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米香》以地域文化為根講好盤錦故事

2020-09-25 中工網

遼寧省第十一屆藝術節自9月15日開幕以來,好戲連臺。盤錦市藝術團創排的話劇《大地米香》作為藝術節參評劇目於9月23日、24日在盤錦人民會堂上演。這是一部關於地域文化的話劇。演出現場掌聲不斷,深受觀眾歡迎。

劇中的人物都是 生活中可尋見的

《大地米香》是一部現實題材話劇,講述盤錦的梁一碗一家三代與「血染的種子」結下不解之緣的故事。《大地米香》是盤錦市文藝精品創作生產專項扶持資金項目。

話劇《大地米香》劇照。史維濤 攝

話劇《大地米香》劇照。邵思雨 攝

舞臺上,演員們演得情真意切,生動對白結合逼真的舞臺效果,為現場觀眾呈現出梁家三代人在艱苦條件下,帶領鄉親們培育稻種的故事。劇中人物都是在生活中可尋見的。

話劇《大地米香》時間跨度大、空間轉換繁複,以現實主義風格為基調,與表現主義的創作手法相結合,帶給觀眾新的劇場體驗,讓觀眾快速融入劇情當中。觀眾不僅看到了劇中人為國家、為人民不懈奮鬥的場景,同時也感受到平凡人的無私奉獻、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崇高品質和家國情懷。

《大地米香》由國家一級導演蔡菊輝擔任導演,遼寧人民藝術劇院演員李百新、楊威然、宋海峰擔任主演。《大地米香》入選遼寧省第十一屆藝術節參評劇目,每一個演職人員都特別重視。女主角金穗的飾演者楊威然告訴記者,她雖然有一定的舞臺經驗,但依然覺得自己的積累不夠。因此,她時常和導演溝通、與搭檔對戲,練習走臺。她說一個景就代表著一個年代,絕對不能出錯。楊威然從小姑娘演到老太太,為了詮釋好角色,她常到馬路邊站著,觀察不同年齡女性的面部表情和說話的語氣與方式。

每個演員都珍惜這次演出機會

盤錦市藝術團團長丁巖說:「像我們這樣一個市級文藝院團,創排一部戲很不容易 。得到遼寧人民藝術劇院的大力支持,我們盤錦人發揚了勇於開拓的精神。排練期間,團裡演員每天從早到晚都在排練。蔡菊輝導演從早到晚都在排練場,對每個演員的每個動作、每個眼神、每句話、每個字都要摳準。主演李百新原來是盤錦市藝術團的演員,後來到遼藝工作,他本著家鄉情懷付出很多,他不僅自己演,而且還手把手地教我們團的演員,讓大家在表演上有了質的飛躍。

團裡每個演員都珍惜這次演出機會,排戲期間好多人過生日或重要的紀念日都是在舞臺排練中度過的。每個人迸發出對藝術的追求,對工作的熱情達到了極致,這成就了我們這個非常敬業的創作團隊。」

以地域文化為根和魂,創作了一部部經典劇目

地域文化是城市特色形成的源泉。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近年來,盤錦市廣大文藝工作者以地域文化為根和魂,創作了一部部經典劇目。其中,輕歌劇《紅海灘》、歌舞詩《大葦蕩》、歌舞詩《海之夢》、舞臺劇《遼河口》等一批具有地域文化品格的藝術佳作,用鮮活生動的藝術形式講出盤錦的故事。特別是此次創排的話劇《大地米香》讓廣大觀眾通過欣賞舞臺藝術來深化對盤錦的認知和了解。

丁巖說,創排話劇《大地米香》旨在著力打造一臺思想精深、藝術精湛、製作精良的精品之作,希望通過此劇的創排,展示盤錦地域文化的獨特魅力, 讓更多觀眾領略盤錦地域文化魅力,提升盤錦文化軟實力。

「這戲太好了,我是含著眼淚看完全劇的,非常激動。」「這個戲為我們上了一堂生動的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革命傳統教育課……這個戲要多演,讓更多觀眾特別是年輕觀眾受到教育。」散場時,觀眾駐足人民會堂外,三五成群地聊著,他們素不相識,但因為一部劇而產生了共鳴。兩個小時的精彩演出,用藝術的魅力渲染了精神的力量,深深感動了現場觀眾,整場演出在歌曲《大地米兒香》中落下帷幕,但劇目所傳達的聲音永遠不會落幕。

相關焦點

  • 香滿盤錦,原創話劇《大地米香》首演成功
    9月23日晚7點,原創話劇《大地米香》在人民會堂隆重上演,兩個多小時的精彩演出,讓300餘名觀眾體會到話劇的藝術魅力。掌聲經久不息市文藝精品創作生產專項扶持資金項目——原創話劇《大地米香》經過3年的創作、編排,終於揭開神秘的面紗與觀眾見面。
  • 盤錦首部原創話劇《大地米香》昨晚驚豔亮相
    9月23日晚7點,原創話劇《大地米香》在盤錦人民會堂上演,兩個小時的精彩演出讓 300 餘名觀眾體味到了話劇的藝術魅力。掌聲經久不息 市文藝精品創作生產專項扶持資金項目——原創話劇《大地米香》經過3年的創作、編排,終於揭開神秘的面紗與觀眾見面了。首演吸引了社會各界人士前來觀看,現場座無虛席。
  • 盤錦推出代表性地域文化符號 遼河口文化承載鄉情鄉愁
    在人們普遍關注鄉音鄉情及鄉愁的當下,盤錦市率先完成了自身的文化定位,推出了代表性地域文化符號——遼河口文化。這一文化標誌的確立,在凸顯其地域文化面貌獨特性的同時,也在過去與未來之間架設了一座橋梁,為這個城市接下來的文化發展鋪墊了必要而又堅實的基礎。
  • 黃河文化研討會講好新時代「黃河故事」
    黃河文化被認為是中國的主體文化、國家文化、主流文化、民族文化,在中國文明史上、世界文明史上,均佔有重要地位。自古以來,黃河流域也是文明交流互鑑的活躍地帶。光明日報副總編輯趙建國在會上表示,要結合新的時代條件,對黃河文化進行研究闡發,使其成為賡續中華文明精神圖譜的重要底色、堅定文化自信的重要載體。要深入挖掘黃河文化蘊含的時代價值,積極服務於經濟社會發展和民族偉大復興大局。
  • 講述薩滿故事 傳承地域文化
    寧安市為了挖掘、保護、開發豐富的歷史文化,持續深入實施「文化建設年」活動,精心謀劃、實施了一系列以寧安地域文化元素為主題的文化活動,推出《寧古塔系列叢書》、《邢天故事會》和全國首部滿語電影《鶯歌嶺傳奇》等一批作品。
  • 稻藝節:秀出盤錦百年稻耕文化
    來自省內外3000餘名遊客一走進大窪區唐家鎮唐家村,立即感受到百餘個栩栩如生、形態各異的稻草塑形藝術品帶來的視覺衝擊力;登高遠眺,十幾幅惟妙惟肖的稻草擺塑展現出的大地藝術畫作,更給人以強烈的美的享受。以文化+歷史為主題的稻耕文化博物館區,通過實物陳列等形式,將盤錦「百年成一稻」的發展歷程形象立體地展現出來。
  • 「唱響黃河文化 講好老子故事」
    11月7日至8日,由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河南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河南省民間文藝家協會、周口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主辦,鹿邑縣委、縣政府、縣政協和周口市民間文藝家協會承辦的「唱響黃河文化 講好老子故事」全國老子民間故事研討會在鹿邑縣舉行。
  • 讀盤錦 | 藝術的盤錦
    ,因為她的「雕塑藝術」——大地沙雕是盤錦最亮眼的景觀,它的處理方式深得中華文化精髓:一道道河灣看似女媧鍊石那麼隨意,卻該狹長處狹長,該圓潤處圓潤,該歷史處歷史,該歲月處歲月,低調奢華地呈現出高不可攀的稀世之美,把盤錦人大音希聲、大象無形、大含細入的境界,大聲地宣讀給世界。
  • 讀盤錦 藝術的盤錦
    喜歡盤錦,因為她的「雕塑藝術」——大地沙雕是盤錦最亮眼的景觀,它的處理方式深得中華文化精髓:一道道河灣看似女媧鍊石那麼隨意,卻該狹長處狹長,該圓潤處圓潤,該歷史處歷史,該歲月處歲月
  • 我與盤錦「小紅樓」
    開始和地域文化專家張培心先生,還有盤錦日報首席記者夏華同志,開始多方奔走呼籲,包括收集相關材料,找線索,聯繫知情人,撰寫報導,希望保護起來。後來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視下,這裡被收回建成日寇罪行陳列館。
  • 張伶伶作品:盤錦城市文化展示館/2017-2018年度建築設計獎·建築...
    - 1 - 項目概況 盤錦城市文化展示館位於遼寧省盤錦市遼東灣新區文化中心區,用地面積8公頃,建築面積26000m ,主要功能為展示盤錦地方文化,城市建設歷史和未來發展規劃。
  • 為世界兒童講好中國故事
    原標題:為世界兒童講好中國故事 【文化評析】 除了著眼於人類共通的情感,原創童書要走出去,還要有適量的中國文化元素,能更好地體現中國的視野與審美。如果創作能夠表現傳統文化特色,體現中國藝術美感,想必會在海外童書市場受到歡迎。
  • 「唱響黃河文化 講好老子故事」國家老子民間故事研討會舉行
    11月7日,由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河南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河南省民間文藝家協會、周口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主辦,中共鹿邑縣委、鹿邑縣人民政府、政協鹿邑縣委員會、周口市民間文藝家協會承辦的「唱響黃河文化 講好老子故事」全國老子民間故事研討會在老子故裡河南省鹿邑縣舉行。
  • 【雲遊盤錦】興隆臺區喊你來度假!
    活動安排1.十一假期全程:發生在這場戰疫中的故事作品展(一樓)。2.十一假期全程:北京國際美術雙年展盤錦巡展(二樓)。3.10月7日(周三)14:00 雪松書畫學校學員社會實踐活動。盤錦遼河口老街始建於2017年,是中國首家地域文化商街博物館。遼河口老街佔地面積9000平方米,建築面積18000平方米,為三層連廓式露天商業街。
  • 盤錦稻田畫打造今冬旅遊新亮點
    近日,從紅海灘國家風景廊道獲悉,景區已經開始對今冬旅遊產品進行施工和規劃籌備,而最受遊客喜愛的稻田畫也在進行造型,結合春天的五彩稻田畫景觀,最終將形成一幅由黑土地和金色稻稈組成的冬日大地景觀藝術,為今年冬季旅遊打造新亮點。在紅海灘國家風景廊道稻夢空間景點,有工人正在用小型手推收割機將稻田畫中「多餘」的稻稈推倒。已經完全推倒的部分,還有工人進行後期的綑紮。
  • 講好「黃河故事」,為黃河文化注入新的時代內涵
    習近平強調:「黃河文化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要推進黃河文化遺產的系統保護,守好老祖宗留給我們的寶貴遺產。要深入挖掘黃河文化蘊含的時代價值,講好『黃河故事』,延續歷史文脈,堅定文化自信,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凝聚精神力量。」
  • 挖掘黃河文化內涵,講好黃河文化故事
    暑期社會實踐【挖掘黃河文化內涵,講好黃河文化故事】近日,@長安大學 暑期實踐隊來到陝西省渭南市韓城市和大荔縣,開展了以「挖掘黃河文化內涵,講好黃河文化故事」為主題的社會實踐活動。團隊通過走訪調研與問捲髮放,實地考察了黃河沿岸城市文化故事和風土人情,搜集了黃河文化背後的故事,梳理了黃河文化的形成、發展與傳承脈絡,積累了豐富的素材。黃河文化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
  • 盤錦:遼河國際藝術區展示「文化+」的魅力
    盤錦:遼河國際藝術區展示「文化+」的魅力 2016-07-28 10:10 來源: 東北新聞網 作者:呂紅麗 劉永安 分享  從2002年提出發展文化產業、打造文化產業集聚區的構想,到2003年啟動遼河文化產業園建設,再到遼河美術館、遼河文化廣場、石油科普主題公園、藝術夢工廠、廣廈藝術街的陸續啟動,興隆臺區以「一張藍圖繪到底」的堅定推動文化產業發展。從「挖石油」轉向「挖文化」後,興隆臺區的文化產業發展模式拓展到「文化+」,以文化與各領域的融合,引發了一系列奇妙的「化學反應」。
  • 講好黃河故事弘揚黃河文化
    )黃河文化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華民族文化自信的重要根基,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去年9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中指出,「要推進黃河文化遺產的系統保護,深入挖掘黃河文化蘊含的時代價值,講好黃河故事,延續歷史文脈,堅定文化自信,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凝聚精神力量。」
  • 用文化產品講好新疆故事
    從新疆悠久歷史和燦爛文化中汲取養分,從160多萬平方公裡土地上發現生動故事,以更鮮活的形態、更貼近的形式,講好新疆故事、傳播好新疆聲音,我們就能以滿滿的自信,為中華文化的發展作出更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