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筆油畫簡稱刀畫,顧名思義是以鋼刀代筆作畫,採用油彩原料,先在油布式紙上塗抹,通過自製刀具在木板、布、紙上有規律地被刮減,達到畫家的理想圖形效果。 刀畫主要以山水田園風景為主題,風格在油畫和國畫之間,是一個新興的藝術領域。作品效果既有國畫的深遠意境,又有油畫的質感和立體感。(見圖一)
此圖畫面遼闊,給人以「萬千氣象,盡現眼前」之感。為什麼會產生這種效果呢?答案當然主要是畫家採用了「散點透視」來組織畫面。
散點透視法
刀筆油畫繪畫時多用不受空間和視線限制的「散點透視法」。「散點透視」又稱「動點透視」。採用「散點透視」時,作者可以不固定在某一位置觀察景物,視點可上下、左右、遠近隨時變化,所以山水畫,可把仰視、俯視、平視、遠觀、近取完美地結合在一起,表現出「咫尺千裡」的遼闊境界。
中西方傳統繪畫表示透視的方法差異在於,西方的是「焦點透視」,中國的是「散點透視」,而刀筆油畫多採用散點透視。
一、從畫面的空間處理方面來看「散點透視法」是刀筆油畫的一種處理方式。這種方法具有超時空性,它可以將不同時間、不同空間、不同地點的情節表現在同一個畫面上。西方的「焦點透視法」則是從固定的視點出發來表現畫面,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二、中西方透視方法的不同,與生活環境以及由生活環境導致的政治、文化差異有極其重要的因果聯繫。焦點透視就是一個人在看,裡面透著濃濃的個人主義;而散點透視是一群人排開然後將所有人的視覺效果疊加,裡面集體的力量不言而喻了。
刀筆油畫在透視上結合了中國山水畫的特殊透視法「三遠法」。指的是在一幅畫中,可以是幾種不同的透視角度,表現景物的「高遠」、「深遠」、「平遠」。
宋代郭熙在《林泉高致》中載:「山有三遠,自山下而仰山巔,謂之高遠;自山前而窺山後,謂之深遠;自近山而望遠山,謂之平遠。」「三遠法」是畫家創作時採取的視角。「高遠」是仰視,「深遠」是俯視,「平遠」是平視。「高遠」能看高山,平野無須仰視;「深遠」是在高處向下俯視,可以表現綿延不斷的群山;「平遠」能表現平野或不高的丘陵,不能表現高山。
平遠:自山前看山後,自近山望遠山,屬於平視。(見圖二)
深遠:從山上看山下,從前山望後山,類似於西畫構圖中的「之」字形或「S」形構圖,屬於俯視。(見圖三)
高遠:自山下看山上,類似於西畫的金字塔式、紀念碑式構圖,屬於仰視。(見圖四)
總結:這節主要給大家介紹了刀筆油畫中運用的透視法則,即「三遠法」,平遠、高遠、深遠。
高遠法所形成的勢比較突兀,深遠法重疊,平遠法之意則縹緲。而三遠法其實就是一種視覺變化上的感覺,高遠法表現山的高大氣勢,深遠法以表現山的重疊深邃,平遠法則是表現自然的寂寥開闊,蕭然較遠蕭散簡遠的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