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業對外開放再進一步!
據北京市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官網消息稱,2月17日,全球知名投資管理公司橡樹資本(Oaktree Capital)的全資子公司—Oaktree(北京)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在北京完成工商註冊,註冊資本542萬美元。
分析人士表示,外資將發揮「鯰魚效應」,推動不良資產經營主體不斷拓展服務對象並完善服務手段。
在中國不良資產處置領域投資總額超65億美元
橡樹資本成立於1995年,總部位於洛杉磯,管理資產總值超1200億美元,是全球最大的不良資產買家。它常常低價投資瀕臨破產的公司,卻又往往能通過重組使之起死回生,因此被稱作「華爾街禿鷲」。
北京市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官網數據顯示,橡樹資本在中國不良資產投資領域較為活躍,投資總額已超65億美元。
橡樹資本亞太區業務發展聯席主管、中國區總經理巢瀚婷表示,儘管短期內,中國經濟將受到疫情的影響,但作為價值投資者,橡樹資本更加長期基本面的成長方向。
巢瀚婷表示,當前中國經濟結構正在轉型,GDP的構成發生了很大變化,消費佔比逐步提高,基建佔比不斷降低,經濟增長的整體質量會越來越好。橡樹積極布局投資成立北京子公司,也是基於對中國經濟和資本市場的長期樂觀態度。
外資走上獨立牌照之路
十餘年來,外資通過與四大金融資產管理公司(以下簡稱「四大AMC」)設立合資公司、通過四大AMC購買及從銀行間市場購買等方式,已經參與到我國的不良資產處置市場中。
2013年11月,橡樹資本與四大AMC之一的中國信達籤署了戰略協議,10億美元成立合資不良資產處置公司,雙方各佔50%的股份。此外,信達和高盛合資組建了處置不良資產合資公司,華融也分別與摩根史坦利和高盛組建中外合作公司處置不良資產組合。
有分析人士表示,與四大AMC設立的中外合資公司有其自身的歷史背景和使命,對不良資產的處置並不能與國外標準的NPL(non-performing loan)處置流程相對標。
今年1月,相關部門發文表示:「中國允許美國金融服務提供者從省轄範圍牌照開始申請資產管理公司牌照,使其可直接從中資銀行收購不良貸款。中國在授予新增的全國範圍牌照時,對中美金融服務提供者一視同仁,包括對上述牌照的授予。」
由此,美國金融服務機構走上了在中國開展不良資產業務的獨立牌照之路。憑藉牌照,外方可以直接從銀行批量購買不良資產。
不良資產處置行業面臨發展機遇
日前,北京市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發布《關於做好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情況下金融服務保障工作的通知》指出,地方資產管理公司開展因疫情受困企業的不良資產收購業務,加強優惠融資支持。
金融監管研究院資深研究員楊瑾表示,此次疫情對於中小企業造成的損失,也包括由於延期履約或無法正常履約而支付的違約金、賠償金,其中很大一部分是金融機構貸款違約。不良資產行業可以運用自身的專業能力,通過不良資產收購、債務重組、債權融資、權益類投資等等各種方式化解不良資產,支持中小企業渡過難關。
銀保監會17日發布的2019年四季度銀行業保險業主要監管指標數據顯示,2019年末,商業銀行不良貸款餘額2.41萬億元,較上季末增加463億元;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率1.86%,與上季末持平。
有不良資產行業研究員則認為,外資將發揮「鯰魚效應」,推動不良資產經營主體不斷拓展服務對象並完善服務手段。行業環境的變化競爭越發激烈,客觀上將促進不良資產經營專業化、服務客戶多元化。除了進入破產重整程序的問題企業,不良資產經營機構還要向暫時性陷入財務困境但仍有發展前景的一般企業,甚至成長、成熟型的「優質」企業提供多元化服務。
來源: 中國證券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