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伊朗「邁赫爾」通信社11月30日報導,伊朗議會議長加裡巴夫周日表示,該國著名核物理學家莫赫森-法赫裡扎德遇刺的鮮血將解除對伊朗核計劃的限制,必須要以此為契機全面加強國防尤其是核力量,展示伊朗絕不向美國低頭的強硬決心。他還呼籲伊朗對刺殺法赫裡扎德的幕後兇手進行報復,如果沒有以血還血的復仇,那麼美國和以色列方面絕不會為刺殺法赫裡扎德後悔,只有更慘重的損失才會讓對手不敢輕舉妄動。
美媒解讀稱,在法赫裡扎德遇刺之後,伊朗宣布解除「核封印」,可能全面加速核武器的研發,這次刺殺在戰術上雖然成功了,但是在戰略上卻可能打開了「潘多拉的魔盒」,導致各方都無法承擔的嚴重後果。
實際上,雖然伊朗一直對美國態度強硬,但是由於制裁帶來的嚴重損失,德黑蘭很早就希望結束和美國的對峙局面。據報導,美伊危機已經持續了很長一段時間了,在這場對峙中,雙方基本沒有收穫什麼好處,都遭受了巨大的損失,對美國來說,這些損失可能不算什麼,而對國力較弱的伊朗來說,這些損失直接影響到了伊朗今後的發展。在拜登成功贏得白宮寶座之後,伊朗更加迫切希望儘快解決兩國之間的危機,希望和美國緩和關係,但是白宮下令刺殺伊朗核專家一事,再次破壞了兩國可能握手言和的可能性。
據悉,美國與伊朗的關係仍然處於水深火熱之中,大批美軍仍然部署在伊朗周圍,美國的各項制裁也在逐步開展。對於美國的壓力,伊朗很難獨自支撐下去,尤其是美國對伊朗的各項經濟制裁,伊朗不但失去了大量的石油出口收入,同時國內經濟也面臨著巨大挑戰,隨時都有可能如水洩一般崩潰。在這樣的情況下,伊朗的最終王牌核武器,卻仍然是一個未知數。伊朗雖然已經能夠提高濃縮鈾的濃度,但要製造出真正的核武器,並不是只提高濃縮鈾濃度就能做到,限於國際社會的壓力,伊朗一直沒有走到提煉武器級鈾的關鍵一步。
但是法赫裡扎德之死,卻為伊朗的核計劃提供了新的機遇,伊朗目前已經十分清楚,如果沒有核武器撐腰的話,那麼類似的刺殺行動將層出不窮,先是蘇萊曼尼被殺,然後又是法赫裡扎德遇刺,美國和以色列等國正在有針對性消滅伊朗的精英人物,這對於伊朗的打擊其實不遜於大規模軍事打擊,在這種情況下,只要儘快擁有核武器,才能擁有和美國談判的底氣,並能阻止美國和以色列再發動類似的危險挑釁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