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的祖國》票房、口碑一路領先
很多人都在好奇,徐崢從哪裡找到的男一號
一場哭戲感動無數人
這個10歲的寧波娃火了
上映4天,國慶檔三部電影票房快破30億了,《我和我的祖國》穩居口碑、票房雙第一,這其中又數徐崢導演的《奪冠》篇最受歡迎,上的熱搜也最多。這個充滿了上海石庫門風情的故事,也讓男一號——10歲的韓昊霖,在一堆明星中脫穎而出。
《奪冠》說的是,1984年8月8日,中國女排拿下奧運冠軍的那場比賽正在火熱進行,鄰居們湊在冬冬(韓昊霖飾)家的電視機前看直播。冬冬急著要跟青梅竹馬的小夥伴去告別,卻肩負著要給街坊們調天線信號的重任,無奈兩人錯過。女排獲勝那刻,所有人都在歡呼,冬冬卻撲在爸爸懷裡哭了,委屈又不好意思說出口……
哭戲信手拈來,連眉毛都在搶戲的韓昊霖,其實是個地地道道的寧波娃,今年10歲,上小學四年級,之前已經在多部影視劇裡刷過演技了。
國慶期間,記者連線了昊霖的媽媽。
電影裡,冬冬一出來就很吸眼球,套著一件松垮垮的少體校球衣,在桌球桌前全神貫注地揮著球拍,一下子把人拉回到上世紀80年代。
鏡頭一轉,教練訓話,得知小夥伴即將出國,冬冬眉頭一皺,自然放鬆有故事的表情,讓人心中一拎。
別看昊霖才10歲,已經是個「老演員」了,冬冬是他接的第15個角色。
之前,昊霖出演過電視劇《蜀山戰紀》裡的玉無心之子、《紅薔薇》裡的和平、《重耳傳奇》裡的小奚齊、《倚天屠龍記》裡的小無忌等角色。
如何走上演員這條路?昊霖媽媽說完全是個意外。最早的時候,小昊霖是拍廣告的,積累了一些名氣。
適逢上海迪士尼開園,需要拍攝開園廣告,在全國範圍挑選小演員,昊霖也被通知前往試鏡,結果脫穎而出。拍完這支廣告後,就有導演來邀約拍戲了。
被徐崢瞅上,則是因為那檔綜藝節目《我就是演員》。當時,小昊霖在塗松巖和齊溪出演的片段《歲月神偷》中飾演患重病的大兒子。
整個戲,小昊霖的部分都在床上完成,最後在風中離去的那一刻,看得大家都落淚了。擔任評委的徐崢當即感嘆:「這小演員演得太好了。」於是,就有了《奪冠》的緣分。
今年7月,電影在上海開機,在靜安區一處即將拆遷的老房子裡拍攝了10多天。
劇組重新置景,把現場裝修成了上世紀80年代石庫門弄堂的感覺。
為了讓昊霖找到80後孩子的感覺,徐崢特意讓昊霖認識了磁帶、黑白電視機那些代表那個年代的物品,這些都是昊霖從來沒見過的。
《奪冠》殺青那天,郎平來探班。
小昊霖一本正經地採訪了郎平教練,問她是幾歲開始打排球,會不會打桌球?
郎平很認真地回答了他的問題,說自己很小就開始打排球,一直在堅持,還要昊霖以後要認真地對待做演員這件事,堅持下去。
聊著聊著,小昊霖忍不住開口,想讓郎平教他排球。郎平一口答應,當即示範發球、扣球的要領,讓小朋友激動了好幾天。
《我和我的祖國》上映後,昊霖的關注度大漲。
昊霖媽媽表示,《奪冠》是在暑假期間拍的,接下來昊霖仍會以學業為重,如果有適合的劇本、角色,會向學校請假去拍,回來後再補課。
她說,學校老師也很支持昊霖的興趣培養,昊霖班裡的小夥伴還相約了國慶期間一起去看電影呢。
《我和我的祖國》過13億
總有個故事讓你淚流滿面
本報訊 國慶檔三部獻禮片中,《我和我的祖國》已成為現象級爆款。截至昨晚發稿,票房已過13億,豆瓣8.1分。
《我和我的祖國》由陳凱歌任總導演、黃建新任總製片人,張一白任總策劃,集結了陳凱歌等7位導演,50餘位優秀演員,在155分鐘裡,以7個歷史瞬間,回溯新中國成立70周年來普通人與祖國同呼吸、共命運的故事。
每個導演的風格、手法各不相同,網友們各有偏愛,但總是會被一個故事、一個細節感動到淚流滿面。
很多人點名徐崢的《奪冠》和寧浩的《北京你好》,都是大背景下的小人物故事,有著濃厚的煙火氣息。
《北京你好》講的是北京奧運會開幕前夕,北京的哥與汶川孤兒因一張開幕式門票引發的故事。葛優入骨的喜劇表演,讓人忍俊不禁。
徐崢作為一個上海導演,在《奪冠》裡把石庫門市民的生活拍得十分地道,同時也把自己12歲時所經歷的女排奪冠記憶融入了電影中,生動鮮活,切口小、感情真切。
兩個跟升旗有關的故事《前夜》和《回歸》,也被不少網友拿來比較。
《前夜》由管虎導演,講的是為保障開國大典的電動旗杆順利工作,黃渤飾演的工程師林治遠等人所做的努力,一部短片運用了跟拍、運動、固定、主觀等多種運鏡能力,可見管虎費了不少心思。
薛曉路導演的《回歸》,多線並進,「升旗手」杜江、「香港警察」惠英紅、「鐘錶匠」任達華皆用自己的付出與努力確保香港回歸分秒不差。
而張一白導演的《相遇》,成為很多人觀影時爆發的第一個淚點。1964年10月16日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飾演科研工作者的張譯,在公交車上,與愛人任素汐相遇又錯過,任素汐的大段獨白,張譯戴著口罩,就靠眼神演戲,以及公交車內車外的長鏡頭,都讓這一短片感性催淚又乾淨利落。
陳凱歌導演的《白晝流星》,歷史背景是2016年11月18日神舟十一號飛船返回艙成功著陸,兩位北方流浪少年目睹「回家」神奇一幕後,得到精神上的救贖,改變人生軌跡。宏大廣闊的視野,浪漫主義的情懷,是典型的陳凱歌電影風格。
文牧野導演的《護航》,則講述了2017年7月30日朱日和閱兵空軍備飛女飛行員的故事。
(責任編輯:單曉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