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河故人》:一部可以在電影院看到的賈樟柯電影,特殊在哪裡?

2020-12-05 娛樂樂叨叨

首先,這部電影是賈樟柯作品中為數不多的在院線上映的電影,其次,這是一部講述發生在山西的故事的電影。賈導似乎非常"鍾愛"自己的家鄉山西,他鏡頭中的故事,總是發生在這片他所熟悉的土地上。他的作品,往往有著深刻的時代烙印,畫面灰頭土臉,卻在土到掉渣的外表下彰顯著他對生活的獨特思考和敏銳的捕捉。賈導的電影對我來說是具有朦朧的年代感的,對社會尋常角落的觸及,也讓我覺得,一個有著豐富生活經歷的人,會對他的表達更感同身受。

但這部電影給了我略微不一樣的感覺,在整部電影中,仿佛流淌著一條情感的暗河,在故事循序漸進的進展下,這種內心的湧動也逐漸升溫,最後汽化、升騰,在心頭繚繞。即便作為一個置身事外的觀眾,也收穫了一絲悵婉和感動。其次,梁子放下狠話不再回家,可還是在最困難的時候回到了滿是塵土舊屋。

到樂把沈濤給他的鑰匙掛在脖子上,這是他的秘密,也是他在國外漂泊的根。沈濤仍然守著文峰塔邊的空蕩蕩的家,她會一直等著到樂的回來。一首唱了幾十年珍重不會變,包了幾十年餃子的不會變,這些都是黃皮膚黑眼睛的中國人流淌在血液裡的心靈感應。

再者,本片女主沈濤的命運軌跡講,實在是她半生經歷的真實寫照,觀眾能夠明確地看到,作為一個有情有愛想踏實生活的普通女人,她是怎樣一步步在時光流逝中先後失去了友情愛情親情,直到孤獨終老。再挑明了說,這句話像是走進《山河故人》的一張地圖,循著它,我們能洞見賈樟柯導演在影像背後,試圖告訴人們的一道人生命題的終極答案。

最後,影片中母子倆人最後的別離,每一秒都彌足珍貴,這一別,不知何時還能相見,又或許永遠不會相見。山河人在,故人天涯。賈樟柯的敘事方式總能在平凡真實的畫面中牽扯出太多情緒,觸及人們心裡最深的柔軟。對於無法挽回的決定,權宜與不舍,沈濤的掙扎怎麼顯得也無能為力,不如放手成全,讓孩子受到更好的教育,擁有更廣闊的天空。親自送兒子回去,她的心一定在滴血難捨難分,年幼的dollar不知正經歷什麼,又或許帶著稚嫩的瞳孔經歷著人生第二次母愛割離,耳畔伴隨著《珍重》的響起。

這是又一部賈樟柯的妻子趙濤主演的賈樟柯電影,看過本片的很多外國朋友皆稱此片為神作,但是國內的影評人卻疑其諂媚逢迎西方價值觀。三種畫幅三個年代,意象符號直白,那麼這到底是怎樣的一部電影,還是需要大家親自觀摩之後再做自己的評判了。

相關焦點

  • 《山河故人》:故事情節有點「尬」?聊聊賈樟柯電影中的變與不變
    當時,觀眾對這部期待已久的"賈科長"電影呈現出兩極分化的評價,有人認為這是賈樟柯的突破之作,有人說最後的段落有點"尬",尤其是董子健與張艾嘉扮演的角色之間的"師生戀"劇情,令觀眾覺得太不"賈樟柯",太"誇張"。的確,賈樟柯9年後的這份回歸,我們看到了他的變化,也看到了他的堅持。所以,藉由《山河故人》,我們來聊聊賈樟柯的變與不變。
  • 賈樟柯導演《山河故人》無障礙版先導片發布
    文娛無障礙項目組提供中新網太原5月21日電 (記者 胡健)21日,是全球第9個無障礙宣傳日,中國導演賈樟柯執導的電影《山河故人》推出無障礙版先導片,同時呼籲民眾一起支持無障礙電影。2020年4月,文娛無障礙項目組獲得西河星匯影業的授權,展開《山河故人》無障礙版製作。
  • 賈樟柯新片《山河故人》澳大利亞開拍
    時光網訊 賈樟柯最新作品《山河故人》近日正式在澳大利亞開拍。這是賈樟柯第一部海外取景的故事長片,也是他的第一部英語對白電影。在2014年在坎城電影節擔任評委期間,賈樟柯公布了《山河故人》的拍攝計劃。
  • 《山河故人》:賈樟柯的思鄉情 觸碰觀眾的內心
    > 《山河故人》更像是賈樟柯導演對自己人生的一次回望。時間流逝,他也開始回憶,關於他的過去,他的故鄉,以及曾經的種種……    無論你怎麼評價賈樟柯,不可否認的是,他仍是當下華語影壇中,為數不多幾個堅持自我表達與藝術探索的導演。而在新片《山河故人》裡,我們也能看到創作者強烈的個人意識以及他想要表達的欲望。在這個資本統治一切的電影世界,這已經難能可貴了。
  • 季賈樟柯線上分享電影《山河故人》:有太多私人記憶
    半島記者 黃靖斐 實習生 梅韋7月8日曾入圍第68屆坎城電影節主競賽單元的《山河故人》線上展映,賈樟柯導演在和影迷分享了電影《山河故人》,這部他「最不願意談論的影片」。本次電影大師季,「星映話」將邀請眾多電影大咖,在線上雲觀影后,以映後直播的形式與觀眾進行零距離互動,賈樟柯導演作為此次電影大師季的重磅嘉賓之一,做客《山河故人》的直播專場,與影迷一起重溫影片,暢聊作品背後的故事。
  • 透過《山河故人》,我們離讀懂賈樟柯還剩多遠?
    《山河故人》同樣採用了分段式的敘述手法,但與賈樟柯之前的《天註定》不同,《山河故人》的時間線條是單一併一直向前的,所以它很清晰,它的一切故事就是你看到的這些人、這些事。三:解讀山河故人賈樟柯在《山河故人》之前的上一部電影是《天註定》,而《天註定》的故事說了什麼不再贅述,你只需要知道《天註定》講了四個故事,而這四個故事都是真實發生的,它們的共同特性是兩個字:「血」、「戾」,在流血的過程中充滿了暴力的戾氣。
  • 賈樟柯香港宣傳 獲贊《山河故人》似《紅樓夢》
    賈樟柯年度情感大片《山河故人》將於本周五(10月30日)全國上映。10月28日,《山河故人》揭幕香港亞洲電影節,導演賈樟柯攜主演趙濤、張譯、董子健,特別出演張艾嘉亮相開幕式,並參加《山河故人》香港首映的映後交流活動。香港觀眾對影片反應強烈,著名電臺主持人陶傑,影評人舒淇第一時間趕來捧場。    當晚11點,賈樟柯做客香港商業電臺「光明頂」節目,與素有才子之稱的著名電臺主持人陶傑對談。
  • 賈樟柯親解《山河故人》:沒有政治隱喻
    賈樟柯:其實這個觸動,就是生活的味道,生活是豐富多元的,電影的結構,一部電影的肌理跟肢體應該是多元的,否則就太枯燥了。有的導演可能會這麼創作,但是這個電影的畫幅是因為,99年的部分我要用到我十五年前拍的紀錄,那時候用迷你DV,迷你DV的畫幅都是1:1.33,當時的構圖是按這個來拍的,那麼這幾年再看的時候,特別喜歡裡面的一些東西,電影裡面有很多段是那個時代拍的,我就決定把新拍的劇情部分全部統一到這個1:1.33,因為它帶有那個時代痕跡,兩個影像要融合,我不想修改我過去的影像,其實用剪裁的方法也可以統一,但我不想也不願意
  • 賈樟柯的《山河故人》,如同一封寫給時光的情書!
    「我們在過去失散於山水之間,通過電影也可以相遇在時光之中」賈樟柯在某個訪談裡,說到了如上一句話。在另一個採訪裡,記者問及電影裡的縣城生活寫照是否是他對另一種命運可能的設想,他毫不猶豫地回答說:「完全是我的另一種可能性,我只是一念之差做了別的工作,離開故鄉。
  • 賈樟柯做客光明頂 "山河故人"獲贊似"紅樓夢"
    網易娛樂10月29日報導 賈樟柯年度情感大片《山河故人》將於本周五(10月30日)全國上映。10月28日,《山河故人》揭幕香港亞洲電影節,導演賈樟柯攜主演趙濤、張譯、董子健,特別出演張艾嘉亮相開幕式,並參加《山河故人》香港首映的映後交流活動。
  • 賈樟柯代表:電影最適合的放映地在電影院
    全國人大代表賈樟柯談疫情期間電影行業發展   電影最適合的放映地在電影院  日前,全國人大代表、導演賈樟柯「援助老年人享受數字生活」的議案在網上受到關注。  北京青年報記者專訪了賈樟柯,就疫情對電影行業的影響、疫情之下電影導演的轉變,以及電影流媒體放映等話題進行了對話。  疫情之下,一些電影轉向流媒體播放。對此賈樟柯表示,疫情的特殊情況下,電影轉向流媒體直接放映,是可以理解的,但電影藝術最適合的放映地是在電影院,正常情況下仍舊應該以電影院為第一出口,流媒體只是一個補充。
  • 《山河故人》:已逝的山河和故人裡蘊含著賈樟柯堅守的人文關懷
    @姒莞萱2015年上映的催淚之作《山河故人》是第六代導演賈樟柯創作的一部紀實性題材的電影,以沈濤、張晉生、梁建軍為核心,以他們的家庭變遷來反映時代的變遷。1999年,女青年沈濤同時受到礦工梁建軍和煤礦老闆張晉生的追求。
  • 賈樟柯電影的十板斧
    《山河故人》在保留賈樟柯影像符號系統的基礎上,儘量做到通俗易懂雅俗共賞,算是他最有商業特質的一部作品。  從《山河故人》中我們可以總結出賈樟柯作品中最常用的十板斧——也就是最頻繁使用的十個元素。這些元素在他的電影中反覆且多次出現,製造著彼此的交集,產生出特殊的含義,繼而形成賈樟柯獨特的符號系統和電影風格。
  • 以毀譽參半的《山河故人》出發,分析新十年電影的全新價值觀思路
    觀眾和票房紛紛離他們而去,曾經文化電影產出的高層親手為他們解禁,希望能夠看到這群敏銳的年輕人貢獻出不同於好萊塢式的中國電影,但市場證明他們的堅持和理念似乎已經走上脫軌。《山河故人》的本質,實際上是一則不同於賈樟柯早期作品的新風格探究。從大時代小人物的背景之中抽離,他選擇站在宏偉的敘事觀演繹觀眾所需的電影藝術。但賈樟柯的溫情,即便是升華到時代和中國人的歸宿問題升華,也依舊出現兩極化口碑的評價。
  • 賈樟柯執導電影《山河故人》的生活哲學:此生不易,且行且珍惜
    這份關於陪伴的美好回憶,可以在人生旅途上增添希望和勇氣。2015年10月30日在中國大陸上映的電影《山河故人》,是賈樟柯導演的又一部講述小人物命運的作品。該片選取家庭情感現實題材,以3個時間節點、26年的時間跨度,反映三個人在情感、生活上的歲月變遷,在悲歡離合中讓人感悟人生。關於家庭、親情、命運的疑問,都可以在這部電影找到答案。
  • 賈樟柯,中國電影最後一位遊俠|原創
    /《黃土地》中國蒼茫的西部大地第一次成為電影的敘述主體。電影中大片的黃土高原喚起賈樟柯內心深處的情感共鳴,「我通過這個突然發現電影的一種可能性——原來電影也可以拍我們自己的生活。」從此,賈樟柯心裡萌生了「自己是不是也可以做一個電影工作者」的想法。
  • 《江湖兒女》: 一種命運上的延伸,賈樟柯宇宙電影體系開啟
    時隔三年,繼備受矚目的《山河故人》之後我們也是終於等到了賈樟柯導演的又一部力作《江湖兒女》。而在這三年間賈樟柯導演出了拍攝了《江湖兒女》還拍攝了《逢春》以及《營生》這兩部短片,之後更是出版了新書《賈想2》,以及舉辦了平遙電影節還有柯首映。
  • 《山河故人》再得獎 獲日本《電影旬報》海外十佳
    《山河故人》海報  搜狐娛樂訊 1月10日,第90屆日本《電影旬報》獎揭曉,由中國導演賈樟柯執導、趙濤、張譯、梁景東、董子健、張艾嘉主演的影片《山河故人》入選該獎項2016年度海外十大佳片,成為該榜單中唯一一部亞洲電影。
  • 新書《賈想Ⅱ:賈樟柯電影手記2008—2016》 賈樟柯電影的緣起和歸宿
    雖然對於電影語言表達形式早已駕輕就熟,但賈樟柯依舊對寫作情有獨鍾,對於他來說,相對於電影的長製作周期,寫作是一個可以每時每刻宣洩生活思考和感悟的出口。  賈樟柯對於寫作的熱愛由來已久。從1996年拍攝第一部短片《小山回家》開始,賈樟柯即養成了圍繞所拍電影來寫作的習慣,電影在開拍之前寫導演闡述,開拍之後寫總結,有時還給主創寫文章,交流內心所想。
  • 賈樟柯天才訓練營:愛好者電影的時代
    2020年柏林電影天才訓練營這一場,賈樟柯談到了很多導演創作的技巧,今天也值得拿出時間學習一下。賈樟柯,是中國第六代導演的代表人物(張藝謀、陳凱歌等是第五代)。相比於婁燁、王小帥、陸川等其他第六代導演,賈樟柯可以說是後來居上。