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讓是淨化現代社會競爭戾氣的一面鏡子

2020-12-17 正解地氣

我國歷來有崇尚「以禮為先,以讓為賢,以和為貴」的傳統美德,在我國的傳統文化中,禮讓是一朵瑰麗的奇葩。經典故事《孔融讓梨》,至今仍然婦孺皆知、有口皆碑。

不知從什麼時候起,競爭這個詞彙見諸各大媒體,各種成功學、競爭學書籍大興「狼性」競爭理念,很多人驚呼:當今社會,弱肉強食,競爭才是最高法則,禮讓早已過時了。

今天的你我該怎麼看待禮讓美德和競爭趨勢呢?

禮讓,是一種文明優雅的交往方式,我們在社會交往中需要有禮讓精神。沒有禮讓,就沒有城市生活繁忙而高效、快捷而有序的律動;沒有禮讓,就沒有城市生活陌生而親切、刻板而熟稔的溫情。

禮讓不但體現了城市的文明程度,也關係到城市的生活秩序。試想遇到節假日和重大文體活動,人山人海、摩肩接踵之時,如果大家沒有禮讓精神、謙讓風格,那麼爭執、推擠、鬥嘴勢必發生,往往會誘發不必要的人際摩擦衝突,引起公共秩序混亂,甚至釀成惡性事故。

禮讓還是一個人應有的修養和品質,也是相互之間關係融洽、團結堅強的潤滑劑和粘合劑。只有平時形成了相互禮讓的良好關係和氛圍,遇到急、難、險、重事務時,才會轉變為巨大的合力。正如德國思想家歌德所說:「禮讓是一面照出他肖像的鏡子」。

不可否認,很多現代人都喜歡爭:爭長論短、爭強好勝、爭大擺小、爭名逐利、爭權奪勢、爭功奪寵、爭風吃醋……在人世紛爭中,讓生存的環境變得喧囂和冷漠;在虛假的寒暄中,掩藏了太多的勾心鬥角和爾虞我詐。身在世事紛爭中,讓人心倍感苦楚和蒼涼。

環顧周遭的人和事物,競爭似乎無處不在,危機意識一度走俏職場,學者大呼「叢林社會」到來。叢林社會是可怕和可悲的,無疑是人類文明的倒退。但競爭需有方,不可為了競爭不擇手段,而做一些損人利己的事情;更不能為了競爭,不顧他人的死活,而把競爭對手逼上絕路。競爭是奮進的武器,為實現勝利的目標發力,可以傷人,也可自傷,貪婪與嫉妒自古便和競爭逐利相伴而生。

禮讓和競爭是推動社會前進的巨大動力。禮讓是盾,可以擋開世間的醜惡;競爭是矛,可以披荊斬棘,讓人大步前行。唯有兩者結合,才能立於不敗之地。無論是過去還是現在,禮讓應是我們安身立命的根本,競爭則是我們創新發展的關鍵,讓禮讓化解不當競爭的戾氣,在該出手時出手,在該退讓時退讓,「以己之盾化彼之矛」。只有這樣,道德之花開遍神州大地,社會新風沐浴中華兒女,成為小康社會建設的先行軍。

子曰:「能以禮讓為國乎,何有?不能以禮讓為國,如禮何?」

中國文化講「無所爭」,不是我們缺乏競爭意識,而是我們強調個人的修養提升,通過「克己」來與自我競爭,戰勝不好的那個我。如能做到戰勝自我,則世界確實無事可爭。能克己則能臻於善,所作所為合乎天理規則,還有什麼需要去爭呢?日月之行、四季更替是天道,天有與誰爭嗎?如不能克己,則所爭都不過是為了私慾,爭愈烈離仁愈遠,又有什麼好爭呢?

相關焦點

  • 流行語是社會生活的一面鏡子
    但不管過去還是今年,十大流行語,都是一面映照社會生活的一面鏡子。  十大流行語,首先反映的是公眾對社會的關注度,從中也可見公眾的社會責任感。如「命運共同體」,雖是政經類語詞,但卻成為今年來國人的最為關注。
  • 一面書評的鏡子——讀徐柏容《現代書評學》
    偶然的機會,得到這本《現代書評學》,竟好似得了一面鏡子, 一方面將自己以前寫的一些東西照視的原形畢露,另一方面也知道了自己哪些方面還非常欠缺,可以有用哪些方法得到提高。現在,終於可以系統地了解、學習一下,什麼才是真正的書評。
  • 紅樓夢:賈瑞因為一面鏡子而死,王熙鳳也是因「一面鏡子」而死
    紅樓夢:賈瑞因為一面鏡子而死,王熙鳳也是因「一面鏡子」而死紅樓夢裡講述了大部分年輕人的生死,期間各種人都是因為世俗,道德,和社會無情的摧殘。如林黛玉因為不能與賈寶玉雙宿雙飛而含恨離世。晴雯因為心比天高,而命比紙薄積怨而逝。
  • 德魯克:一面鏡子
    當然從歷史的視角看,中國企業在管理上的窘況是很容易理解的:「文化大革命」的激蕩和教育領域的意識形態羈絆使中國與現代管理科學長期隔離了。但是當中國經濟從要素驅動和投資驅動階段向創新驅動階段邁進時,當戴爾之類的跨國公司與中國企業同臺競技時,中國企業家就無從逃避「管理也是第一生產力」這樣的命題了。近年來內地商學院教育的井噴,折射出了中國經理階層對管理知識的渴求。幸運的是,我們有德魯克。
  • 和睦家興旺,戾氣自衰亡……興衰主旋律
    而愚蠢的人,特別在意話,不管不顧事情的好壞,非得口舌爭高低,戾氣很重,因為戾氣,八達嶺動物園釀成了其母命喪虎口的慘劇。因為戾氣,萬州橋上15人(包括戾氣者本人)魂銷江水。戾氣是什麼?是兇氣,更是晦氣。倡導愛心與包容,和顏悅色對待他人,方知都不是聖人,誰也有說錯話辦錯事的時候,不依不饒、一斧子砍到底或者是一棍子打死,其本身就是一種扼殺。請千萬要杜絕戾氣,唯有如此,方能規避禍端,一生幸福平安。
  • 祛除社會戾氣需要道德教化
    祛除社會戾氣需要道德教化 發表時間:2015-08-20   來源:寧夏文明網   這是一個浮躁的時代,也是一個戾氣愈重的時代。
  • 現代社會競爭中的「孫子兵法」
    孫子之所以受到現代人的青睞,是因為孫子學說充滿了智慧和謀略精神,這正符合我們現代社會競爭機制的需要。在競爭日趨激烈的現代社會,大家要在競爭中掌握主動,立於不敗之地,成為事業的成功者,就必然會面臨一些問題:如何知彼知己,預測形勢,計算得失,籌劃全局,避實就虛,出奇制勝等。《孫子兵法》講究戰略運籌,以謀制勝,權宜之變,全勝至上,強調致人而不致於人,牢牢掌握主動權。所有這一切不但深刻揭示了戰爭中的一般規律,也揭示了在社會其他活動中可借鑑的普遍意義。
  • 語言是工具,也是一面鏡子
    語言,既是人類運用智慧進行溝通的工具,也是展現人類美德的一面鏡子。所以,語言,就是透視一個人品德胸懷的鏡子。所以,語言,就是展示一面機構團隊工作素養的鏡子。可見,語言,又是一面彰顯人類無窮創造力的鏡子。語言博大精深,語言源遠流長,語言生命無窮。語言能凸顯我們的智慧與靈性,語言也在詮釋我們的情操與堅韌。
  • 禮讓為國所以為王,競爭為國所以為霸。
    今言競爭,以促經濟;為防失序,依循法律。法律雖嚴,必有意願,方能執行。否則,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關係失序,而人皆在其中矣。特別是國際關係。競爭之對,當為謙讓。禹伐三苗不屈而撤兵,退興禮樂於都中,然後三苗來服。太王退讓戎狄而遷豳,不欲民戰而死也,為周有天下肇基。
  • 紅樓夢:寶玉床前為何放了一面大鏡子?與寶玉的一個特殊癖好有關
    鏡子不能放在床頭,這是現代裝修的一個最基本的守則。現代社會中,個人家庭的起居室內,床頭的對面一般都不會放鏡子。賈寶玉卻在床的對面上擺放褶一個面大鏡子。劉姥姥二進榮國府,喝醉酒後站在鏡子前,看到鏡子裡的自己,以為是老親家也來了,還自嘲了一番。
  • 從源頭遏止和紓解社會戾氣
    實際上,層出不窮的「醫鬧」只是戾氣彌散的表徵之一。  戾氣彌散嚴重危害社會秩序,引發公眾恐慌,依法嚴懲個人極端行為已在全社會達成共識。然而,我們還應深思:暴戾之氣何以如此濃厚?除了依法嚴懲施暴者,又該如何根治戾氣橫行?  要從源頭上遏止和紓解社會戾氣,最根本的要靠深化收入分配體制改革,努力縮小收入差距。社會心理學研究顯示,社會貧富差距越大,弱勢群體的不平等感和對社會的不滿就越強。
  • 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鏡子
    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鏡子,從孩子身上可以看到父母的影子。脾氣暴躁的孩子,多半有一個性格急躁的爸爸或媽媽;自私小氣的孩子,他的父母也大方不到哪裡去;自卑懦弱的孩子,父親或母親可能也過於溫和或者過於專制。慢慢地,他就變成父母的一面鏡子,言談舉止、一笑一顰,都是父母的翻版。比如,前段時間熱播的電視劇《歡樂頌》,五個性格迥異的女孩,映射出了五個不同家庭的影子。拎不清的邱瑩瑩,有個溺愛她的爸爸;理智穩重的關關,有個家庭和睦的父母;潑辣大膽的曲筱綃,有個富有但略微複雜的原生家庭;高冷的安迪,是孤兒院長大的;愛慕虛榮的樊小妹,有個重男輕女的父母。
  • 韓松:科幻是中國社會變化的一面鏡子
    攝影:羅娜新華社北京11月3日電(記者韓松)11月2日,《新華每日電訊》刊載題為《韓松:科幻是中國社會變化的一面鏡子》的報導。今年是我到新華社第27年,第一次以科幻作家身份在這裡和大家交流。科幻從某種程度上是一個民族想像力、創造力的縮影,這些年我國也出現了一個科幻熱潮,尤其是劉慈欣獲得雨果獎之後。
  • 唐太宗需要魏徵這面鏡子,你也需要一面鏡子,才能照清自己的模樣
    所以能找到一面代表客觀的鏡子,來分析事情的真相,以省自身,就非常的重要了。魏徵死去了,唐太宗也失去了一面絕好的鏡子。唐太宗魏徵一生陳諫了兩百多件國家大事,全都是利國利民,有益於江山社稷的事情,對唐太宗而言,魏徵的確是一面絕佳的鏡子。
  • 一面看不到臉的鏡子是什麼樣的
    如果一面鏡子足夠真實,你能想到它的樣子嗎?1937年勒內·馬格裡特做了一幅畫,名字叫《不可複製》,這副畫裡,是一個青年人看著鏡子的畫面,但鏡子裡的青年人卻是他的背影。這面鏡子的世界和你真實的世界是左右相同的。
  • 契訶夫《不平的鏡子》:老婦人的一生摯愛竟是一面鏡子?
    在我曾祖母的畫像旁邊掛著一面蒙著塵埃的黑框鏡子。據說我曾祖母花重金購買了這面鏡子之後便與之形影不離,吃飯要照,喝水要照,甚至睡覺也要帶在床上,儼然當成了自己的終身伴侶。臨終時要求把鏡子也帶進棺材,只因尺寸太大放不進去,只好掛在了她的畫像旁邊。當我撫掉鏡子上的灰塵,看到由於鏡面凹凸不平而導致扭曲變形的自己的臉,十分詫異我曾祖母的特殊愛好。
  • 海昏侯墓中為何會有一面鏡子
    有學者推測,南昌海昏侯墓出土的銘文銅鏡,就是一面高檔的「魔鏡」。新近發現的南昌漢代海昏侯墓考古成果展亮相首都博物館,近來成為人們關注的熱點。海昏侯墓共出土一萬多件珍貴文物,其中還有一面精美的銘文銅鏡。這是一面什麼樣的鏡子?古人為何要在墓中放面鏡子作為隨葬品?沒發明鏡子前怎麼照面「觀容」?
  • 彭建功詩歌《我心中有一面鏡子》
    我心中有一面鏡子文/彭建功我心中有一面鏡子給大漠以倒影,給沙鋪下藍色充滿水的幻想,白雲拂拭沙丘我心中有一面鏡子給小草以挺拔,螞蟻統治世界每一滴露,就是一片斑斕的洋我心中有一面鏡子讓貪慾對視,醜惡自我發現
  • 疫情是一面鏡子
          疫情像一面鏡子,它能夠照出人性的善良和美醜,我們不能因為人性的醜惡而喪失希望,也不能因為人性的善良而不加設防。疫情當道,它能夠照出那些逆行者的義無反顧,也能夠照出某些人的肆意妄為和囂張氣焰。
  • 把日本當做一面鏡子
    日本的漢字:我們為什麼會在翻譯運動中「甲午戰敗」  眾所周知,日文是一種大量借用了漢字的文字,但如果反過來,說如今我們使用的現代漢語中有七成詞彙是「日語」,你會相信嗎?曾有人統計過,現代漢語中,從日語中轉借來的詞彙佔了相當大的比率,而且越是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高端詞彙,這種現象就越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