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振興項目實操落地班
主題:文旅專題
時間:11月28日-11月30日
地點:北京 ● 農廣大廈
大數據調研顯示,城市夜生活體驗成為遊客目的地夜遊首選;演出、文化場館、文化集市被認為是最有吸引力的夜間文化場景;文化藝術場館、電影院/劇場、夜市/集市被認為是最有吸引力的夜間消費場景。
雙循環新格局下,成長初期的我國夜間經濟將如何實現高質量發展?2020年10月24日,中國旅遊研究院發布了《2020中國夜間經濟發展報告》的核心觀點和主要數據。報告從「蓬勃興起的需求、野蠻生長的現狀、相機抉擇的政策、生活場景的創新和數字重構的支撐」五大部分進行解讀。
1
蓬勃興起的需求
2019年的國內夜間消費相較於2018年無論從消費金額還是筆數,佔比都有顯著提升。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夜間消費整體呈收縮態勢。根據對本地夜遊客和外地夜遊客1至8月的數據監測發現,市場自二月起回暖,四月下旬恢復到疫前水平。同時通過中國旅遊研究院大數據調研,超八成的受訪者表示夜遊意願強烈,夜遊市場需求強勢回歸。省內·都市夜遊率先回暖,夜間經濟點亮假日市場。根據不同出行距離的夜間遊客量監測,細分市場回暖加速,都市、近郊、省內夜遊熱度高。夜間旅遊市場復甦快於本地夜生活,2020年國慶期間遊客夜間消費金額和筆數佔比均高於全國居民水平。
本地夜生活成為重要旅遊吸引物,市場託底作用明顯。大數據調研顯示,城市夜生活體驗成為遊客目的地夜遊首選;演出、文化場館、文化集市被認為是最有吸引力的夜間文化場景;文化藝術場館、電影院/劇場、夜市/集市被認為是最有吸引力的夜間消費場景。2020年8月景區夜間遊客量是1月份的1.76倍;8月夜市遊客量是1月的1.91倍;5月商圈夜間遊客量首次超過1月;夜間演藝門票價格三年來持續下降,演藝防控措施調整後,第3季度環比增長超7倍;超過八成的受訪者表示夜間文化需求、休閒需求、消費需求基本可以得到滿足。
2
野蠻生長的供給
從國家、集體、社區到個人夜間經濟供給野蠻生長,不同層級市場全面開花,生機無限。
從國家層面上來看,如國家一、二、三級博物館夜間開放比率為11.6%,其中一級博物館夜間開放比率是二級的兩倍,三級的六倍。
從集體層面來看,全國AAAAA級景區夜間開放率22.8%;AAAA級夜間開放率20.4%。老場景不斷開放,傳統景區、文化場館相繼推出夜遊,且評級越高開放比率越高。
從社區層面來看,社區電影、文化藝術活動、公園夜遊、街區夜市、商圈時長延展豐富多彩。
從個人角度來看,夜跑、夜市、廣場舞、劇場、開放麥、相聲、音樂節、雜技等可體驗參與的夜間活動越來越多。近八成受訪者認為較2019年,2020年夜間生活氛圍有提升。
市場主體創新不斷,行浸式夜遊成亮點。夜遊項目品類增多、夜間休閒消費場所增多和數字科技運用廣泛是2020夜間遊客感知的主要關鍵詞。潮流夜市、文創集市、微演藝、行浸式夜遊正在成為城市夜間經濟發展的重要「活力因子」;2020年一年潮流集市/文化集市出現近90家。
3
相機抉擇的政策
相關政策密集出臺,建設規劃是主旋律。截止2020年10月1日我國共出臺夜間經濟高度相關政策共計197項,其中以夜間經濟命名的政策文件共82項。2020年前三季度發布夜間經濟高度相關政策數量和出臺主體數量都是2019年全年的近4倍。近七成省級行政區出臺政策推進夜間經濟發展。出臺形式以「意見、方案、舉措/措施」為主;出臺主體以省市人民政府、商務部門、文化和旅遊部門為主。
成長初期的我國夜間經濟政策呈現微觀無序和宏觀有序的特徵。對比中國與國際夜間經濟政策詞雲圖不難發現,中國夜間經濟政策關鍵詞是消費、特色、經濟、文化、建設、夜市、城市、街區、餐飲、政府。國際夜間經濟政策關鍵詞:城市、經濟、公共、空間、夜生活、安全、創造、文化、音樂、場所。夜間經濟政策有著初期的路徑依賴和成熟後的自生長機制。初期的夜間經濟發展需要政府通過政策進行喚醒,而成熟的經濟體對政策的依賴較弱。
面對蓬勃興起的需求、野蠻生長的供給、相機抉擇的政策,以生活場景的營造和數字重構的支撐實現高質量發展的目標。
4
生活場景的營造
低頻次、戲劇化的場景老百姓無感。根據中國旅遊研究院大數據平臺夜間經濟專項調研顯示,節事、展覽、歷史文化街區等夜間文化活動/場景吸引力不足;在演藝類型方面,實景演藝、音樂節、演唱會等老百姓無感,以神話傳說、民俗風情、娛樂故事為主題的演藝市場熱度不高。嵌入日常生活的場景才是老百姓有感的。
人際交往與消費需求的空間載體。場景是文化認同、價值選擇;也是生產元素、消費空間與生活方式的選擇;無論是網購外賣的產品到家,還是網約的服務到家,我們享受了科技的便捷,但外賣代替不了的「鍋氣兒」,網絡可以支持消費卻承載不了鄰裡的你來我往。
本地居民的夜間生活場景營造,才能滿足人民美好生活的嚮往。從路徑上來看,深耕本地夜間生活場景,還原文化本色與創造未來空間,提升文化認同、歸屬感和幸福感。外來遊客的夜間生活方式分享,更好滿足人民美好生活新需求。
首先,應從視角上進行創新:人的連接、貨的創新和場的分層。突破傳統單一賽道視角,採取「人·貨·場」的系統思維,致力於打造以場景為依託、以人為核心連接、以服務和產品流轉為載體的生態系統,即本地夜間生活方式作為目的地核心夜間旅遊吸引物。其次,場景空間的有限性,單位時間價值最大化。停留時間不能一味的延長,應探索單位停留時間的價值如何最大化。
5
數字重構的支撐
數位技術重構夜間經濟供給側、需求側和供應鏈,重塑產業發展新格局。從供給端來看,數位技術完成了概念導入到產品革新,創造新的消費場景、設計新的生活方式。從需求端來看,以數位技術為底層器件識別夜間消費需求,並進一步創造消費新需求,拓展市場新邊界,完成了識別存量、釋放潛在和引領未來。從供應鏈層面來看,構建以消費者為中心的供應鏈體系,使受者有需求、平衡傳授利益、解決矛盾;讓價值觀引領算法、讓信息服務回歸需求本質。最終實現供需兩端的動態匹配、智能分發和直達用戶。
資本重塑產業格局,數字經濟助力夜間經濟智慧增長。夜間經濟產業格局由第一階段的演藝企業、餐飲企業為主;到第二階段的照明企業、光影企業湧入;至第三階段的數位技術企業、文化藝術企業、生活服務企業強勢入場。資本在夜間經濟產業發展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市場需求潛力和企業投資願景表明,雖遭受疫情衝擊,但目前需求只是積蓄,市場未來長期向好。數位技術在推進夜間經濟產業發展進程中,實現量的增加和質的提升;同時助力夜間產業科學布局,宜亮則亮、宜暗則暗、明確「暗夜保護區」。
2020年,未來,場景創新、數字重構以人民的文化權益和旅遊權利為中心,為夜間經濟保駕護航。
來源:搜狐
活動.資訊
◆康養專題 重點講解◆
從不同角度分析項目落地路徑
1
「十四五」規劃
《「十四五」規劃與鄉村振興》
1.「十四五」規劃目標與應對策略
2.「十四五」規劃分區與管控策略
3.鄉村產業發展與實施路徑
4.農村土地制度改革的關鍵點
5.農業項目資金補貼與申報流程
2
如何打造優質項目
《用全局思維打造優質項目》
1.【全局思維】— 項目十大流程
2.【輕重緩急】— 項目節奏把控
3.【立項申報】— 申報條件與路徑
4.【實操應用】— 案例解讀如何實際應用
5.【產業思維】— 鄉村振興就是產業振興
3
產業品牌及文創模式
《鄉村社區產業品牌及文創模式》
1、幸福公社的生活價值鏈
2、流量為王,旅遊型社區的關鍵是流量導入
3、以故事力重構鄉村核心競爭力
4、以創意設計激發農業活力
5、塑造品牌價值,重構鄉村美學空間
4
操盤案例分享
《中厚明德操盤案例分享》
1、項目的戰略定位與市場分析
2、產業選擇、業態規劃與產品設計
3、功能分區與空間布局
4、盈利模式設計與開發時序
5、項目運營策略與營銷方案
5
疫情下文旅產業創新
《疫情新常態新消費背景下文旅產業創新》
1、疫情影響,文旅產業結構需要深層次變革與創新
2、文旅融合大背景下產業發展趨勢研判
3、經濟新常態下文旅產業的機遇與挑戰
4、新技術時代,文旅產業融合的路徑與趨勢
5、文旅新消費下產業發展新格局分析
6
成功轉型經驗
《傳統地產轉型文旅小鎮的成功經驗》
1、鄉鎮城互動融合發展模式
2、文旅小鎮產業如何運營
3、文旅小鎮如何盈利
4、文旅小鎮發展模式如何創新
5、文旅小鎮如何開發設計
7
開發流程、操作要點
《項目開發流程與操作要點》
1、項目開發12大流程
2、項目選址應重點考量哪些因素
3、集投資、運營、建設於一體的方案如何撰寫
4、政府談判需要掌握的原則
5、不同板塊如何進行招商
8
運營體系構建
《文旅項目運營體系構建》
1、行業分析與操盤思維模型
2、文旅項目頂層設計與共創系統
3、文旅項目的用戶思維與營銷體系
4、以運營為導向的文旅產品體系開發
5、文旅扭虧策略與復盤
9
產業對接與項目諮詢
產業對接與項目諮詢
由中厚明德集團董事長嶽鳳娟坐鎮專家團,親自與學員進行一對一溝通,針對學員在項目實操中的問題答疑解惑。將理論指導與實操落地相結合,幫助學員解決項目運作難題,推動項目落地生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