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根譚》:成就人生大功業的前提,是對於德行的修養

2020-12-06 國學書舍

《菜根譚》:成就人生大功業的前提,是對於德行的修養。

德者,才之主,才者,德之奴。有才無德,如家無主而奴用事矣,幾何不魍魎猖狂。

品德是一個人才能的主人,才能是品德的奴婢,如果一個人只有才能而缺乏品德,就好像一個家庭沒有主人而由奴婢當家,這樣哪有不胡作非為放縱囂張的道理呢?

古人強調一個道理,就是進德修業,德為學問的根基,由內心演化,又表現於外,任何的學問和人生都需要以德行為基礎,否則即便是有學問,也難以在人生中發揮該有的價值與光芒。

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雖然文化不高,妻子也不是名門閨秀,但是他的孩子倒是特別出色,這最終都要歸於朱元璋對於孩子德行的培養。

元朝滅亡的教訓讓朱元璋更明白「為政以德,譬如北辰」的道理,自己辛辛苦苦打下來的江山不能在百年之後付諸東流,所以朱元璋非常重視自己子女的教育,他認為德既能補體,也可以補智。

只要重視孩子的品德之心,讓他們正心,就一定能讓自己的家業繼續持續發展下去。

《菜根譚》之中說:節氣傲青雲,文章高白雪,若不以德行陶熔之,終為血氣之私,技能之末。

這段話的意思就是說:志節和義氣足以傲視任何達官貴人,而高雅生動的文章足可以勝過白雪名曲。然而,如果不是用高尚的道德來陶冶他們,所謂的志節和義氣就不過是意氣用事,而生動的文章也成了微不足道的雕蟲小技。

常言道「玉不琢不成器」,鐵砂經過熔煉才可以成為純鋼,所有的東西都需要一番磨練才能成為有用之物。

人也是這樣,但是對於人的打磨不能只在學問的層面上面下功夫,更要雕琢的是他的品德和修養,否則表面的技術也不過是雕蟲小技和血氣之私。

所以,只有具有高尚的品德和志氣,才能發揮人生的最重要的意義。

有一家鐘錶店門庭冷落,非常不景氣,有一天店主貼出一張紙,上面說本店有一批手錶,走的不太精確,24小時慢24秒,請看清之後再選擇。

一張紙,貼出之後很多人迷惑不解,更有人前來詢問,店主就坦率地說:「誠實是我開店的原則,不會為了個人私利而損害大家的利益。」

但是出人意料的是,從他這張紙貼出去之後,他的店裡生意逐漸的轉好了,因為別人更願意相信這個老闆的品德,正是因為這樣的老闆具有非同一般的品格,才能做出這樣的決定,而且很多人也是被老闆的誠實態度所感動,才願意走進來。

所以,做人做事的前提就是要以修德為根基,先從做人開始,如果人都做不好,還談什麼事業呢?

自古以來就講究德才兼備,德在才之前,所以德才是真正的基礎,有一些人有一些學問,但是德行不高,驕傲吝嗇,這樣的人很難有一個長久和大的發展。

從古至今,所有能夠有具備大成就的人,都是以德為基礎,如果一個才高八鬥的人,但是德行不行,同樣難以在生活中得到別人的賞識,那麼他的才華也會付諸東流,由此可見,對於人生來說,德行的重要性。

本文由國學書舍原創,看了這一篇章的智慧,您有什麼不一樣的感悟呢?

相關焦點

  • 《菜根譚》:修養內在德行,才是豐富人生的真正智慧
    《菜根譚》:修養內在德行,才是豐富人生的真正智慧。 在現在這樣一個浮躁的時代,很多人都忽略了精神的修養,而注重名利的追求。殊不知,人生最有價值的事情,其實是在於德行修養,而非在於外在的名利。因為在人生中,真正能夠陪伴一個人度過一生的,並不是外在的外物,而是內心的精神,能夠讓一個家庭長久興旺,保持向上動力的根源,也是在於德行修養,而非外在的外物。
  • 菜根譚:修養人生「福相」,避免妄念出離本身
    菜根譚:修養人生「福相」,避免妄念出離本身。這一個「相」並非僅指容貌的相,最重要的是指德行的相,也叫一個人的「福相」。一個人的相貌由自己內心而生,而一個人生的功德成就也受福相的影響,並且因此而存在和形成相應的結果。
  • 道德經:修養德行,讓人生得到尊重
    大部分人都認為一個人只有在自己的物質條件豐富的情況之下,他才擁有被其他人尊重的前提條件。但是卻不知除了物質以外還有一樣東西更能滿足人們的這層需要,同時也是人生需要修行的一項內容,那就是人生的德行。外在物質條件對我們生活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但是物質並不是生活的根本。一個人想要在人生中獲得其他人的尊重,除了物質條件的滿足以外,更重要的就是修養自己的氣度和德行。
  • 《菜根譚》:提升自己的修養,可以從這幾點開始做起
    古往今來,但凡小有成就之人,通常都能夠表現出不俗的品性來。即便是我們身邊那些事業有成、家庭和睦幸福的朋友,你都會發現他們身上具備著良好的德行。品行好的人,可能並不是所有都很成功;但有前途的人,定是品行端莊正派之人。
  • 「君子以厚德載物」,一個人德行修養越好,更容易成就一番事業
    這句話是說一個人的德行修養越好,這個人所能承載的東西也就越多,擁有高尚品德的人,更容易成就一番事業。為什麼說一個人的德行修養越好,這個人承載的東西就越多,也更容易做出事業呢?因為德是一個人的立世之本,人沒有德行是很難立足於世間的。
  • 《菜根譚》:世間因果不虛,愛出者才能愛返
    就像《菜根譚》之中有這樣一句話,叫:大烈鴻猷,常出悠閒鎮定之士,不必忙忙;休徵景福,多集寬宏長厚之家,何須瑣瑣。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偉大的事業經常出自於從容鎮定的人之手,所以平時不要總是忙忙碌碌,焦急不安。
  • 「菜根譚」:送給奮鬥路上努力的你!(說的在理)
    最近,在工作之餘,讀了一本難得的好書《菜根譚》。這本書融合多家思想之精華,闡述了為人處世之哲學,體現了中國文化之境界。下面給以分享,以期共勉。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對於一個剛剛進入社會青年人,他的眼光、智慮和見識等方面都是很短淺的,但是他所經受的社會上的各種各樣的不良習慣的影響也是比較淺的;對於一個閱歷豐富見識頗多的人,所經受到的各種各樣的不良習慣的影響是比較深的。所以一個有修養的人,與其講究練達老成,倒不如保持樸素的真心;與其事事謹小慎微,倒不如豁達坦蕩保持純真的初心。言而之,說老實話、辦老實事、做老實人。
  • 《菜根譚》:一個人要想成就大事業,首先應該拋棄內心的狹隘和偏見
    《菜根譚》說:「歲月本長,而忙者自促;天地本寬,而鄙者自隘;風花雪月本閒,而勞攘者自冗。」歲月本來是很漫長的,而忙碌的人卻覺得很短促。天地本來是很寬闊的,心胸狹隘的人只看到了自己的那一小塊,風花雪月本來是增加了人生的閒情逸緻,庸碌的人卻覺得它太多餘。
  • 莊子:以「呆若木雞」的姿態,修養淳樸之心,方有完備德行
    莊子:以「呆若木雞」的姿態,修養淳樸之心,方有完備德行。對於人生來說,想得太多,永遠是一場災難,人總是以自己的主觀意識妄想去主導人生,過度自大,殊不知,有一句話叫做「人有千算,不如天有一算」。無論你怎麼施於機巧與狡詐,這個世界也不會跟隨你的意志去轉變,所以那一些以機巧之心妄想主導人生的人,只是一種自以為是的小聰明。真正的大智慧則是大智若愚,順應天道去發展,而不以自己的主觀意識處世。
  • 《菜根譚》:做到一門深入,長時燻修,人生終會有所成就
    令人遺憾的是,在如今這個時代,社會喧囂,人們心浮氣躁,大多數人都是淺嘗輒止,對於做事做學問,很少有人做到一門深入,長時燻修。《菜根譚》說這樣一句話:進德修道,要個木石的念頭,若有一有欣羨,便趨欲境;濟世經邦,要段雲水的趣味,若一有貪著,便墜危機。
  • 《菜根譚》:世間深奧的人生哲理,就藏在簡單的生活中
    《菜根譚》:世間深奧的人生哲理,就藏在簡單的生活中《菜根譚》:世間深奧的人生哲理,就藏在簡單的生活中世間最深奧的禪機,就藏在最簡單的生活中。對於人生來說,沒有大的災難突然降臨就已經是人生的福氣了,對於那些看似平淡的人生來說,本身就守著歲月靜好的福氣。所以當我們面對這種歲月靜好的平淡生活時,應該慶幸自己所遇到的福分,但是人性本身又有無故尋愁覓恨的本性,多數人總喜歡在平淡生活中無故生出煩心愁事,並且因此形成痛苦和執念,沉浸於痛苦的深淵之中。
  • 《菜根譚》:登高之後的心曠神怡,成就內心的豁達與坦然
    國學文化《菜根譚》:登高之後的心曠神怡,成就內心的豁達與坦然。登到高處的時候,看到眼前那些唯美的意境,能讓一個人心曠神怡。最重要的,是能讓一個人胸襟開闊,忽略掉人生中的一些煩惱。在國學文化《菜根譚》中有這樣一句話:登高使人心曠,臨流使人意遠。讀書於雨雪之夜,使人神清。舒嘯於丘阜之巔,使人興邁。這句話意思就是說,登上高山遠眺會讓人心曠神怡,面對流水凝思會讓人意境悠遠,在雨雪之夜讀書會讓人感到神清氣爽,爬到小山上長嘯的時候,會讓人感到意氣豪爽。
  • 讀懂《菜根譚》經典十句,人生豁然開朗!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詩詞天地,ID:shicitiandi】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菜根譚》是明朝還初道人洪應明收集編著的一部論述修養、人生、處世、出世的語錄集,它的文字簡煉明雋,兼採雅俗。
  • 《菜根譚》:凡事退一步,人生更開闊
    想要一個恰當的人生態度,就需要用超脫的人生智慧去尋找,而對於人生智慧而言,生活中的一些人並不能夠給自己一個準確的答案,所以我們必須要從老祖宗的智慧中去慢慢尋求其中的一些經典的部分。在明朝時有一部奇書《菜根譚》,這部書中對於人生做了諸多的勸勉和提點,並且言語簡潔,能夠讓人一讀便通。
  • 《菜根譚》讀後感:那是真正的覺悟
    《菜根譚》讀後感:那是真正的覺悟原創:候曉賓潤土眉目傳書今天《菜根譚》讀後感《菜根譚》讀後感2014《菜根譚》是明朝萬曆年間成書,距離現在大概有近四百年的歷史。作者洪應明,字自誠,號還初道人,將自己的人生體會,讀書心得,生活參悟總結記錄,揮灑汗水,記錄下來,才有了這本書。
  • 《菜根譚》:天不渡人,人需自渡
    積德修福《菜根譚》有言:「天薄我以福,吾厚吾德以迓之。」意思是,假如上天不肯賜福給我,我就耐心地修養品德,主動迎接福氣的到來。人的福氣不是天定的,而是要靠自己去積累德行、努力修來的。俗話說:厚德載物。德行越高,人越有福。享百金財富,必定是百金人物;享千金財富,必定是千金人物。
  • 《菜根譚》:修養心性,也是從念頭處修行,才能避禍就福
    《菜根譚》:修養心性,也是從念頭處修行,才能避禍就福。很多人在生活中,都祈求人生避開所有的災禍,也是為了避開災禍給自己帶來的痛苦。其實想要避開人生的災禍,最好的方式並不是外求,而是內修。修的是自己的心,讓自己一切合理適度,讓行為不失偏頗,沒有觸犯原則和底線,人生自然能夠避開災禍。國學智慧《菜根譚》之中有這樣一句話:念頭起處,才覺向欲路上去,便挽從理路上來。
  • 《菜根譚》有言:「天扼我以遇,吾亨吾道以通之。」
    1積德修福《菜根譚》有言:「天薄我以福意思是,假如上天不肯賜福給我,我就耐心地修養品德,主動迎接福氣的到來。《了凡四訓》裡講:「命自我立,福自己求。」人的福氣不是天定的,而是要靠自己去積累德行、努力修來的。俗話說:厚德載物。德行越高,人越有福。享百金財富,必定是百金人物;享千金財富,必定是千金人物。
  • 菜根譚:人生的至高境界,是返璞歸真
    菜根譚:人生的至高境界,是返璞歸真。真正厲害的人,都有一種自我淨化功能,他會不斷完善自我,正所謂說「人生即是修行」。就好像一個人通過自己的德行去收穫財富和名譽一樣,名位和財富是靠自己的本領獲得的,它會出現變化,但是一個人擁有的品德,可以常伴他的一生而存在。所以當一個人學會拋開浮華表象看到本質,懂得把自己的眼光放在那一些世俗之後的本質上面時,才是真正的智慧。
  • 菜根譚起名:菜根譚如何起名?看這些經典透徹,百讀不厭的名字
    《菜根譚》是明代洪應明收集編著的一部論述修養、人生、處世、出世的語錄世集,與明代陳繼儒的《小窗幽記》、清代王永彬的《圍爐夜話》並稱「處世三大奇書」。很多人讀完紛紛問道:「讀完這本書真的可以讀透人心嗎?」江南易林想到曾有人說:「如果只能選一本,我就選《菜根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