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地吐痰惹人煩

2020-12-14 信陽日報數字報刊

□本報記者 趙 銳 見習記者 王金佳

隨地吐痰是一種惡習。在許多公共場所,你會隨時發現,一些人吐痰時總是不觀前顧後,無論什麼時間、什麼地點,想吐就吐,根本不考慮其他公眾感受。那麼,在公共場所看見隨地吐痰的行為,市民是怎樣的反應?日前,記者就此話題進行了調查。

9月16日9時,記者在中山南路,看見一名正在騎電動車的中年婦女突然咳了一聲,然後向路邊吐了一口痰,這口痰恰巧落在其身後一名步行小女孩的面前,那小女孩看見後,露出鄙夷的表情,連忙捂著鼻子,避開那口痰快步走開,並自言自語道:「真噁心,幸虧我沒有踩到!」

記者在申城大道的公交站上了一輛6路公交車,剛坐下,車內一中年男子咳了一聲就往旁邊吐了一口痰。坐在一邊的女孩下意識地用手捂著鼻子,隨即把頭轉向窗外。車剛到下一站,那女孩連忙站起來,叫同伴下車。隨後記者問那吐痰的男子知不知道公共場所隨地吐痰是不文明行為,吐痰的男子回答說:「知道啊,但是我這幾天感冒了,一咳嗽就想吐痰,不吐我難受啊。」當記者又問吐的痰為什麼不用紙巾包起來扔到垃圾桶裡時,男子不耐煩地說沒有那習慣。

記者在路上留心了一下路面,不看則已,人行道上幾乎都有痰液的痕跡,人多的地方就更多,隨時都可以看到行人隨地吐痰。

隨地吐痰雖然屬於個人行為,但卻是一種普遍的社會現象,惡習應該如何摒棄?

市民王軍成認為,對那些不聽警告或者在警告前已經把痰吐在地上者,一定要求他當場把痰清除乾淨,然後或者罰款,或者責令他從事清潔街道等社會公益勞動。市民劉磊則建議,對於隨地吐痰和亂扔垃圾者,應該當場要求其停下來,給其看吐痰或者亂扔垃圾的十大危害的卡片,直到其完全背誦下來、背誦正確方可離開。

事實上,消除隨地吐痰的陋習並不難。一塊小小的紙巾,一個環保的清潔袋,就可以讓我們擁有文明的行為、健康的生活。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跟隨地吐痰說聲「NO」,杜絕隨地吐痰,不再惹人煩。

相關焦點

  • @大家,禁止隨地吐痰 養成文明衛生習慣
    5月28日,區婦聯組織開展了《山西省禁止公共場所隨地吐痰的規定》宣傳活動。工作人員通過進社區、懸掛橫幅、發放宣傳單等方式,將「禁止公共場所隨地吐痰」這一倡議落到實處。市民郭喜文說,禁止隨地吐痰的這個規定很好,對我們群眾有很大好處,可以防止傳染病的發生。通過開展此次宣傳活動,進一步增強了大家的環保意識,並號召大家不隨地吐痰,不亂扔垃圾,養成文明、節約、綠色的消費方式和生活習慣,從自身做起,節能減排,倡導環保生活,保衛碧水藍天。
  • 做文明人,不隨地吐痰!「一吐為快」惹人不快!
    做文明人,不隨地吐痰!「一吐為快」惹人不快!,2020年6月1日,《山西省禁止公共場所隨地吐痰的規定》正式施行,規定實施後,隨地吐痰就不再只是個人的不文明行為,而是屬於違法行為,違法者將面臨最高500元的罰款。
  • 隨地吐痰或被罰200,你知道嗎?
    隨地吐痰是陋習,亂扔垃圾惹人嫌。處罰力度今提升,再犯之前看荷包。放縱享樂一時爽,罰錢罰到你肝疼。文明本是人之德,何必讓人督著改!近日,市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一次會議審議了《關於修改〈北京市市容環境衛生條例〉的決定(草案)》,其中提到,修改後的《條例》對隨地吐痰、便溺,亂丟廢棄物,亂倒垃圾等行為的罰款額度由20元以上50元以下,提高到50元、情節嚴重的200元。對於這種大快人心的好事,當然要寫上一首打油詩為賀。
  • 有人為什麼隨地吐痰?
    科學家們經過數十年的嘔心瀝血,終於搞清楚隨地吐痰的原因,填補了一項國際空白。為什麼呢?首先,標記路線。這是吐痰人獨特的「記憶」方式,沿路留下自己的味道,方便自己找到回家的路。就算跑得很遠,吐痰也能跟著自己的口臭,回到家中。其次,圈地盤。隨地吐痰人是一種領地意識很強的物種,他們會用隨地吐痰的方式來圈佔地盤。當他走到這個地方,認為這裡是自己的地盤,就會留下記號,告訴別人,這裡是我的了!再次,傳遞信息。
  • 杜絕隨地吐痰倡議書
    杜絕隨地吐痰倡議書 2020-06-12 02:5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向隨地吐痰說「不」!
    向隨地吐痰說「不」!6月1日起,市民在公共場所不可再一「吐」為快。全國首部專門聚焦治理公共場所隨地吐痰問題的省級地方性法規,《山西省禁止公共場所隨地吐痰的規定》(以下簡稱《規定》)從2020年6月1日起施行。
  • 隨地吐痰與隨地便尿沒啥區別!
    成群結隊的哥們,隨地吐痰成了顯擺耍帥的招牌動作...年齡大的老年人,隨地吐痰顯的十分理直氣壯...不論街道、公園、甚至商場、公交、火車,到處能看到隨地吐痰的痕跡...隨地吐痰這種不文明行為,不但影響環境,而且已經發展成了一種陋習。從開始的漫不經心,到後來不以為然的有意為之,隨地吐痰如同隨地便尿一樣,讓人厭惡。
  • 【倡議書】不隨地吐痰倡議書
    【倡議書】不隨地吐痰倡議書 2020-02-06 22:26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 倡議書——不隨地吐痰倡議書
    不隨地吐痰倡議書親愛的市民朋友們:呂梁歷史悠久,人文薈萃,是中華文明重要發祥地。呂梁民風淳樸,人民勤勞善良,呂梁精神薪火相傳。然而在這座文明美麗的城市裡,始終有一些不文明的行為--隨地吐痰,時常玷汙著這座城市燦爛的文化。不論是公園廣場裡、公交站牌下、草坪石凳旁、人行步道上,還是門前臺階、酒店飯店、商場市場;不論是行人,還是騎自行車的、開車的,隨地吐痰的現象屢見不鮮。非典的傷疤還未痊癒,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又向我們肆虐。
  • 「不隨地吐痰」到底有多難?
    的帖子,曝南充一14路公交車上有幅雷人的提示語:「亂吐痰,是雜種。」雷倒眾多網友,大家對此意見不一。(6月14日《北京晚報》)    無論是在繁華的都市,還是在偏遠的農村,隨地吐痰,隨處可見。即使在公交車等公共運輸工具上,隨地吐痰,也是大有人在。有的人出國旅遊也不改隨地吐痰的惡習。於是,一些國外景點專用中文印製「請不要隨地吐痰」等提示語。這是刺痛人心的。
  • 禁止隨地吐痰 共創文明城市
    為進一步推動《山西省禁止公共場所隨地吐痰的規定》落地見效,治理公共場所隨地吐痰陋習,預防和控制傳染性疾病的傳播,提高公民公共衛生意識和文明素養,5月31日,迎澤區各部門聯合志願者、文明巡防員等在太原火車站廣場、湖濱廣場、迎澤公園等地開展《山西省禁止公共場所隨地吐痰的規定
  • 市民隨地吐痰 不文明討人厭
    但在我們身邊,仍然還有一些不文明行為,讓城市的美好形象打了「折扣」,其中就有隨地吐痰。此舉,不僅是一些市民自身文明素質缺失的體現,而且在某種程度上折射出城市的文明程度。現場直擊隨地吐痰時有發生去年6月就對樂山中心城區部分市民隨地吐痰現象進行過報導。時隔一年,記者對這一現象再次進行走訪。
  • 鄉寧縣婦聯禁止隨地吐痰倡議書
    鄉寧縣婦聯禁止隨地吐痰倡議書 2020-07-20 11:1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不隨地吐痰是一種文明「抗疫」
    面對疫情,需要站在國家的層面,也需要站在個人的層面,要做好預防,更需要每一個人積極參與,這就需要不去人群聚集處、勤洗手、多飲水、注意休息等,保持一個良好的身邊環境,才更有利於打贏疫情防控戰,但是,隨地吐痰的陋習一直存在,不僅僅是文明建設中的「絆腳石」,也是抗擊疫情的「大難題」。家是小小的國,保衛國家安全人人有責。
  • 反對隨地吐痰 倡導文明習慣
    反對隨地吐痰倡導文明習慣隨地吐痰的危害你知道嗎?禁止公共場所隨地吐痰倡議書廣大居民朋友:1從我做起,遵守規定不在圖書館、博物館、文化館等文體活動場所;醫院、學校等人員聚集場所;機關、企事業單位等辦公場所;超市、商場、賓館、酒店等經營場所;咖啡廳、網吧等休閒娛樂場所;道路、機場、車站、高速公路服務區等公共運輸場所;廣場、公園等公共活動場所;公共運輸工具、電梯轎廂等公共密閉空間隨地吐痰。
  • 還敢隨地吐痰?是時候改改陋習了
    記者調查發現,多數公交站臺旁都設置了垃圾桶,然而垃圾桶赫然而立,卻擋不住有人隨地吐痰。 市民曹女士表示,摒棄隨地吐痰這類不文明行為,也是在倡導一種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尤其在空氣乾燥的時候,隨地吐痰的陋習則讓人避之不及。而在疫情當下,更應該樹立良好的衛生習慣,「很多隨地吐痰的人不以為然,漸漸地成為一種陋習。」
  • 我是怎樣學會不隨地吐痰的
    該市衛生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春季是呼吸道疾病的高發期,為提倡講衛生的生活方式,根除部分市民隨地吐痰的陋習,本市擬在年內將某日定為「禁痰日」,具體日期及正在商討之中。(《京華時報》2月29日)  「禁止隨地吐痰」的告示我們見多了。
  • 隨地吐痰該不該罰?
    此次吐痰已引起網友們的大規模聲討,不文明、沒素質、噁心等等,而其中有位網友問「隨地吐痰不應該罰款嗎?」,馬上也有了另一位網友回應說「隨地吐痰罰款不合法」,這就引起了小編的興趣了,一般情況下,罰款都是針對違法違規行為,如果明星被罰款,對今後的星途定然是有不小影響的。那麼,究竟隨地吐痰罰款合不合法呢?
  • 文明從我做起 告別隨地吐痰
    文明從我做起 告別隨地吐痰 2020-06-01 21:4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山西立法禁止公共場所隨地吐痰
    新華社太原5月16日電(記者王菲菲)山西省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八次會議日前表決通過《山西省禁止公共場所隨地吐痰的規定》,規定提出,在圖書館、超市、公園、電梯轎廂等公共場所隨地吐痰,且拒不清除痰漬的,將處以一百至五百元不等的罰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