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才華斐然的高僧,自然就有為他們痴狂的女子。當年唐代大才女李冶愛上了高僧皎然,寫了一首情意綿綿的20字小詩相送,皎然回了首妙詩,在詩中他寫道:「禪心竟不起,還捧舊花歸」,可謂妙筆。到了宋代,道潛禪師也遇到這樣的事,在眾目睽睽下被佳人暗示,於是道潛也寫了首詩,在詩中他的回答是:「禪心已作沾泥絮,不逐春風上下狂「,也是十分巧妙了。
本期要和大家分享的也是一位高僧的完美拒絕。此人名叫蘇曼殊,是一位作家也是一位詩人更是一位任性的僧者。蘇曼殊從小有才,能書會畫,卻在19歲時決意落髮為僧。最有個性的是他曾三次為僧又三次還俗,半輩子都在佛與塵之間糾結。
當年蘇曼殊身邊有位名叫楓子的佳人,對他是情深意重,在認識很長一段時間後,楓子有意逼婚。於是蘇曼殊便無奈地寫了首《本事詩·烏舍凌波肌似雪》相送,全詩只有短短28個字,卻是有情有義更有糾結,讓我們來品一品:
《本事詩·烏舍凌波肌似雪》作者:蘇曼殊烏舍凌波肌似雪,親持紅葉索題詩。還卿一缽無情淚,恨不相逢未剃時。
從這首詩來看,蘇曼殊對楓子也是有情的。烏舍是希臘傳說中的神女,被譽為古希臘諸神中最美的女神。詩人用女神來形容佳人,是對她的禮讚。而後又用「凌波肌似雪」5個字既寫出了對方行走的美妙姿態和白如雪之膚,對一個女子來說這樣的稱讚無疑是很受用的。
第二句「親持紅葉索題詩」其實是暗指對方向他求婚的事,但卻寫得很是隱晦,讓對方有臺階可下。「親持」中的「親」字,可見詩人對對方是極為尊重的,對她的一番錯愛也是滿滿的感恩。
從前兩句詩中,我們能發現對於這樣一個有情有義的女子,詩人心中其實是有情的。但是礙於自己的身份,他還是寫出了後兩句。在第三句中詩人用「無情」來形容自己,顯然這是對自己無法接受對方的歉意。同時一個「淚」字,也可見他內心也是糾結的,拒絕對方對他來說也並非易事。
最後的落筆是全詩最妙的一句。唐代詩人張籍有一首名為《節婦吟》的經典,詩的最後兩句是「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在這裡蘇曼殊將「恨不相逢未嫁時」改一個字,變成了「恨不相逢未剃時」,以此來勸退對方,並一語道破了自己不能答應的原因。
縱觀全詩,雖然只有28個字,但高僧確實是有情商的,先是用極美的語言來誇讚對方,更含蓄地感謝了對方的青睞,最後才表示拒絕,可謂相當有水平。而在詩的語言上,前兩句清麗動人,而後兩句將張籍詩的「雙淚垂」改成了「一缽無情淚」,將「未嫁時」改成「未剃時」,不但改得巧妙,也更體現了自己的無奈之情,令人動容。這樣的拒絕大家覺得高明嗎?歡迎討論一、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