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有三個兒子,為何選資質平庸,連諸葛亮都扶不起的劉禪做皇帝

2020-12-13 劇透歷史

蜀漢後主劉禪身上一直有個標籤——「扶不起的阿鬥」,仿佛這就是一灘爛泥,但他真的資質平庸嗎?

未必!

很多人認為,劉禪能坐穩蜀漢之主的位置,是因為諸葛亮的輔佐,可大家知道嗎?諸葛亮去世後,劉禪又當了29年的皇帝。

這期間蜀漢內部雖然也有各種矛盾,卻沒出現什麼足以亡國的大問題,如果不是外敵曹魏打過來了,蜀漢還能延續下去。

鄧艾打來時,劉禪出城投降,這的確是一大汙點,挺沒骨氣的,和自縊殉國的明朝崇禎帝沒得比。但是,如果不投降,蜀漢諸人的命運也許更悲慘。而從歷史進程來看,是劉禪的識相加快了三國統一的步伐。

也不能因此就斷定他是個貪生怕死、懦弱無能的人,說不定他真有那種智慧看透時局,知道降魏才是最好的選擇。畢竟三國比較起來,魏國才具備統一天下的客觀條件。

自打諸葛亮北伐失敗,蜀漢就失去了問鼎天下的資格。至於東吳,蜀漢一倒更是只能偏安一隅,無力抗衡曹魏了。

劉禪來到魏國後,司馬昭忌憚他,專門設宴試探,問他想不想念故國,他說「此間樂,不思蜀也」,這是樂不思蜀的典故。

其實此事還有後續,司馬昭依然不放心劉禪,趁他喝醉又問了一次。這次劉禪表現出很哀傷的模樣,認真地說「先人墳墓遠在蜀地,我沒有一天不思念啊!」

司馬昭愣住了,說你這樣子不像你,很像郤正。劉禪馬上驚奇地說,您怎麼知道呀?就是郤正教我說的。

郤正是劉禪的舊臣,之前趁劉禪去廁所時教他說了這番話,好激起司馬昭的憐憫之心,放舊主回蜀地。沒想到劉禪直接告訴司馬昭了,他只好出來請罪,場面一度十分尷尬。

但是,雖然史料是這麼記載的,又有誰能說得清這不是劉禪和郤正表演的雙簧呢?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迷惑司馬昭,讓他不再戒備劉禪。

反正自此之後,司馬昭對劉禪的監視就變少了,劉禪得以安度晚年,在洛陽平安過了7年去世。

所以,劉禪也許不是雄才大略的開國之君或中興之主,卻也是及格線以上的帝王。他絕不是蠢人,蠢人做不到他能做的那些事兒。劉備立他為繼承人並不是那麼難以理解的事情。

另一個原因,則是因為劉禪是劉備的庶長子。

劉備簡直是個克妻的命,在他進駐徐州之前,已經喪了數位嫡妻,咱們熟悉的甘夫人、麋夫人全是小妾,有據可查的正妻有兩位。

一位是孫權之妹孫尚香,劉備入蜀後她回娘家了,一拍兩散;另一位是吳氏,吳氏曾嫁過劉璋之兄劉瑁,方士說她面相大貴,劉備就納了她,登基後立其為皇后。這兩位正室都沒有留下兒女。

古代的繼承原則通常是有嫡立嫡,無嫡立長。在正室沒有兒子的情況下,甘夫人所出的庶長子劉禪就是太子的第一人選。

早年劉備曾收過一個養子劉封,因在襄樊之戰中援救關羽不力而被問罪賜死,當然劉封只是養子,即便活著也不會選他。

除了劉禪之外,劉備還有兩個親生兒子,甘陵王劉永和安平王劉封。這兩人才能品性如何不知道,關於他們的記錄很少。不過,就算兄弟倆比劉禪優秀一些,倘若差距不是很大的話,劉備都不可能廢了劉禪改立他們。

因為廢長立幼的隱患實在是太大了,血淋淋的例子就擺在眼前。

先說袁紹,他的長子袁譚本應是繼承人,但他偏愛幼子袁尚,給了他太多權力。袁紹去世後,袁尚繼承了他的官爵,袁譚不服,兩人打得兩敗俱傷,曹操趁虛而入,盡收袁家基業,奠定了北方霸主的地位。

再說劉表,他本來挺喜歡長得像自己的長子劉琦,但繼室蔡氏的枕頭風十分厲害,慢慢的劉表就不喜歡劉琦了,喜歡蔡氏所出的幼子劉琮,讓劉琮繼續了自己的位子。劉琦也不服,荊州內部不能團結,劉琮思量了一下,覺得打不過曹操,乾脆利落的投降了,為曹操的霸業添磚加瓦。

袁、劉兩家是怎麼被自己弄到手的,曹操心裡也有數。因而輪到他自己確立繼承人的時候,雖然更欣賞嫡三子曹植的才情,卻還是選了嫡長子曹丕。

所以,袁紹和劉表是劉備的前車之鑑,他怎麼敢重蹈覆轍?而曹操則提供了更為可行的範例,只要劉禪不是個傻子,為了自家的安定團結,劉備都只能立他為儲。

相關焦點

  • 劉備為何偏偏要立資質平庸的劉禪做皇帝,而不選其他三個兒子
    那麼劉禪既然如此平庸,為何劉備要選擇他做蜀漢皇帝,而不選擇其他三個兒子呢? 平庸的劉禪 在大軍未失,國土仍在的情況下投降,劉禪算是其中的代表人物,連當時的魏國上層都驚呆了,沒想到劉禪會這麼幹脆的投降! 三、樂不思蜀 樂不思蜀是這麼多年傳下來的典故,雖然很多人說這是劉禪大智若愚,但綜合他之前的表現,本文還是傾向於認為這是劉禪資質平庸的表現!
  • 劉備有4個兒子,為何偏偏要選擇資質最平庸的劉禪做皇帝
    「扶不起的阿鬥」就是說劉禪的,劉禪是蜀漢的第二任皇帝,他繼位後,雖然有諸葛亮這位大臣輔佐,但是劉禪自身沒有做出任何杰出的功績,反而蜀漢在諸葛亮去世後,國力開始走下坡路。這與劉禪自身有很大關係,他資質平庸,能力欠佳,還重用黃皓等佞臣,所以蜀漢在他手上江河日下。
  • 都知道劉禪「扶不起」,劉備為何還要傳位給他?
    而且在劉備在世期間,他就已經曉得了劉禪的資質平庸,做人也是普普通通難堪大任,但他為何還要立劉禪為接班人呢?這是很多人都想搞清楚的事情。劉禪是劉備的長子不錯,但並非劉備的嫡長子,史書記載劉禪的生母是甘夫人,甘夫人只是劉備的一個妾室,所以立儲立嫡長子的規矩在劉禪身上並不適用,比較古代嫡出和庶出之間還是有天壤之別的。
  • 劉備有4個兒子,他為什麼要傳位給資質平平的劉禪?
    扶不起的阿鬥是一個成語典故,比喻扶持不起來的人。阿鬥,三國時期人物,原名劉禪(207~271年),劉備的兒子。但是,不管怎麼樣,劉禪都是一位資質平平的君主。特別是在蜀漢後期,後主劉禪寵信宦官黃皓,導致黃皓禍亂朝政,甚至讓大將軍姜維都需要躲到沓中避禍。因此,對於蜀漢的滅亡,後主劉禪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從這一點來看,劉備傳位給劉禪,顯然不是一個精明的選擇。對於劉備來說,曾經有四個兒子,也即分別是劉封、劉禪、劉理、劉永。那麼,問題來了,三國時期,劉備有4個兒子,他為什麼要傳位給資質平平的劉禪?
  • 劉備有4子,卻要傳位給資質平庸的劉禪這是為何?諸葛亮力鼎
    那另外一個三顧茅廬也說明了,劉備不僅是一個莽夫,而是一個有勇有謀的人,為了請諸葛亮出山幫助自己而三次拜訪,絲毫沒有因為自己的身份而有一絲一毫的懈怠,正是這份禮賢下士的精神打動了諸葛亮,成為了劉備的軍師,一路過關斬將建立漢朝。劉備一生有四個兒子,分別為:劉封、劉禪、劉永、劉理。
  • 劉備明明有4個兒子,為何執意傳位給資質平庸,辦事無能的阿鬥?
    就算有諸葛亮這樣的驚世之才在身邊,也無法讓他成為一個英明的君主,也是因為他的存在,所以蜀國最終才走向滅亡。雖然在正史中劉禪並沒有那麼昏庸,但他確實是一位毫無功績,做不成英明君主的皇帝。尤其是在後期,由於他的偏聽偏信,蜀國的朝堂中遍布小人,佞臣得勢,在超重沒橫行霸道,就連曾經立下赫赫戰功的姜維都要告老還鄉。
  • 劉備有四個兒子,為啥選擇資質平平的劉禪做太子?
    劉備有四個兒子,其中劉封是義子,是最年長的一位兒子,其他三個都是親生的。劉禪是甘夫人所生,甘夫人也只是劉備的一個妾。其他兩位兒子劉理、劉永,生母都未見史書記載,也是庶子無疑,在他們三個庶子中,劉禪年齡最大。
  • 劉備有4個兒子,為什麼要傳位於,資質平平的劉禪?
    ,共有4個兒子,分別是:劉封、劉禪、劉永、劉理。或許是劉封帶旺了老劉家,公元207年,甘夫人在荊州生下,劉備的嫡子劉禪。取得了益州後,劉備又接連迎來了劉永、劉理的降生,開始考慮起繼承人的問題。看似是4選一,實則是2選一。這是為何?
  • 劉備共有4個兒子,他為什麼要傳位給資質平平的劉禪?
    劉備有四個兒子,劉封、劉禪、劉理、劉永,除了劉封是義子之外,其他三位均是劉備親生的。明明有四個兒子,為何劉備把皇位傳給資質平平的劉禪呢?我們先拋開傳位給劉禪是對是錯不說,畢竟劉備沒有未卜先知的本領,他不知道哪個兒子更厲害!
  • 劉備一生有4個兒子,為何偏偏選劉禪繼位,劉禪真的那麼無能嗎
    劉備劇照劉備經過多年苦心經營,蜀漢勢力也終於雄踞一方,與曹魏、東吳成三足鼎立之勢,可是劉備既然完成了如此霸業,在自己去世之前,為何卻將蜀漢的政權留給了最沒用的兒子劉禪世人對劉禪的評價都是「扶不起的阿鬥」,那麼劉禪真的有這麼不堪嗎?作為眼光最毒,最善於看人的劉備,為何偏偏選中了劉禪呢?劉備最初的時候有四個兒子,除了養子劉封,還有三個親生的兒子,四人當中劉封的能力無疑是最強的。他曾多次與諸葛亮等人率軍作戰,並且立下了不少的功勞,完全有獨當一面的能力。
  • 劉備有4個兒子,為何會將皇位傳給扶不起的阿鬥?
    關羽大意失荊州後,劉備的實力頓時減少一半,《隆中對》的戰略方針也無法得以實施,為此劉備便以舉國之力發動了夷陵之戰。結果倒好,十數萬大軍被陸遜一把火燒了個精光,就連劉備也病逝白帝城,不得不託孤諸葛亮,將皇位傳給劉禪。
  • 白帝城託孤的真相,劉禪不是扶不起皇帝,只是諸葛亮有心無力
    眾所周知在古時候的中國曾經出現過許許多多的皇帝,這些皇帝之中有雄才大略的、有腐敗無能的、也有平平無奇的……總之在中國歷史上曾經出過許許多多的皇帝,這些皇帝之中如果要找出一個最沒心沒肺的皇帝,讀者朋友們會選出誰呢?
  • 劉備想讓諸葛亮繼位?把劉備四個兒子的名字連起來一讀,就明白了
    大家都知道,劉備一生顛沛流離,好不容易做了三年皇帝,結果夷陵大敗後病死白帝城。長久以來,很多人對劉備白帝城託孤產生疑問,既然劉備知道劉禪不堪大用,為何不把皇位直接給諸葛亮?如果大家把劉備四個兒子名字連起來讀一讀,就知道劉備的內心真實想法了。劉備這四個兒子的名字分別是:劉封、劉禪、劉永和劉理。劉禪大家都熟悉,被世人嘲諷為「扶不起的阿鬥。」陳壽這樣評價劉禪,「後主任賢相則為循理之君,惑閹豎則為昬闇之後,傳曰『素絲無常,唯所染之』,信矣哉!」陳壽認為,劉禪這個人性情難以捉摸,他所作出的決定往往取決於他所接觸的人。
  • 劉備臨死前想讓諸葛亮繼位?把劉備四個兒子的名字連起來一讀,真相...
    大家都知道,劉備一生顛沛流離,好不容易做了三年皇帝,結果夷陵大敗後病死白帝城。長久以來,很多人對劉備白帝城託孤產生疑問,既然劉備知道劉禪不堪大用,為何不把皇位直接給諸葛亮?這是一種想當然的說法,封建社會是家天下,即便諸葛亮能力超強,劉備也不可能把皇位讓給他。這點從白帝城託孤,劉備試探諸葛亮這件事上就已經體現出來。
  • 劉禪登基稱帝後諸葛亮為什麼不肯還政於他,上朝時還要帶甲士百人
    諸葛亮輔佐劉備劉備在白帝城託孤時,曾告訴他若劉禪才能不夠,可取而代之,劉備把蜀漢的未來和兒子劉禪託付給了諸葛亮。後世一直在解說劉備的臨終之言,其實不管劉備是真心實意,還是虛情試探,諸葛亮始終如一,為了實現劉備北伐中原、興復漢室的遺願,一直堅守著自己的理想,明知北伐不可為而為之。諸葛亮上朝為何帶甲丈百人上殿?首先諸葛亮上朝時帶甲士百人是否屬實?帶甲士百人有何作用?
  • 劉備有幾個兒子?都是誰?為何傳位給無能的劉禪?
    劉備有幾個兒子?都是誰?為何傳位給無能的劉禪?劉備是三國時期少有的能被稱為英雄的人,從一個賣草蓆的落魄皇室,一步步成長為三分天下的蜀國皇帝,讓人心生敬佩。劉備雖然底子薄,但是他會識人,會用人,所以遇見了關羽、張飛、諸葛亮這樣的人才,也成就了自己的帝王之位。可是我們都知道,劉備死後,他把皇位傳給了劉禪。而劉禪這個人不懂一點政事,也不知道學習如何管理國家,整天就知道吃喝玩樂,最後滅國了還偷著高興呢。那一生識人善用的劉備,到底有幾個兒子?都是誰?為何會傳位給最無能的劉禪呢?
  • 扶不起的阿鬥?五虎上將死後,劉禪給他們起的諡號,諸葛亮都服
    導語:扶不起的阿鬥?五虎上將死後,劉禪給他們起的諡號,諸葛亮都服三國時期,劉備收服了一幹有勇武有才能的大將,其中有五個是劉備最為重用的大將,他們被稱為五虎上將。這5個人分別是關羽、張飛、趙雲、馬超和黃忠,這五人跟隨劉備出生入死,各懷其技,為輔助劉備打江山做出了很多貢獻。劉備生前能收服這麼多的大將,說明他身上一定有自己的能力和魅力,但劉備的兒子劉禪被稱為「扶不起的阿鬥」,不僅沒有得到劉備的賞識也沒有得臣心,那麼事實真是這樣嗎?
  • 劉備有4個兒子,為什麼最終選中了資質平庸的劉禪當繼承人?
    蜀漢的開國皇帝劉備有四個兒子他們分別是:劉封、劉禪、劉理、劉永,這如果是尋常百姓家,那4個兒子是不少,但劉備是皇帝啊,四個兒子確實不多,那麼他有4個兒子,為什麼把皇位傳給資質平平的劉禪呢?先說劉封 劉封其實劉備的義子,不是親的,劉備年近半百,戎馬半生,還沒有兒子,他就想我辛辛苦苦打江山為了什麼呀?我連個兒子都沒有,我傳給誰呀?我是不是以後就不能生了呀?每到夜裡劉備睡不著,他就翻來覆去的想這個問題。
  • 是扶不起的阿鬥還是大智若愚?蜀漢後主劉禪的大智慧
    "扶不起的阿鬥"這話連大字不識一個的鄉間老農都知道,就因這一句話阿鬥在歷史上的知名度極高,老少婦孺皆知。自此話誕生並成為鄉間俚語後,凡是懦弱無能,即便是有人幫襯也做不了大事的人都被冠以"阿鬥"的稱號,甚至到了後來"阿鬥"逐漸演變成了"弱智"的代名詞。阿鬥的不佳名聲主要是來自《三國演義》,在《三國演義》中羅貫中為了突出諸葛亮的形象,有意貶低了小名阿鬥的後主劉禪。
  • 劉備之子阿鬥,扶不起?可他缺富貴一生,無疾而終
    劉備之子阿鬥,扶不起?可他缺富貴一生,無疾而終當我們談起三國,就不免想到劉備張飛關羽的桃園三結義而又戎馬一生戰死沙場的豪情,比起來劉備的傳奇一生,劉備之子劉禪就顯得平庸無奇,江湖人稱扶不起的阿鬥,可他真的扶不起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