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橫路村:山村喜聞書香 田間開遍金銀

2020-12-09 中國網旅遊中國

【點睛】「以前沒通路,不好做事,現在路通了,幹活順暢了。原本我一直在外打工,現在在村裡也可以靠自己的雙手掙錢了。」貧困戶向瑞康現在每天都幹勁十足,臉上掛滿了微笑。


橫路村位於湖南省懷化市漵浦縣葛竹坪鎮,距離葛竹坪鎮政府約9.5公裡,是全省549個深度貧困村之一。2019年,湖南省教育廳駐橫路村第一書記、工作隊隊長麻文君來到村裡開展扶貧工作。該村共有17個村民小組,共431戶1348人,其中農業人口1200人,2014年識別貧困人口161戶509人,貧困發生率為42.4%。

強基固本,穩健脫貧

長沙市距離橫路村近400公裡,坐高鐵至漵浦南站下,還有一個半小時的車程。2018年6月20日下午,懷化市委副書記、市長雷紹業深入橫路村調研貧困村通組公路建設,強調要提高認識、壓實責任,在保障工程質量、施工安全的前提下,全力搶抓進度確保按時完成任務。雷紹業在現場仔細查看,並詳細了解修建道路的籌資模式、施工進度安排等情況,要求要加強管理,嚴格控制建設成本,把每一分錢花在刀刃上,用最少的錢修最好的路。

這幾年,通過駐村工作隊的努力,橫路村硬化村組公路約16公裡、新建連鎮公路近2.3公裡;硬化團寨入戶路約6公裡。貧困戶向瑞康說:「以前沒通路,不好做事,現在路通了,幹活順暢了。原本我一直在外打工,現在在村裡也可以靠自己的雙手掙錢了。」

以前,橫路村祖祖輩輩的飲水主要依靠附近的山泉水。但是因為水量不大,在夏季或者用水高峰時期,村民家裡往往用水緊張,甚至出現斷水的現象。駐村後,工作隊爭取資金90餘萬元,完成了安全飲水提升工程,修建水井保護設施2座,集中供水惠及農戶247戶,實現全村飲水安全全面達標。

麻文君走訪魚形組的時候,發現這裡非常偏僻,村民日常出行需要渡水過河,碰到雨季河水暴漲時便只能待在家裡不敢出門,生活十分不便。當問到村民有什麼需要時,他們說:「給我們一些沙子和水泥,我們可以自己修一座橋。」 麻文君被村民們的淳樸所感動,於是積極聯繫,爭取後盾幫扶單位的支持,著手幫助村民修了一座便民橋。

此外,在工作隊的幫助下,橫路村投資120萬元用於完善農田水利設施,硬化灌溉水渠5公裡;修建通信基站1座,目前移動、電信光纖網絡已開通,基本實現了4G網絡全覆蓋;發放垃圾桶600餘個,建設垃圾池17座,廁所改造59戶,大力整治橫路村人居環境;建成村衛生室,完善衛生室功能設施,現有村醫2名;建成村級綜合服務平臺和黨建文化廣場……

基礎設施的完善在改變了村容村貌的同時,也讓村民們有了切實的獲得感,脫貧致富的步子也越走越穩了。2018年9月,賀德祿接過了漵浦縣扶貧辦主任的接力棒。剛上任的賀德祿立馬建議漵浦縣委、縣政府「每周一研究、每周一調度、每周一提示」,為全縣脫貧攻堅掌好舵;步步為營,逐步推進村組公路、電網改造、安全飲水等「六大清零」項目。

因地制宜,產業先行

要穩定脫貧,就要發展產業,讓村民們靠自己的雙手創造財富。工作隊根據橫路村的實際情況,制定了「兩茶一藥加紅薯粉」的產業發展規劃。一是通過「以獎代補」形式,積極扶持村民們自主發展金銀花、杭白菊、油茶、紅薯等特色種植產業。累計發放產業獎補資金44.25萬元,惠及貧困人口84戶295人。二是積極發展村集體經濟。成立了橫路村老樹油茶專業合作社,投入90餘萬元建設油茶、茶葉、金銀花等農副產品加工車間兩座,車間年加工茶油4萬餘斤,產值90餘萬元,惠及貧困戶98戶331人,實現年分紅4.965萬元。建成油茶林下複合型產業基地,可穩定解決近40餘個貧困勞動力就業問題,基地預計年創收50餘萬元。通過努力,橫路村村集體收入實現了從2018年為0元到如今近15萬元的突破。

新建組貧困戶劉興發,家裡有6口人,妻子和兒媳患多種疾病,一年治療費用要三四萬元,孫子孫女均在校讀書,家裡是「窮得叮噹響」。在工作隊的幫助下,他把遠近拋荒的田土都種上金銀花、太子參、玉竹等中藥材作物,不僅自己致富了,還帶動全村10戶貧困戶走上致富路。

為了讓村民可以靠自己的雙手脫貧致富,工作隊聯繫專業技術人員實地培訓指導18戶貧困戶發展起創業項目,並幫助爭取資金、協調貸款、提供服務,引領產業脫貧進入「快車道」。工作隊還以入股分紅形式入股漵浦嘉菲公司和漵浦銀珍菌業,惠及貧困戶14戶40人。

在湖南省教育廳、懷化市食品行業協會等單位、組織的大力支持下,工作隊積極開展「以購代捐」活動,幫助橫路村村民銷售自產山茶油、土雞、土鴨、土豬、山羊、牛、手工紅薯粉等農產品。截至2019年12月底,累計訂單金額約250萬元,「以購代捐」消費扶貧,解決了農戶農產品銷售難的問題,大大提高了農戶發展產業的積極性,增加了村集體收入,為鄉村振興產業興旺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村主任夏潔對記者說,為了幫村民們銷售產品,麻文君常常深更半夜還親自跟著貨車運貨。

引領美德,書香同行

扶貧先扶志、扶智。思想不通,無動於衷;思想打通,一通百通。駐村伊始,在走訪調研時,工作隊發現部分群眾「等靠要」思想特別嚴重,有的等著別人送錢送物,有的安於現狀,餓不著、凍不著就行;有的總想吃救濟,不願摘窮帽等等。

工作隊通過傳承和發揚傳統美德,完善村規民約,提倡節儉辦紅白喜事等方式,用「勤勞致富、勤儉持家、贍養家庭」等內容引導群眾向上向善;廣泛開展農村好人、道德模範等評選活動,群眾一起評、大家受教育。

團坳組貧困戶向旭東,兒子參軍、妻子多病,他憑藉自己的努力脫了貧,被評為「道德模範」。村裡很多貧困戶受他影響,紛紛樹立起自力更生、脫貧光榮的理念和志向,真正實現了從「要我脫貧」到「我要脫貧」的轉變。

培根說過:「書籍是在時代的波濤中航行的思想之船,它小心翼翼地把珍貴的貨物運送給一代又一代。」湖南省教育廳機關團委、關工委聯合湖南新華書店集團、湖南教育電視臺及湖南大眾傳媒職業技術學院,在村裡開展了「匯聚愛心,共沐書香」系列活動,為橫路村捐建農家書屋一間、捐贈圖書近萬冊,並為村民帶來了精彩的文藝匯演,大大豐富了村民的精神糧食。湖南省教育廳黨組成員、省委教育工委副書記王建華為活動致辭,這是他第六次來到橫路村,雖然患有嚴重的腰椎間盤突出,但是他仍然親自到村參加活動,與當地村民共同分享喜悅。活動開始之前,麻文君、蔣理等人還親自為村民們搬凳子。

不怕窮一代,就怕代代窮,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治本之策在教育。橫路村的教育,一直是湖南省教育廳黨組書記、廳長、湖南省委教育工委書記蔣昌忠最為關心關注的事情。自收到工作隊反映村裡復建小學願望強烈後,蔣昌忠便親赴實地進行調研,並提交廳黨組充分論證,決定專項撥付橫路村小學建設資金110萬元,先建成橫路村幼兒園,等條件成熟時復辦村小學。目前,村幼兒園主體建設已接近尾聲,預計今年9月秋季開學投入使用,屆時將惠及近30名幼兒。

據貧困戶向小林介紹,原本村裡的孩子去上學,要走幾十裡的路,早上六點出發,上午九點才能到學校。「如今村裡辦了學校,今年9月1日開學,這是一件大好事!」

此外,橫路村所有建檔立卡經濟困難家庭學生的助學金落實到位,累計享受泛海助學3人、雨露計劃6人,所有義務階段學生無一人輟學,義務教育有保障;通過協調,省教育廳直屬高校到村多次開展大學生「三下鄉」活動,送教上門28次。

義務教育有保障,是「兩不愁三保障」的內容之一。在漵浦縣扶貧辦的支持下,去年秋季,該縣開展「找學生·回學校」控輟保學專項行動。「全縣戶籍義務教育階段適齡學生147889名,要逐個進行核查,做到『一個不少,應學盡學』,很不容易。」漵浦縣教育局主任督學梁文忠坦言,這得益於賀德祿落實政策的釘子精神。

牢抓黨建,以身作則

村子富不富,關鍵看支部。自駐村起,工作隊就堅持黨建引領,把支部建設作為核心工作來抓,建立結對幫扶工作機制,開展分類施策、精準幫扶活動。嚴格抓好「三會一課」、主題黨日、組織生活會、民主評議黨員、談心談話、繳納黨費等各項組織生活制度的落實,2019年共召開支部黨員大會12次,支委會18次,組織生活會2次,開展主題黨日活動12次。工作隊把宣傳引導、幫助落實政策、激發內生動力作為重點工作,建成了黨員活動室、黨建文化廣場,製作了12塊大型宣傳欄,在易地搬遷集中安置點繪製了牆繪,開展了送戲下鄉等活動,營造了良好的宣傳氛圍。

2019年7月,蔣昌忠挽起褲腳,邁開步子,頂著33攝氏度的高溫,翻山越嶺、爬坡過坎,走了近一個小時來到村裡。在橫路村村委會,蔣昌忠主持召開了湖南省全省教育脫貧攻堅專題黨組會,在重溫了黨中央關於「精準扶貧」與教育扶貧工作的指示精神,聽取了工作隊關於駐村幫扶和湖南省教育廳扶貧辦關於全省教育脫貧攻堅工作等情況的匯報後,大家紛紛就此次主題教育的開展談了認識和體會,並就做好教育脫貧攻堅工作發出鏗鏘誓言。

橫路村2019年共發展入黨積極分子1名、發展新增預備黨員2名,發現培養後備幹部2名,新增大學生村務專幹1名。從長沙理工大學畢業的大學生村務專幹吳鈺,發揮自己的優勢,為村裡的黨建活動做出積極貢獻。一系列措施施行後,村幹部們的作風得到巨大的改變,向開章說去年洪災的時候,在第一線處處都可以看到他們的身影。

據村支書羅太生介紹,今年疫情期間,麻文君回家與親人團聚僅三天,正月初一就告別家人,驅車趕往橫路村,立即投入村裡的疫情防控工作。他迅速組織駐村幹部、村支兩委和無職黨員召開視頻專題會議,組建村級防疫工作指揮部,按照網格化管理要求逐戶開展走訪摸排,挨個對村民進行宣講,及時勸導疏散聚集的人群。

橫路村團坳組一位村民原定於1月28日嫁女設宴擺酒,麻文君與工作隊隊員多次上門溝通勸導,宣講疫情防控知識,說明利害關係,最終該村民同意延期舉辦,避免了一次人群大規模聚集。

「我現在不敢與孩子過多的視頻,怕被問什麼時候回家。」每每被問及想不想妻兒時,麻文君總有愧疚,但他表示,「雖然對家人有所虧欠,但疫情來臨時,我心中很牽掛村裡的『親人』!」

抗疫是一場戰役,扶貧何嘗不是一場戰役呢,為了村子的脫貧致富,患有嚴重糖尿病的村支書羅太生,每天六點就到村支部開始工作,總是在第一線與村民做工作,下班回家後還要自己做家務。

為了扶貧工作,2019年,賀德祿主動放棄年休假,國慶長假也沒休一天,在賀德祿的辦公室一直放著「三件寶」——雨鞋、雨傘、手電筒,隨時準備下鄉。辦公室裡還有一張沙發,這也是他的一張「臨時床」。加班晚了,他就睡在沙發上。因為長期勞累,他患上了骨質增生。

談到扶貧感受時,工作隊副隊長蔣理說,扶貧要用心、用情、用力。「扶貧是要有情懷的,沒有情懷就做不下去;要用心去和村民們交流,不然就不可以了解村民們的訴求是什麼;對於村民的訴求要用力辦好,做到事事有回應,件件有著落。」

當談到扶貧工作結束後工作隊就要離開,村主任夏潔感嘆道:「這幾年,我們一起吃飯、工作,已經是好朋友了,村民們親切地稱他們為『新時代黨的代表』。希望他們常回家看看,他們為村裡付出了太多的心血。」

2019年,漵浦縣接受摘帽評估、省級考核、國家考核「三場大考」,該縣以漏評為0、錯退為0、群眾滿意度99%的成績,順利實現高質量脫貧摘帽,138個貧困村全部出列。在省脫貧攻堅成效考核中,被評為「好」等次,被湖南省委、省政府評為脫貧攻堅先進縣。

如今漵浦的山還是那座山,漵浦的水還是那江水,但通過脫貧攻堅戰,坐落在大山深處裡的那個家卻變了模樣。截至2019年底,橫路村已累計脫貧93戶325人,貧困發生率降為0.5%,成功脫貧出列。如今的橫路村風光迤邐,一路書香,遍地「金銀」。(曾詩珈)

相關焦點

  • 橫路村高端民宿示範項目啟動
    近日,胡宅鄉橫路村明清風三合院開發建設項目啟動。  橫路村處於杭紹臺高速磐安互通附近。該村先後被評為中國傳統村落、省級歷史文化名村、省級旅遊特色村、農家樂集聚村,村內有明清三合院、四合院烏石建築13處。  近年來,省市領導和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橫路村以烏石為特色的古建築保護開發利用工作。
  • ​山村書記蔣建祥的呼喊:歸來吧,橫路鄉賢
    山村書記蔣建祥的呼喊歸來吧,橫路鄉賢山深谷幽藏龍虎文韜武略護中華  比如說,8月份才進入我視線的平水橫路村,就讓我驚嘆!  橫路是歷史古村,隱居聖地。聽村裡文化人講,朱熹曾在這裡講過學,劉基曾在這裡隱居、流連,文化深厚,傳承久遠。我在志書上讀到一篇賦,叫《橫路賦》,為清代名士俞玉山所寫。文章乾淨利落,大度從容,音節鏗鏘,把一個村落寫得宛若桃源,讓人叫絕,一讀即動人心弦。
  • 橫路村:做精「中國傳統古村落」
    一位寧波遊客逛了胡宅鄉橫路村後,站在村口連連讚嘆,「這裡古色古香,是一個真正『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地方。」近年來,胡宅鄉以橫路古村為立足點,大力做好橫路傳統古村落保護、建設和利用文章,推進橫路古村落特色化、精品化、效益化發展,實現了古村的有效保護,人居環境不斷改善,經濟社會協調發展。橫路村先後獲得了全國傳統古村落、省級歷史文化名村、市級旅遊特色村,縣秀美鄉村精品村建設村等稱號。
  • 《三十而已》拍攝地,橫路村的「路」有自己的想法
    這個讓顧佳在失意中找回自我,重新奮鬥出一片事業的村子叫橫路村,就在磐安縣尖山鎮。  橫路村98%的村民為周姓,均為周敦頤的後裔。周氏後人在澄溪畔繁衍生息,謹遵祖訓,「清廉」兩字深深刻在橫路村村史中。
  • 天華鎮橫路村婦聯:共建美麗庭院 貧困戶樂開花
    天華鎮橫路村婦聯:共建美麗庭院 貧困戶樂開花 2020-09-28 18:0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天華鎮橫路村:婦女能頂半邊天,環境整治美村顏
    天華鎮橫路村:婦女能頂半邊天,環境整治美村顏 2020-09-23 17:2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天華鎮橫路村召開微網格管理工作推進會
    天華鎮橫路村召開微網格管理工作推進會 2020-09-18 20:0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屋場會上話脫貧 敞懷夜談謀振興 蔣昌忠住村指導橫路村脫貧攻堅工作
    一系列問題,牽掛著千裡之外的駐村幫扶單位——省教育廳機關全體幹部職工的心。7月17日,帶著大家的這份牽掛,省教育廳黨組書記、廳長、省委教育工委書記蔣昌忠帶著相關處室負責人趕赴橫路村,與村民同吃同住,深入了解村裡脫貧攻堅的當前狀況,調研指導下一步駐村幫扶工作,確保如期高質量完成脫貧攻堅任務目標。暮色漸蒼茫,晚風泛微涼。
  • ...做群眾的暖心人 ——記市住建局駐煙店鎮橫路村扶貧工作隊隊長...
    今天推出《安陸最美扶貧幹部》(十一)扶貧幫困 做群眾的暖心人 ——記市住建局駐煙店鎮橫路村扶貧工作隊隊長周承德 安陸最美扶貧幹部(十一) 扶貧幫困 做群眾的暖心人
  • 湖南首家農宅改革試點村湯家山村:農村閒置房變「錢袋子」
    而距319國道百米遠的湖南常德市桃花源旅遊管理區桃花源鎮湯家山村卻宛若世外桃源:竹林環抱,小徑曲徑通幽,偶有鳥鳴清脆。綠色掩映下,三棟民宿正在建設。不久,這裡將成為桃花源高端民宿的集中地。這成為湯家山村發展鄉村旅遊的一道「坎」。「三權分置」改革,對宅基地所有權、資格權、使用權進行明確,每一項權利通過確權頒證,得到法律保障,既保證了村集體和農戶收入,又保障了投資者的權益,為籌劃項目、引進投資者掃清了障礙。
  • 湘農薈·一村一品丨「曲蘭玫瑰」靜悄悄地開 美了山村富了民
    編者按:湖南深入推進「一村一品」,幫助貧困戶實現穩定脫貧。在產業扶貧推進中,為助力解決農產品銷售, 3月13日,在湖南省委宣傳部、省委網信辦的指導支持下,由湖南省農業農村廳主辦,湖南紅網新媒體集團負責建設運營的湖南農產品權威營銷新平臺——「湘農薈」正式上線。
  • 第一個美麗鄉村試點村峒山村!
    峒山村位於湖北省鄂州市鄂城區長港鎮。轄6個自然灣,11個村民小組,915戶,3723人,其中黨員108名。全村耕地面積11000畝。2009年,峒山村被納入全市農村新社區建設試點村和百裡長港示範區重點建設村。峒山村按照「兩型」社會建設的要求,堅持市場運作,推動體制創新,突出「觀光旅遊、生態農業、古鎮文化」三位一體的特色,體現「產業興村、生態立村、工業富村」的發展理念,實現了經濟社會跨越式發展。
  • 「湖南屋脊」送書人:知識改變山村,閱讀點亮心燈
    湖南有一座山就位於北緯30度,被譽為這條線上的「自然迷宮」和東半球的「諾亞方舟」。這座山就是「湖南屋脊」——常德石門縣境內的壺瓶山。「山下小陽春,山頂凍死人。」時值冬季,寒風呼嘯,壺瓶山之巔氣溫接近0℃。在蜿蜒崎嶇的盤山公路間、在人跡罕至的偏僻村落裡,有一群人仍在奔波忙碌著,或送書下鄉,或開展閱讀活動,他們來自常德石門縣新華書店,被喻為「湖南屋脊上的送書人」。
  • 農村俗語:「門口有橫路,子孫多富貴」,啥是橫路?看完明白了
    導讀:農村俗語:「門口有橫路,子孫多富貴」,啥是橫路?看完明白了在歷史的長河裡,古人將很多日常所見所有的事,演變成為朗朗上口的俗語,這些俗語無所不至。關於農村出路的俗語,有一句老話叫做:門口橫路多,子孫多富貴,啥是橫路呢?
  • 江西老區山村扶貧見聞:碧桃千樹向陽開(圖)
    中新網吉安4月27日電 題:江西老區山村扶貧見聞 碧桃千樹向陽開  記者 王昊陽  暮春,微雨。清晨6點,江雲早早起床洗漱,在雞鳴聲中,披著晨光,沿著蜿蜒的機耕道步行約兩公裡,去村後的山坡上查看黃桃的長勢。  這裡是江西省永新縣曲白鄉漿坑村,海拔、氣候、土壤都非常適宜黃桃生長。
  • 綿長書香裡, 看見更有力量的湖南——2020「書香湖南」全民閱讀活動掠影
    瀟湘山水間書香瀰漫,如清泉洗心,澡雪精神。2020年,「書香湖南」全民閱讀活動跨進第5個年頭。續接湖湘文化的歷史底蘊,倡導「愛讀書、讀好書、善讀書」的時代風尚,「書香湖南」蓄積的文化力量,悄然滋養著湖南人的心靈,文明著湖南人的精神。2020年,湖南這個內陸省份一躍成為加速發展的「黑馬」,其動力之源裡,就有「書香」深處的賦能、加油。
  • 湘西一個村、兩鎮躋身全國鄉村產業億元村,榮獲全國一村一品示範
    日前,農業農村部公布了2020年全國「一村一品」示範村鎮、全國鄉村特色產業十億元鎮億元村名單,湖南省19鎮、4鎮2村入選,其中,我州永順縣小溪鎮(柑橘) 、毛壩鄉(莓茶) 和古丈縣默戎鎮牛角山村榜上有名。
  • 湖南嘉禾:梯田稻穀黃 山村田園美
    &nbsp&nbsp&nbsp&nbsp時下,宅候村300多畝野香優油絲優質稻成熟,金黃稻浪與層疊梯田相互映襯,蜿蜒起伏,構成一幅幅油畫般的山鄉田園美景。&nbsp&nbsp&nbsp&nbsp湖南嘉禾:梯田稻穀黃 山村田園美&nbsp&nbsp&nbsp&nbsp2020年8月17日,湖南省郴州市嘉禾縣晉屏鎮宅候村小裡毛自然村,村民在梯田上收割稻穀。
  • 世界媒體藝術之都·第25屆長沙圖書交易會暨書香長沙·全民閱讀...
    長沙晚報記者賀文兵 攝   長沙晚報訊(記者 胡兆紅 實習生 肖菲菲)昨日,湖南省展覽館人頭攢動,書香四溢。世界媒體藝術之都·第25屆長沙圖書交易會暨書香長沙·全民閱讀活動在這裡開幕。活動將持續至4月1日。春光明媚,市民可前去逛展購書。
  • 南陽市南召縣原駐村「第一書記」賀勇:真心託起貧困山村的未來...
    國際在線河南頻道報導:在南陽市南召縣,有這樣一位駐村「第一書記」,他紮根山村,用真心幫扶鄉下「窮親戚」,使原來貧窮的山村變了樣:修路、建橋、鋪設水渠管道,建壩、改造電網、幫助發展致富產業……為村子引入資金460多萬元,用真心託起了貧困山村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