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陽新聞在線訊(記者 陳貽貴) 1月22日下午,備受全市人民期待的市博物館(非遺展覽館)終於揭開神秘面紗,正式開館迎客。眾多市民前往一睹館內風採,與邵陽的歷史文物來了一場零距離的親密「接觸」。
市博物館剛開放,就迎來不少市民參觀。「盼望市博物館開館這天很久了,看到這麼多文物,為我市深厚的文化底蘊和豐富的文化文物資源感到自豪!」參觀後,寶慶竹刻藝人張佼激動地說。市博物館(非遺展覽館)位於市文化藝術中心西側,共四層,一、二樓為博物館,三樓為非遺展覽館,四樓為辦公區,建築面積15000平方米,2013年3月破土動工,歷時三年多建成。
市博物館共展出了1100多件文物,陳列設計分為基本陳列區、專題陳列區和非物質文化遺產陳列區,基本陳列區共設立古代部分、近代部分、現代部分三個部分;專題陳列區的三個專題為:《資源風物》、《名人風範》、《邵商風採》,非遺展覽館分為序廳、邵風邵俗、邵人邵藝、邵音邵韻、尾廳五個部分。走進博物館一樓大廳,映入眼帘的是一副大氣磅礴的仿銅雕塑作品——《我們都是邵陽人》。該雕塑高15.8米,寬13米,目前在省內展館裡尚屬面積最大的一幅雕塑作品。作品由30多名工人歷時一個月精心施工而成,包含了邵陽名人名家、歷史文物建築、旅遊景點、44個民族等眾多元素。出土文物中,出土於新寧縣水廟鎮灣子頭村鴨棚巖化石出土點的頭骨化石,經專家鑑定,為數十萬年前跟人有很近親緣關係的獼猴頭骨化石,填補了湖南省內獼猴種類的空白,是整個博物館的「鎮館之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