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聖」王羲之出身東晉名門望族王家,以書法名傳後世,代表作《蘭亭序》被譽為「天下第一行書」,在書法史上,他與其子王獻之合稱為「二王」,大家不知道的是,王羲之的妻子郗璿書法寫得也很好,被人稱為「女中筆仙」,說起王羲之和他妻子能結成良緣,還有一段趣事,成為知名典故。
郗璿是東晉太傅郗鑑的女兒,同樣出身名門,說起郗鑑,年輕的時候名望德行聞名鄉裡,西晉末年,永嘉之亂,他在鄉間避禍,生活困難,缺衣少食,鄉人敬重他,輪流給他做飯吃,當時,他的侄子和外甥跟著他,他帶他們一起去吃飯,時間長了,鄉鄰供養不起,他不再帶孩子去,而是吃飯時,把飯含在兩頰旁,回來後吐給這兩個孩子吃,兩個一同存活,並一起渡江到東晉,開始顯達的人生。
言歸正傳,根據南朝劉義慶《世說新語箋疏雅量第六》記載,郗太傅在京口,遣門生與王丞相書,求女婿。丞相語郗信:君往東廂,任意選之。門生歸,白郗曰:王家諸郎,亦皆可嘉,聞來覓婿,鹹自矜持。唯有一郎,在床上坦腹臥,如不聞。郗公云:正此好!訪之,乃是逸少,因嫁女與焉。王氏譜曰:逸少,羲之小字。羲之妻,太傅郗鑑女,名璿,字子房。

說的是郗鑑有個叫郗璿的女兒,知書達禮,才貌雙全,她的書法十分了得,被稱「女中筆仙」,郗鑑十分疼愛自己的女兒,想要為她找個好夫婿。他想起王家是名門望族,子弟眾多,聽說個個才貌俱佳,長輩王導是當朝宰相,和自己關係不錯,就想在王家子弟中選個女婿,於是他寫信給王導,說出自己想法。王導為人通情達理,看到自己朋友相託,王郗兩家門當戶對,心裡也想和他結為親家,就回覆說:「那好啊,我家裡子弟很多,到家裡挑選吧,凡你相中的,不管是誰,我都同意。」郗鑑得到回覆十分高興,讓管家帶著重禮,到王家來,先摸摸這些子弟的底。王家眾多適婚男子,聽說太傅要來選婿,個個都很高興,一個個精心準備,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現出來。

再後來郗府的管家來到王家,看到王家子弟個個青年才俊,心裡不知道讓老爺推薦哪個好。再後面,管家看到東邊書房裡,有一個人臥在床上,靠著牆,袒胸露腹,心裡奇怪堂堂相府,怎麼還有這麼不懂禮節的人,一問之下才知道,這個人小名叫逸少,也就是王羲之。原來王羲之對書法太過痴迷,看到東漢著名書法家蔡邕的古碑後,就入了迷,滿身心想著這個古碑上俊逸的書法,忘了選婿這件事了,自己找了個安靜的地方,臥在床上,想著書法,因為天氣熱,就隨手脫掉外衣,袒露胸腹,毫不在意。管家瞠目結舌,問他話也不答理。
管家回到郗府,對郗太傅把在王家所見所聞一五一十的說了起來。王家果然名不虛傳,家裡年輕男子,都風度翩翩,聽說我們來選婿,做了精心準備,誠意十足。說完,他重點提到東邊書房床上有一個公子,袒胸露腹的躺著,若無其事。郗鑑聽說後,哈哈大笑,我要選的就是這個不加粉飾、隨性而為的人。郗鑑親自來到王家,看到豁達又文雅,才貌雙全,書法上造詣很深,和自己女兒十分般配,當場就和王導定下這門親事,把王羲之擇為快婿。郗鑑有識人之明,選了個好女婿,王羲之後來成為聞名天下的大書法家,和妻子郗璿婚後感情很好,生了七子一女,都是人中龍鳳。後來,人們把這個趣事稱為"東床快婿",一直流傳至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