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憶碎片,一部堪比盜夢空間的燒腦電影,最後的結局讓你想不到
二十六個碎片,將後十三個碎片倒敘,以彩色片形式拍攝,前十三個正敘,分別加在十三個彩色情節中,並變為黑白片,以突出紀錄片的風格。後十三個碎片每個碎片再被分成兩半,並顛倒順序,黑白片時而在兩半之前,時而之中,時而之後。今天小編要為大家介紹的這部電影就是記憶碎片。
記憶碎片是一部完美倒置的電影,非其故事結構如何的複雜,而是它的敘述手法一味倒置得慘絕人寰,聞所未聞。相對於很多懸疑電影情節的跌宕起伏,該片劇情平鋪起來甚至可謂簡單,但克里斯多福·諾蘭的大膽造就了一部舉世無雙的電影,正如同倒著說一句話,極為簡單的規則,卻說者費心,聽者困難,可見越是打破常規的簡單規則,越是令人手足無措,越是飽含了創作人員的靈感與心血。
該片敘事結構整齊地劃分為兩條並行線索,可見諾蘭並非炫技以求眼花繚亂,黑白的是正敘,是故事發展的前半部分,彩色的是倒敘,是事情愈演愈烈的後半部分。但這倒敘不能等同於作文裡普通意義的那種簡單倒敘,而是如同每個字倒著說似的,拆分成二十個段落有餘,每一個段落的結尾接前一個彩色段落的開頭,開頭又接下一個段落的結尾,如此這般從腳到頭的倒敘,因此才慘絕人寰。
簡要地說,蒙太奇就是根據影片所要表達的內容,和觀眾的心理順序,將一部影片分別拍攝成許多鏡頭,然後再按照原定的構思組接起來。一言以蔽之:蒙太奇就是把分切的鏡頭組接起來的手段。按照這樣的解釋,要我說,記憶碎片就是不按常理出牌,和觀眾的心理順序正相反,先按鏡頭拍攝組合成一個故事,再把這個完整的小故事切碎成N段,慘不忍睹,又用非線性的敘事組合講述出來。
這大抵是懸疑驚悚故事最出彩的技巧。沒有人抵得過結尾的翻盤大逆轉,哪怕你已看得昏昏欲睡稀裡糊塗…而其實我敢保證,只要你有探索的欲望,它絕對有讓你精神抖擻看下去的勁頭。
懸疑,是指一件充滿懸念、且無法看清真相的事物所導致人有一種懷疑和不理解的心態。而因為大眾對於這種心態的不自覺的好奇心理,電影史上誕生了一種新的影片類型——懸疑片。從它誕生之日起至今,懸疑片已在浩如煙海的光影世界中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而克里斯多福·諾蘭的這部記憶碎片在諸多懸疑片中更是當屬翹楚!
你可以把故事講的懸念迭起,把很多事實藏著掖著不給觀眾看,但是事情仍然會一點點變得明晰經常到了一半的地方觀眾就明白了。但是記憶碎片完全顛覆了傳統的講故事模式——他既不是正著講的,也不是倒著講的,它也不是隨意拼貼或者所謂低俗小說的環形結構,它把整件事剪輯成支離破碎的幾十塊這也可稱作所謂記憶碎片吧,十分狡猾的把前一半正敘,後一半倒敘,讓我們看的眼花繚亂摸不著頭腦。這兩個方向的敘述,一開始我們無法找到它們之間的聯繫,感覺完全是割裂的,都在各說各話。但是隨著情節的展開,我們在其間可以得到一些模糊的聯繫,但是又充滿矛盾,令人疑竇叢生。直到影片的最後黑白變成彩色,兩個方向在一點會合,我們才若有所悟。
這部電影最關鍵之處是,故事的主角——也就是我們的視角——他是失憶症患者,什麼也記不住。如果失憶症用傳統的正敘來描述,因為觀眾沒有失憶,他很清楚在這個人身上發生事情的原因和結果,所有來龍去脈,所以這是絕對不可能傳達給觀眾失憶的感覺的。而在記憶碎片那一部分完全是倒敘的故事中,世界就顛倒了。在一個個分隔開的時間-空間中,我們只能看到這個時間-空間中的事件,而不知道它是為何發生的。亦即,我們總是只看到結果,卻不知道原因。就算是理清了後面一段時間的來龍去脈,但是由於沒有前面的始因,我們依然弄不清楚是怎麼回事,開始形成的推斷一次次被推翻。思維就像被導演放出的這根倒敘的線頭朝下倒吊著往上拉,不知道什麼時候到頂。這種懸念絕對是任何既有的敘述方法不能比擬的。
此外,這部電影一個發人深思之處,就是它讓我們對記憶的可靠性產生了嚴重的懷疑,不僅是人類社會的集體記憶,也有我們自己的個體記憶。我們看到失憶症的主角無法記住任何事情,他不得不把一些重要的東西通過拍照、筆記和紋身來記錄。他認為這樣是萬無一失的,還有他以前的記憶,他認為是明確無誤的,但是他卻因為這些記錄和記憶的謬誤被人一次次利用,一次次陷入自相矛盾的謎團。電影的最後我們雖然若有所悟,但誰能說真的看出了真相?
我們的生活,需要記憶來維持它的真實性,而記憶,從某種層面理解,也就是現在的我們,所以,不管發生什麼事情,好的,壞的,我想我都要以一顆更堅強的心去接受。我們能夠擁有記憶,這已經是上天的恩賜,也許我們潛意識裡有有這樣的貪求,希望自己擁有的都是美好的記憶,但是正如上課鈴下課鈴一樣,那樣的願望本身就是彼此矛盾的。
網友們,你們看過類似的燒腦大片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