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光軍,筆名青奴,河北邯鄲人。中國詩文學會會員,邯鄲教育詩詞楹聯協會會員、洺州詩社常務理事,太行詩社會員,民刊《華夏微型詩》編委,《華夏新詩歌》副主編。作品散見於《詩選刊》、《中國詩詞》、《中國詩賦》等上百家刊物。曾獲得「太白杯」全國詩詞大賽二等獎;「聚龍襪業杯」全國詩詞徵文大賽三等獎。出版有《半燭堂吟稿》。
遊蒼巖山
才入蒼巖境,煩憂一霎收。
層巒疊翠立,冥漠隱雲虯。
瑞氣潺湲起,松聲遠岫流。
南陽參悟處,不曉有春秋。
·
遊南巖
磴道聽流瀑,巖居半入雲。
風來千壑靜,霧去萬松分。
談吐神仙語,冥思石鼎燻。
軒然依紫府,玄鳥隔林聞。
·
感秋
暑去花不敗,風清似國清。
開軒金桂老,雲過玉輪明。
早晚添寒意,詩詞助暖情。
徵鴻懷遠寄,落葉動秋聲。
·
吊李白墓(新韻)
醉裡聽笛江岸邊,一川長水籠寒煙。
孤帆如芥荊天闊,何物憑將吊故阡。
·
北武當山眺望京娘湖(新韻)
步雲攀碧入丹圖,醉裡山歌絕世俗。
偶覷蒼茫霞映處,兩山如腕抱平湖。
·
黃昏獨行
獨行水墨入丹圖,淡淡山痕看卻無。
眼下樓臺渾似染,回頭天際月輪孤。
·
照眉池
邯鄲女子賽明霞,雛鳳群棲趙氏家。
臨碧畫眉妝扮日,參差照水學盤鴉。
·
秋藤(新韻)
落黃默默織寒雨,萬物紛紛感歲知。
莫道秋來多落魄,老藤猶在吐新枝。
·
黃粱夢呂仙祠
邯鄲道上雨悽悽,路轉林隨仙跡迷。
蓬島尋常遺舊物,綠苔高瓦鳥空啼。
·
湖中舟趣
楊柳花堤半掩秋,山雲生雨洗湖舟。
醉心頻覺鄰船好,疾棹凌波驚水鷗。
·
過南溪橋
夢裡溪橋遠岫間,扶筇扣節望樵山。
石欄照水兩相看,去自潺湲留自閒。
·
深秋
寒深但覺凝重霜,落寞秋荷野水塘。
凋盡朱顏羞照水,借來薄霧補殘妝。
·
過桃源有感
一洩天機失自身,無端喧鬧滿幽津。
桃源路上塵心客,誰是尋仙訪道人。
·
憶舊
故地重來幻且真,依然雙腳滿浮塵。
時常夢裡種紅豆,可嘆身非南國人。
·
牽牛花(新韻)
生來緣起勿須爭,一意平平遠浪名。
吹捧傳訛君莫信,誰人聽過我發聲。
·
山中人家
籬笆三尺亂花開,一院春光染綠苔。
無鎖柴扉閒半閉,還看紅杏出牆來。
·
朋友再聚感懷
歲開耳順勿須傷,再聚還應舊肚腸。
生者自來亡者去,無非風雨兩千場。
·
閨怨
桐花著雨五更時,孤枕無端算返期。
冷落堂前啼早燕,蹙眉似在怨春遲。
·
春日三題
春回最愛野人家,翁媼無心傍柳斜。
點豆村西歸尚早,折還東堰種南瓜。
·
曠野春回滿水津,相邀小酌易河濱。
最憐新啟桃花酒,先醉東風后醉人。
·
塘邊又見杏花紅,塘面微微漾暖風。
三兩春鳧塘水上,任由塘北到塘東。
·
遊嶂石巖過回音壁
道拾斷木助山行,汲水溪頭醉雨聲。
問道山花花不語,丈巖回我側身聽。
·
春遊易陽城遺址有感
荒坡白草淡雲天,默立昔時舊城垣。
南望易陽宮外水,依然如鑑照聰山。
·
柳堤淺水小城西,荒草隨風亂稗荑。
底事徘徊長眺望,易陽宮上走春犁。
·
千年宮圮隱洺陽,斷瓦殘垣倍覺荒。
流水不隨靈武去,但逢人至話滄桑。
·
長向洺陽落日斜,春回鄉野種桑麻。
不平莫問緣何故,此地原來帝王家。
·
一別三十六載應約與同窗宋長華視頻有感
六六春秋轉首間,童心依舊鬢先斑。
閒談詩畫排孤寂,淡看人生老故關。
月下婆娑尤未了,膝前兒女已承歡。
應約相互臨屏會,不見翩翩兩少年。
·
天鏡湖
一潭碧水一潭秋,波影山光兩忘憂。
飛瀑倒懸蒼玉冷,兀巖高掛白雲浮。
蘭舟凌鏡行虛裡,水榭橫陳隔翠洲。
三兩兒童松蔭下,莓苔閒看理垂鉤。
·
浣溪沙·空巢老人
其一
秋半可曾憶至親,鳥飛不掛故山塵。中天孤月渡流雲。 無意隔窗看雀落,乍疑遊子入家門。無端風起去無聞。
其二
昨夜夢中北水灣,今朝門外遠歸船。村頭日日眼看穿。 風雨橫吹黃菊盛,重衾坐擁尚心寒。秋來空對兩愁顏。
其三
又見烏衣上屋梁,年年如約遠回鄉。何堪遊子問高堂。 夜靜更深聽苦雨,無端思緒駐他鄉。今宵更比別宵長。
·
臨江仙·西寨山懷古
寨後諸峰雲鎖,山前瀑水低垂。殘花飛木雁歸時。淡雲丹壁近,日暮倦徘徊。 聞道秦王初起,沙洺血染徵衣。彎弓成就百年基。風中儒雅客,指點嘆餘暉。
·
浣溪沙·留守婦
月掩幽窗愁緒長,蓬山萬裡怎堪量,青絲入夢也縈霜。 人去春來空朔望,深閨獨守意滄浪,臨窗夜半看牛郎。
主編:鄭萬才
副主編:王惠玲、王天明、胡曉娜
編輯:胡敏、劉宴會、楊餘龍、劉愛紅、韋化彪
版權說明:《千家詩詞》所發詩詞,皆為作者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