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松陽:以「紅綠」融合發展為抓手 打好「轉化」牌 提升縣域競爭力

2020-12-13 中國小康網

中國小康網訊 記者陳祖勇 「五天時間接待了近600人次的住宿和餐飲,營業收入超過2萬元。」剛過去的「五一」假期,松陽縣安民鄉李坑村「隱舍李坑」民宿在新冠肺炎疫情的衝擊之下,如此抗壓,著實讓民宿老闆潘黎明滿意。

去年,一份以麗水豐富的革命遺址遺蹟、革命文物、革命故事、革命事跡等紅色資源為對象,以2019至2035年為時間期限的《浙西南革命精神弘揚和紅色資源價值轉化規劃》得以發布,彰顯了麗水「紅綠」融合發展的時代價值。一年來,尤其是今年面對疫情的衝擊,松陽縣以「紅綠」融合發展為抓手,打好「轉化」牌,提升縣域競爭力,聚力打造「紅色浙西南,綠色新麗水」區域品牌。

有1800多年建縣史的松陽,至今仍保留著百餘個形態古樸、風貌依舊的傳統村落,是中國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體系保留最完整、鄉土文化傳承最好的地區之一,被譽為「最後的江南秘境」。同時,松陽革命歷史悠久,紅色文化資源十分豐富,擁有根正苗紅的「紅色基因」。

松陽在做好革命文物保護利用和紅色文化傳承弘揚的同時,大力推動紅色資源價值轉化,開啟「紅+綠+古」融合發展新模式。

就拿安民鄉來說吧,安民鄉是當年浙西南第一個革命根據地,至今留存了紅軍主會場、紅軍橋、紅色舊居等革命遺址。

天然大氧吧松陽箬寮原始林景區是國家AAAA級景區,是安民鄉的「綠」色招牌。李坑村依託箬寮景區旅遊資源,成功創建全省首批3A級景區村,帶動了鄉村旅遊業的發展。農家樂和民宿,實現了村民們在家門口創收致富的夢想,也圓了像潘黎明一樣的年輕一代的創業夢。

而與李坑村毗鄰的安岱後村,則以「紅色基因」浙西南革命根據地首腦機關舊址為引擎,巧抓全域旅遊、傳統村落保護和紅色文化傳承等機遇,成立松陽安岱後紅色教育文化服務有限公司,改造村口民居為紅色教育接待中心,恢復並開放紅軍主會場、劉英粟裕舊居、丹山故居等二十餘處紅色景點,深度開展「紅綠」融合,沉寂已久的村莊迸發出了新活力。

「過去到村子裡的多是集中參加紅色培訓的團隊,現在也有很多散客自駕來到村子裡遊覽。」陳吳福是安岱後紅軍的後代,經營著十餘年的民宿農家樂,近年來他開始在村子裡兼職做「紅色講解員」。隨著村裡的軟硬體設施不斷完善,遊客還能開展徒步、登山等素質拓展活動,帶動村集體和農戶增收致富。2019年,安民鄉共接待遊客4.5萬人次,實現經營總收入500餘萬元,其中,安岱後紅色教育培訓基地共接待學員90餘批次5000餘人次,經營收入20餘萬元。

大潘坑村是安民鄉的「古」字招牌,作為國家級傳統村落,這裡積澱了多姿多彩的文化習俗,其中有讓村民引以為傲的傳統文化珍品「鑾駕」。「鑾駕」表演曾多次在松陽縣文化節、茶葉節亮相獲獎,市電視臺也曾拍攝專題片播出。村民們傳承歷史,有意識地保護這些文化遺產,興建了民俗館和文化長廊。「五一」期間從上海自駕而來的遊客在參觀大潘坑村民俗館後非常驚訝:「這些老物件在城裡從來沒見過,這就是鄉愁。」

安民鄉黨委政府以「紅色基因、綠色生態」為依託,充分挖掘鄉域現有資源,整合優質生態、成熟景區、傳統村落、特色文化等各類資源條件,從原來單一依靠箬寮峴原始林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發展旅遊,到逐步摸索出以「紅綠」融合為導向的產業規模化發展模式,旅遊品牌特色更加彰顯,旅遊發展動力日趨強勁。

為加快紅色資源價值轉化,松陽依託古村落、山水資源、綠道體系等載體,聚力打造紅色核心產品,拓展紅色旅遊產品,提升紅色旅遊核心競爭力。特別是圍繞紅色旅遊核心吸引物和集群的培育上,以紅色教育、紅色旅遊為主導功能,整合紅色旅遊資源,實施一批紅色體驗區、紅色遺址遺蹟保護、紅色研學培訓等綜合類項目,精心打造紅色旅遊村莊、紅色旅遊線路和紅色旅遊集群。

楓坪鄉通過提升鬥潭-高亭-小吉-丁坑紅色旅遊精品線,重點打造鬥潭、小吉紅色教育研習基地,做足「紅色+」文章,加快丁坑休閒養生村、沿坑嶺頭藝術寫生村建設,將用5年時間打造成為國內有影響力的紅色旅遊小鎮。

玉巖鎮則重點推進以大樹後村「華東第一樹」——千年紅豆杉,何山頭餘葉千年香榧樹群為中心的「古樹群主題公園」建設,結合紅軍標語等革命遺蹟保護利用,依託黃南水庫水利風景區建設,打造集觀光旅遊、休閒度假、革命精神教育為一體的「紅色古樹群」之遊。

大東壩鎮則結合外大陰、燕田等紅色資源,打造精品紅色遊學線路,開展橫樟、六村等A級景區村創建,推進石倉田園綜合體建設,以點帶面推進旅遊與農業、養生、文化深度有機融合。

為深入推動「紅綠」融合發展,松陽還不斷優化基礎設施,完善對外綜合交通網絡,重點打通紅色村落與高等級公路的連接道路,重點打造「三迎紅軍」古道、小吉至安岱後紅軍古道、大潘坑至安岱後紅軍古道等紅色古道。

值得一提的是,松陽還將以紅色文化為引領,構建縣域城鄉、松遂龍、浙西南地區等多維度區域合作機制,整合大區域範圍內的紅色資源,加強與遂昌王村口、龍泉住龍鎮的交流合作,共同開展紅色研學遊的市場開發、精品線路策劃推廣及品牌打造,以合作發展贏取新的競爭力。

2020年,松陽縣委縣政府決定在安民鄉蘇馬坪以大毛峴背、烏弄村為核心區打造國際暗夜公園,這波「藍色」浪漫將成為安民乃至松陽全縣旅遊產業又一增長點。

相關焦點

  • 激發紅色活力,遂昌譜寫「紅綠」融合發展新篇章
    之後,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2016—2020年全國紅色旅遊發展規劃綱要》,浙江省出臺《浙江省紅色旅遊發展十三五規劃》《關於浙江省實施革命文物保護利用工程(2018—2022年)的意見》,麗水市編制發布《浙西南革命精神弘揚和紅色資源價值轉化規劃》等重要文件,深刻闡述以紅色文化為核心的文旅融合發展戰略,為遂昌紅色旅遊開啟通向產業化經營大門提供了強大的政策支持。
  • 打好「紅綠」兩張牌 助推高質量發展
    譚建上習近平總書記在湖南考察時強調,「要準確識變、科學應變、主動求變,更加重視激活高質量發展的動力活力,更加重視催生高質量發展的新動能新優勢。」桂東將大力傳承紅色基因,全力推進綠色發展,在推動高質量發展上闖出新路子。
  • 「黨建+生態」,海安隆政街道描繪紅綠融合發展新畫卷
    近年來,隆政街道黨工委大力實施「黨建+生態」工程,通過黨建引領,打響生態文明建設紅色動力品牌,融紅色基因於綠色發展,描繪出紅綠融合發展新畫卷。  堅持學習思想鑄好根基。深入學習《環境保護法》《大氣汙染防治法》等環境保護法律法規、文件等,通過理論學習中心組、「三會一課」「主題黨日」等學習方式,引導街道黨員幹部進一步堅定「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
  • 濃妝淡抹總相宜 「紅綠」融合打造新麗水
    」融合打造新麗水       錦州新聞網訊(記者宋春玲)一座城市的格調和底蘊,不是樓有多高馬路有多寬,而是藏在喧鬧中的無數小巷。有專家稱其美妙之處就在於集「奇、峻、清、幽」於一地,匯「峰、林、洞、瀑」於一域,素來有「浙南林海」和「華東天然氧吧」的美譽,亦稱「浙江綠谷」。  有人遊覽了麗水之後,由衷地稱讚麗水為「浙江之肺」,因為在這片土地上,綠色涵蓋了麗水的每一個角落,大自然賦予了麗水人健康的氣色與不可多得的空間。
  • 六大關鍵詞 讀懂浙江縣域經濟排頭兵發展背後的秘密
    (2017年,餘杭的GDP初步核算時為1695.13億元,最終核實數為2034.47億元。而蕭山區(含大江東)2017年最終核定的GDP為2007億元,「浙江第一區」的易位,其實在2017年就已完成「交接」。)此番易主,不僅標誌著浙江區域競爭新格局的確立、新大哥代替老大哥正式出道。新老更迭的背後,也印證著浙江新的經濟業態和發展方向。
  • 綠水青山怎樣轉化為金山銀山?——從五個典型創建模式看鄉村發展
    近些年來,一些地方立足自身優勢,深度挖掘發展潛力,走出了獨具特色的生態美、百姓富的發展之路,可供借鑑和推廣。浙江開化:國家公園,讓資源成山水銀編者點評開化將生態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是從 2014 年爭取到國家公園試點開始的。
  • 松陽三個鄉鎮參評~2020年度全市鄉鎮(街道)政治生態排行榜參評名單...
    該鎮以「廉情地圖」為重要抓手,推行「清風指數」和「勤廉指數」,不斷提升基層權力公開水平、廉政風險防控能力和監督執紀精準度。以發展豆腐、白老酒等特色產業助推鄉村振興,打好扶貧攻堅戰。該鎮連續四年獲得松陽縣年終綜合考核第一名及全面從嚴治黨先進單位,轄區內橫樟村思廉堂獲評麗水市首批市級法紀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 石家莊趙縣培育高新技術提升縣域經濟核心競爭力
    進入移動版,省流量,體驗好 167家企業植入科技創新「因子」——石家莊趙縣培育高新技術提升縣域經濟核心競爭力為推動企業科技創新,趙縣以工業「20+10」企業為重點,支持和引導創新要素向企業集聚、向園區聚集,強化園區、基地科技創新能力的培育,制定鼓勵科技型企業入駐和成長的政策,提升企業發展新興產業能力。同時,支持企業通過合作開發、兼併收購等方式快速提升技術水平,謀劃實施苗圃、雛鷹、科技小巨人等工程,培育一批新興技術強企。
  • 紅色熱土遇「浙江綠谷」:融合發展奏響全面小康圓舞曲
    麗水宣傳部 攝紅綠融合拓寬轉化通道作為浙江唯一所有縣(市、區)都是革命老根據地縣的地級市,麗水提速「綠水青山就是金山」轉化的探索對該省乃至中國都頗有意義。經過多年發展,整個麗水以綠為底色,一夜爆「紅」。越來越多的紅色鄉村在綠水青山間重放光彩。
  • 浙江松陽:江南老屋復活記
    原標題:浙江松陽:江南老屋復活記「拯救老屋行動」留住即將消失的村莊,留住根與魂助力鄉村振興  中國傳統鄉村民居的興建頗有講究,土木融合、卯榫結構、精緻雕文等構成了完整的建築美學,這也是老屋修繕工作的重點和難點。  在松陽參與「老屋拯救行動」的傳統工匠超過700位,包括木匠、瓦匠、泥匠、篾匠等,幾乎都是50歲以上的老匠人。宋德華前前後後收徒將近百人,目前最小的也50多歲了。
  • 文化浙江大講堂 | 甌江山水詩路:江南秘境 古色松陽
    自2018年起,浙江省社會科學界聯合會聯合浙江新聞頻道,每周日晚 21:20推出文化專題節目《文化浙江·大講堂》,擷取浙江歷史上一些特色鮮明的人、事、景,為廣大觀眾展示浙江璀璨的歷史文化。去年以來,圍繞浙江四條詩路文化帶建設,推出了「浙東唐詩之路」「大運河(浙江段)」等專題節目。本季節目推出「甌江山水詩路」篇。
  • 全國260多名媒體嘉賓點讚「紅綠」融合發展...
    近年來,青田縣踐行「兩山」理論,堅持綠色生態發展,圍繞將千峽湖「建成國家5A級旅遊景區」的總體目標,以打造千峽湖生態旅遊度假區為總抓手,探索其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推動湖區範圍內社會經濟發展。千峽湖旅遊度假區於2017年4月28日進行試營業,截至目前,已累計接待遊客44萬人,實現旅遊總收入8400萬元。
  • 湖北孝感:將深化「四個融合」破解縣域、城市發展不平衡
    日前,湖北省孝感市六屆人大四次會議審議通過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進一步深化「四個融合」,破解縣域之間、城鄉之間發展不平衡,改造提升舊動能,培育壯大新動能。 加快建設漢孝產業園 漢孝融合發展,是孝感推進高質量發展的首位戰略。
  • 晉江縣域經濟基本競爭力全國第四
    晉江新聞網12月17日訊  昨日,全國縣域經濟專業研究諮詢機構和社會智庫——中郡研究所完成並發布《第二十屆縣域經濟與縣域發展監測評價報告》,揭曉第二十屆縣域經濟與縣域綜合發展前100名縣市等監測評價結果。評價結果顯示,晉江市縣域經濟基本競爭力位居全國第4位。  從全國前十強看,名單相比去年有所變化。
  • 安徽石臺瞄準扶貧靶心 打好鄉村旅遊扶貧牌
    原標題:安徽石臺瞄準扶貧靶心 打好鄉村旅遊扶貧牌   人民網池州1月21日電 (張桂貴)位於安徽南部的石臺縣素有「中國原生態最美山鄉」之稱,2010年該縣被確定為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在全國主體功能區規劃裡被列入限制開發區,是一個集軍事保護區、生態功能區、自然保護區、革命老區、庫區移民區、高山深山區和自然災害多發區為一體的特殊縣份
  • 實施「鄉賢回歸」工程 遂溪打好「三張牌」
    去年以來,遂溪縣委縣政府把做活做大「鄉賢回歸」工程作為鄉村振興的突破口和主抓手,用心用情打好「三張牌」,引導眾多鄉賢投身於家鄉建設,開創了鄉村振興工作的新局面。    打好布局牌,科學統籌召回歸    為夯實鄉賢回歸創業的基礎,遂溪縣大力推行 「6+1」行動計劃部署,即「產業發展、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城市擴容提質、民生事業升級、抓穩定建平安和政務環境優化」等六大行動計劃加上「鄉村振興」綜合施策,以此謀劃遂溪「五位一體」發展,並結合精準脫貧、基層黨建和掃黑除惡,夯實鄉村振興基礎,收到良好效果。
  • 浙江松陽茶旅融合催生鄉村遊:茶農感慨生態變黃金
    地處浙西南一隅的浙江松陽,是一個有著1800餘年種茶歷史的田園小縣。當地人是離不開茶的,在日復一日的日出日落間,在閒庭信步的悠閒時光裡,他們總會泡上一壺茶,低頭細品一口,讓茶香緩緩在唇齒間蕩回;亦或是三五好友聚於隱在山水間的茶室,身邊連片茶林鬱鬱蔥蔥,遠眺茶海綠浪一望無垠,感受別樣愜意。27日,第九屆中國茶商大會·松陽銀猴茶葉節在松陽舉行。
  • 安徽天長:打好「四張牌」 推動特食專區專櫃高質提升
    為保障特殊食品安全,天長市市場監管局堅持嚴字當頭、細處入手,打好「四張牌」,組織為期7個月的專區專櫃提升行動,全面推動特殊食品監管提檔升級。 打好組織保障「機制牌」。第一時間印發《天長市市場監管局開展特殊食品專區專櫃經營提升行動實施方案》,召開專題會議,組織相關股室負責人、全市17個基層所所長及業務骨幹對《食品安全法》及其實施條例相關規定集中培訓「再深造」,強化屬地監管,納入目標考評,將整治工作抓細抓實。 打好監管指導「精準牌」。
  • 「紅綠藍」融合發展 | 青田演繹僑鄉紅色資源轉化新故事
    「紅綠藍」融合發展 | 青田演繹僑鄉紅色資源轉化新故事 2020-06-22 21:4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浙江松陽「致富金葉」煉成記:佳茗飄香書興農佳話
    「目前松陽已形成了40%的人口從事茶產業,50%的農民收入來自茶產業,60%的農業產值源於茶產業的發展格局。」據松陽縣委書記王峻介紹,近年來,當地推行「三產聯動、三生融合」的全產業鏈發展模式,加快茶產業轉型升級,使松陽茶業綠色發展的路子越走越寬。茶產業也成了當地的一枚「致富金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