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Netflix製作經費最高的年度大劇,《王冠》第四季於11月15日正式上線。上線4天,豆瓣評分已經開放,9.3的高分延續了前幾季的好口碑。
《王冠》 劇集劇本由《女王》的編劇彼得-摩根創作,由《時時刻刻》導演史蒂芬-戴德利執導,主要講述伊莉莎白二世與邱吉爾在二戰後,重塑英倫的故事。
三個女人一臺戲
這一季講述的是1977年到1990年英國頂尖權力層的故事。劇集封面圖被三個英國女人佔領: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柴契爾夫人和黛安娜。
在這一季中,黛安娜與查爾斯王子相識,並在知道卡米拉與查爾斯王子藕斷絲連的情況下嫁入王室。與此同時,英國女王和時任英國首相柴契爾夫人這一對據說關係很「冷淡」的同齡人之間的權力鬥爭也是本季的重頭戲。
最新消息是,作為本季主線故事的「當事人」,英國王儲查爾斯表示「拒絕」觀看這一季,理由是他身邊的朋友認為這部劇把虛構「當做事實」。
「當事人」之子威廉王子據說也對劇中的刻畫「不太滿意」,他覺得「自己的父母被利用,被通過一種虛假而簡單的方式來賺錢」。
從拍攝地點看英倫風光
有傳言稱Netflix已將計劃預算設置為1億美金續訂第六季(又是一部昂貴的神劇,Netflix對該劇的用心可見一斑) 不過最讓人覺得有趣的還是這是一部由美國人拍攝的英國王室劇集。
在第四季開篇,有一座蘇格蘭風格的城堡存在感極高,它就是巴爾莫勒城堡Balmoral Castle,也是女王在蘇格蘭的家。今年早些時候,查爾斯王子查出新冠病毒呈陽性後,就在這裡修養。
在《王冠》劇中「扮演」巴爾莫勒城堡的是Ardverikie Estate。在劇中,這座城堡中發生了很多影響深遠的「小事」,如柴契爾夫人在這裡的格格不入,如黛安娜在這裡獲得王室家族的一致認可。
這座古堡也對外開放參觀,還可以舉行婚禮。對了,它還將出現在下一部邦德電影《生死為了》中
《王冠》第四季中有一些在冰島的情節,拍攝地點其實是蘇格蘭的Dunbeath城堡。這座位於懸崖邊的古堡極其隱私,目前不對外開放,但古堡周邊的花園可以預約參觀。
英國女王在倫敦的主要寢宮及辦公地點——白金漢宮的拍攝是在哪兒進行的呢?據了解,白金漢宮的外景是在Moor Park Mansion和Old Royal Naval College拍攝的,因為他們具有和白金漢宮一樣古典莊重的外形。
白金漢宮的內景,有兩個拍攝地點。其一是位於倫敦的蘭卡斯特宮Lancaster House,這座新古典主義風格的宅邸通常只在一年一度的倫敦著名建築開放日(open House London festival)期間對公眾開放。
白金漢宮內景的另一處拍攝地點是威爾頓宮Wilton House。這座府邸在英國的影視劇中經常出現,如今年翻拍的《艾瑪》,2005版《傲慢與偏見》,1995版《理智與情感》都在此拍攝過。這座建築對外開放參觀,每年3月還會舉辦古董展覽交易會。
王室密事誰不愛看
《王冠》第四季揭開了英國王室的「舊傷疤」,而且是在這段歷史還沒有被公眾淡忘的時候。
第一集便展示了英國皇室華麗的格調和精美的布局,一輪又一輪的渲染把觀眾推回到二戰結束後的霧都倫敦,而作為第一王位繼承人的伊莉莎白公主即將出嫁,民眾對盛大的王室婚禮翹首以待,期望與年輕的公主一起掃除戰後的陰霾開始新的生活篇章。
故事的前半部分也是這樣美好而順利的進行著,國王喬治六世正值知命之年,治國理家都是最好的年華。伊莉莎白與她的海軍丈夫菲利普也隨心所欲的享受著一次又一次的蜜月旅行和狂歡過著公主該有的生活.....
但故事當然不會像童話那樣圓滿,沒有快樂多久的伊莉莎白公主在一次遠行狩獵中就接到父親突然去世的噩耗。
畫風驟然扭轉,劇情在整部劇的拍攝基調和壓抑的氛圍烘託下突然升上高潮,從接到噩耗到站在已經逝世的父親面前,伊莉莎白公主沒有說過一句話但所有的悲傷與回憶頓然湧現,她終於流下了眼淚。
據說真正的伊莉莎白女王也是《王冠》的忠實粉絲,播出初期也會一集不落的追,不知道她看到父親逝世的這一幕有沒有和老禿一樣潸然淚下。
但當然,親歷者的痛苦是我們觀者不可比擬的,所以這也是觀賞歷史的人能夠對歷史中的人物評頭論足的原因,真正身處其中又怎麼可能全面地看待整個事情。
喬治六世在此之前一直是一位稱職的國王更是優秀的父親,順帶一提著名的《國王的演講》就是出自這個國王,他天生口吃但努力練習,最終促成了有名的「國王的演講」。
喬治六世對於伊莉莎白二世的影響可謂是重大的,就像劇中所寫的那樣,得知自己不再能夠與肺癌抗衡之時,仍然堅持和自己的女婿外出打獵。
以此來告誡這個「情商太低且不太會說話的」金龜婿,如何照顧好伊莉莎白二世女王,並且牢牢的讓他和伊莉莎白二世記住家與國的先後順序,這對女王今後宣誓致死為國,臨死才退位的誓言有直接性影響。
欲戴皇冠,必承其重。這句話老禿覺得在伊莉莎白二世身上體現的淋漓盡至,當女人成為一國之首,照樣可以成為整個日不落帝國的精神支柱。
從懵懂突然轉變身份,從第一次粗略簡單的演講到越發熟悉的重要活動發言,從面對大小事宜的手足無措到區分好家庭與國家的先後......少女的蛻變或許就在那一分鐘。
徵程是漫長且枯燥的,但女王在位直至今日這70年來卻一直馬不停蹄一直都保持著原來的樣子,努力維護著大英帝國最原始的尊嚴與禮儀,女王的王冠沒有掉,她也完成了父親對她給予的厚望。
可以從《王冠》中學會什麼?
《王冠》整部劇不論是在劇情符合歷史的基礎上,還是對於英國皇家服飾規矩言行的考究,更或是整部劇對於女王這一生的孤獨但充實,悲情卻積極,女兒情但要國家大義的種種矛盾與糾葛都都不失為一部優質的歷史劇,能讓你在了解歷史的同時,深度思考家與國的選擇和對責任到底該以什麼姿態去擔負。
看完第四季,相信很多人都能得出結論:查爾斯是軟弱的,黛安娜是幼稚的。
劇中,女王對查爾斯說(大意):
你和黛安娜,僅僅憑出生,
就獲得了世界上幾乎所有人
不管如何奮鬥都得不到的特權、榮譽、財富
你想成為國王麼?
那就做人們期待國王該做的事 ...
然而作為王室的一部分,尤其查爾斯和黛安娜作為王位繼承人,他們必須承擔「王冠」所帶來的責任。因為,他們無須很聰明,無須很努力,無須有任何成就,就能獲得許許多多。
女王明白:你要守住王權,就不能隨心所欲;你要維護特權,就要付出一些其他人不能接受的代價。總之,你不能太貪心,既要 ... 也要 ...
豆瓣上有個評論,還挺恰如其分,引用一段:
「
這個劇很細膩地展示了人性其實在哪裡都是一樣,不管你是女王、公主、親王,都逃不開每個人必須回答的人生問題:我是怎樣的人?我要怎麼度過我的一生?」
在回答這些問題的過程中又會遇到許多的矛盾,比如我想要的我做不到怎麼辦?世界和我期望的不一樣怎麼辦?
面對那些艱難複雜的人生問題,有的人交出了令人傾佩的答卷:
女王容貌、魅力不如妹妹,智力、性格、能力沒有一樣出眾,但她極為踏實和努力地對待著生活和她肩上的重擔,一步步成為人們愛戴的女王。
在這個過程中,她的成長簡直是偉大的,她的堅定和真誠是令人動容的。-- by @phoebe
回到教育的話題,我們不能既要孩子聽話、做題、應試,又要他充滿探索精神、想像力,未來在一個領域開創新局面 ...
這也許就是一個例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