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了一個網友的經歷看得我挺難受的:
她跟一群朋友出去吃飯時,期間去了一趟廁所,回來後發現自己的酒杯邊緣似乎有一點什麼東西,位置也不對了!
出於安全的考慮,也就沒有喝,趕緊找了個理由就帶著閨蜜溜走了!
結果,在回去的路上,閨蜜問她:「你是不是發現了?」
她聽到這話大吃一驚!這才明白,原來自己真的猜中了,真的有人給他的酒下了藥。
而更讓了惱怒的是,所有的事情閨蜜都是知情的,但是就是沒說。
歌德說:「知道危險而不說的人,是敵人。」
現實生活中,這種人還真是讓人防不勝防,你以為你們已經是朋友了,結果人家反手就把你害了!
所以,我們在交友時一定要慎重,對於有邪心、有邪念的人小人一定要離遠一點。
接下來,教大家3個判斷一個人是否值得深交的鑑定標準,希望能夠幫大家篩選掉危險的朋友。
一、心善的人,才值得交心
一個人如果與人交往時特別友善,即便在利益面前也能保持做人的秉性,這樣的人是最值得交心的。
那麼,我們如何看一個人是否善良呢?
曾國藩在《冰鑑》一書中是這樣寫的:「論人情只往薄處求說,人心只往惡邊想,此是私而該底念頭,自家便是個小人。」
在電視劇《天道》中就有這樣的案例,劉冰和葉小明特別喜歡揣測丁元英的想法,並且加上自己惡意的解讀。
以劉冰來舉例吧,他在看到馮世傑抱上丁元英的大腿時,第一反應就是:一個窮得賣唱片的人會是一個高人?不會是騙子吧?
而看到芮小丹配置的車子裡,他又忍不住亂想,為什麼警察會住這麼好的地方?他們到底圖什麼?
也許他們自己並不覺得這樣有什麼不對,甚至可能認為自己還很聰明,但是,這種言行無疑暴露了自身是個精緻的利己主義者。
所以啊,我們在與人交往時,可以跟他聊聊對身邊人的看法是怎樣的。
如果一個人把別人說得一文不值、把別人的行為都理解得非常小人之舉,那你就得注意了,這樣的人往往不是什麼善茬。
二、平和的人,相處最和諧
近些年有一個詞頻頻出現在新聞之中——「邊緣性人格障礙」。
有邊緣性人格障礙的人,人際關係在極端親密和極端對立之間劇烈變動,很多因為衝動而犯下重罪的人,都有不同程度的邊緣性人格障礙。
而識別這些人的方式其實並不難,也就是看對方平時情緒起伏大不大、控制欲強不強就知道了!
可惜的是,很多人都忽略了。
前一段時間,就有朋友跟我吐槽,說他有個朋友控制欲極強,在得知他又交了新朋友後,跑過來衝著他大罵一頓,然後揚長而去。
這朋友問我,自己應不應該去跟他道歉認錯。
我勸他不要,這種不健康的關係沒必要繼續維持,因為你永遠不知道下一次沒滿足他時,他會做出什麼事情來!
我們交友時,除了交心以外,更多的就是交的情緒。
一個人的情緒如果起伏變動太大,是一個非常危險的信號,還是遠離一點更好。
三、說到做到的人,最值得信任
能夠說到做到、言出必行的人是最值得信任的,因為這世間從不缺少花言巧語、油嘴滑舌之輩,而且他們往往洞悉人性,知道什麼話你最愛聽,專門挑你愛聽的話說。
不得不說,跟這樣的人相處你會感覺非常愉快,但問題在於,這樣的人往往也是不靠譜的。
原因在於,他們把心思都花在哄別人開心、獲取別人信任上了!
與之相反,有一些人說話或許並不討巧,但是總能「說到做到」,這樣的人才更值得交往。
司馬遷在《史記·季布欒布列傳》中寫了這樣一句話:「得黃金百,不如得季布一諾。」
意思就是說,得到黃金百兩,還不如得到季布的一個承諾。
為什麼季布的承諾價值如此之高?
因為他是一個說到就一定會做到的人,只要答應了別人,無論有多大的困難都一定會想辦法做到。
所以啊,看一個到底是否靠譜,不是看他說什麼,而是他是怎樣做的,行動才是最有力的語言。
愛因斯坦說:「世間最美好的東西,莫過於有幾個頭腦和心地都很正直的嚴正的朋友。」
人這一輩子,無法選擇自己的父母,無法選擇自己的親生兄弟姐妹,但是我們可以選擇我們的朋友。
所以,在選擇朋友這件事情上,一定要慎重慎重再慎重。
一旦發現對方出現了危險的苗頭,就要儘可能保持距離,避免深交。
本文來自投稿,作者:大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