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杜審言《春日京中有懷》古詩欣賞及解析 漲知識

2020-12-08 騰訊網

  創作背景:

  《春日京中有懷》大約作於長安二年或三年(702或703年)的春天。唐代洛陽為東都。武則天長期留居洛陽,只在長安中(701—703)曾一度回西京。當時杜審言曾隨駕去西都長安。時逢春日,鮮花盛開,面對美景,思友之情油然而生。因此,寫下了這篇《春日京中有懷》。

  杜審言簡介:

  杜審言(約645-708),字必簡,漢族,中國唐朝襄州襄陽人,是大詩人杜甫的祖父。唐高宗鹹亨進士,唐中宗時,因與張易之兄弟交往,被流放峰州(今越南越池東南)。曾任隰城尉、洛陽丞等小官,累官修文館直學士,少與李嶠、崔融、蘇味道齊名,稱「文章四友」,是唐代「近體詩」的奠基人之一,作品多樸素自然。其五言律詩,格律謹嚴。

  春日京中有懷注釋:

  今年遊寓(yù)獨遊秦,愁思看春不當春。

  今年外出遊玩的時候,自己獨自來到了長安,沒有朋友同遊心中帶著春愁來看春天,沒有了春天的感覺。

  遊寓:寓寄他鄉。秦:指長安。

  上林苑(yuàn)裡花徒發,細柳營前葉漫(màn)新。

  上林苑中的花白白地開放了,細柳營前的柳葉也徒有新芽。

  上林苑:漢武帝劉徹於建元二年(公元前138)在秦代的一個舊苑址上擴建而成的宮苑,規模宏偉,宮室眾多,有多種功能和遊樂內容,今已無存。這裡借指長安園林。徒:徒然。細柳:古地名,在今陝西省鹹陽西南,渭河北岸。這裡借指軍營。漫:隨意,沒有約束。

  公子南橋應盡興,將軍西第幾留賓。

  朋友們這時在南橋應該玩得正是盡興,將軍府裡朋友們歡聚都不願散去。

  南橋:洛陽城中一遊覽處。西第:東漢外戚梁冀為大將軍,起府第在洛陽城西。這裡泛指豪華府第。留賓:漢遊俠陳遵,豪飲好客,宴會時常取客人車轄投入井中,以防客人中途離去,留賓即出自此曲故。

  寄語洛城風日道,明年春色倍還人。

  我在這裡向著遙遠的洛陽,對著春天的景物說,等我和朋友再相聚的時候明年的春天一定要加倍地還給我一個更美的春色啊!

  風日:指洛陽的春日美景。這裡是借代在洛陽賞春的朋友。

  杜審言的主要作品有:

  送崔融、夏日過鄭七山齋、渡湘江、和晉陵陸丞早春遊望、春日京中有懷、贈蘇綰書記、蓬萊三殿侍宴奉敕詠終南山應制、旅寓安南、大酺、秋夜宴臨津鄭明府宅、登襄陽城、贈蘇味道、和韋承慶過義陽公主山池五首、和李大夫嗣真奉使存撫河東等。

  《春日京中有懷》由[小孩子點讀]APP - 小學家庭輔導專家,獨家原創整理並發布,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相關焦點

  • 《春日京中有懷》:沒有朋友一起遊長安,春色也不美了
    駱賓王在《螢火賦》中說:「響必應之與同聲,道固從至於同類。」這大概就是朋友聚在一起的樣子。朋友對我們的人生至關重要,一輩子能交到幾個無話不談的夥伴也是一種幸福。唐朝人杜審言在一次遊玩長安春景的時候,因沒有跟朋友一塊,只孤身一人便感慨沒有春天的那種感覺,連春景都沒有了。
  • 唐代杜審言《蓬萊三殿侍宴奉敕詠終南山應制》古詩欣賞及解析 漲知識
    杜審言因作此詩。 杜審言簡介: 杜審言(約645-708),字必簡,漢族,中國唐朝襄州襄陽人,是大詩人杜甫的祖父。唐高宗鹹亨進士,唐中宗時,因與張易之兄弟交往,被流放峰州(今越南越池東南)。
  • 唐代溫庭筠《春日偶作》古詩欣賞及解析 漲知識
    溫庭筠簡介: 溫庭筠(約812—866)唐代詩人、詞人。本名岐,字飛卿,太原祁(今山西祁縣東南)人。富有天才,文思敏捷,每入試,押官韻,八叉手而成八韻,所以也有「溫八叉」之稱。然恃才不羈,又好譏刺權貴,多犯忌諱,取憎於時,故屢舉進士不第,長被貶抑,終生不得志。官終國子助教。精通音律。
  • 唐代張謂《同王徵君湘中有懷》古詩欣賞及解析 漲知識
    當時同遊的王徵君寫了一首《湘中有懷》詩,張謂這首《同王徵君湘中有懷》即為其唱和之作。 張謂簡介: 張謂(?--777年) 字正言,河內(今河南泌陽縣)人,唐代。天寶二年登進士第,乾元中為尚書郎,大曆年間潭州刺史,後官至禮部侍郎,三典貢舉。其詩辭精意深,講究格律,詩風清正,多飲宴送別之作。
  • 唐代韓偓《亂後春日途經野塘》古詩欣賞及解析 漲知識
    士民數十萬人逃出城,多中暑而死,詩人亦逃出長安,次年春日寫下這首詩。 韓偓簡介: 韓偓(公元842年~公元923年)。中國唐代詩人。乳名冬郎,字致光,號致堯,晚年又號玉山樵人。陝西萬年縣(今樊川)人。
  • 第十一篇:解析杜審言的《渡湘江》
    第十一篇:解析杜審言的《渡湘江》中,我們知道了杜甫的爺爺杜審言詩寫的一級棒,但恃才自傲,非常的狂妄,在流放途中,杜審言望景生情,寫了下面這首詩:(1)遲遲:指春日。出自《詩經·國風·豳風·七月》:「春日遲遲,採繁祁祁。」(2)邊愁:流放邊遠地區產生的愁緒。(3)京國人:京城長安的人。
  • 唐代杜甫《江梅》古詩欣賞及解析 漲知識
    創作背景: 此詩作於唐代宗大曆二年(767)春,時杜甫窩居夔州。 杜甫簡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少陵」等,漢族,河南府鞏縣(今河南省鞏義市)人,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杜甫被世人尊為「詩聖」,其詩被稱為「詩史」。
  • 唐代李白《關山月》古詩欣賞及解析 漲知識
    李白存世詩文千餘篇,有《李太白集》傳世。762年病逝,享年61歲。其墓在今安徽當塗,四川江油、湖北安陸有紀念館。 關山月注釋: 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 一輪明月從祁連山升起,穿行在蒼茫雲海之間。 天山:即祁連山。
  • 唐代李白《避地司空原言懷》古詩欣賞及解析 漲知識
    在司空山的一年多時間裡,李白寫下了《舒州司空山瀑布》和《避地司空原言懷 》等作品。李白簡介: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朝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祖籍隴西成紀(待考),出生於西域碎葉城,4歲再隨父遷至劍南道綿州。
  • 古詩妙味,如杜審言,要明年加倍還一個更美春天!詩詞加油站47
    古詩好春光,詩中體味,詩詞加油站47文/大俠範兒【引詩】往年早遊總覓春,今年不得出家門;手機追看評花趣,來歲春香倍還人【春日京中有懷】唐 杜審言今年遊寓獨遊秦,愁思看春不當春。上林苑裡花徒發,細柳營前葉漫新。
  • 唐代杜甫《三絕句》古詩欣賞及解析 漲知識
    創作背景:這三首絕句詩作於唐代宗寶應元年(762)春天,杜甫往往將目光投向自然,江邊花樹、園中新竹成了杜甫的抒情寫懷的對象,《三絕句》即表現了這種生活。杜甫簡介: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少陵」等,漢族,河南府鞏縣(今河南省鞏義市)人,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杜甫被世人尊為「詩聖」,其詩被稱為「詩史」。
  • 唐代杜甫《促織》古詩欣賞及解析 漲知識
    創作背景: 這首詩是杜甫於乾元二年(759)秋天所作,當時杜甫還在秦州,遠離家鄉,夜間聽聞蟋蟀哀婉的叫聲從而感秋,至而牽動了思鄉之情,表達了詩人遠離家鄉的羈旅愁懷。
  • 唐代羅隱《菊》古詩欣賞及解析 漲知識
    羅隱簡介: 羅隱(833-909),字昭諫,新城(今浙江富陽市新登鎮)人,唐代詩人。生於公元833年(太和七年),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底至京師,應進士試,歷七年不第。鹹通八年(公元867年)乃自編其文為《讒書》,益為統治階級所憎惡,所以羅袞贈詩說:「讒書雖勝一名休」。
  • 【唐代】杜審言的二十首詩作,值得品讀!
    杜審言(約645年—約708年),字必簡,襄州襄陽(今湖北襄陽)人。唐代詩人,「詩聖」杜甫的祖父。杜審言與李嶠、崔融、蘇味道被稱為「文章四友」,是唐代「近體詩」的奠基人之一,作品多樸素自然。其五言律詩,格律謹嚴。原有集,已散佚。後人輯有《杜審言詩集》。
  • 唐代杜甫《閬水歌》古詩欣賞及解析 漲知識
    其間,他參與了唐代閬中在清明節前後十日祭祖祭亡友的掃墓活動。 因感慨萬端,寫下了著名的《閬水歌》。 杜甫簡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少陵」等,漢族,河南府鞏縣(今河南省鞏義市)人,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杜甫被世人尊為「詩聖」,其詩被稱為「詩史」。
  • 唐代杜牧《自宣城赴官上京》古詩欣賞及解析 漲知識
    杜牧簡介: 杜牧(公元803-約852年),字牧之,號樊川居士,漢族,京兆萬年(今陝西西安)人,唐代詩人。杜牧人稱「小杜」,以別於杜甫。與李商隱並稱「小李杜」。因晚年居長安南樊川別墅,故後世稱「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 唐代杜甫《寄韓諫議注》古詩欣賞及解析 漲知識
    創作背景:這首詩作於唐代宗大曆元年(766)秋,杜甫出蜀居留夔州之時。從作品看,詩中的韓注大概是杜首的一位好友,曾出任諫言,於國有功,且富有才幹。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他的約1400餘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備受推崇,影響深遠。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後世有杜甫草堂紀念。寄韓諫議注注釋:今我不樂思嶽陽,身欲奮飛病在床。
  • 唐代杜甫《灩澦堆》古詩欣賞及解析 漲知識
    杜甫簡介: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少陵」等,漢族,河南府鞏縣(今河南省鞏義市)人,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杜甫被世人尊為「詩聖」,其詩被稱為「詩史」。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他的約1400餘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備受推崇,影響深遠。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後世有杜甫草堂紀念。灩澦堆注釋:巨積水中央,江寒出水長。
  • 唐代杜牧《梅》古詩欣賞及解析 漲知識
    杜牧簡介: 杜牧(公元803-約852年),字牧之,號樊川居士,漢族,京兆萬年(今陝西西安)人,唐代詩人。杜牧人稱「小杜」,以別於杜甫。與李商隱並稱「小李杜」。因晚年居長安南樊川別墅,故後世稱「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 唐代杜牧《題揚州禪智寺》古詩欣賞及解析 漲知識
    杜牧簡介: 杜牧(公元803-約852年),字牧之,號樊川居士,漢族,京兆萬年(今陝西西安)人,唐代詩人。杜牧人稱「小杜」,以別於杜甫。與李商隱並稱「小李杜」。因晚年居長安南樊川別墅,故後世稱「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