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中
暮春時節,我們來到廈門鼓浪嶼。
鼓浪嶼是一個有故事的地方。不經意間發現大師林語堂曾經結婚的禮拜堂!細究,林語堂與廈門鼓浪嶼有不解之緣。
1905年,那位名叫「林和樂」的10歲男童翻過漳州坂仔老家的山嶺,坐了三天的船,登上鼓浪嶼,入讀養元小學。廈門對林和樂的影響至深,他說,「我與西洋生活初次的接觸是在廈門」——身著白衣的傳教士和操演的戰艦;外國男人和女人在拍網球吃冰激凌;「最為驚駭的經驗」是外國人互相偎抱在俱樂部中跳舞。
13歲時,和樂升入了教會辦的尋源中學。中文、地理、算術、經典和一本薄薄的地質學,這些學科在和樂讀來都是「太容易了」,以致於他經常跑到碼頭上看來往的船隻。4年後,他以第二名的成績畢業於尋源中學,畢業時,林和樂改名林語堂。
今天,當追尋林語堂的人生足跡時,我們驚訝地發現,他的許多重要成就實際上早就萌芽於尋源中學。那時,他迷上了蘇東坡的作品,而且已經看了一半的《史記》。而30多年後的1947年,他出版了代表作之一《蘇東坡傳》。
在出版《蘇東坡傳》的同一年,林語堂發明了世界上第一臺中文打字機。據說,就讀尋源中學時,他對鼓浪嶼碼頭上的小輪船很著迷,尤其是船上的蒸汽引擎,此後,他一看見機器就非常喜歡,後來,還真小有所成,一介文人卻發明了中文打字機。
現在,尋源中學的舊址上出現的學校,是廈門音樂學校。站在音樂學校的四樓,與之毗鄰的廖家別墅一覽無餘。百年前的1912年,在尋源中學的最後一個傍晚,17歲的林語堂坐在宿舍,望著窗外,他是否望見了廖家別墅?是否預想到他的人生從此將與廖家緊緊相連?
位於鼓浪嶼漳州路44號的廖家別墅,建於19世紀50年代,實際上是林語堂老丈人的豪宅,因為別墅裡的其中一處是林語堂與廖翠鳳的洞房,因而,這裡亦無可爭議地成為除平和坂仔、臺灣陽明山之外的第三處林語堂故居。
據說,林語堂最初愛的女人並不是廖翠鳳。尋源中學畢業後,林語堂前往上海聖約翰大學念書,大二那年曾連續上臺領獎三次,在聖約翰大學的男生和聖瑪利亞書院的女生之間造成轟動,在那裡,他喜歡上了來自鼓浪嶼的陳錦端,兩人墜入愛河。林語堂在《我的婚姻》中稱她為「大美人C君」。廈門巨富陳天恩為了阻止女兒陳錦端嫁入林家寒門,就把隔壁開錢莊的廖家的女兒翠鳳介紹給了林語堂。被安排結婚的林語堂不改調皮本性,去迎親時,廖家獻上象徵吉祥的龍眼茶,他把龍眼全部吃掉。徵得妻子同意,他還把結婚證書燒掉了!彼時的翠鳳說了一句日後被女兒林太乙譽為「歷史性」的話:「沒錢不要緊。」林廖二人由此開始了57年的美滿婚姻。
儘管廖家別墅已標明是危房,但樓上樓下還是住了不少廖家後代,我們從屋前找到屋後,七拐八繞才找到了林語堂當年的洞房。1919年8月,24歲林語堂與廖翠鳳舉行婚禮,三天後,林語堂便攜著廖翠鳳遠赴美國留學了。等他們再次步入廖家別墅時已是7年後的1926年。
林語堂的洞房如今住著的是廖翠鳳侄子廖永明和他的老伴。上世紀80年代,廖永明從外地調回廈門大學任教授,他由此住進了林語堂那冷寂了五六十年的老宅。
歷史總是存在某種巧合。當年,廈門大學校長林文慶想辦國學院時,在他兒子林可勝的家中正藏著被段祺瑞政府通緝的學貫中西的林語堂。於是,林可勝向父親舉薦了林語堂,因此,欲回報桑梓的林語堂回到了闊別14年的第二故鄉——廈門,出任廈門大學文科主任。
在林語堂友朋式感召下,一批大師陸續踏浪走進廈門大學,有文學家魯迅、國學家沈兼士、古史專家顧頡剛、語言學家羅常培、哲學家張頤、中西交通史家張星烺、考古學家陳萬裡、編輯家孫伏園和作家章川島等等。
這批名家的主體是北大的「語絲派」與北大的「現代評論派」,他們的到來,讓廈門大學文科盛況非凡,「一時頗有北大南遷的景象」。
1926年10月,廈門大學國學研究院成立,「俊秀英慧」的林語堂出任總秘書長,這時他剛剛度過31歲生日。廈門大學國學院成立8天,即提出了10個研究選題,並計劃出版10部專著,其中有魯迅的《古小說鉤沉》和《六朝唐代造象》,林語堂的《漢代方音考》和《七種疑年錄統編》。國學院還有一個重大計劃,就是編纂《中國圖書志》,這是一部包括春秋、地理、醫學、金石等十三類書目的洋洋巨著。
當然,林語堂最終沒能在廈門大學實現他的上述抱負,1927年3月,林語堂離開廈門大學,離開的原因,究竟是經費拮据,還是人事關係複雜?今天,深究這些原因似乎沒什麼必要了,許多研究者共同的看法,是他所帶來的現代科學精神和態度,現在依然影響著廈門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