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各位小夥伴們都喝過咖啡吧,星巴克的咖啡分為3個規格,他們分別是中杯、大杯和超大杯,那麼這三杯跟手機廠商有什麼關係呢?下面小編就給各位講講吧!

隨著科技發展力的提升以及用戶的體驗需求增長,手機廠商在發布手機時,一般同一系列,會推出多個配置版本,例如華為的P40、P40 Pro和P40 Pro+,不同版本之間,性能配置也會有所差異。

我還記得之前的手機,一般都會出兩個配置版本,就像IPhone7跟IPhone7 plus,這樣就可以讓用戶有2種選擇。但是隨著這幾年經濟的發展,以及追求極致手機體驗的極客也變多了,這樣的配置層級可能已經無法滿足用戶的需求,所以推出了這樣一款「超大杯」,把廠商極致的體驗帶給用戶。「超大杯」的出現意味著,增加一個配置版本,就又增加了一個目標人群,這樣來說,手機廠商的收益也會變得高一些,其實,這樣的「小伎倆」也還是可以被用戶所接受的,畢竟給用戶帶來了更加極致的體驗。

不過,現在有些廠商會打一些「擦邊球」,就是一款手機發布「中杯,大杯和超大杯」三個版本。然後卻宣傳「中杯」的價格,「超大杯」的配置,對用戶產生誤導。有一些小夥伴們就表示,看了一些媒體介紹的內容,就會誤以為可以用「中杯」的價格買到「超大杯」的配置。然後仔細一看才發現中杯的確非常便宜。但是配置上能閹割的地方全都給閹割了,卻還一併宣傳了超大杯的配置,而且「超大杯」跟「中杯」的價格實在是懸殊,有的可以達到3000—4000元,頓時有一種被忽悠的感覺。

對於只能買得起中杯和大杯的小夥伴來說, 超大杯讓人看著的確眼饞,但是它們的價格卻讓人望而止步,以華為發布的P40和P40 Pro+為例,華為P40 8GB+256GB版本的價格是4988元,而華為P40 Pro+ 8GB+256GB的版本則需要7988元,同樣的儲存組合,但這兩者的價格差的可不是一星半點,足足有3000元。這讓很多只能買得起「中杯」和「大杯」的小夥伴們只能過過眼癮,本來他們是奔著「超大杯」去的,但是看到了價格,卻又只能默默付款買下了「中杯」或者是「大杯」,原來,貧窮不光能限制想像,還能限制「杯」的大小。

相信很多用戶都希望用「中杯」的價格,買到「超大杯」的配置,當然,這是不存在的,不然也就不會有「超大杯」了,「超大杯」的出現無疑是為了應對一些高端用戶,本身定位就不同。不過,當買「中杯」或「大杯」的用戶,看到「超大杯」的極致體驗,應該也不免會有一些失落吧,畢竟是同一時期的產物,又是同一系列,但對比起來卻稍顯的落後,心裡頓時也會酸酸的吧。

沒想到星巴克咖啡,被手機廠商應用在手機的營銷策略上,運用得這麼靈活,甚至有了一種青出於藍的感覺,不過小編在這裡想說不管被分成了多少「杯」,最重要的是用戶的口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