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披麻皴與牛毛皴、解索皴、荷葉皴的關係
披麻皴的名稱就來源於此,湯垕《畫鑑》曰:「其狀如麻披散而錯落交搭,故曰披麻皴」。披麻皴首創於五代畫家董源,倪瓚在其山水畫創作的早期主要是繼承了董源的這一畫法。近期,天津美院碩士高爽老師,將把倪瓚的《水竹居圖》和董源的《龍宿郊民圖》做了一一的對比,發現兩者有很多共同點。
-
國畫技法11:披麻皴
披麻皴是山水畫皴法之一,亦稱「麻皮皴」,由五代董源創始,元代湯垕《畫鑑》有云:董源「山水有二種:一種水墨礬頭,疏林野樹,平遠幽深,山石作麻皮皴。」其狀如麻披散而錯落交搭,故曰「披麻皴」 。披麻皴以柔韌的中鋒線的組合來表現山石的結構和紋理。此法善於表現江南土山平緩細密的紋理,董源,巨然所創立的江南山水畫派系即以披麻皴為顯著特點之一。披麻皴披麻皴有長短之分。
-
國畫技法16:解索皴 牛毛皴 亂柴皴
解索皴是由董源、巨然的「披麻皴」技法中變化而來的。其特點是皴法線條較長而且多波折,好似解開的繩索,故稱之為「解索皴」。解索皴就像一團糾結著的繩頭,下面分解開來,以表示山的脈絡紋理,此法適合表現結構繁複、綠蔭茂密的土質山石,代表畫家是元代的王蒙。
-
國畫技法13:米點皴 雨點皴 釘頭皴 馬牙皴
(湯垕《畫鑑》)同時他也很講究筆法,以大筆觸的遒勁筆法來潑染水墨,墨隨筆走,在大筆塗染塊面中,多有縱點、橫點、落茄點和不規則的破筆點,亦見連勾帶擦的線條。筆與墨的有機結合,使米氏雲山兼具滋潤和沉鬱的特色。仿米氏雲山圖 明代 董其昌米氏父子是以點和塊繪畫,形成了獨特的「米家山水」,又稱為「無骨山水」。
-
《鵲華秋色圖》中的「荷葉皴」
其中鵲山的山體輪廓線,狀如帶弧度的梯形狀,山體以長披麻皴為之。此山傳說為喜鵲雲集之處,故名。而華不注山則若一朵錐形荷花,趙氏以荷葉背莖的一脈左右分叉形狀畫出前山山體,筋筋相屬,骨法為主,頗具突兀峻峭之勢。後山以披麻皴簡筆為之,以襯託出前山的崛起。趙氏的華不注前山之荷葉皴,有別於當時流行的披麻、斧劈、點子、豆瓣、雲頭等皴法,使山體的表現突破陳規,面目一新。
-
國畫技法15:捲雲皴
捲雲皴又叫雲頭皴或亂雲皴,是中國山水畫的技法之一。以李成為創始者,所畫山石的形態、筆墨仿佛雲氣湧動,故名。其法以中鋒略帶側鋒而為之。適合表現中原、齊魯一帶山石的形狀和質感。
-
國畫山石技法——雲頭皴
雲頭皴,是中國山水畫常用皴法之一,一代宗師郭熙是其畫法的開創者,北宋、南宋盛行一時,其後經元唐棣有所發展變化。此法主要表現黃河流域的丘陵山川,著重表現北方山水氣勢崢嶸、渾厚倉健之貌。郭熙用此畫法創作出許多千古絕唱的偉大作品,如:《早春圖》、《關山春雪圖》、《幽谷圖》等。
-
這些「皴」能認對一半,你就是行家
B.捲雲皴 C.折帶皴 ▲ 實景參考 B.折帶皴 C.荷葉皴 ▲ 實景參考 荷葉皴
-
這些「皴」能認對一半,你就是行家!
B.捲雲皴C.折帶皴▲ 實景參考B.折帶皴C.荷葉皴▲ 實景參考 荷葉皴為難之際,趙孟發現華不注山形如荷花,進而聯想到荷葉梗莖的長勢,從而創造了既不如披麻,又不似斧劈,然而卻既有披麻線條分叉弧度之美,又有斧劈分解塊面之韻的「荷葉皴」,使華不注山有骨有肉、高尖峭立的矛盾得以化解。「荷葉皴」經明清不斷演化日臻成熟,藍瑛、石濤、弘仁都頗為擅用「荷葉皴」。
-
中國繪畫藝術國畫筆墨技法,國畫山水山石畫法—披麻皴法
在研究國畫山水筆墨技法時,筆者從《夢幻居畫學簡明·論皴》了解到:「古人寫山水皴分十六家。曰披麻,曰云頭,曰芝麻,曰亂麻,曰折帶,曰馬牙,曰斧劈,曰雨點,曰彈渦,曰骷髏,曰礬頭,曰荷葉,曰牛毛,曰解素,曰鬼皮,曰亂柴,此十六家皴法,即十六家山石名目,並非杜撰。」在論皴中,將披麻放在首位,可見披麻皴法在山水山石畫法中的地位。
-
中國畫山水畫技法中的皴法14種
中國畫山水畫技法中的皴法: 1.折帶皴 又稱「側縱」。中國畫山水畫技法中皴法的一種,是一種表現方折山石的皴法。元代倪瓚融合各家皴法以寫太湖山石創用之。
-
雨點皴,捲雲皴,披麻皴,斧劈皴,皴皴經典.
三隻蝌蚪系今日頭條原創籤約作者中國畫技法中表現山石﹑峰巒和樹身表皮的脈絡紋理的畫法叫做「
-
學起來:山石勾、皴、擦、染、點、技法圖解,簡單實用
中國山水畫中山石紋理千變萬化,古人用勾、皴、擦、點、染等幾個基本步驟或再增加提的程序,皴筆又總結出了不少方法,本章主要介紹幾種常用技法:解索皴、豆瓣皴、斧劈皴、米點皴、披麻皴和雨點皴等。畫石的基本流程畫石包括勾、皴、擦、染、點、提6個基本步驟。
-
古典賞石說皺皴
這也是國畫(山水畫)中的一種重要創作手法。關於皴法,清代畫家鄭績曾總結為十六家皴法(《夢幻居畫學簡明·論皴》),包括披麻、雲頭、芝麻、亂麻、折帶、馬牙、斧劈、雨點、彈渦、骷髏、礬頭、荷葉、牛毛、解索、鬼皮、亂柴等皴法,全部源自山石的肌理皴法,有的在一些石種中均有廣泛賦存。
-
國畫山水教程:山水畫新皴法-龜紋皴
國畫山水教程:山水畫新皴法-龜紋皴古今表現山石的技法雖然很多,但如果運用不當則易產生公式化、規範化或工藝裝飾化
-
國畫山石技法——雨點皴
雨點皴——有人稱之為:豆瓣皴、刮鐵皴,也是中國山水畫常用皴法之一。北宋李成的皴法中也加有雨點皴,但真正的鼻祖應是範寬、燕文貴。
-
國畫學習系列(四)3
勾皴擦點染技法 要畫一幅國畫,少不了靈活運用各種技法。見圖1。 圖1 國畫有很多技法,其中勾皴擦點染,是國畫造型中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表現技法。在山水畫中,不論是石頭、山體、樹木還是水、雲、霧,都可以使用這五個基本技法來表現。下面以石頭畫法為例,介紹勾皴擦點染技法。見圖2。
-
三十年畫齡的畫家示範,工筆山水怎麼皴!(三)
長披麻皴折帶皴>折帶皴>折帶皴鬼皮皴荷葉皴折帶皴(繪者:王軍河)
-
藍瑛山水畫深得宋元人筆意,單憑「青綠荷葉皴」,就能傲立畫壇
文|夏紹毅【摘要】:藍瑛的山水畫從宋元人築基,並深得其筆意,但未被束縛,自創「青綠荷葉皴」,在山水畫發展史上留下了深深烙印。本文通過藍瑛的存世山水畫,試分析他的的「青綠荷葉皴」有何特點,他是如何入古出新的?
-
山石脈絡為橫向,運用折帶皴畫別樣山川,蕭雲從繪《山青秋霽》
傳統山水畫的山石走向以縱向居多,描繪從上向下的山石脈絡有大量成熟技法可以借鑑,像蕭雲從這樣的橫向畫法,只有折帶皴可以學習。所謂折帶皴就是,毛筆側鋒採用臥筆的方式從左向右行筆,之後再轉折橫行,向左邊逆鋒行筆。簡單理解,就是毛筆運行方向是橫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