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時期有著這麼一段佳話,「皇帝娶兒媳,皇后嫁閨女。」在平常皇帝娶兒媳,皇后嫁閨女這兩件事情是很平常的一件事,但是如果兩件事同時發生,並且是皇帝的兒子嫁給了皇后的閨女,這件事就有得說了,其實這段佳話講的是宋仁宗的叔伯的兒子趙宗實,與曹皇后的養女高滔滔成婚之事。高滔滔的身世從是皇后養女來看就不一般,高滔滔是宋神宗的皇后,她一生從皇后到皇太后,再做到太皇太后,一生賢德,被後人稱為女中堯舜。
出生不凡,出嫁宗實高滔滔是當時曹皇后姐姐的女兒,由於曹皇后一直無兒無女,所以便收養了高滔滔為養女,因此高滔滔出生不凡,是為皇親貴族,從小她在曹皇后的教導之下,逐漸成為了知書達理,博學多識的女子,她相貌秀麗,性格溫婉,從小便認識了自己未來的丈夫。宋仁宗因為一直沒有兒子,而被朝臣們逼著立太子,之後便在宗氏子弟中選中了趙宗實,高滔滔與趙宗實兩人年紀相仿,兩人又都住在宮中,在漫長的歲月中,兩人之間生出情意,逐漸愛上彼此。
之後由於宋仁宗有了一個皇子,趙宗實便被派回家去了,雖然如此,但是兩人的情意被宋仁宗與曹皇后得知,兩人有意撮合他們兩個,再加上高滔滔從小就有著良好的教育,舉止儀態都符合禮儀,而趙宗實一直待在宮裡,學識也得到了宋仁宗的讚賞,兩個人如此般配。在慶曆七年的時候,十五歲的高滔滔嫁給趙宗實,封京兆郡君,兩人婚後生活十分幸福,十分恩愛,但是好日子卻不長,宋仁宗唯一的兒子得病逝世了,趙宗實又被拉回做太子。
成為皇后嘉祐八年的時候,宋仁宗駕崩,趙宗實隨後繼位,是為宋英宗,不久高滔滔就被冊封為了皇后。宋英宗繼位之後,後宮之中無任何嬪妃,他的兒子和女兒都是高滔滔所生,面對這種情況有兩個原因,一是高滔滔不願意宋英宗納嬪妃,當時曹太后曾對高滔滔說:「官家即位已久,今聖躬又痊平,豈得左右無一侍御者耶?」高滔滔聽完後很是不悅,便對曹太后說:「奏知娘娘,新婦始得嫁『十三團練』耳,即不曾嫁他官家。」這是高滔滔愛宋英宗愛得深,她不願意看到自己心愛的人娶別人。
二是宋英宗沒有納嬪妃的想法,宋英宗之前只是宋仁宗因為沒有兒子他才被拉來當太子的,但是之後卻因為有了一個皇子出生,自己就立刻被送回家了,其實宋英宗的太子之位可有可無,他只是一個政治工具,但是面對著變換不測的情況下,高滔滔卻一直陪在他身邊,不離不棄,宋英宗因此心裡也十分感激她,所以不願意納其他的嬪妃。但是在宋英宗生病時,高滔滔為了衝喜,願意給宋英宗納嬪妃,她不願意皇帝納嬪妃,不是因為她霸道,只是因為她很愛他。
當上太后,不偏不倚宋英宗身體較弱,經常會生病,而朝政便交給了曹太后和高滔滔處理,曹太后由於年紀較大,因此對於政事也是不能顧及全面,所以高滔滔之後便成為了朝政的參與者與決策者,不久之後,宋英宗駕崩,在位四年。宋英宗駕崩之後太子趙頊繼位,是為宋神宗,高滔滔成為了皇太后,當時的高太后已經逐漸遠離朝廷之事了,但是之後宋神宗病重,高太后開始聽政。當時宋神宗希望可以將高太后的弟弟高士林升官,但是被高太后反對了,她覺得她弟弟能夠在朝廷做官已經是一種大的恩惠了,不需要再增加恩惠。
升為太皇太后宋神宗因重病沒過多久就病逝了,之後由太子趙煦登基稱帝,高太后成為了太皇太后。當時的皇帝宋哲宗只有十歲,所以太皇太后高氏按照宋神宗的遺詔,開始垂簾聽政。太皇太后高氏在照顧宋哲宗期間,重視對他的教育,在做人方面、處理政事方面,給了宋哲宗以啟示,教他做一個明君。宋哲宗元祐八年的時候,高滔滔逝世,享年62歲,諡號宣仁聖烈皇后。
高滔滔一生的一生可以用完美人生來形容,出生皇家貴族,從小嫁給相愛的人,輔助後世為政時盡心盡力,展現了她優秀的執政才能,在她執政期間,勤儉廉政,勵精圖治,使得宋朝政治清明,她的貢獻被後人所讚揚,稱之為女中堯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