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大汙染懲罰力度為PM2.5戴上法治「枷鎖」
天府早報記者鄭其攝影趙霞
昨日,省人大代表翟峰告訴天府早報記者,去年大會期間,他領銜提交「關於制定《
四川省灰霾
汙染防治條例》的議案」後,省政府將《四川省灰霾汙染防治辦法》列入2014年政府規章立法計劃,並於7月底完成了《四川省灰霾汙染防治辦法》(草案代擬稿)。9月,省政府法制辦就草案稿公開徵求公眾意見,組織調研修改並將很快出臺。
代表呼籲:給PM2.5戴上法治「枷鎖」
在去年召開的省十二屆人大二次會議上,翟峰領銜提交了「關於制定《四川省灰霾汙染防治條例》的議案」。他說,在2013年底舉行的省政府2014年立法項目論證會上,68件備選的立法項目在網上接受公眾投票期間,共獲22萬多票。其中,制定四川省灰霾汙染防治的地方性法規等立法項目最受關注。「四川由於天氣和地理條件所致,灰霾治理要取得成效應上升為我省地方性法規,由相關政府部門共同依法參與治理。作為一名人大代表,應該為民上言。」昨日,談起提交該份議案的背景,翟峰表示,我省現行的《大氣汙染防治法》是2000年修訂施行的,時至今日,已遠遠滿足不了治理空氣汙染的現實需求。他認為,制定《四川省灰霾汙染防治條例》可以彌補《大氣汙染防治法》在法律條文上的一些「短板」,有利於對直接影響民眾健康的PM2.5戴上法治的「枷鎖」。
上「緊箍咒」:分項治理工地揚塵等汙染源
數日前,成都連續數天霾影重重,省內外部分城市管理部門認為近期火爆的柴火雞、煙燻香腸臘肉是霧霾的罪魁禍首並採取了禁止措施。
針對這一觀點,翟峰說:「柴火雞、煙燻香腸臘肉和灰霾天氣的形成有一定關係,但其對空氣品質的破壞程度是小於工地揚塵、汽車尾氣的。所以,在去年提交的議案裡,針對秸杆禁燒、工地揚塵、汽車尾氣、餐飲油煙等,我都提出了治理意見,但並沒有把煙燻香腸臘肉列入『黑名單』。」
這次,翟峰針對高耗能高汙染項目建設、工地揚塵、餐飲油煙等汙染源提出了相應的整治和管理規定。他在議案中表示,應嚴格控制高耗能高汙染項目建設,嚴格控制位於自然保護區核心區、緩衝區內的項目。
就工地和道路揚塵汙染,翟峰在議案中提出,在市區內從事包括建築運渣車在內的散裝貨物運輸、裝卸的單位和個人,應採取密閉、覆蓋等清潔運輸措施,如違反應責令糾正違法行為,採取補救措施,並處相應罰款。
疏堵結合:嚴控秸稈焚燒+綜合利用
在造成灰霾天氣的諸多原因中,
焚燒秸稈也起著推波助瀾的作用。對此,翟峰在議案中提出,禁止在機場、交通幹線、高壓輸電線路附近和當地人民政府劃定的區域內焚燒秸稈。
議案指出,在秸稈禁燒區內焚燒秸稈的除責令其停燒外,可對直接責任人處以20元以下罰款;造成重大大氣汙染事故或人身傷亡嚴重後果的,應對有關責任人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另一方面,議案也提出應大力推廣機械秸稈還田、秸稈飼料蒸發、秸稈氣化、秸稈微生物高溫快速漚肥和秸稈工業原料開發等多種形式的綜合利用成果。
今年打算
翟峰:將提交議案和建議61件,內容涉及生活垃圾管理、加強食品安全等方面
其中,就大氣環境方面,他將提交關於制定《四川省大氣汙染防治條例》的議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