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來臨之際,人們最喜歡趁著東風,聞著花香,信步徜徉在田野山崗,去觀賞美妙春景,感受大自然帶來的那份心曠神怡。其實,不光是現在的人們喜愛春景,古代的詩詞歌者對美妙春景也偏愛有加,在唐詩的一方小天地中,想尋覓一些寫美妙春景的詩句,簡直是信手拈來,如白居易的「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賀知章的「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等等。
其實,對於寫美妙春景的唐詩,我還是推薦大家讀一讀杜甫的一首《江畔獨步尋花·其六》,不僅寫得頗有意趣,而且讀完更令人心曠神怡。這種美妙的感受,在杜詩中也是比較少見的,因此建議大家仔細品讀,下文我們就一起來品讀一下杜甫的這首唐詩。
江畔獨步尋花 (其六)
(杜甫)
黃四娘家花滿蹊,千朵萬朵壓枝低。
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
初讀此詩,一股春的氣息撲面而來,你要說它出自杜甫之手難免令人覺得驚訝,甚至讓人大跌眼鏡。原因就在於杜甫的詩歌,幾乎都貢獻給了國愁與家恨,哪還有那樣一份閒心去觀賞美妙春景?所以大家很自然會認為這首詩與老杜詩歌的氣質很是不符!
其實不然,因為此詩是杜甫在暫居成都草堂時寫下的,彼時漂泊不定的生涯已離他而去,迎來的是久違的安定生活,由於生活安定下來了,才讓他有閒情逸緻去觀賞春日美景,也才能夠寫出這樣心曠神怡的佳作。
回到詩歌本身,這是一首寫春景的小詩。從詩的題目中可以得知,杜甫所描寫正是他獨自徜徉江畔尋花時,偶然所見鄰居黃四娘家周圍的春日景象。那麼他到底見到了什麼?
他見到的是:絢麗的花兒布滿了黃四娘家周圍的小路,你看那千朵萬朵的花兒壓彎了枝條,幾乎接觸到了地面上。花叢中嬉鬧的彩蝶讓人痴迷陶醉,枝頭忽又傳來幾聲黃鶯兒的清脆啼鳴。
雖然全詩只寫了鄰家小院一個場景,卻顯得意趣盎然。開頭二句,寫了一片春意闌珊的景象,在這小院的一隅有萬千的花朵,只寥寥數語,仿佛讓人看到了春天的奼紫嫣紅,仿佛聞到了花兒的陣陣清香。
三、四句「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當詩人聚精會神的觀賞花間彩蝶飛舞的時候,忽然又被幾聲鶯啼驚醒,這個場景的捕捉十分富有意趣,此情此景著實能夠引起人們的共鳴,讀起來讓人感到輕鬆愉悅。
杜甫的這首唐詩,用頗有意趣的筆觸寫出了一幅美妙春景,讀起來令人心曠神怡,而杜甫之所以能夠寫出如此美妙的佳作,也從另一個側面反映出他對安定愜意生活的無限嚮往。
我想,或許一個人只有經歷了足夠的世事滄桑,品嘗了足夠的世味酸鹹,才能靜下心來去發現生活中點點滴滴的美好,才會騰出時間來在春天裡獨步賞景,也才更能切身體會到安定祥和的意義吧。
(圖片來源網絡,版權歸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