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意外還是必然?總之,一位名叫張雅婷(化名)的大學生,因在香港三家商店共偷走約價值2400元港幣的化妝品和藥品,而被香港警方逮捕,並在香港屯門法院提堂。從可獲知的有限信息看,張雅婷是一個看上去長相俊秀,充滿文氣的大學生。據說學業甚好,如果不出這檔丟人現眼甚至觸犯律條的事,她將於今年9月入深圳大學讀研究生。可惜可嘆之餘,我們需要反思的的東西實在太多,女孩為何用2400港幣的化妝品和藥品,親手毀掉了自己剛剛盛開的花一樣的青春年華?我們不太了解她的家庭狀況。以張雅婷三個字的字面分析,她應該不是出生在一個一貧如洗的家庭,即便不是富家小姐,至少也是識文篆字之家。
總有人說窮養丿兒子富養女,兒子是需要意志和堅強的毅力去獨自闖蕩世界,而女兒則需在複雜繁紛的社會中,經得起來自各個領域的誘惑,以自己的定力保持清醒的頭腦,而不至在各種利益面前「失身」。但是,物質的富養是無法窮盡的,有一想二,吃著碗裡瞧著鍋裡,或者更多的浮華享樂思想,比,甚至比一無所有更加的可怕,誘惑力更強大。在張雅婷的背後有一個難以填平的欲。我去過幾次香港,看見也聽說過在深圳有不少人是做代購的。我無法斷定張雅婷就是去做代購的,只是說如果在這樣的盈利面前把不住,那麼加入這個隊伍之中,並不為奇。一旦有了利益的甜頭,那麼,利慾薰心,失去理,把於伸進別人的口袋就成為一種無法阻擋的習慣性動作。
接下來,我們們不得不回到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就是個家庭教育和社會到如何結合在一起的問題。現在每個家庭的孩子都不是很多,多數適齡生育家庭都是獨生子女。慣孩了,讓孩子應有盡有,要什麼給什麼,成了家庭教育孩子的常態。家長把「就一個孩子,為難他十」的話掛在嘴邊,孩子的欲望就是家長的行動,孩子一聲令下,家長連滾帶爬地去辦。家長辦不了,孩子就自己想辦法,有些辦法是合理合法可辦的,有一些則超出那些孩子的「勢力圍」,出事在所難免。以張雅婷為例,我們需要弄清楚家庭教育的內容是什麼,讀書和教育的目的是什麼,而作為一個女孩子的教養又是什麼。最近連續出現來自中國的年輕女孩在國外發生意外的消息,張雅婷是種形式,還有在日本有一對姐妹同時禍害的耗,以及一位北大研修生在美國失蹤。連續不析的有這些壞消息不能輕易下個1什麼樣的結論,但有一點是無可否認的,那就是因為種種原因,他們沒能保護好自己:放鬆警惕,失察失責,偏聽偏信。女人當自強強,而自強的前提必須是自重和自愛,當然包括女孩子必不可少的自我保護意識。
一定記住:你不自重必自,你不自愛無人愛我去俄羅斯的時候有幸在聖彼得堡與幾位米自中國的留學生一起吃飯,席間我聽到他們談論最多的就是如何擇錢,幾乎沒聽講一句是關於學業的。如果我不問,學業問題水遠不會成為他們的話題。出國學習生活艱辛,掙點錢貼補一下,既能使自己的牛活質量有所改善,還能為家裡減少一些負擔。但足,門心思去為錢而奔波,將本來是為讀書面出國的初衷置之腦後,便一定會出現問短果不其然,談到後來就是這樣的話題,一個來自浙江的女孩,先是為了租房子與一位同樣來自浙江的男士住到起。
住房解決了,這是個大事,立足穩了之後,她結識一位在俄羅斯做汽車配件生意的中中國小夥,不到一個月就搬過去住到了一起。然而,這並並不是故事的結尾,又過了一段時間,這個女孩認識了一位到俄羅斯旅遊的西班牙男孩。西班牙男孩對她一見鍾情,如痴如醉兩人很快進入所謂的「熱戀」。到旅行結束時,女孩提出跟著一起去西班牙男孩同意。就在女孩去學校辦理退學手續的當口,被那個做汽車車配件生意的同居者發現,產生烈爭吵。
男的要女的付清住房費、飯費、車費,還有一起出去旅行的費用,女的則提出以自己的青春損失費抵銷男的費用。京就在兩個入吵得不可開交的時候,西班牙小夥來了,還沒弄清楚怎麼回事幾,就以愛的不可抗拒的力量去指責那個中國男人。性質迅速發生質變,一方足愛的死去活來的西班牙男孩,一邊是付出大把票子在國內有家有室的生意人。仇人相見分外眼紅,爭吵幾句即刻刻升級成為推搡、扭打,大打出手,頭破血流。警察趕到三人帶走,故事結束,從此再無音信。這件事在當地華人圈子有反響,很多華人耳聞其事。他們深知知人無廉恥,使無底線,突破底線,那麼,一切事情都會有發生的可能,此理放之四海而皆準。以張雅婷為例,對於女孩的教育,首先不是富養而是廉恥教育和教養。我們過度依賴教育的效果,讓她學這學那,唱歌跳舞,讀聖賢書學聖賢事,卻忽略了教育與教養不是一回事兒。
張雅婷本科已經以優異的成績畢業,馬上開始讀研,她的受教育育程度不可謂不高她也肯定讀了很多道理深刻的書籍。偷拿別人的物件,不僅失德還觸犯法律,後果相當嚴重。我想這點她是知道的,作為大學畢業生她也應該知曉其理。明知枚犯,根子在家庭成員的失範,尤其父母的道德示範作用的缺失,是孩子誤入岐途的開始。畫一條線,行在這邊,不行在那邊,不可越雷池一步,明知故犯的事就會大大減少。經常看到一些孩子在商場要東西時的那副「嘴險」,哭吵,在地上打滾,最後家長屈服,以「航這一次」為交換條件,滿足孩子的無理要求」。
試想,得到滿足的孩子有幾個記佳這是最後一次,但他一定會記住不擇手段達到目的的那種快感和歡樂僥倖心理的存在亦是張雅婷這等孩子敢於險的「精神支」,我想,像張雅婷這樣敢於放手從香港的超市倫竊化收品和藥品,也不是她的發明和創造。這樣的事之前不知發生了多少次才傳到張雅婷的耳朵裡,她才開始在僥倖心理和賺収利益的驅使下,做出此等之事。有一個人偷竊成功,就會有不止個人眼著效仿,張雅婷被逮個正著,還有沒被逮著的,她或他既是知道張雅婷的事,也一定不會就此收手。
甚至連被抓的可能都在感嘆自己怎麼這樣不走運,倒黴不該做,而想她不去深刻反思事情本身該的是倒需,運氣不好,那她就有再犯的思想傾向向當然,以上點到的只是就張雅婷的具體所指,家庭是孩子成長道路上最的課堂,父母是孩子一生最好的老師。在這間最好的課堂,最好的老師不是教學生彈好鋼琴寫好毛筆字,幫孩子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讓孩子強身健體。張雅婷讀書是成功的,做人卻鑄大錯,她的父母或許會說從小沒讓她受委屈呀,家裡雖無高養的條件,也算基本滿足。
但是,也許大人們已經忘了,你曾經牽著孩子的手手闖過紅燈,你曾經乘人不備摘下了路邊的一顆果子,你曾經買菜的時候少給了菜農一塊錢,你曾經帶著孩子插隊坐公交車…孩子幼小的心靈是經不起這樣的考驗的,做者無心,看者有意,父母一個微小的隱蔽的不經意間的動作,卻能夠像一把尖刀樣深深的刺進孩子的心靈,對他(她)影響響一生。到此,我也想替張雅婷說幾句話。做出這樣的事固然令人不齒,但是從其他方面考慮一下,她是不是有什麼問題,比如心理、精神問題。我們判定她不是缺這少那,生活窘迫,而且從小受到良好的家庭薰陶,長大得到正規系統的教育。做出這樣的事可能就是一時意識短路,失去控制。其實,我們身邊不乏相同的例子,給她換個環境,打消她的生活廎慮,或許會活出新狀態。如果就此一棍子將她悶倒,再爬起來可不是那麼容易了。女孩在成長過程中,既需要家庭的阿護,社會的關愛,更需要自我保護,而自我保護的最有效利器是自重、自愛。拿張雅婷說事於心不忍,但這的確又是一個不說不行的話題,就此打住,願張雅婷走出陰影,繼續人生的華彩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