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是實現民族振興、贏得國際競爭主動的戰略資源。
為深入實施人才戰略,圍繞石家莊市高新區支柱產業,引進國際高端人才和科技技術,進一步提高生物醫藥科技交流和成果轉化能力,進而創新驅動本地生物醫藥科技發展,2020年7月23日,2020石家莊? 國際生物醫藥高層次人才及技術雲端對接會將以「中外連線在線直播」的形式舉辦。
本次會議旨在快速傳遞生物醫藥開發管理的理念和技術前沿信息,搭建生物醫藥領域企業與海內外高層次人才專家的交流對接平臺,促進專家與本地企業開放性交流和開展合作,幫助本地企業從單純勞動力生產供應向研發開發和國際性開放合作轉型升級;同時,藉助此次活動,進一步擴大石家莊國際人才城的品牌影響力,吸引、聚集海內外高層次人才,打造河北省乃至京津冀地區最高端的高層次科技人才品牌項目和知名創新創業孵化基地,為服務區域經濟轉型發展提供人才技術支撐和智力保障。
2020石家莊? 國際生物醫藥高層次人才及技術雲端對接會為「促進國際智力集聚 助力生物醫藥發展」。會議時間為2020年7月23日 (星期四)14:00-16:50。
本次對接會將邀請生物醫藥領域專家、投資領域專家、國家生物醫藥戰略指導專家等嘉賓針對行業前沿技術,尤其是近期國內新藥開發和投資的政策及觀念動態,以及國外在新藥開發的國際性聯合AI 新技術和國外新藥投資理念動向等方面進行開放性溝通和探討。
2020石家莊? 國際生物醫藥高層次人才及技術雲端對接會由石家莊市科學技術局、石家莊高新區招才局指導,石家莊國際人才城(海創空間)、河北寧格生物醫藥科技有限公司主辦,石家莊市元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協辦。
附:
專家簡介
黃從海
北大藥化博士,元嘉生物創始人兼CEO。 國家藥監局(NMPA)內刊專家組創始成員、亦弘商學院研究員(導師)、「醫藥縱橫北醫論壇」 創始人、中國中藥協會等機構相關專委會(副)主委;曾歷任APOTEX(中國)、華潤醫藥、紅日藥業、濟民可信、利君製藥等國內外大型藥企高管,前華氏醫藥合伙人;有著多個新藥開發及引進的成功經歷。
周立春
主任藥師,國家藥典委委員,北醫79級藥學,原北京市藥品檢驗所所長助理,北醫校友眾籌平臺醫恆公司董事。周立春老師在藥品檢驗一線工作32年,曾任北京市藥品檢驗所化學室,抗生素室主任、生化室主任及所長助理。第九、十,十一屆藥典委員會委員、國家局CDE仿製藥立卷審查組成員,北京市上市後藥品安全性監測與再評價專家庫專家,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等多個機構審評專家庫專家。
施國敏
施國敏先生現任美國MSQ Ventures風險合伙人。曾在華蓋醫療基金擔任執行總經理,供職於建銀國際醫療產業基金、易凱資本、美敦力公司,並曾在中歐國際工商學院擁有研究經歷(教授研究助理)。施國敏先生在醫療健康行業擁有豐富的投資、併購與產業運營經驗,對包括生物科技、化學藥、醫療器械、醫藥流通、醫療服務及醫療創新與管理等各領域進行了系統的研究。長期在《第一財經》、《21世紀經濟報導》、《經濟觀察報》、《華爾街見聞》、《E藥經理人》、《中國醫院院長》、《健康報》、健康界、投資界、ChinaVenture、投資家、貝殼社、火石創造、動脈網、格隆匯等產業與投資媒體發表文章和設立專欄,並創立了在醫療投資圈和行業具有一定影響力的微信公眾號「肖恩大俠」。
施國敏先生曾先後參與2011年、2012年《中國股權投資與併購年鑑》及2014年、2015年《中國企業國際化報告》、《中國健康產業藍皮書2016》,《獨角獸的創新時代》以及《中國併購史》等的撰寫。施國敏先生還是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的MBA課程講師,同時還是BiMBA學員和人民大學商學院的MBA職業導師;並在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歐國際工商學院、上海交大為MBA/EMBA和行業企業及部分產業協會與資本論壇發表演講或講課。
施國敏先生主導重點參與的項目有拜博口腔(被聯想集團收購)、康泰生物(300601)、博士眼鏡(300622)、冠新軟體(834376)、深圳一體(被中珠控股收購)、理大師、美國Fe3、雲開亞美、成都正廣興、鷺燕藥業(002788)、北京蒙太因(被Zimmer Biomet收購)、瑞奇外科、凱瑞斯德、諾康達醫藥、德琪生物、海吉亞醫院集團、九強生物(300406)、融貫電商、碧蓮盛醫療集團等。
英國SQN Clinic 公司
英國知名的臨床試驗數據矩陣管理公司,其創製開發的軟體平臺AI系統具有多種語言界面、進行ICH標準化的國際多中心臨床數據採集處理和彙編統計,該系統獲得英國的「女皇創新獎」。主講人是該公司的BD總監和平臺技術總監。
Goesch
英國Rosetta Capital 生物醫藥公司,專業進行二級生物醫藥產業投資和智慧財產權轉化,長期從事臨床腫瘤學的細胞生物學、分析基因和臨床研究,善長人類 DNA 損傷修復和上皮癌變的分子生物學領域,積累了相當多的醫藥開發管理技術和知識,建立了科技投資界的網絡聯繫,並與投資夥伴共同開展對先進並有中國市場潛力的智慧財產權進行投資或是收購,逐步將單一的顧問服務型經營轉化為多方位的技術商務服務和自主醫藥開發並進的經營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