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影子銀行體系的風險何在?

2021-01-09 中國網

——《影子銀行體系與商業銀行經營穩定性》書評

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爆發後,為了應對外部危機對中國經濟的不利衝擊,中國政府推出了4萬億財政刺激方案,銀行信貸也隨之開閘放水。中國政府的救市政策對於保障國民經濟平穩增長功不可沒,但也帶來了不少副作用,例如企業部門槓桿率快速攀升、銀行信貸紀律下降、大中城市房價飆升等。

從2010年起,中國政府開始收緊貨幣信貸政策。但4萬億期間大舉融資的地方融資平臺、房地產開發商與中小民營企業卻因此而面臨資金鍊斷裂的風險。為了迎合市場需求並保障自身貸款不受損失,中國商業銀行開始通過影子銀行的方式繞開金融監管,繼續向實體經濟提供大量信貸支持。

2010年至今,中國影子銀行體系蓬勃生長。其快速擴張的原因,在於滿足了三個主體各自的需求。對作為最終融資方的企業而言,影子銀行體系的崛起保證了他們能夠獲得持續的信貸。對作為最終投資者的中國家庭而言,他們找到了比金融抑制環境下基準存款利率高得多的金融蟾皮。對作為資金媒介方的商業銀行而言,他們克服了金融監管對資產負債表的不利衝擊,並相應增加了非息收入的比重。

2010年至今,中國影子銀行的發展模式主要經歷了兩個階段。在第一個階段(2010年至2013年),商業銀行通過發行銀行理財產品募集資金,並通過信託公司、證券公司、保險公司、基金公司等提供的「通道」服務,最終投資於非標準化的信貸產品(也即最終向企業發放貸款)。在第二個階段(2013年至今),商業銀行則通過發行同業存單或同業理財募集資金,並通過非銀行金融機構的委外業務,最終投資於標準化產品或非標產品。

作為一種漸進推進利率市場化的金融創新,中國影子銀行體系對本輪全球金融危機之後的中國經濟增長與金融市場發展都做出了很大貢獻,但作為硬幣的另一面,影子銀行體系的蓬勃發展,也給中國金融市場,特別是中國商業銀行,帶來了潛在的風險。而度量中國影子銀行體系的潛在風險,恰好就是高蓓博士新著《影子銀行體系與商業銀行經營穩定性》的核心工作。

高蓓博士主要研究了在中國影子銀行發展的第一個階段,大規模發行理財產品對中國商業銀行經營穩定性的影響。她基於14家上市銀行2009年至2014年季度數據的研究表明,發行理財產品將會系統地降低商業銀行的經營穩定性。而具體的作用機制在於,發行理財產品將會降低商業銀行的資本比率(也即提高商業銀行的槓桿率)以及資產收益率。這一結論對於不同規模的商業銀行、不同類型的理財成品(保本或非保本)、不同期限的理財產品均是適用的。此外,她還發現,2013年8號文的出臺顯著提高了商業銀行的經營穩定性,對大銀行而言尤其如此。

高蓓博士的這部新著共有六章,除了前言與結論外,核心章節包括四章。第一章比較美國、歐洲與日本在資產證券化的發展歷程、主流產品、監管模式方面存在的異同。第二章基於來自美國商業銀行的數據,分析發行資產證券化產品對美國商業銀行經營穩定性的影響(結論與中國理財產品類似)。第三章即是上文所述的,討論發行理財產品對中國商業銀行經營穩定性的影響。第四章則分析了關於不良資產處置以及不良資產證券化的國際經驗以及在中國應用的前景。

應該說,這部新著的篇幅雖然不長,但討論的問題還是當前中國金融市場關注的熱點話題,相關分析比較深入與穩健,對於商業銀行與監管機構也有一定的借鑑意義。如果說本書存在一些不足的話,筆者認為,主要不足在於,影子銀行產品並不算嚴格意義上的資產證券化產品,因此把美國資產證券化產品的實證研究與中國銀行理財產品的實證研究直接類比,說服力上有所不足。建議高蓓博士未來可以沿著兩條線索繼續拓展自己的研究,一是利用目前已經比較充分的資產證券化產品微觀數據,分析發行資產證券化產品對回中國商業銀行盈利能力與經營穩健性的影響;二是利用同業存單、同業理財的最新數據,討論第二階段影子銀行產品發行對商業銀行盈利能力與經營穩健性的影響。

這已經是我給高蓓博士撰寫的第二篇書評了。去年10月,我給高蓓博士著作《美國次貸危機及其貨幣政策》撰寫過書評「誰是美國次貸危機的罪魁禍首」,那本書實際上是她的博士論文。而眼下這本書實際上是她的博士後出站報告。何帆教授是高蓓的博士後合作導師。在高蓓博士在中國社科院世經政所做博士後研究期間,她、何帆教授的學生鄒曉梅博士與我三個人,組成了一個資產證券化研究小組。這個小組在短短兩年時間裡完成了十餘篇關於資產證券化的學術論文。事實上,本書的核心章節,都是我們三人團隊合作研究的成果,當然,高蓓都是主要作者。

高蓓在博士後出站之後,選擇回到她的母校西安交通大學工作。聽西安交大的朋友所言,在工作之後這一年多時間內,她的成果斐然,有多篇論文在核心期刊發表。筆者一點都不意外。這是因為,在博士後研究期間,高蓓博士一直是我們所工作最為勤奮的年輕同事之一。經過長期努力的積累,現在到了收穫的時節了。不過,我衷心希望,高蓓博士能夠再接再厲,在未來能夠針對中國的資產證券化實踐以及商業銀行體系風險,做出更高質量、更有影響力的學術研究。

(筆者為中國社科院世經政所研究員、國際投資室主任)

相關焦點

  • 銀保監會持續完善監管制度和風險監測體系 影子銀行不能野蠻生長
    近日,中國銀保監會課題組首次發布《中國影子銀行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報告》認為,影子銀行風險具有系統性風險特徵。我國影子銀行隱患一度非常嚴重,經過幾年努力,目前呈現根本性好轉勢頭。  影子銀行規模實現壓降,離不開近年來監管的持續發力。據介紹,從2017年起,銀保監會集中整治不規範的銀行同業業務、理財、表外業務,經過3年專項治理,取得明顯成效。
  • 讓影子銀行風險陽光化
    資產管理計劃具備銀行的間接融資功能,屬於典型影子銀行的範疇。目前,包括資產管理計劃在內的各種類型影子銀行產品,相關金融風險底數不清,監管缺位或不足,存在較大風險隱患,值得高度警惕。  包括資產管理計劃在內的影子銀行金融工具的產生與豐富,已經深刻地改變了我國金融風險的存在方式、聚集方式和傳染方式,加劇了金融市場運行的脆弱性。
  • 對影子銀行風險應有清醒認識
    作者:凱 威  在7月1日至3日第13屆夏季大連達沃斯論壇上,參加「如今的影子銀行」分論壇的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黃益平教授發言指出,2019年初中國影子銀行規模達到了60萬億元人民幣,幾乎佔據整個銀行業50%的貸款比例;認為中國影子銀行大都是想繞過法律法規
  • ...官方首次詳細界定影子銀行標準 五方面建立影子銀行持續監管體系
    原標題:銀保監會課題組發布中國影子銀行報告!官方首次詳細界定影子銀行標準 五方面建立影子銀行持續監管體系 摘要 【銀保監會課題組發布中國影子銀行報告!
  • 中國影子銀行報告
    我國影子銀行隱患一度非常嚴重,經過幾年的努力,目前初步呈現根本性好轉勢頭。受金融體系結構、金融深化程度以及監管政策取向等因素影響,我國影子銀行呈現出與其他經濟體不同的特點。本報告詳細描述了影子銀行的起源和發展演變,中國影子銀行的判別標準、範圍和規模,以及影子銀行三年治理的背景、過程和成效等,並提出相應的監管建議。
  • 影子銀行界定標準「官宣」 P2P等六類高風險業務屬於狹義影子銀行
    本報記者 張 歆近日,由銀保監會政策研究局和統計信息與風險監測部組成的課題組發布了《中國影子銀行報告》。該報告根據四項主要標準,界定了廣義和狹義的影子銀行。上述報告顯示,中國影子銀行在2008年後迅速發展,隨著金融業務範圍的拓展和跨行業、跨市場綜合經營的擴張,影子銀行每年以20%以上的速度增長。界定影子銀行有4項主要標準:監管覆蓋範圍和強度、產品結構複雜性及槓桿水平、信息披露充分性與全面性以及集中兌付壓力。據此,影子銀行可以分為廣義和狹義兩種。
  • 中國首份影子銀行官方報告出爐 明確影子銀行界定標準和分類
    原標題:中國版影子銀行官方定義出爐!這六類金融產品和活動被定義為高風險的狹義影子銀行!  我國首份影子銀行官方報告今日出爐!  由銀保監會政策研究局和統計信息與風險監測部組成的課題組12月4日在《金融監管研究》雜誌公眾號上發布《中國影子銀行報告》。
  • 銀保監會課題組發布中國影子銀行報告 官方首次詳細界定影子銀行標準
    12月4日,銀保監會政策研究局和統計信息與風險監測部課題組發布《中國影子銀行報告》,該報告將發表在最新一期的《金融監管研究》期刊中。這是官方首次對影子銀行的定義和標準進行系統性界定。因此,必須建立和完善影子銀行的持續監管體系,聚焦突出問題和風險點,對影子銀行和交叉金融業務設立「禁區」,嚴禁多層嵌套投資、資金空轉、脫實向虛,結構複雜產品和業務死灰復燃,以及假創新和偽創新行為。
  • 監管動態|中國銀保監會發布《中國影子銀行報告》
    中國影子銀行報告摘 要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反覆強調全黨要高度重視和切實防範化解各種重大風險。影子銀行風險具有系統性風險特徵。我國影子銀行隱患一度非常嚴重,經過幾年的努力,目前初步呈現根本性好轉勢頭。受金融體系結構、金融深化程度以及監管政策取向等因素影響,我國影子銀行呈現出與其他經濟體不同的特點。
  • 【中國首份影子銀行官方報告出爐 明確影子銀行界定標準和分類】由...
    【中國首份影子銀行官方報告出爐 明確影子銀行界定標準和分類】由銀保監會政策研究局和統計信息與風險監測部組成的課題組今日發布《中國影子銀行報告》。這是我國首份影子銀行官方報告。報告認為,影子銀行界定標準主要包括四項:一是金融信用中介活動處於銀行監管體系之外,信貸發放標準顯著低於銀行授信;二是業務結構複雜、層層嵌套和槓桿過高;三是信息披露不完整,透明度低;四是集中兌付壓力大,金融體系關聯性和風險傳染性高。
  • 中國首份影子銀行官方報告出爐明確影子銀行界定標準和分類
    由銀保監會政策研究局和統計信息與風險監測部組成的課題組今日發布《中國影子銀行報告》。這是我國首份影子銀行官方報告。報告認為,影子銀行界定標準主要包括四項:一是金融信用中介活動處於銀行監管體系之外,信貸發放標準顯著低於銀行授信;二是業務結構複雜、層層嵌套和槓桿過高;三是信息披露不完整,透明度低;四是集中兌付壓力大,金融體系關聯性和風險傳染性高。
  • 銀保監會定義「影子銀行」
    影子銀行在各行業和機構之間轉移資金,佔用資金,竊取資金和其他非法活動的使用已減少,金融市場秩序已開始改善,風險水平已從分散變為趨同。銀保監會表示,通過影子銀行的整頓,我國的金融風險水平已大大降低,有序應對了一批高風險機構和高風險企業。同時,今年已經預留了可大量增加信貸的空間。
  • 銀行體系——銀行哲學要義之三
    第三,客觀看待影子銀行體系。金融穩定委員會(FSB)提出,影子銀行即非銀行信用中介,包括那些發揮銀行核心功能(信用中介)但沒有受到監管的非銀行金融機構。顯然,影子銀行雖無銀行之名,但有銀行信用中介之實。影子銀行是可以創造信用、創造貨幣的,必須嚴格監管。影子銀行的本質。有觀點認為,影子銀行體系本質是商業銀行的一種表外創新,而創新背後的思想動力是自由銀行業思想。
  • 這是首次給出官方定義,銀保監會發布《中國影子銀行報告》
    影子銀行首個官方定義來了。12月4日,《金融監管研究》微信公眾號發布文章《中國影子銀行報告》。這一報告由中國銀保監會政策研究局、統計信息與風險監測部課題組共同撰寫發布。報告內容指出,我國影子銀行積累時間長,存量風險較大,相當多金融機構仍然存在規模情結,各類隱性擔保和「剛性兌付」沒有被真正打破,「賣者盡責,買者自負」尚未真正建立,部分高風險影子銀行可能借不當創新捲土重來。但也應看到,影子銀行不會消失,將和傳統金融體系長期共存,不同類型的影子銀行的作用和風險水平差異較大。因此,必須建立和完善對影子銀行的持續監管體系。
  • 規範影子銀行,不讓「天使」變「魔鬼」
    必須關注這些機構風險的複雜性和外溢性,及時精準拆彈,消除新的系統性風險隱患。這則新聞,讓人聯想到已經結束三年治理的影子銀行問題,也聯想到不久之前的螞蟻金服IPO被叫停。在近日發布的《中國影子銀行報告》中,對影子銀行有這樣一個描述:「影子銀行是金融工具,介於天使與魔鬼之間,管理好了是天使,管理不好是魔鬼。」
  • 影子銀行是天使 還是魔鬼?
    影子銀行是天使 還是魔鬼?2020/12/11 13:36:19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列印】【關閉】核心提示:螞蟻上市被叫停、P2P年底清零、信託融資類壓降大限將至等,其實背後傳遞的都是影子銀行高峰跌落的信號。
  • 中國影子銀行首迎官方定義,後續監管措施還有這些
    12月4日,中國銀保監會政策研究局、統計信息與風險監測部課題組發布《中國影子銀行報告》(以下簡稱《報告》),提出界定影子銀行的四項標準,並將我國影子銀行分為廣義和狹義兩大類。課題組表示,這是第一次由官方對中國影子銀行進行全面、系統的定義。
  • 官方首次全面闡釋中國影子銀行,後續將這樣監管
    12月4日,中國銀保監會政策研究局、統計信息與風險監測部課題組發布《中國影子銀行報告》(下稱報告)。中國證券報記者了解到,這是官方首次對中國影子銀行的標準、特徵等進行全面系統的闡釋。五是以類貸款為主,信用風險突出。報告指出,中國影子銀行在2008年後迅速發展。隨著金融業務範圍的拓展和跨行業、跨市場綜合經營的擴張,影子銀行每年以20%以上的速度增長。三年治理 精準「拆彈」報告稱,截至2016年底,我國影子銀行規模已經相當龐大,廣義影子銀行超過90萬億元,狹義影子銀行亦高達51萬億元。
  • 影子銀行是天使,還是魔鬼?
    影子銀行是指「常規銀行體系之外的各種金融中介業務,通常以非銀行金融機構為載體,對金融資產的信用、流動性、期限等風險因素進行轉換,扮演著『類銀行』的角色」。近日,中國銀保監會發布《中國影子銀行報告》,這也是國家金融監管部門官方首次公布對影子銀行的系統研究,其中提到「影子銀行是金融工具,介於天使與魔鬼之間,管理好了是天使,管理不好是魔鬼」。這傳遞了監管部門強烈的規管信號。金融本是社會稀缺資源,對經濟有不可替代的推動作用。
  • 什麼是「影子銀行」?權威定義來了!以後這樣監管
    根據銀保監會最新的《中國影子銀行報告》裡面的界定,我們看到,影子銀行指的是「常規銀行體系之外的各種金融中介業務,通常由非銀行金融機構為載體,對金融資產的信用、流動性、期限等風險因素進行轉換,扮演著『類銀行』的角色。如何界定影子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