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前面
反正我老家的蒜苔已經是抽完了,我現在才想起來寫這個菜。這反應速度,什麼鬼?按說這個時候應該是吃槐花的季節了。把蒜苔再寫一下,算是亡羊補牢,為時未晚吧。
蒜,真的渾身是寶。大蒜是基本的調味品。蔥姜蒜,幾乎離不開我們的廚房。吃麵條時,來一頭大蒜,滋味兒上升一個臺階;吃肉時候,就上幾頭蒜,增香解膩。最近流行的順口溜形象說出了這點「吃肉不吃蒜,香味少一半」;每年的春節,無論蒜貴賤,一捆蒜苗,也是必不可少的年貨。蒜解膩降脂,可以有效防止血栓。而且民間通常也認為吃蒜能有效殺菌,肚子裡有蛔蟲了,多吃一些蒜,是可以驅蟲的。但是吃蒜多了容易口臭,這個是毋庸置疑的。而且蒜的刺激性對胃黏膜也有一定的損傷,吃得多了,上火、心裡感覺沉重。
我們老家農村,幾乎家家都會在「自留地」種上一小塊蒜苗。每年三月下旬至四月上旬,蒜苔就長了出來。我小時候特別喜歡抽蒜苔,從一顆緊實的蒜苗中,慢慢地抽出蒜苔,然後吃到嘴裡,特別有成就感。因為蒜苔不好抽,需要由著勁兒來抽,否則容易斷。所以,我們也通常先剝開一些,儘量剝得深一些,這樣才不容易抽斷。
抽出來的新鮮蒜苔,最適合炒肉,勾上薄薄的芡汁,濃鬱可口,下飯又下菜。
具體做法
食材:新鮮蒜苔適量、豆乾適量、肉末半斤左右
配料:蔥薑末少許、生抽老抽少許、鹽胡椒粉各一勺、水澱粉少許
步驟:
一、蒜苔、豆乾洗淨,切丁備用;提前調好水澱粉小半碗;
二、起鍋燒油,下入肉末翻炒,炒出肉香味後下入蔥薑末,下入豆乾丁;
三、加調料,生抽老抽各少許,翻炒均勻後下入蒜苔,再加入鹽和胡椒粉各一勺;
四、大火翻炒15秒後,勾入水澱粉,使更加爽滑入味。
寫在最後
蒜苔清香美味,但清炒是不好吃的,最美味的做法應該是涼拌或者搭配肉炒著吃。蒜苔也可以生吃,不能炒得老了。所以,就像青椒一樣,旺火稍微翻炒兩下就可以出鍋。
勾上薄芡之後,味道更為濃鬱,更適合拌飯或者拿饅頭蘸一蘸,噴噴香。這種清香味,是屬于田園的味道。
另外關於生抽老抽的使用,這裡面也是有講究的:生抽顏色較淺,味道也較鹹。涼拌菜經常用,炒菜時候也會搭配老抽一起使用;而老抽是在生抽的基礎上加了焦糖色經過特殊工藝製成,所以非常適合上色增鮮(糖可以提鮮嘛),味道也稍微偏甜一些。炒菜一般都是生抽老抽按照三比一左右比例進行添加調味,切忌老抽加多。尤其是對這種較為清淡解膩的小炒,生抽加多,不僅賣相難看,吃起來也會鹹甜不分,難以下口。
什麼季節吃什麼菜,奶奶看我們年輕人吃這個吃那個,反而身體素質不太好,她經常說:別亂吃東西了,吃啥好?就吃應季的蔬菜最好!」奶奶說得很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