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300多年不收門票的古城,甘肅景泰縣永泰古城

2021-01-21 騰訊網

永泰古城,在甘肅省景泰縣寺灘鄉境內,位於景泰縣西南25公裡處,坐落在氣勢磅礴、松濤陣陣的國家級森林公園,壽鹿山老虎山北麓,海拔近2200米,距省會蘭州135公裡。

從景泰縣城出發西行,三級柏油公路,直通永泰古城,遠遠望去,永泰古城猶如一隻巨大的神龜,靜臥在壽鹿山腳下。

南靠崇山峻岭,北望無邊的平川和戈壁,給人以雄渾、蒼涼和威嚴肅穆的感覺,永泰古城始建於明代萬曆年,間公元1607年,是明代長城邊疆防禦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也是金城蘭州至北部,邊防軍事應援線上的重要屯兵城之一,北拒外族西扼核心,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

永泰古城,作為軍事重鎮,始於西漢,漢時名為老虎城,先秦至漢初,這裡先後為西戎月氏、匈奴休屠王霞碧,出生在甘肅天水的名將,趙充國隨飛將軍李廣出徵兇奴討伐羌笛時,曾屯兵經過永泰。

認識到永泰在運兵中的軍事地位,他三次上書漢宣帝,推行軍民屯田,創建永泰珠坊,並駐守軍隊,隋唐期間,永泰更名為龍沙。

唐宋時期河西地區,群雄割據戰亂不斷,朝廷多次強化邊疆防禦,永泰城的軍備設施逐步加強,元末明初,元代餘部雄居東西北部,並與河西青海各部番眾勾結,屢屢犯邊略地擾民,戰事多發。倫復無常,當地經濟衰退,為民除邊防之大患。

明萬曆26年,公元1598年,時任三邊總督李汶一入永泰,修建行署公館,構築軍事設施,長期坐鎮指揮軍政事宜,並於當年發起了永泰歷史上有名的松山大戰,一舉驅逐外族,鞏固邊防。

明萬曆33年8月,為加強西北邊塞軍事防禦,巡撫顧棄擲上書朝廷,築永泰城。萬曆35年3月,公元1607年,朝廷應允後,兵備副使秦雲路,會同總兵孫仁等,築老古城舊址,在築永泰城堡,補休洪水永泰墩臺70米,榭舍,倉廒,校場等軍事設備一應俱備。

萬曆36年6月,公元1608年,永泰城告竣,蘭州參將一入永泰,攝馬軍1500名,步兵500名。一代名將嶽鍾琪的祖父,大同鎮總兵加左都督,嶽振邦曾任過永泰銀千總,終極之父嶽升龍就任過永泰寅守備。

經雍正2年嶽鍾棋歸禮祭祖,捐資修建永泰城內水利設施,解決了屏佔時期的人畜飲水問題,民國三年1914年,在城內修建永泰學校,學校建築具有明顯的哥德式風格。

1966年到1968年,成立原有古建築除永泰學校外,其他建築被毀。古城歷經歲月滄桑,繁華不在,成為一處風貌斑駁的歷史遺蹟。

1993年,甘肅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000年甘肅省文物局,撥款對城門洞進行了搶救維修,景泰縣人民政府也劃定了永泰城保護控制地段。

2003年,景泰縣人民政府又組織編制了,永泰古城總體保護和利用規劃方案,積極探索永泰古城保護利用和發展方向,結合經濟社會發展,充分發揮古城厚重的歷史文化價值。

2004年縣政府投資415萬元,鋪通了通往龜城的14公裡三級油路,徹底改善了古城交通狀況,2005年甘肅文聯,確定永泰龜城為甘肅攝影基地和全省美術創作基地,為宣傳永泰龜城弘揚歷史文化,創造了良好的時代氛圍。

2006年5月,國務院確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把永泰龜城的文物保護工作,推進到一個新的水平,2006年永泰龜城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7年永泰龜城被評為甘肅歷史文化名村。

景泰縣高度重視永泰龜城的保護管理工作,成立專職的管理機構,通過劃定保護地段,樹立保護標誌,加強了對古城的管理力度,增強了群眾愛護古文物的意識。景泰人民正在不斷努力實現著保護與開發和諧的統一,形成全社會保護、愛護文物古蹟的共同責任感,爭取將永泰龜城評為全國歷史文化名村。

永泰城的原貌建築,是根據山鄉地形,選擇地址構思布局,以畫城圖,城高三丈六尺,建有甕城四座,炮臺12座,關道4條,在甕城之間建有城牆4座,各為兩層。北城牆外,建有由大到小,依次一線排列的6座墩臺,形成一串作為龜尾,平時宜緊靠城牆的大墩臺上,數以乾燥,其隨風飄蕩,使龜城有靈動生動形象,生氣盎然。

城內房舍以大街、東街、西街察院街等六項規劃,原建有鐘鼓樓、老君閣、武聖廟、土地廟,觀音閣,登山閣,倫魁閣等建築26座,這些建築井然有序,一座龜背之紋理,若從上空鳥瞰永泰古城,金龜文理昭然,猶如龍馬出河活靈活現。

尤其廟宇樓閣點綴其間,始金龜更具活力,讓人尋味無窮,1900年,八國聯軍侵入北京,精英團軍王載漪,被慈禧太后降罪,綦江也遷出北京,四處輾轉,後裔流落永泰,於民國七年在永泰創辦了紅水縣第一女子學校。

永泰城,是我國西北歷史文化的標誌性遺產,它是在一定歷史階段形成,能反映當時社會的政治,經濟,軍事情況,生產力發展水平、科學技術發展水平,文化藝術成就人們的生活習慣、宗教信仰等各個方面。他具有不可移動、不可再造的特點,一旦破壞就無法挽回。

因此保護永泰城,遏制自然破壞和人為破壞造成的損失,這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

相關焦點

  • 永泰古城:淹沒在歷史長河的古城
    從甘肅景泰縣一路向西,在荒原上若看見一座殘破不堪的古建築,那一定是永泰古城。永泰古城,貼上了「樓蘭第二」的標籤,停頓在荒漠之中。遠遠望去,像極了世界的盡頭。每一個來到永泰的人,都帶著孤寂之感離開。永泰古城始建於大明王朝,距今已有400多年的歷史,因其城堡似金龜,故又叫永泰龜城。龜城是明朝政府為防禦北方少數民族入侵而修建。永泰龜城的城牆由黃土夯築而成,四面各有一座半月形的甕城,如同龜爪,只有南面的甕城有兩扇城門,外門叫「永寧門」,內門叫「永泰門」,成了烏龜的頭。
  • 甘肅一座明代古城,400多年前的軍事要塞,如今仍有百人居住
    位於現在的甘肅省景泰縣寺灘鄉地區至今仍然保留著一座古城,從整座古城的外形來看,極為奇特,造型呈龜形。這座古城名為永泰古城,修建於明朝時期,距今已有400多年歷史,古城城圍約1.7公裡,城牆高12米,城基厚6米,而作為一個古代軍事要塞,在防禦作戰方面做了諸多配置。當時城內駐紮了大約2000多名士兵,包括騎兵500多人,此外還裝備了部分火器。
  • 絲綢之路上的永泰古城,城池酷像大金龜,400年從沒被攻破
    河西走廊,古絲綢之路從這裡經過,周邊也留下的非常多的古城池,但由於環境乾燥、地域缺水的原因,很多老城現在都沒人居住了。今天為大家介紹一座絲綢之路上,仍然還活著的古城,永泰龜城。永泰龜城始建於明萬曆36年(即1608年),400多年它從沒被攻破過,也因此它的存在,蘭州城也從沒失守過。
  • 白銀永泰古城:西北戈壁上的軍事古堡
    永泰古城鳥瞰圖探尋古城淵源「南城門上是藥祖閣,北甕城上是真武閣。東邊是文魁閣,西邊是財神閣……」文保員李崇仁一邊說一邊用石子快速地在地上畫出了永泰古城的樣貌圖。李崇仁在地上一邊講解一邊畫出古城形狀永泰古城位於景泰縣境內,修築於明萬曆三十六年(公元1608年),距今已有400多年歷史。明清兩朝,這裡曾經是一座顯赫的軍事要塞。
  • 烏龜形狀,400年的變遷和滄桑,甘肅這一歷史古城你知道在哪裡嗎?
    一座狀如烏龜的古城,經歷了400年的變遷和滄桑,這座位於甘肅的歷史古城,你知道它的具體坐標嗎? 這是永泰古城,由於鳥瞰形如金龜,故又稱「永泰龜城」。
  • 像「烏龜」一樣古城,俯瞰形狀貌似金龜,因此又稱為「永泰龜城」
    永泰古城位於甘肅省景泰縣寺灘鄉永泰村,距景泰縣約25公裡,是明代修建的古城,俯瞰形狀如龜,因此也被稱為「永泰龜城」,建於明萬曆三十六年( 1608年),歷時一年多, 距今已有400多年的歷史,是明政府為了防禦北方少數民族的入侵而建設的, 完成後成為軍事要塞,蘭州參將駐紮在該城, 當時
  • 甘肅景點走紅,「龜城」堪比敦煌,古代軍事堡壘的教科書典範
    甘肅是歷史文化強省,有絲綢之路的榮耀——敦煌,我見過有人說敦煌莫高窟是因為那些山洞裡曾經有很多僧人念經,後來又造了一些佛像放進去,所以才有了現在的奇觀。今天的重點不是敦煌,而是一座與敦煌具有同等軍事地位的古城,被稱為「龜城」,它是位於甘肅省景泰縣的永泰古城。
  • 特寫:嶽鍾琪文化主題座談會在白銀市景泰縣舉行
    在嶽朝軍會長的帶領下,大家來到位於景泰縣寺灘鄉永泰古城西三公裡處寧遠大將軍嶽鍾琪祖塋嶽家墳掌舉行祭拜儀式在景泰縣文體廣電和旅遊局黨組書記、局長王洪安,景泰縣委宣傳部副部長寇凌燕的陪同下,與會代表懷著崇敬的心情,步入嶽鍾琪大將軍的出生地永泰古城,參觀和瞻仰大將軍當年生活過的故地。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在古城嶽府遺址地,大家激動不已、感慨萬千,紛紛拍照留存。
  • 中國唯一的世界文化遺產古城,曾被稱為中國華爾街,不收門票
    旅行現在越來越多的人喜歡,如果有時間的話,想去哪裡旅行,看看山水風景,看看當地的古城村,說到古城,首先想到的是哪個?被稱為泡妞之都的麗江古城、文藝青年必去的鳳凰古城,正是這些古城的聲譽太大了,這些都太喧鬧了。
  • 行走白銀:永泰龜城,明萬曆三十六年修築,是一座古老的軍事要塞
    永泰古城西北的土地上從來都不缺少詩意,古城,古道,軍事要塞總是很自然和諧地鑲嵌在這片粗獷的大地上。站在夕陽的餘暉裡,望著浩瀚的天空,蒼茫的大地,不禁感慨中國古代歷史星河的浩渺和繁榮,它有著沉寂、有著精彩,也有著神秘和浪漫。永泰龜城,就是這樣一座有著許多美妙傳說的神秘古城。
  • 景泰縣第三屆道德模範初步候選人公示
    2008年8月的一天,一個婦女在渠邊洗拖把不小心掉進大渠,漂到西幹大渠時被殷浩春發現,拿鐵鍬救起了這位1.7m高的婦女;2018年9月的一天,殷浩春夫妻二人在鐵路邊橋頭附近收廢品,妻子看到了一個男孩掉進渠裡,他們提著木棍將孩子救上了岸,隨後抱回家撥打了110。2019年9月12日,殷浩春同志受白銀市委市政府接待,給予「見義勇為先進個人」榮譽表彰。
  • 甘肅七大絕美古鎮,每一個都不會讓你失望
    甘肅的歷史非常悠久,也是歷來兵家必爭之地,也一直伴隨著戰爭;這裡古城、古鎮非常的多,可惜多數都湮滅於歷史,今天為大家推薦甘肅七大絕美古鎮,分別是:青城古鎮、河口古鎮、永泰古城、郎木寺鎮、驪靬古城、碧口古鎮、崆峒古鎮。
  • 探秘福建永泰的永陽古城,堪稱一部活著的古書,讓遊客讚不絕口
    在永陽古城登高山歷史文化街區的巷街間鑲嵌有文保單位有3處,登記點8處,建議歷史建築16處,傳統風貌建築333處,而在這個方圓不到一平方公裡的地方,歷史文化底蘊深厚。將原有的建築格局和肌理原汁原味地呈現在今人面前,這就是 永泰 縣修復永陽古城的想法。這個地方小巷曲折蜿蜒幽深徑長,民居古色古香韻味十足,歷史的印記在這裡跟歲月一起沉澱,如歌如詩如畫,行走在此,讓人浮想聯翩。
  • 青州古城,古九州之一,有不收門票的AAAAA級景區
    但在山東有一個5A景區卻相當低調,不僅不收取門票,甚至物價也是低到讓人詫異,它就是青州古城。青州市作為齊魯境內的佛教中心,有1700多年的歷史,是佛教傳入漢地最早的地區之一。最讓人說到的就是它一直不收門票,而且景區內的物價一直沒變過。
  • 有人質疑,歙縣徽州古城就一座石坊,就敢收百元門票?我看值
    保存完好的中國四大古城之一就有徽州古城,始建於秦朝,自唐代以來,一直是徽郡、州、府治所在地,故縣治與府治同在一座城內,形成了城套城的獨特風格。徽州古城是中國三大地方學派之一的"徽學"發祥地,被譽為"東南鄒魯、禮儀之邦"。徽州古城的門票是100元,含徽州古城、徽州府衙、楊家大院、漁梁壩景區等,門票針對於外地遊客,本地人免費。但徽州古城四通八達,真的要做到門票應收盡收,難度不小。單說如何區分本地人和外地人,就夠景區工作人員傷腦筋了。
  • 一座400年的邊關孤城,無法抗拒的塞外風情!
    -永泰古城- 黃河石林-中衛市亮點:祁連北麓永泰古城,壯闊的黃河石林D3: 中衛-沙坡頭-寶雞亮點:塞外邊關沙坡頭,大漠孤煙直永泰古城:古代軍事要塞的典範想必很多人對於邊塞重鎮的荒涼和戍邊戰士的辛苦,是通過古典詩詞了解的,直到當你踏上甘肅景泰縣寺灘鄉永泰古城的那片蒼茫的土地時,你的思緒會飛舞起來,腦補一系列戰爭畫面。
  • 不需要門票的魅力古城 ‖ 鎮遠古城
    現在有哪個景區不要門票就能進入景區觀賞遊玩呢?有,但是這些都是佔少數,有些旅遊景區的門票價格讓遊客望而止步,完全被天價門票費給嚇退。而也有一些景區完全不需要門票費,直接就可以進入參觀遊玩,今天小編給大家介紹的就是不要門票費的一個絕佳的歷史文化旅遊景區——鎮遠古鎮。
  • 貴州深山裡的千年古城:景色不輸鳳凰古城,免門票卻少有人知!
    說到古城,你的第一印象會是什麼?「簷下燈籠高掛,小橋流水人家,還有錯綜複雜的小巷道與歷經滄桑的古建築群,在貴州黔東南州大山深處,也藏有這麼一座古城,這裡不僅有小橋流水人家,曲徑通幽的古街古巷,還擁有眾多歷史遺蹟。
  • 河西走廊的風吹拂這座荒涼的古城 曾經繁華 如今僅有10戶人家
    河西走廊的風吹拂這這座「荒涼」的古城,曾經很繁華,如今僅有10戶人家甘肅這座古城看上去像個烏龜 人煙稀少 就10戶人家!此刻,當筆者站在這座河西走上的古城的地址上的時候,風聲很緊,吹的地上那些零星的雪花在地平線以上飛舞,這座位於白銀市景泰縣寺灘鄉的古城,是筆者從一位當地老人那裡打聽來的,他說年輕人一般都不會知道這個地方,因為這個地方幾乎都遮蔽在人們的視野之外了。
  • 甘肅省景泰縣,石膏儲量居全國第二,地名與明代宗年號無關
    景泰縣隸屬於甘肅省白銀市,地處甘、寧、蒙三省(區)交界地帶,總面積5483平方公裡。 總人口24萬。 景泰縣石膏儲量達3.85億噸,居全國第二,境內有「中華之最」景電高揚程大型提灌工程兩處,總裝機容量24.56萬千瓦,提水量28.6立方米/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