長」之名!

四、漢壽亭侯

在投降曹操的這段時間,關羽為曹操斬殺了袁紹大將顏良文丑,曹操為表揚關羽,請示朝廷,封關羽為漢壽亭侯。自此,漢壽亭侯也成為了關羽的自稱之一。大家都知道,關羽這個人,是真正的忠心於漢室之人,所以漢獻帝親賜的「漢壽亭侯」,關羽是十分珍視的。在關羽出徵時,他會讓屬下將「漢壽亭侯關雲長」七個字繡於旗幟上,以彰顯自己的榮耀。

關羽離開曹操時,雖然將「漢壽亭侯」之印留在了府上,還給曹操,表示自己不接受曹操的好意,不帶走饋贈,怎麼來的怎麼走,不欠曹操一分一毫。然而在之後的實際對戰中,

關羽還是會自稱「漢壽亭侯關某」或者「漢壽亭侯關雲長」,可見關羽雖然不要漢壽亭侯印,但他還是非常喜歡這個名號的,畢竟這是真正的皇帝賞賜。這關羽之後的對敵過程中,他也多次使用了「漢壽亭侯」的這個稱號!

總結

在三國演義中,趙雲自稱常山趙子龍,張飛自稱燕人張翼德,但關羽並沒有自稱「河東關雲長」,他的自稱一般是另外四個。在他還是布衣百姓時,他和大家一樣,稱「吾」,當他在軍中效力時,自稱「小將」。而當他名聲盡顯時,他又比較低調的自稱「某」、「關某」,當他得到漢獻帝封侯之後,他也常常自稱「漢壽亭侯」!

(本文以三國演義為主。)

相關焦點

  • 三國有常山趙子龍,燕人張翼德,那關羽的自稱叫什麼?
    三國有常山趙子龍,燕人張翼德,那關羽的自稱叫什麼?想必大家都對三國演義裡五虎上將這幾人印象深刻。小編更是被作者的寫作功力深深吸引,施耐庵筆下,五位英雄竟如此栩栩如生,人物十分立體。我們是常在書中看到,趙雲和張飛與敵方交戰的時候,都喜歡說到自己的自稱,那麼關羽的自稱是什麼?有多少個?怎麼來的?今天帶大家來探探究竟。演義中趙雲自稱常山趙子龍起碼有三次:一次是長坂坡之戰時趙雲反覆衝殺引起了曹操的注意,讓曹洪去探探此人為誰,曹洪這時騎馬下山,在趙雲的軍隊前大叫問道:「軍中戰將可留姓名!」
  • 為何張飛自稱「燕人張翼德」,而不像趙雲一樣稱「涿郡張翼德」?
    當年劉備、關羽和張飛三位仁人志士,為了共同幹一番大事業的目標,意氣相投,言行相依,選在一個桃花盛開的季節、選在一個桃花絢爛的園林,舉酒結義,對天盟誓,有苦同受,有難同當,有福同享,就此成就了一番事業。
  • 趙雲自稱趙子龍,張飛自稱張翼德對嗎?不對,關羽又該怎麼自稱?
    其實趙雲和張飛自稱趙子龍、張翼德,都是「錯誤」的說法。了解他們的自稱之前,首先要明白一個小知識。古人一般有「兩個名字」,比如趙雲,名趙雲,字子龍。字一般不用來自稱,都是別人表達恭敬才這麼稱呼,一般自稱都是直呼其名。趙雲,謙虛地說應該是我乃常山趙雲。這一點諸葛亮就做的非常好,他經常自稱「亮」,而不是「孔明」。還有曹操,他也不自稱曹孟德,一般是自稱「操」,「操如何如何」之類~那為什麼趙雲和張飛都經常自稱「趙子龍」和「張翼德」呢?
  • 張飛叫燕人張翼德,趙雲叫常山趙子龍,那關羽叫什麼,你知道嗎?
    但其實這種意識早在三國時期,人們就已經具備並且可以熟練運用了,最為明顯的表現,就是大將們在對敵時報名號的時候,都會有一個足夠響亮霸氣的名號,如張飛、趙雲、關羽。 比如三國時期最愛自報家門的人物就是趙雲,他一出場就高喊一聲:「吾乃常山趙子龍也」!由於他在三次自報家門的時候都取得了不錯的戰績,所以後來別人一聽常山趙子龍的名號,心情就不由自主的緊張起來。
  • 東萊太史慈,常山趙子龍,關羽為何從來不自稱河東關雲長?
    《三國演義》裡不少大將陣前交鋒或向對方喊話時都喜歡自稱自己是某某某,這種自稱大都是自己的籍貫加上姓名或者表字:比如張飛就喜歡自稱「燕人張飛」或「燕人張翼德」,又比如趙雲經常自稱「吾乃常山趙子龍也!」,再比如太史慈神亭嶺大戰孫策時也是自稱「我便是東萊太史慈也,特來捉孫策!」
  • 常山趙子龍,燕人張翼德,南陽諸葛亮,關羽:我低調,2字即可
    常山趙子龍,燕人張翼德,南陽諸葛亮,關羽:我低調,2字即可 說起口頭禪幾乎五花八門,它是一個人習慣在有意或無意間時常講的話語,比如笑傲江湖裡令狐衝模仿將軍的那句「格老子的」就讓人忍俊不禁,古代讀書人也時常說著「子曰」,當然還有很多為人津津樂道的口頭禪,比如呂布每次打敗對手時就會喊「還有誰」,
  • 古人自稱時「稱名不稱字」,張飛卻何以自稱「燕人張翼德」?
    很多人都喜歡看《三國演義》,尤其是那武將戰場廝殺的場面更能引人入勝。而《三國演義》中的,「張翼德大鬧長坂橋」這一回目又堪稱極為經典的一回。話說當年常山趙子龍單騎救主,從長坂坡殺出曹軍的重圍,直往長板橋方向奔去,而身後喊聲震震、曹軍卻緊追不捨。
  • 常山趙子龍、燕人張翼德,關羽為何從不自稱「山西關雲長」?
    張飛喜歡喊:我乃燕人張翼德!趙雲自稱:常山趙子龍。自報家門之後,對方就會很給面子,該退走退走,不退走的就會死得很難看,被張翼德趙子龍拿到一血。更有夏侯傑這種專業捧哏選手,張飛一聲喊,自己直接嚇死。從自稱來看,三弟四弟這兩位河北人,都很為自己的故鄉驕傲,所以在自己揚名立萬的時候也給故鄉做了一把廣告。
  • 張飛出戰喊燕人張翼德,趙雲喊常山趙子龍,關羽喊話最見名將風範
    如張飛在出戰之前,就肯定要喊上一聲:「燕人張翼德在此,誰敢與某一戰?」 趙雲與張飛是老鄉,他們都是冀州出來的人,但是趙雲卻也不說自己是「冀州趙子龍」,而說自己是「常山趙子龍」,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他不想被張飛佔便宜,另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少年時代的生活半徑其實就是在常山
  • 我乃燕人張翼德,我乃常山趙子龍,關羽又是怎麼自報家門?
    像這句「我乃常山趙子龍」就表示,這個人來自常山,名叫趙子龍。趙雲曾七進七出救阿鬥時,曹操看趙雲英勇無敵,堪比呂布,便派人問此人是誰。趙雲大聲答道:「吾乃常山趙子龍」。自此趙雲的身影在曹操的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像趙雲這樣大方介紹自己的還有張飛。
  • 趙雲打仗自報常山趙子龍,張飛打仗自報燕人張翼德,關羽呢?
    趙雲打仗自報常山趙子龍,張飛打仗自報燕人張翼德,關羽呢? 導語:三國時期活躍著無數名將,每個名將都大有來頭,比如無雙上將潘鳳,白馬從義公孫瓚,江東小霸王孫策等等。有的名號被人尊敬,有的被人嘲笑,呂布就因為被張飛喊做三姓家奴惱羞成怒,每次聽到都免不了和張飛進行一場惡鬥,張飛也樂此不疲。
  • 吾乃常山趙子龍,吾乃燕人張翼德,關羽自報家門為何只用2字?
    熟讀《三國》的朋友都知道,趙云為救幼主,在長坂坡殺了個七進七出,曹操愛才,派人問來將姓名,趙雲回道:「吾乃常山趙子龍!」張飛每次出戰,都會高喊:「燕人張翼德在此!」地名+字名,這樣的通明方式很多人用,但有一人卻不用,那就是關雲長!關羽字雲長,河東解良(山西運城)人。
  • 趙雲自稱常山趙子龍,常山在哪裡?
    比如張飛喝斷當陽橋,會說「我乃燕人張翼德也!」張飛的四弟趙雲出場,也會大喊一聲:我乃常山趙子龍也! 趙子龍幾乎是和常山捆綁式出現在歷史舞臺的。常山在哪,又擁有怎麼樣與眾不同的歷史呢?秦朝時,常山屬巨鹿郡,就是西楚霸王項羽大破秦軍一戰成名的地方。西漢初年,分巨鹿郡之一部,設恆山郡。 可是漢文帝劉恆繼位後,恆山郡名就犯了聖諱。
  • 我乃常山趙子龍,我乃燕人張翼德,關羽自報家門為何只用2字?
    影視劇中,趙雲隨著長坂坡一戰成名,七進七出把曹軍都打哭了,那是一員猛將。但是從此趙雲就有了名號了,出門就自稱是「常山趙子龍」,敵軍一聽名號,聞風喪膽。張飛也是因為正面硬剛呂布,長坂坡前三聲吼,聲名遠播,燕人張翼德的名號也是特別的響亮,很是好用。
  • 張飛:燕人張翼德,趙云:常山趙子龍,為何關羽自報家門就2字?
    人們不禁要問了,為什麼關羽此前的稱呼不像別人那樣,為什麼他的自稱那樣的簡短呢?、關羽見面了,張飛當時只是涿郡的一個屠夫,但是關羽是在河東那邊吃了官司,一路逃過來的,這本身就不算什麼特別光彩的事情。就拿趙雲來說,他在常山是出名的,在他青年時期,就是當地頗有名氣的一號人物了,在當時黃巾軍以及軍閥混戰的時期,社會動蕩不安,趙雲在家鄉人的推舉之下,率領大批吏兵去往幽州投奔公孫瓚。後期的他更是追隨劉備創下功名。他不僅有勇有謀,戰功赫赫,還盡忠國事,為人稱道。
  • 三國中張飛號燕人張翼德,趙雲號長山趙子龍,那關羽號稱什麼?
    我們都只知道,張飛自稱是燕人張飛,趙雲自稱是長山趙子龍,而關羽則是說關某,難道說關羽就沒有什麼稱號嗎?其實不是關羽沒有稱號,而是關羽的為人是非常的低調,關羽的稱號可以說是完全碾壓張飛和趙雲的,那他為什麼不報出來呢?接下來就讓小編為你們說一下吧!
  • 都知道燕人張飛、常山趙子龍,那麼關羽的名號是什麼呢?
    都知道燕人張飛、常山趙子龍,那麼關羽的名號是什麼呢?相關的諸侯手中兵力的不足,使得在交戰的過程中,大都是兩軍列陣,雙方互派武將單挑,往往單挑勝利的武將,會使得己方士兵的氣勢達到最高的地步,在這樣的情況下掩殺過去,往往會取得戰役的勝利,而在三國中,很多武將在交戰時都會大喊自己的名號,這其中,最讓人熟知的應該就是燕人張飛、常山趙子龍了。
  • 三國中,趙雲的出場往往自稱:吾乃常山趙子龍,那常山到底在哪?
    三國中,趙雲的出場往往自稱:我乃常山趙子龍,那常山到底在哪?文/老吳現在很多人在介紹自己時喜歡說我是哪裡的某某某,如果你看過三國演義,會發現裡面很多的英雄都喜歡在自己的名字前面加上籍貫,比如趙雲,他在對外介紹的時候都會說我是常山趙子龍。
  • 吾乃常山趙子龍,吾乃燕人張翼德,為啥到關羽這自報家門就2個字
    士勸渠能和益土,百驚不動是人安」這是宋朝陳普所寫的讚美趙雲的詩句,名為《詠史下·趙雲》。三國時候的英雄名仕往往會自報家門,再進行武打鬥爭。比如趙雲經常說的就是「我乃常山趙子龍」,張飛經常說的是「我乃燕人張翼德」。這樣的報名方法,大多數都是先加自己來自於哪個地方,然後才會進行報自己名字的環節。
  • 我乃常山趙子龍,我乃燕人張飛,為何關羽自報家門只用這兩個字
    比如趙雲在長坂坡七進七出救少主的時候,他對曹操問話的回答就是「我乃常山趙子龍也。」 ;張飛獨據當陽橋時也是大吼:「我乃燕人張翼德也!」;赤壁之戰中甘寧圍堵曹操時也是張口暴喝:「東吳甘興霸在此,曹賊休走!」由此看來,三國時基本都是非常霸氣自信的報上名號。但是輪到關二爺就不一樣了,要麼一聲不吭揮刀就斬,要麼就是淡淡的兩個字「關某」這究竟是為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